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杰
老爺爺?shù)能娪盟畨?/p>
張玉杰
我家的東院隔壁,住著一個名叫曾援朝的獨身老爺爺。
曾爺爺高高的個子,寬寬的肩頭,稍有些駝背,右邊跛腳。不知怎么回事,他身上總是背著一個綠色軍用水壺,走起路來,微微躬身,隨著腳步的一顛一顫,水壺也晃來晃去。
聽爸爸講,曾爺爺年輕時并不跛腳,20歲參加抗美援朝,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不幸負傷,留下了終身殘疾。
今年86歲的曾爺爺,身體硬朗得很,心情也不錯,滿是皺紋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嘴里還時常愉快地哼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近年來,曾爺爺年歲越來越大,村里曾找他商量入住老年公寓,但老人說,從小沒了爹娘,就靠吃鄉(xiāng)親們的百家飯長大,現(xiàn)如今自己的身體還行,老了老了就不再給村里的老少爺們增加負擔了。
平日里,曾爺爺靠撿破爛兒為生,日子并不富裕,但每月民政部門發(fā)放的傷殘軍人撫恤金,他卻分文不動,全捐給了村里小學。
為感謝曾爺爺捐資助教的善行義舉,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每周末輪換著帶領(lǐng)幾名學生去家中看望老人,并幫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這一天,師生們又來到曾爺爺家中。
老人的屋內(nèi)沒有什么什物擺設,不一會兒衛(wèi)生就搞完了,衣服也洗得干干凈凈晾在了衣架上??粗鴰熒鷤兠β档臉幼?,曾爺爺滿是皺紋的臉上又蕩漾起笑意。大家手中的活兒剛停下,他就拿來幾個小馬扎,讓老師和同學們坐下來休息。
“曾爺爺,給我們講個故事吧”,帶隊的張老師請求著。
“好,講一個故事?!痹鵂敔斔实卮饝?,“講什么故事呢?”老人思忖著……
“就講這個水壺吧”,
看著每天背在曾爺爺身上的綠色軍用水壺,一名學生提出要求。
“這個水壺說來話長?!崩先随告傅纴恚蜷_了話匣子……
那是1950年10月份,我和鄰村同歲的王志軍作為志愿軍戰(zhàn)士,同一天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同在一個班里當戰(zhàn)士。由于那時物品供應緊張,我和王志軍同用這把水壺,沒想到,第二次戰(zhàn)役中他為掩護我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連尸體都埋在了異國他鄉(xiāng)。為了紀念犧牲的戰(zhàn)友,我負傷退伍時,連里把水壺送給了我。從此,這個水壺就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我。
望著老人噙滿淚水的眼睛,師生們的眼睛也濕潤潤的。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崩先酥v完故事,哼唱起《志愿軍戰(zhàn)歌》來。
“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師生們都不約而同地跟著老人唱起來,歌聲響徹在小院上空,飄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