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這一定是大部分母親的噩夢,只是有些母親曾經(jīng)提心吊膽恐懼過,另一些因一無所知更覺得是晴天霹靂。十七歲的高中生向同性告白遭拒,之后因為性取向泄露遭到了同學(xué)的霸凌,老師的漠視。目睹全情的母親,心都碎了,她毫不猶豫站在孩子一邊,接受孩子的一切,甚至不惜向微博上的大V求助:您能把您的同志朋友介紹給我兒子嗎?我不想他去混圈。
你真確定你兒子是同性戀嗎?他只有十七歲。隔著浩瀚的網(wǎng)絡(luò),我很難向這位母親提問。
有人問過我,不見得懷好意:如果你的小孩承認(rèn)出柜,你怎么辦?
我確實是認(rèn)真思考過了才回答:如果當(dāng)時孩子是三十歲,我相信孩子已經(jīng)遇到過一些人、做過一些事,疑惑過,他/她的心、腦與感官又以不同方式給出答案。性向之探索,不必耗費一生,三十而立,孩子可以自決。我接受成年人的自愿選擇,像接受生命中一切的無可奈何。
但如果孩子只有十八歲,我可能會笑著對他/她說:別這么急給自己下定義。人生還長,風(fēng)景很多,現(xiàn)在讓你傾慕不已的人過幾天再看,狗屎不如。青春期是實驗室,是觀察、發(fā)現(xiàn)、犯錯的園地,不是流水線,程序一旦設(shè)定好,機器開動就不能輕易停下。你現(xiàn)在在中國,也許明年就去美國讀大學(xué);你此刻最愛文學(xué),也許明年就發(fā)現(xiàn)建筑之美;何必早早把自己鎖在名詞里,像舊社會的望門寡?大可以等閱盡春風(fēng),再尋找那一朵獨一無二的玫瑰。
我已婚多年的女友,至今見到英姿颯爽的小女生還會口吃、臉紅、期期艾艾,這當(dāng)然是悲劇。也有一位小女友,早在大學(xué)時就公開出柜,為了能與女友去同性能夠結(jié)婚的國度,甚至影響了父母的前途。她卻羞于承認(rèn)自己一晚一晚的綺夢,終于有一天她落實了綺夢,只能向女友俯首:“我想我其實是直的,對不起……”這仍然是悲劇。
所以,連孩子自己都還搖擺不定,一會兒覺得這邊繁花似錦,一會兒又眼饞那邊曲徑通幽,父母要如何“站在孩子一邊”?是跟著變來變?nèi)?,還是出于愛與莽撞,把孩子固定在某一邊,變成好心干壞事的推手?
誠然,孩子的遭遇讓每個人都心疼。但是,在我們周圍,甚至我們自己,向異性告白而被取笑無視的故事,要多少有多少,難道都拜托父母出現(xiàn)主持公道?愛欲之事,又有多少公道可言?
為什么不能對孩子說:我愛你,我支持你的每個選擇與彎路。但這一生中,多的是挫折,你得自己克服;欺負你的人,不會止于校園。能承受,就忍,忍到上大學(xué)忍到相忘于江湖;不能承受,就打回去。做父母的,護得你一時護不了你一世,你終將學(xué)會自保學(xué)會自衛(wèi),忍無可忍時,還要學(xué)會決一死戰(zhàn)。
都說母愛是三春暉,但有一句舊詩是:“關(guān)心芳草淺深難。”太關(guān)心芳草的成長,費盡心思斟酌愛淺愛深,反而往往“用力過猛”。
孩子在紙上隨手亂涂,媽媽就看到了畢加索的誕生,立刻給買最貴的紙與筆,帶去上繪畫教室。孩子偶然說句五字雋語,媽媽喜不自勝:會做詩了。珍而重之裱在家里,縱容孩子的數(shù)理化一塌糊涂,接受孩子一切的孤僻不合群:搞文的嘛。到最后,孩子沒搞成文也沒搞成理。
不急,不管孩子遇到了什么人發(fā)生了什么事,是口算考零分還是奧數(shù)得了冠軍,是打架破了頭還是日記里寫滿亂七八糟的囈語,媽媽們都得沉下氣,忍著怒氣和狂喜,忍著沖上去的沖動,鼓勵孩子自己面對自己處理,給孩子后悔的機會、思考的可能性。好母親,應(yīng)該是孩子背后的支撐,而不是媽寶頭頂上的保護傘。
有些事,忍一忍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