陽光春天
“我先喝!”妹妹大叫著,慌慌張張地往我這沖。
“不行,我先喝!”哥哥不甘示弱,風馳電掣般跑過來,一把搶過我手里的水杯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開了,妹妹眼看著水杯被哥哥搶去,嚎啕大哭。
“我要第一個洗手!”
“不行,我先洗!”你跑我趕往洗手間里擠,幾秒鐘過后又傳來哇哇的大哭聲。
我家哥哥妹妹每天都要上演N次這樣的“第一爭奪戰(zhàn)”。喝水爭、看書爭、吃水果爭、洗手爭、洗澡爭、玩游戲還是爭,搞得我這個當媽的心力憔悴。這樣的“戰(zhàn)亂”年代,啥時是個頭呀?
一天晚上我們玩游戲,我脫口而出:誰先跑到我這里誰先開始!電光火石間我突然意識到,正是我這本意是想“以示公平”的說法,激起了倆兄妹的競爭。
競爭本也是好事,倆兄妹爭先恐后,做事積極性大大提高,我這當娘的就可以省不少心了。可問題是,時時處處在爭,誰都想當那個勝利者,勝了,表示“我比你厲害”,那個“輸”的就得品嘗“我不厲害”帶來的沮喪、無助和對自我能力的懷疑。
哥哥7歲,妹妹2歲半,根本沒有可比性。我用“誰先……就先……”來顯示公平,這對妹妹來說是不公平的。我這當娘的本想省心,卻引發(fā)了更大的麻煩。
改變得從我開始。先和哥哥聊天,告訴他,他大,妹妹小,很多事情他有能力去做,而妹妹沒有能力去做,所以很多時候需要他和我們一起去照顧、愛護妹妹,我還給他講了幾個他小時候鄰居哥哥姐姐照顧他的事情,以激發(fā)哥哥“我有能力來照顧你”的成就感。對于妹妹,我們也給她講哥哥愛她寵她,所以很多時候哥哥愿意讓著她,她要謝謝哥哥。同時,為了避開競爭,我們也把計劃稍作調(diào)整。比如早起讀書,前十分鐘,哥哥先自主閱讀,媽媽給妹妹講書,講完一本后,換做給哥哥講。晚上洗澡,妹妹先洗,哥哥剛好趁這個空寫日記,妹妹洗完了,哥哥也寫好了,哥哥再洗。至于喝水,我又給哥哥單獨買了個水杯,口渴就喝各自水杯里的。
當然,他們兄妹之間的正常競爭我們也會給予尊重。哥哥做了個挺漂亮的手工,妹妹看見了也努力去做一個,都拿來給我看。我會分別贊賞各自做的特別之處。百花爭艷,各有各的芳香,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