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外,入中國電影
文|唐元愷
剛過110歲生日的中國電影,很早就出現(xiàn)過外國人角色,但至今畢竟為數(shù)不多。而老外出演中國片,咱電影史理應有他們一筆??梢哉f,國產(chǎn)片里外國人形象的定位和變化,在相當程度上體現(xiàn)出時代變遷和國人對外部世界的了解認識及自己與之關系看法的深化。反應到銀幕上,老外形象正趨于豐富,只是大多尚不夠豐滿。
當年中國電影“涉外”,大都以抗擊侵略為主題,老外常當反派,且戰(zhàn)爭狂徒、鴉片販子、特務、笨蛋、紙老虎居多,是被控訴批判打擊嘲諷的對象,同時難免單一化符號化臉譜化。但與“美國鬼子”相比,日本鬼子還是有塑造得鮮明甚至生動的,但大都由中國人“客串”。
直到1980年,第一個正面的美國人形象出現(xiàn)在了國產(chǎn)片《一個美國飛行員》當中。它拍攝于中美建交之后。而在此19年后公映的《黃河絕戀》,美國軍人更是作為中華民族抗戰(zhàn)時期可敬可愛的國際朋友而被贊嘆稱頌。
當然,中國電影首個最正面的外國人非白求恩莫屬。張駿祥執(zhí)導的這部《白求恩大夫》請的主演是非職業(yè)演員、美國友人譚寧邦,攝影師乃當年拍到真白求恩彎腰站在自制手術臺前緊張做手術經(jīng)典照片的一代大師吳印咸。盡管由于時代原因而受諸多局限,但該片因白求恩形象的生動感人而列入中國電影經(jīng)典名錄。
1990年,白求恩再上中國銀幕,由資深演員薩瑟蘭飾演。盡管影片“落地”程度如片名《一個英雄的成長》,但還是有觀眾心有不甘,因為他們從網(wǎng)上見到當年白求恩的遺囑,認為如果把其中這樣一段文字搬上銀幕就“更英雄了”:“請求國際援華委員會給我的離婚妻子撥一筆生活款,我對她應負的責任很重,決不能因為沒錢而把她遺棄了”不過觀眾也明白,拍攝此片的年代,若寫白大夫離過婚,會被說成是給英雄抹黑。
這一位“白求恩”,若干年后成了馮小剛的“大腕”。而馮導最想請的其實是馬龍·白蘭度,可惜最終由于健康和合同原因,教父未能成行。這也實屬中國電影的一大憾事。
如今,中國電影似乎不差錢了,電影市場更加誘人了,聘請國際大腕出演中國國產(chǎn)片或合拍片,將不再是夢想或紙上談兵。此前,影響一代中國人的日本國寶級演員高倉健來了,不僅圓了張藝謀之夢,而且與此前后,日本人的角色也越來越多的由其同胞扮演,中國影人則不時從人性、人道等層面把日本鬼子與日本人民區(qū)別開,表現(xiàn)部分侵略者“內(nèi)心掙扎”乃至“良心發(fā)現(xiàn)”??蛇@往往費力不討好,觀眾與歷史都不買賬。
觀眾買賬的或許是奧斯卡得主,可《美國麗人》斯派西、《鋼琴師》布洛迪、《神秘河》蒂姆·羅賓斯,還有簽約《金陵十三釵》后獲得“小金人”的貝爾,都沒有促其參演的中國片更加大賣或更大印象。但想來確實與這些明星無關。如何選準、用好國際巨星、深挖其價值與潛能,將是擺在中國影人面前的一大課題,苦果遠非名人變?nèi)嗣菢雍唵?。而與其說這些大腕是來“打工”的,倒不如先看作是來“上課”的。像貝爾,親近他顯然不該只是為了簽名合影,更不必盯著其每天200萬元片酬。張藝謀給了他一個“三好”稱號——有激情、有人品、有演技,而咱電影界這樣的三好生卻著實不夠。制片人曾派兩房車兩車隊機場迎接,結(jié)果貝爾一個人背一個包就來了,而國內(nèi)很多明星,一個人一大幫助理。也許這不說明什么。值的一提的,是貝爾剛到劇組便立刻提出上百個關于影片本身和中國歷史的問題,希望角色刻畫能做到入木三分。這位“來自童星”的他(13歲時被斯皮爾伯格從4000人中相中當上主角),作為職業(yè)演員,總是為角色不惜傷身忽胖忽瘦,或暴飲暴食增重45公斤或又幾乎不進食,直到大夫怒罵“你不要命啦”才作罷他在電影里完全地交出了自己!借用一句影迷對他的評價:世上有這樣一位演員,榮幸之至!中國電影能有這樣專業(yè)敬業(yè)的演員參與其中,也的確榮幸之至!
除了演員,國外技術頂尖高手紛紛主創(chuàng)中國影片早已不是新聞。一些外國名導也將被請來執(zhí)導咱國產(chǎn)片。據(jù)我所知,2016年,一位法國名導將執(zhí)導一部走國際市場之道的中國主旋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