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新
曹禺刪改《雷雨》的逸事
□邵建新
戲劇大師曹禺的處女作、也是成名作和代表作的《雷雨》,情節(jié)扣人心弦,人物各具特色,語言簡練含蓄,是久負盛名的經(jīng)典之作。這部被稱為“中國第一戲”的中國話劇奠基之作,自從1934年12月在海內(nèi)外上演以來,至今屢演不衰,先后在30多個國家上演過,并受到國外觀眾的歡迎與好評。據(jù)曹禺學生、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老編劇梁秉堃回憶:擔任北京人藝首任院長的曹禺在指導排練時,根據(jù)情境和演出要求,對蘩漪的一段獨白作了刪繁就簡的修改,為我們留下了一段動人佳話。
1954年春,北京人藝第一次排演《雷雨》,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公演。院長兼劇作者的曹禺對第二幕蘩漪的一大段獨白做作了較大的刪改。原先的臺詞為:
“熱極了,悶極了,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變成火山的口,熱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燒個干凈,當時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凍成死灰,一生只熱熱地燒一次,也就算夠了。我過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預備好了,來吧,恨我的人,來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來吧,我在等候著你們?!?/p>
這段一百多個字的獨白,最終被刪改成十九個字的簡潔利落的短句:
“熱極了,悶極了,這樣的生活真沒法子過下去了?!?/p>
言為心聲,原先的臺詞包含著蘩漪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很能表現(xiàn)她“雷雨”般的個性特點。而追求語言簡潔精練的曹禺還是忍痛割愛,狠命刪改。修改后的臺詞篇幅雖大減,然而卻有高度的概括力。“熱極了,悶極了”,既是說天氣、環(huán)境,也是蘩漪的心境流露;“這樣的生活真沒法子過下去了”,此話包含了豐富的潛臺詞,似壓抑的火山。話雖短,蘩漪的“雷雨”性格仍然鮮明,真可謂言簡意豐。文貴簡,歷來的作家都十分推崇語言的簡練,“意則期多,字惟求少”(李漁《閑情偶寄》),“文以辨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俄國作家契訶夫說:“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得有才華,就是寫得短?!备Q斑見豹,《雷雨》里的精彩臺詞與作者慘淡經(jīng)營、精心錘煉語言密不可分。曹禺——一位杰出的戲劇家,他對劇作的要求是多么嚴肅認真,對語言的推敲是多么一絲不茍。難怪作家巴金盛贊“《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讀的作品”(曹禺 《簡談 〈雷雨〉》)。藝術(shù)大師的刪改“示范”,是寶貴的“實物教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品鑒。不過話得說回來,語言的簡練不能單以文字的多寡論,“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顧炎武《文章繁簡》),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平潮高級中學)
[責編 張應(yī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