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華
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的日益嚴重,預示著老年人口的數(shù)量將不斷增加,成為城市人口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生育政策的改善,預示著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兒童的人口數(shù)量也會不斷增加。老年人與兒童因其年齡與能力的限制,不會每天準時出門上班工作,他們的生活場景主要是家中與活動場所,因此老年人與兒童對公共環(huán)境的潛在需求其實是相當巨大的。而當前城市現(xiàn)有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尚未專為老年人與兒童打造符合他們生活習慣的公共空間,常見活動場所是廣場、公園等地,這類場所受自然因素限制較多,并不能時刻滿足需求
緒論
城市中老人與兒童正逐漸成為城市人口中不容忽視的部分,老人與兒童因自身的心理、生理與青壯年年齡層的不同,因而生活環(huán)境、活動空間等都會對其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老人的生理機能處于不斷衰退的階段、兒童的各項生理機能尚未發(fā)展健全;老人由于自身能力的退步往往感到孤獨、無所事事,兒童由于好奇心驅(qū)使對周圍一切都充滿了興趣;對于老人來說,健康、打發(fā)時間是其活動的主要目的,對于兒童來說,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老人與兒童對于公共空間的需求不同,但基于社會現(xiàn)況,老人與兒童常常處于同一空間中進行活動。
本論文將從城市老人與兒童公共體驗空間的現(xiàn)況著手尋找問題,并結(jié)合近年來各界人士對公共體驗空間的深入研討,從老人與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生理狀況、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等多角度進行觀察,為城市老人與兒童打造出一片符合行為習慣、豐富生活內(nèi)容、引導積極生活的公共空間。
城市中老人與兒童介紹
1.社會背景
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2014年我國人均壽命達76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與之相伴的是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人口老齡化對于個人與國家來說均為一次值得重視的挑戰(zhàn),老年人的數(shù)量逐年增多,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也成為了大眾普遍關(guān)注的問題之一,而公共服務體系能否承擔服務越來越多老年人的責任值得關(guān)注。
根據(jù)上述背景,不難推測,在未來的幾十年內(nèi),老年人與兒童的數(shù)量會出現(xiàn)大幅上漲的情況,而老年人與兒童都是需要大量服務于照顧的群體,這一趨勢是對當下公共服務體系的警示與提醒,公共服務體系尚未健全,為了日后能夠為老年人與兒童營造一個更加人性化更加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必須從現(xiàn)在起開始著手準備。而公共空間作為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部分,是老年人與兒童活動場所,不得不引起廣大群眾的重視與思考。
2.老人與兒童的心理特征
(1)孤獨心理。老人的孤獨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多緣于忙碌的子女無法時刻陪伴自己、或者還未適應節(jié)奏放慢的生活,所以大多數(shù)老人都會覺得孤獨。
(2)依賴心理。除了孤獨感之外,由于自身能力的退步,老年人會逐漸喪失對自己能力的信心,變得非常依賴他人,包括經(jīng)濟依賴、生理依賴、社交依賴等。
(3)兒童的心理特征比較單一,因為尚未受到人生經(jīng)歷的影響,還未樹立個人的價值觀念,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能夠有助于理解兒童的行為模式。兒童的許多心理特征與老人正好相反,如下:
①模仿心理。從一無所知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類,這個過程中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無一不是根據(jù)自己對身邊人的模仿,逐漸的掌握了生存技能。
②好奇心理。兒童的好奇心驅(qū)使他去探索未知的事物,也是其快速認識世界的途徑之一。
③游戲心理。游戲在每個兒童的童年生活中均占有很大的比例,兒童天生好動、因此做游戲幾乎是每個兒童的愛好,因此,合適的同伴對兒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與同伴游戲的過程中學會與同齡人相處,家長也可以利用其好動的心理,教以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
對于老年人來說可以緩和步入老年之后的孤單心理,找到一群處在相同人生階段的同伴。同樣的,城市公共空間為兒童提供了一個集體戶外活動的場所,兒童通過與同齡人之間的游戲相處逐漸學會分享謙讓等相處之道,無論是老人還是兒童,城市公共空間的構(gòu)建與發(fā)展有益于使用者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老人與兒童的由于自身所處年齡階段的不同,運動過程中需要規(guī)避的隱患也不同。因此,作為老人與兒童共同的活動場所,需要兼顧到老年人與兒童的生理特性,盡量不對其造成身體損傷。
本文研究城市老人與兒童公共體驗空間設(shè)計的存在的必要性,正如許多學者所說“童年時代的戶外環(huán)境在大多數(shù)成年人的回憶中是最特別、最有意義的”“少有所歡,老有所安”。在城市中塑造適宜的老人與兒童公共體驗空間,不僅對城市是一種豐富,對每個人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單位:東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