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莉+可心
2015年10月27日,在成都一座安靜清雅的小別墅,我們見到了她。這是一位非常精致的女人,精致的妝容,得體的服飾,盡管已年逾花甲。她說,愛美是我們對世界最真誠的善意。她的一生都在“摸索”著前進,“摸索”包含著其真正字面的意義,因為,她是一位盲人?!氨庇泻5?,南有芳洲”曾經鼓舞了很多人。海迪即張海迪,芳洲就是這位曾經譽滿國內外的盲人醫(yī)生李芳洲。
愛美是給世界真誠的善意
李芳洲的人生充滿傳奇,她因3歲時一次患病發(fā)高燒,雙目失明,從此在無邊的黑暗中摸索著行走。
百度上,關于李芳洲的介紹是:女,1950年4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專文化,民革黨員,心理醫(yī)生,成都華西協(xié)和盲人按摩醫(yī)院原院長,成都市華西協(xié)和人民醫(yī)院原院長、四川華協(xié)整形美容院原院長,曾任四川省殘聯(lián)主席團委員、成都市錦江區(qū)政協(xié)委員等等。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作為中國青年的楷模,自強不息的典范,李芳洲這個名字經常出現(xiàn)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上。
李芳洲不幸與黑暗結緣,但她卻擁有一個光明的內心世界。她在成都盲校讀完小學,又踏進成都春熙民辦中學,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她自修了古典文學、西方文學以及音樂,還自學了中醫(yī)按摩、針灸等,為將來能自食其力做準備。
1978年底,28歲的李芳洲帶領兩名盲人青年辦起簡易按摩醫(yī)療診所。由于技藝精湛,名氣日漸大起來。兩年多,診所發(fā)展到4個門診點、一個住院部,先后解決了14個盲人和二十多個待業(yè)青年的就業(yè)問題,治愈了國內外不少疑難重癥患者。
1985年,李芳洲又首創(chuàng)西南第一家整形美容院——四川華協(xié)整形美容醫(yī)院,將原來的按摩、中醫(yī)治療擴展為多科室的綜合型醫(yī)院,李芳洲由此成為成都整形美容業(yè)的先驅。
養(yǎng)育一雙兒女,愛可以超越一切
李芳洲是一個對精神要求很高的人,在婚姻問題上更是絕不將就。上個世紀80年代,三十多歲的李芳洲領養(yǎng)了一名兩歲的小女孩,取名靈犀。李芳洲視靈犀如自己生命的火炬,給她取名“靈犀”就是為了和女兒心有靈犀,讓女兒的生命之火照亮母親的心。
現(xiàn)在,靈犀已經長大成人,然而,李芳洲說起女兒小時候的趣事還是如數(shù)家珍,做母親的幸福溢滿在臉上。
靈犀很習慣和媽媽相依為命的生活,似乎覺得家庭本來就只有女兒和媽媽。上小學時,有小朋友問靈犀:“你為什么沒有爸爸呢?是不是你的爸爸不要你了?”靈犀回答得很自然:“我本來就沒有爸爸,不是爸爸不要我。”小朋友不依不饒:“怎么可能沒有爸爸!沒有爸爸,你媽媽怎么能生下你呢?”靈犀回答得很有趣:“因為我媽媽是女強人,女強人生孩子可以不需要爸爸!”靈犀的話天真又可愛,年幼的她還無法體會到媽媽的特殊和不易。
后來,靈犀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從報紙、電視上看到關于媽媽的報道,知道自己是媽媽領養(yǎng)的,曾經很傷心。靈犀問媽媽:“我不是媽媽生的,我是沒人要的孩子。是嗎?”李芳洲把女兒緊緊摟進懷里,說:“誰說你沒人要,我不是要了你嗎?媽媽問你,你覺得媽媽愛你嗎?”靈犀說:“愛!”李芳洲說:“這就對了!只要媽媽愛你,你和媽媽在一起快樂幸福就夠了,是不是媽媽生的,一點都不重要?!?/p>
李芳洲獨自帶著女兒,有苦也有樂。九十年代初,李芳洲和一位相識十年的男子結婚,對方帶來一個12歲的男孩。都說繼母難當,這個男孩卻對李芳洲有一種天生的親切感。這個兒子比靈犀只大兩歲,正處在少年叛逆敏感時期。李芳洲把兩個孩子都視如己出,也努力平衡著兩個孩子的關系。
靈犀讓媽媽給自己買輛新自行車,因為自己又長高了。李芳洲同意給女兒買。為了公平,她打算給兩個孩子一人買一輛。但是,兒子他爸說這樣太浪費,先買一輛回來,等兒子學會了再買一輛不遲。
結果,那天晚上,兒子對著李芳洲大哭:“不公平,太不公平!你們偏心!妹妹有自行車,我為啥沒有!”李芳洲一直很關注和孩子的心理溝通。聽著兒子怨恨的哭聲,她心里很難過,因為她無法告訴孩子那是他父親的決定。她當即對兒子說:“媽媽明白了。你看現(xiàn)在已經晚上九點多了,街上賣車的都關門了,咱們明天一早就去買。好嗎?”兒子想證明自己在媽媽心中的地位,倔強地喊:“不行,我馬上就要要,必須馬上要!”李芳洲把女兒叫過來:“妹妹,咱們把這輛車送給哥哥,明天,我們再重新買一輛一模一樣的。好不好!”女兒很乖巧地說:“好吧,這個先給哥哥?!?/p>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李芳洲和丈夫離了婚,但兒子同她依舊很親近。
把一切痛苦化作生命的養(yǎng)料
李芳洲在日記中寫道:“我屬于能把一切痛苦化作生命養(yǎng)料的人”。她似乎就是伴隨著苦難而生的。
李芳洲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初,雖然雙目失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全家的生計,李芳洲仍然不得不在4歲左右便參與各種家務勞動,拉風箱、炒爆米花……
李芳洲有很多夢想:文學夢、藝術夢、懸壺濟世夢,慈善夢。盡管醫(yī)院規(guī)模越來越大,她也當了管理數(shù)百號員工的醫(yī)院院長,但她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仍然堅持著對文學的追求。在工作之余,李芳洲寫下大量詩歌、散文、小說、隨筆等,還讓女兒和助手代她將作品貼在新浪博客、QQ空間和各大網站,先后正式出版了《靈魂的香味》《玻璃水晶》《情感硬盤》文學作品集。有讀者說,李芳洲的文學作品雖然少有華麗的文字,但是卻質樸地展現(xiàn)了一個盲人內心的情感和觸摸中的世界。從她的作品中,可以讀到一種來自內心的安靜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帶領李芳洲走出了黑暗低谷,也可以讓我們領會到一位堅強又溫婉的女性靈魂深處的香味。
2002年,李芳洲從成都華西協(xié)和人民醫(yī)院院長位置退休了。但是,對李芳洲來說,退休并不是事業(yè)的終點,她打算在心理學方面有所建樹。
李芳洲多次出席國際性學術交流會,并在國內外刊物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她進課堂專修心理學,拜名家,啃書本;在退休的日子里,她像年輕時一樣,起早睡晚,一天也不閑著,先后閱讀了很多心理輔導、心理干預、心理援助方面的書籍。完全通過自學,李芳洲取得了心理醫(yī)生資格證,免費為需要心理幫助的人提供咨詢服務。她也同時做慈善事業(yè),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受過她幫助的有上千人,還拯救了無數(shù)個年輕的生命。她說“在自救中救人,在救人中自救”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現(xiàn)在社會特別需要這種力量。
汶川特大地震給許多親歷者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李芳洲在家人和助手的協(xié)助下,無數(shù)次奔走在這些人中間。心理援助對象中年齡最小的是個4歲小男孩。孩子父親說,地震過后,孩子一見到風吹樹搖、桌椅晃動就驚恐大哭。應該怎么辦?李芳洲的“藥方”是兩個字:“脫敏”。父親回到家里,按照李芳洲的“藥方”,經常帶著孩子在游戲中推推小樹,搖搖桌凳,教玩結合,讓孩子在愉快和歡笑中漸漸遠離了對地震晃動的敏感……
感動百萬網友傳遞正能量
傳奇的李芳洲,樸實的李芳洲,一直感動著無數(shù)的人。2013年3月25日,民革四川省委、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等單位合作舉辦了“傳遞中國正能量——盲人女詩人李芳洲詩歌作品專場網絡朗誦音樂會”。這臺音樂會別開生面,場面宏大又溫馨。它是在呱呱視頻社區(qū)進行的,策劃、創(chuàng)作、編排、音樂制作、視頻制作等,全部由網友完成。網絡和現(xiàn)場互動,天南海北的演員跨空聯(lián)袂同讀一首詩……新穎的形式讓人嘆為觀止。這臺音樂會在海內外有117萬多人關注,超過3萬觀眾直接互動。
在音樂會上,女兒李靈犀眼含淚水朗誦了自己寫的《致母親》,借詩歌和舞臺,女兒向媽媽表達了平日羞于出口的感激和愛。朗誦結束時李靈犀奔至母親面前,和她緊緊擁抱在一起。這一幕感動了現(xiàn)場所有的觀眾,不少中年人如孩童般眼含淚水,學生們則抹著眼淚拿出手機開始給自己的媽媽編輯短信。人們通過看不見的互聯(lián)網,聆聽、傳頌著一個關于堅強和愛的故事,汲取奮勇前行的正能量。
責編/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