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侃
國人對屠呦呦拿下諾貝爾獎的興奮尚未退卻,又一項世界級科研大獎落入我國科學家囊中,引起世人矚目。2015年11月9日,由俄羅斯富翁尤里·米爾納領銜資助的“科學突破獎”揭曉了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領導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團隊,成為榮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的5個團隊之一。這是國際科學界對我國在物理學和天文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最新肯定,也意味著在與世界同行競爭的過程中,中國科學家憑借過硬科研實力,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
中微子研究是當今世界高能物理研究的前沿學科之一。中微子是一種不帶電、質量極其微小的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世界的最基本單元之一,在微觀的粒子物理和宏觀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著無可比擬的重要角色。中微子擁有一個特性,它可以在接近光速的飛行狀態(tài)中,從一種類型轉變?yōu)榱硪环N類型,這便是中微子震蕩。2002年,成功發(fā)現(xiàn)中微子兩種震蕩模式的美國和日本科學家已經(jīng)斬獲了諾貝爾獎。它的第三種振蕩模式尚未被發(fā)現(xiàn),故成為世界頂尖高能物理學家攻關的目標。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研究、科研力量日顯強勁的中國科學家自然不甘于人后。
曾師承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的王貽芳,是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的優(yōu)秀科學家,致力于高能粒子研究已有30余載。值得欽佩的是,在擔任中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中方領導人后,王貽芳始終堅持該項目必須由中方主導,并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以中微子震蕩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始于2006年,研究成員由中國、美國以及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qū)38個單位的292名科學家組成,其中包括美國布魯克海文國立實驗室的23名科學家。但他十分明確地表示,該國際合作實驗項目基地位于我國廣東,成員也是中國人居多,更何況供研究的基本物理學參數(shù)是在中國本土測量到的,中國科學家在實驗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其貢獻不能被忽略,更不能被低估。后來的實驗過程以及成果表明,王貽芳的這份堅守非常值得。
王貽芳的這份堅守并不容易。首先是因為中微子研究具有相當難度。有人曾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測量一個能輕易穿透一光年厚鉛板的不可見粒子,需要足夠精確的探測器,需要高深的專業(yè)能力,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才能獲得那極其微小的研究對象一次破天荒的顯現(xiàn)。其次是因為全世界已有多個類似實驗項目,且已開展多年,很難保證大亞灣實驗的成果能夠領先,一旦落后,項目主導方和王貽芳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深知中國科學家科研實力的王貽芳極其自信,他認為:“我們不能妄自菲薄,科學實驗本身就是一種嘗試和冒險,我們沒有理由放棄讓世人知曉和享有中國人非凡貢獻的機會?!?/p>
如今,令人振奮的消息已經(jīng)傳開,我國科學家在最尖端領域的實質性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公認。然而,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僅是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團隊獲得了遠超過諾貝爾獎的300萬美元獎金(“科學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更應該欽佩的是以王貽芳為代表的我國科學家不憚于探索和冒險,勇于面對嚴峻考驗,敢于承擔責任的自信心和執(zhí)著精神?;蛟S,對這種精神的堅守和弘揚,才是這次登上領獎臺的最大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