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2009年,世界知名的古生物學家杰克·霍納(Jack Horner)宣布了一項大膽的計劃:從恐龍的后裔——雞的身上獲取源自恐龍的古老DNA(脫氧核糖核酸),然后重新復活一只小型恐龍。他還在2011年做了一個TED演講,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不過,在過去四年里,公眾并沒有聽說有什么新的進展。
在互聯(lián)網上新的視頻和想法推陳出新的時候,霍納及其團隊也在努力研究“雞恐龍”(chickenosaurus,由雞和恐龍兩個英文單詞組合而成)項目,并推動了演化發(fā)育科學的發(fā)展。目前,這一項目已經獲得了一些有關胚胎尾巴發(fā)育方面的新進展。
在主流科學界,鳥類由恐龍演化而來已經成為共識。長期以來,古生物學家一直在研究恐龍和鳥類的骨骼結構變化。與此同時,分子生物學家也對現(xiàn)代鳥類的基因進行了研究。通過整合這些研究的成果,杰克·霍納希望能回答有關恐龍到鳥類演化過程的問題。目前,霍納在美國蒙大拿州博茲曼市的洛磯山博物館擔任古生物館館長。
杰克·霍納的理論基礎可以參考邁克爾·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的小說《侏羅紀公園》(后來拍成了電影,轟動一時)。小說中,科學家從保存于琥珀中的蚊子體內,提取出了未消化的恐龍血液,從而獲得了恐龍DNA。這種方法至今還被許多人信以為真,事實上科學家也的確這樣嘗試過。
杰克·霍納也很清楚“侏羅紀公園”的理論,他不僅是電影中一個主角的原型,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技術顧問之一。不過,在原著小說出版24年之后,我們還是沒能從蚊子體內提取到任何同時期恐龍的DNA。
唯一使DNA在數千萬年后仍能保存下來的方法,是它自身不斷地復制、遺傳,這正是鳥類從恐龍演化而來的過程。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