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事美
有人總結(jié)過很多被毀掉的詞語,要我說,名單上應(yīng)該增加“大師”一詞,因為,“大師”基本等同于高級騙子,完全是大忽悠的代名詞。而且,據(jù)我發(fā)現(xiàn),“大師”一詞應(yīng)該是歷史上毀掉最早的詞語,兩千多年前就幾乎是貶義詞了。舉凡大師者,多是不學(xué)無術(shù)、沽名釣譽之徒。他們皆以奇技淫巧起家,一個小戲法,一個小伎倆,從江湖忽悠到廟堂,但總有被識破的一天,輕者身敗名裂,重者身首異處。
漢武帝年間,在膠東王劉寄的家中出了個神人。此人名叫欒大,本是一個管家,但整天神神叨叨,據(jù)稱自己可以與仙人對話,總之是法力無邊。有個叫丁義的樂成侯聞聽后,覺得可利用此人討好漢武帝。此時的漢武帝一心迷戀仙道之術(shù),得知有這樣的神人欣喜異常。
史籍中記載,欒大師是“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欒大師很能說,全是一套一套的。但漢武帝也不傻。初見欒大師,便讓其演示法術(shù),以驗證是否真有本事。欒大師拿來一副象棋,雙目緊盯棋子,口中默念咒語。神奇的一幕出現(xiàn)了,各個棋子開始移動起來,并互相撞擊,像現(xiàn)在的碰碰車一樣。用現(xiàn)在的話講,欒大師這是具有意念移物的特異功能啊。漢武帝看傻了,欒大法師竟有如此神功,乃神仙使者也。
略施小技就讓漢武帝徹底折服,從此,欒大師被封官進(jìn)爵,名動京城。漢武帝一旦有點困惑,就常常請教欒大師,甚至親自到欒府拜見。更離奇的是,不知道欒大師施了何種法術(shù),把漢武帝的大女兒還泡到了手,明媒正娶。這下,欒大師更加威武。大師就是氣派,豪車豪宅,錦衣玉食,光仆人就有一千多人。京城上下,滿朝文武,達(dá)官顯貴爭相以認(rèn)識欒大師為榮。
漢武帝不是白養(yǎng)一個大師,他是要欒大師求仙的。但欒大師總是找借口拖延,漢武帝怒了。欒大師無奈,只好硬著頭皮去東海求仙。匆忙到山東轉(zhuǎn)了一圈折回,然后又編瞎話忽悠漢武帝。其實漢武帝在欒大師身邊早已安插了眼線。此時,再見到欒大師,漢武帝面若冰霜,冷笑道:欒大法師,您還是趕快收了神通吧。
由于一直被漢武帝奉為神仙使者,就連欒大師自己都以為自己真的是法力無邊的神仙了,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自己是信了。平日見慣了笑臉,聽?wèi)T了奉承,今天讓漢武帝這么一說,欒大師突然像觸電一樣,渾身一激靈。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頭了。
上了大當(dāng)?shù)臐h武帝非常氣惱,下令將欒大師與介紹人丁義全部逮捕下獄。受了騙又不好意思向別人說,漢武帝也很郁悶。最后將二人以欺君罔上的罪名全部處死。不同的是,丁義被斬首示眾,棄尸街頭,而欒大師則是被直接腰斬,讓其在痛苦中死去。如果說大師們都是憑著雜耍戲法忽悠人,也有點冤枉他們。畢竟,從江湖到廟堂,閱大師者無數(shù),大師們能騙一個人兩個人,不可能騙那么多人。也就是說,大師們多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不敢說人家有特異功能,但起碼還是有一些非常人可比的超常之處。有點能耐稍微得瑟一下也能理解,如果以此蠱惑人心,上下欺瞞就是大師們的不對了,而大師們在這點上恰恰沒人能把持住。
前面提到的欒大師,至少還能在漢武帝面前表演意念移物。而唐朝的一個叫姜撫的大師則完全憑借臉皮超級無敵厚混出了大名。姜大師常年淡出朋友圈,一直隱居深山中。他也不是大隱隱于市之人,每天神神秘秘,目的還是對外制造一種修煉的假象。當(dāng)朋友圈的朋友都以為他死了的時候,他卻以一副仙風(fēng)道骨的模樣深居簡出,對外稱已修得長生不老之術(shù)。太常寺卿韋紹在祭祀名山時,正好遇到姜大師,將他介紹給唐玄宗。
玄宗正在為苦尋長生不老之術(shù)而煩惱,聽說來了大師很興奮,眼睛里再也沒有往日的憂傷。玄宗忙問,有啥秘方?姜大師故作深沉,說吃常青藤啊。玄宗又問,常青藤哪家強?姜大師表情神秘道,太湖生長最優(yōu)良。
常青藤和爬山虎類似,這東西止血消腫、治療風(fēng)濕還差不多。結(jié)果,唐玄宗以常青藤大宴群臣,和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情景很相似。吃常青藤等于做大保健,群臣不得不吃,而且齊齊點贊。不日后,左丞相裴耀卿率先垂范,說自從喝了常青藤湯,自己腰不酸背不痛,上樓也有勁兒了,現(xiàn)在吃嘛嘛香。玄宗一高興,向全國推廣,讓百姓也做做大保健。
此時,右驍衛(wèi)將軍甘守誠敢說實話,斥責(zé)姜大師,你不忽悠能死咋地?民間以酒泡常青藤,飲者多暴死。你居心何在?唐玄宗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yán)重性,對姜大師說,世界這么大,你應(yīng)該去轉(zhuǎn)轉(zhuǎn)。姜大師多聰明,立馬溜之大吉。
但江湖上還有姜大師的傳說。姜大師返鄉(xiāng)后,風(fēng)光依舊。地方大小官員將其奉為大神,爭相拜訪,姜府的門檻都快踏破了。有一個叫荊巖的人很是不服,某天以拜訪為名來見大師。姜大師更能吹了,說自己穿越了五百年,曾在西梁州任節(jié)度使。荊巖大笑,說姜大師你的歷史是體育老師教的嗎?梁朝距離現(xiàn)在頂多二百多年,您怎么五百多歲了?姜大師的瞎話一一被荊巖戳破,臉紅一陣白一陣,幾天后羞愧而死。史書記載“(姜)撫慚恨,數(shù)日而卒”。
由此可見,姜大師尚有羞恥之心。相比之下,那些對欒大師與姜大師曲意逢迎的官吏就顯得相當(dāng)無節(jié)操。他們也不傻,他們看中的并不是大師本人,而是大師背后的權(quán)力資源。大師不斷盛行又倒掉,捉妖記輪番上演,那又是誰的錯呢?
(摘自《中國紀(jì)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