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程
?
黨報轉新聞也要講大局守規(guī)范
王首程
黨報轉新聞包括下級黨報轉上級黨報的新聞、上級黨報轉下級黨報的新聞和同級黨報之間互轉新聞。從所轉類別來看,有的是轉新聞事實,有的是轉新聞評論。轉的方式則有轉登原文、摘轉部分內(nèi)容以及轉引某個事件、觀點,再以之為由頭展開評論。黨報轉新聞的動因多是由于認同所轉新聞的價值,或贊同文章的觀點。也有一些轉引是要借事說理,或表達對所轉事件的不同看法。無論如何轉,無論出于怎樣的動機轉,正確地轉新聞都有利于形成輿論強勢,因而是值得重視的輿論引導的一種手段。也正因為如此,轉新聞同樣需要有導向意識、大局意識,而且一定要嚴守相應的規(guī)范。
2015年12月10日的《廣州日報》02版刊登了一篇題為《“駕照式”管理真能根治“大處方”?》的評論。文章開頭介紹說:
為讓醫(yī)生開藥更謹慎,重慶一醫(yī)院在全國首推“駕照式”管理醫(yī)生合理用藥制度。醫(yī)生的處方權就好比駕照,實行記分制,不合理用藥的醫(yī)生將受到扣分,一旦被扣滿12分,就可能受到降級、停崗等處罰。(12月9日《工人日報》)
——這表明《廣州日報》的新聞評論是針對前一天,即12月9日《工人日報》的新聞報道《重慶“駕照式”管理用藥制根治“大處方”》而評的?!豆と巳請蟆返膱蟮篱_頭寫道:
“一個不留神,兩分就沒了,現(xiàn)在想來的確應該更謹慎!”重慶西南醫(yī)院年輕醫(yī)生王鵬(化名)12月6日在記者面前懊悔地說。他是該院在全國首推“駕照式”管理醫(yī)生合理用藥第三期培訓班學員,由于被記滿6分,他被停止處方權學習一周。
記者從該院了解到,與王鵬一道學習的共有11個科室的34名醫(yī)生。盡管有醫(yī)生覺得挺委屈,但大都認為“回爐有必要”。事實上,自實行“駕照式”合理用藥管理以來,該醫(yī)院被處記分告誡的有760人次,取消處方權1人,對75人暫停處方權參加培訓班,誡勉談話的科主任有3名?!坝浄挚ā迸c醫(yī)師的任期考評、職稱晉升、年終獎懲直接掛鉤。
新聞接著用“駕照式”管理醫(yī)生合理用藥、每門診人次藥費大幅降低、給不合理用藥踩“急剎車”三個小標題比較全面地報道了新聞事件,毫不保留地肯定了“駕照式”管理的經(jīng)驗。
《廣州日報》的評論接著寫道:
采用“駕照式”管理規(guī)范醫(yī)生合理用藥,處罰不合理用藥的醫(yī)生,聽起來很新鮮??鄯质降尼t(yī)療管理創(chuàng)新,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需求。以“駕照式”管理來約束醫(yī)生亂用藥,符合患者的殷切期盼。評論說,細看重慶這家醫(yī)院的詳盡扣分標準,也讓人覺得,“駕照式”扣分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廣州日報》的評論隨后提出了質(zhì)疑:
事實上,無論是設立臨床藥劑組,還是采取技術手段,以及限制“藥流”,都不過是醫(yī)院的內(nèi)部監(jiān)管,能否真正斬斷利益鏈,處理不合理用藥的醫(yī)生,值得打個大大的問號。為何在政策頻出之下,醫(yī)療“大處方”至今仍難絕跡,原因正在于醫(yī)院或主管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大大削弱了監(jiān)管與懲罰力度。
評論主張要依靠“駕照式”管理來根治醫(yī)生亂開藥、多開藥、長療程、大處方,需要鼓勵患者積極舉報不合理用藥,需要第三方機構來把關與認定。
《廣州日報》的評論在肯定了用“駕照式”管理來約束醫(yī)生亂用藥“符合患者的殷切期盼”,并認為“扣分管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根治醫(yī)生亂開藥、多開藥、長療程、大處方,不能只靠醫(yī)院的內(nèi)部監(jiān)管,還需要鼓勵患者積極舉報不合理用藥,需要第三方機構來把關與認定,“真正斬斷利益鏈”,醫(yī)院或主管部門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梢娢恼碌淖髡弑容^敏銳,發(fā)現(xiàn)和提出的問題對完善“駕照式”管理有積極意義。
需要商榷的是:《廣州日報》評論的作者和編輯真的清楚發(fā)生在重慶的“駕照式”管理的來龍去脈嗎?真的了解《工人日報》所建構的新聞事實的自然屬性嗎?實際上早在2014年3月2日,《科技日報》就以《立規(guī)合理用藥,推進廉醫(yī)工程,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全國首推——“駕照式”計分嚴管醫(yī)師用藥》為題,對西南醫(yī)院的經(jīng)驗作了報道,并獲得多家媒體的轉載?!犊萍既請蟆返膱蟮涝诮榻B該院推出“駕照式”管理的背景時說:“合理用藥是我們開年后實施廉醫(yī)工程的一項創(chuàng)新措施,它關系到患者的用藥安全和百姓福祉,也是我們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具體舉措?!保?]從《“駕照式”管理真能根治“大處方”?》的內(nèi)容看,作者似乎并不了解重慶西南醫(yī)院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背景,而是在用廣州市的經(jīng)驗、廣州人的認知,去否定《工人日報》報道的新聞價值,去質(zhì)疑重慶西南醫(yī)院的“駕照式”管理。這是不是有些匆忙呢?《廣州日報》評論肯定了“駕照式”管理“符合患者的殷切期盼”,扣分管理也“具有可操作性”,但卻質(zhì)疑說:“事實上,無論是設立臨床藥劑組,還是采取技術手段,以及限制‘藥流',都不過是醫(yī)院的內(nèi)部監(jiān)管。”請問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只是一家醫(yī)院,她能做好“醫(yī)院的內(nèi)部監(jiān)管”,對此新聞評論沒有給予掌聲也就罷了,反而對其提出質(zhì)疑,這公平嗎?可見評論的立論不夠清晰,內(nèi)容和標題配合得也不是很好。
2015年12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5版刊登題了一篇題為《“駕照式”管理醫(yī)生用藥靠譜嗎?》的時事評論,其來源就是轉自2015年12月10日《廣州日報》的評論《“駕照式”管理真能根治“大處方”?》。
人民日報的轉引有三個問題值得商討:
一是該不該轉?!犊萍既請蟆返膱蟮擂D述了推出“駕照式”管理的背景是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具體舉措。包括人民網(wǎng)在內(nèi)的多家媒體的報道都反映說人民群眾支持這一舉措,《工人日報》12月9日的報道也滿腔熱情地支持了西南醫(yī)院的改革,而《人民日報》的轉引留給讀者的印象是不支持該項改革。這里有沒有導向問題?“駕照式”管理存在重大的、足以給全局帶來不良影響的問題因而需要轉登質(zhì)疑文章嗎?
二是如果轉,該從哪里轉?!度嗣袢請蟆忿D發(fā)新聞的標準是關注新聞價值,還是關注媒體的動態(tài)?理應是關注新聞的價值,而不是《廣州日報》的動態(tài)。如果是這樣,那為何不在此前轉登《科技日報》2014年3月2日的報道,或是轉登《工人日報》2015年12月9日的報道?即便是出于新聞時效的考慮,決定轉載《廣州日報》的評論,那也應該把《廣州日報》所評論的新聞事件——“駕照式”管理究竟是什么交代清楚,因為《廣州日報》并沒有完整地介紹過該新聞事實。
三是在轉引時是否應該把《廣州日報》評論的標題修改為《“駕照式”管理醫(yī)生用藥靠譜嗎?》?《廣州日報》的評論質(zhì)疑“大處方”涉及一條利益鏈,而“駕照式”管理只能管住這條“利益鏈”的末端,要“根治”,還得改變“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不合理制度,需要第三方機構來把關與認定不合理用藥?!稄V州日報》評論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沒有在肯定“駕照式”管理基本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推進配套改革,以斬斷整個利益鏈,反而由于對未來的、系統(tǒng)的改革信心不足而走向了對已有的改革成果的質(zhì)疑。但是《廣州日報》評論的本意絕不是諷刺“駕照式”管理不靠譜。因此,《人民日報》在轉發(fā)《廣州日報》的評論時將其標題由《“駕照式”管理真能根治“大處方”?》改為《“駕照式”管理醫(yī)生用藥靠譜嗎?》,就加重了《廣州日報》評論制造質(zhì)疑的成分,從而改變了《廣州日報》評論的本意。
2015年9月30日,《人民日報》評論版悅讀欄目刊出一篇評論,全文541字。文章如下:
別讓人生迷失在社交里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里。
一滴水是清晰可見的,但是,當它融入水中,你還能找到那滴水嗎?同樣,一個有個性、有棱角、有愛好、有思想、有情感、有自我的人,如果迫切希望被別人接納,渴望合群,常常也會磨滅自己的棱角,隱藏自己的個性,屏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馬克·吐溫說:“跟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我所暴露給世人的只是修剪過的、灑過香水的、精心美容過的公開意見,而把我私底下的意見謹慎小心地、聰明地遮蓋了起來?!?/p>
人們總是喜歡接納與自己相同的人,排斥與自己不相同的人。人們渴望被什么樣的人群接納,就容易變成什么樣的人。
但是,渴望被人群接納的心理常常會讓我們削尖腦袋,扭曲自己的個性,壓抑自己,甚至做違心的事情。最后,雖然被人群接納了,自我卻消失了。
在人群中消失了真實的自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人人都說假話,說違心的話,結果就會導致嚴重的非理性行為。
人與人群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的人,他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和目光,不用考慮自己的姿態(tài)和著裝;而在社交場中的人,很在乎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按照別人喜歡的方式行動。
人需要社交,但不需要把自己的整個人生都變成社交。如果時時刻刻都在乎每個人的感受、想法、議論和評價,那么,我們就會失去自我,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文章末尾加括號注釋說:(摘編自9月8日《廣州日報》,原題為《人最容易迷失在人群里》),經(jīng)查證,9月8日《廣州日報》上的《人最容易迷失在人群里》刊登在每日閑情版。
讀完《廣州日報》上的評論,感覺開頭略顯突兀,缺少必要的緣起句子引導全文,遂有了文章是否被不當刪改的疑惑。在讀《人民日報》上的該文時,筆者就有了突兀的感覺,但因為《人民日報》上的文章是摘編的,“突?!钡脑虮容^好解釋。而在作為“摘編”源頭的《廣州日報》上又獲得突兀的感覺,就覺得有點不對了。于是筆者開始求證,結果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
先是發(fā)現(xiàn)有多家媒體、多個自媒體此前就刊登過同樣的內(nèi)容。例如《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是人群(深度好文)!》(http://wx.shenchuang.com/article/2015-05-07/ 962835.html)網(wǎng)址顯示,文章上網(wǎng)的時間是5月7號,比《廣州日報》早發(fā)4個月。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人是很麻煩的?!边@是一句大實話。一方面我們必須與人交往,這樣才能滿足愛與被愛的需求,滿足對尊重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人又像地獄,當你一步踏入,便會深陷進去。你本想親近別人卻遭到了疏遠;你本想得到肯定卻招致了否定;你本想獲得尊重卻自取其辱……當這種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時候,你還知道自己是誰嗎?你還敢相信別人嗎?你還能找到真實的自己嗎?你還知道自己的最高目標是自我實現(xiàn)嗎?你是選擇逃避,還是選擇堅守?你是選擇壓抑自己、迎合別人,還是勇敢地接納真實的自己?你是放棄真實的自己,活給別人看,還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他們的呢?
一些讀書網(wǎng)站此前也刊登過這篇文章。例如,筆者在“鳳凰讀書”上就讀到了《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不是深山老林,而是人群》一文,題下記載的刊發(fā)時間是“2015-04-08 10:38:42”,其標注的文章來源是鳳凰讀書,“作者:廖之坤”。文章的末尾注釋說:“本文摘自廖之坤《活著不是給別人看的》/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2014-6?!保?]
求證到此,我們就有些失望了。理由是:
1.《報紙出版管理規(guī)定》要求,“報紙發(fā)表新聞報道,必須刊載作者的真實姓名?!雹佟稄V州日報》刊登的《人最容易迷失在人群里》沒有清晰標注文章來源,所標注的作者姓名,有故意混淆摘編文章和作者專門來稿的嫌疑,對著作出版單位不夠尊重,版權意識薄弱。
2.《廣州日報》在摘編《人最容易迷失在人群里》時沒能完整摘錄一個邏輯篇章,導致讀者閱讀時有突兀感,對作者的勞動顯得不夠尊重。
3.正是《廣州日報》的不當摘編,導致《人民日報》評論版悅讀欄目2015年9月30日刊出的《別讓人生迷失在社交里》失之于“轉摘”,以“轉摘”替代“摘編”正是我們需要反對的編輯文風和作風。
4.上述稿件由翻炒網(wǎng)上舊聞而成,暴露出編輯的時效意識、品牌意識、讀者意識還不是很強。
至于兩家報社是否向著作權人支付了稿酬,報社也都沒有交代。
2016年2月22日,有人發(fā)布微博,稱廣州某報大篇幅抄襲其個人微信公眾號的原創(chuàng)文章,而涉事媒體和記者“堅持認為不是抄襲”。25日,新華每日電訊發(fā)表評論員文章稱,正規(guī)媒體開始抄襲自媒體文章,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3]該糾紛也再次警示我們,增強導向意識,規(guī)范轉新聞的流程,是各級黨報“適應形勢發(fā)展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不容忽視的一項任務。
注釋:
①見新聞出版總署二〇〇五年九月三十日發(fā)布,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的《報紙出版管理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
參考文獻:
[1]高啟民,馮毅.“駕照式”計分嚴管醫(yī)師用藥[N].科技日報,2014-03-02.
[2]廖之坤.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不是深山老林,而是人群[EB/ OL].鳳凰網(wǎng)讀書頻道,http://book.ifeng.com/a/20150408/13958_0.shtml?_share=wei xi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3]易艷剛.慎當自媒體的“搬運工”[EB/OL].新華網(wǎng)新華每日電訊,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6-02/25/c_135128492. htm.
(作者是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