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體系研究論綱

2016-03-03 09:27孔漫春
關鍵詞:理論體系邏輯傳統(tǒng)

郭 橋,孔漫春

(1.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2.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體系研究論綱

郭 橋1,孔漫春2

(1.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2.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名辯學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建構的一門學問,發(fā)軔于先秦,秦漢以后得到繼續(xù)發(fā)展。名辯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關于中國古代名辯學理論體系的研究內容,是古代有關名、辭、說、辯的理論探討和總結。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的理論體系,是近年來學術界在中國邏輯研究過程中提出來的一個課題。這一課題的提出,建立在對“名學”“辯學”“名辯學”等相關概念的重新思考基礎之上。圍繞著這種思考,出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體系的不同探索路徑。通過探討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思路、指導思想,以期對本領域研究有所啟示。

名辯學;邏輯史;理論體系

一、問題的提出

(一)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的研究現(xiàn)狀

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的理論體系研究,是近年來學術界在中國邏輯史研究過程中提出來的一個課題。這一課題的提出,建立在對“名學”“辯學”“名辯學”等相關概念的重新思考基礎之上。

1.關于“名學”“辯學”“名辯學”的重新思考

“名學”“辯學”“名辯學”這三個概念是伴隨著西方邏輯在中國近現(xiàn)代時期的傳播而開始出現(xiàn)的。就整體而言,中國近現(xiàn)代時期的學術界是在大致等同于“西方邏輯”的意義上使用“名學”“辯學”“名辯學”這些概念的,換言之,“名學”“辯學”“名辯學”是指西方傳統(tǒng)邏輯在中國古代的存在形式。中國近現(xiàn)代時期的名辯學研究,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證明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西方邏輯,因此,名辯史料和西方邏輯的相同之處也就成為眾多研究者的著力之所在。這一點,章士釗的《邏輯指要》可謂典型代表。在《邏輯指要》一書中,他這樣寫道:“尋邏輯之名,起于歐洲,而邏輯之理,存乎天壤。其謂歐洲有邏輯,中國無邏輯者,讏言也。其謂人不重邏輯之名,而即未解邏輯之理者,尤妄說也。”*章士釗:《邏輯指要》自序,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61年版?!斑壿嬈鹩跉W洲,而理則吾國所固有?!薄跋惹孛麑W與歐洲邏輯,信如車之兩輪,相輔而行?!?章士釗:《邏輯指要》例言,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61年版。章士釗在其著作中闡述的觀點,可謂反映了近現(xiàn)代時期整整一代中國學人的共同心聲,折射出當時學術共同體所具有的明顯學術價值取向。這一點,從梁啟超的《墨子之論理學》《墨子學案》,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章太炎的《國故論衡·原名篇》等有關著述中均可得到檢證。

20世紀的最后10年,回顧近現(xiàn)代以來的中國古代邏輯研究成為中國邏輯史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在這種學術研究史的回顧過程中,“名學”“辯學”“名辯學”這些久已為學術界所熟悉的術語再次成為討論的對象。結果,研究者見仁見智,莫衷一是,彼此形成了一些明顯不同甚至相互對立的觀點和主張。舉其要者如下:(1)名學和辯學是中國古代的兩門學問,其中,名學包括廣義和狹義兩種。名學和辯學關系密切,可以合稱“名辯學”,但是,這一稱呼并不表明名學和辯學的界限可以模糊,可以存在著不同于名學和辯學的另外一種學問。名學與辯學不是等同于西方傳統(tǒng)形式邏輯的學問*崔清田:《名學與辯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版;崔清田:《名學、辯學、名辯學析》,哲學研究,1998年增刊。。(2) “名辯學”與“中國古代邏輯”是不同的概念。“名辯學”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建構的一門學問,其核心是邏輯學,但也包括認識論和論辯術等內容,名辯學與政治和倫理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劉培育:《名辯學與中國古代邏輯》,《哲學研究》,1998年增刊。。(3)名辯學的理論和體系只限于中國古代自己創(chuàng)立的相對獨立的正名學說和論辯學說,它雖然包括了中國古代的全部邏輯思想,但是,只要屬于和正名或論辯有關的內容,都應當包括到名辯學的對象和范圍之中*周云之:《名辯學研究與中國邏輯史》,《哲學研究》,1998年增刊。。(4)中國古代的“(正)名學”和“(論)辯學”統(tǒng)稱“名辯學”,它們與西方的邏輯學并不完全相同?!罢麑W”屬于語義學,“論辯學”屬于語用學;名辯學中包含著豐富的語義學和語用學內容,在語形學方面則相對比較貧乏。中國古代的名辯學屬于符號學研究的范圍*李先焜:《名辯學、邏輯學與符號學》,《哲學研究》,1998年增刊。。

2.關于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體系的不同探索

從目前出版或發(fā)表的有關中國古代名辯學理論的著作來看,關于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體系的探索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

(1)在對名辯學的理論體系的理解上存在分歧

一種做法是采用名學(正名學)和辯學(論辯學)分而治之、單獨成篇的組織結構[1];另外一種做法是以“緒論”“概念”“辯說”“余論”的方式闡述名辯學,其中,“概念”“辯說”敘說中國名辯邏輯的兩個支柱部分,“緒論” “余論”闡述中國名辯邏輯的總體、總貌和特色[2];此外,還有的研究者把有關名、辭、說、辯的理論合而治之,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3-4]。以上這些不同的做法,和研究者對“名學”“辯學” “名辯學”這些概念的理解直接相關。其中,第二種做法明顯體現(xiàn)了從邏輯的角度理解和研究名辯學的思路。

(2)在對中國古代名辯學的時間界定上不完全一致

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古代名辯學是指先秦時期存在的一種學說,可以說是先秦名學和先秦辯學的簡稱*崔清田:《名學與辯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版。;一種觀點認為,名辯學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建構的一門學問,它凝聚了不同時期古代中國人的智慧,其中以先秦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主[5]3-14。此外,還有的學者認為,名辯學的發(fā)軔和創(chuàng)立與先秦名辯思潮直接相關,古代名辯學是先秦名辯思潮在理論層面所取得的果實。

(二)研究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的價值

1.理論價值

開展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的理論體系研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論價值。

(1)有利于揭示中國古代名辯學的真實面貌。名辯學原本是中國古代存在的一門學問,后期墨家的《小取》篇、荀子的《正名》篇等,代表了先秦時期不同的名辯學理論體系。秦漢以后,名辯學繼續(xù)發(fā)展。近代以降,西方邏輯在中國傳播的事實激發(fā)了當時的學人立足于特定的價值取向重新釋讀古代名辯史料的熱情。在這一過程中,傳統(tǒng)的名辯史料被大量地用來證明中國古代也有類似西方的邏輯學,其結果,在發(fā)現(xiàn)西方邏輯和名辯一致性的同時,名辯學固有的特殊性、本來面貌逐漸變得模糊不清,甚至存在被曲解的現(xiàn)象。這種狀況,影響了幾乎整個20世紀的中國邏輯史研究。

(2)為進行中外邏輯思想的比較研究提供更加寬闊的理論背景。在理清中國古代名辯學理論體系的基礎之上,對其中的邏輯思想進行研究,開展中外邏輯思想之間的比較,有助于揭示中華民族在世界邏輯發(fā)展史上的貢獻,有助于說明中國傳統(tǒng)思維的一些特點,當然,這個過程也會為今天的邏輯學教學和研究提供借鑒和啟示。

(3)為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名辯學提供更為簡潔明了、類似“近世??平炭茣M織”(伍非百語)的讀本。

2.實踐價值

名辯學在我國近現(xiàn)代時期的學術話語系統(tǒng)中,曾經被學術界廣泛用來指稱西方邏輯,例如嚴復的譯著《穆勒名學》《名學淺說》,王國維的譯著《辨學》等,但是,名辯學的原始含義是指中國古代學者基于對推理、論證的研究而形成的一門學問。從學科類別劃分而言,名辯學不屬于西學的范疇,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即國學的一個基礎性構成部分,體現(xiàn)著中華先哲對說理方法的研究。“可以說,名辯學反映著在推理、論證層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體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個性?!盵6]開展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的理論體系研究,這一課題伴隨著《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在2014年的公布而進一步演變成為一個時代的主題。《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一文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tǒng)、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xiàn),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構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號??梢哉f,開展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的理論體系研究,是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憑借,構成了了解中華民族思想品格、構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視角和現(xiàn)實津梁。

二、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體系研究的主要內容、基本觀點

(一)主要內容

1.名辯學及其研究對象

名辯學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建構的一門學問,發(fā)軔于先秦,秦漢以后得到繼續(xù)發(fā)展。后期墨家的《小取》篇、荀子的《正名》篇,第一次對名辯學的內容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其中,《小取》篇立足于談辯的角度,闡述了有關名、辭、說的問題,可以說,《小取》篇是以談辯來統(tǒng)攝名、辭、說的;《正名》篇立足于正名的立場來闡述名、辭、說、辯,換言之,在荀子那里,有關名、辭、說、辯的理論是作為“正名”的方法而談論的。立足于說理、論證的方法來闡述名、辭、說、辯,這是后期墨家和荀子的共同之處。正是這一點,決定了中國古代名辯學的研究對象是名、辭、說、辯,該門學問具有方法論的性質,屬于工具性學科。

2.理論體系

名辯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關于中國古代名辯學理論體系的研究內容,是古代有關名、辭、說、辯的理論探討和總結。具體而言:(1)名:主要包括名的界說,名的種類,名的功用;有關名的謬誤,正名的方法;名、辭、說、辯的關系。(2)辭:主要包括辭的界說,辭的種類;辭、象、意的關系;辭的使用和理解,有關辭的謬誤;歷史上的一些著名“詭辭”及其影響。(3)說:主要包括說的作用,說的界說,說的原則、要求,說的具體類型,有關說的謬誤。(4)辯:主要包括辯的界說,辯的目的和作用,辯的類型,辯的原則,辯論術;辯的動態(tài)性考察;有關辯的謬誤。

3.關于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的比較

關于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的比較研究,具體涉及中國名辯和印度因明的比較、中國名辯和西方邏輯的比較、中國名辯和印度因明以及西方邏輯的綜合比較。此類工作,構成了近現(xiàn)代以來關于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研究的不同維度,甚至有的學者認為,此種研究導致了一個嶄新的學術研究分支誕生——世界三大邏輯傳統(tǒng)的比較研究開始出現(xiàn)。和同類研究工作相比較,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體系視域下的名辯學比較研究,具有一定的獨特之處,即,這種研究建立在中國古代名辯學的整體結構體系基礎之上,著力于名辯學的整體以及其中所包含的邏輯思想和西方邏輯以及印度因明的比較。這種研究,既關注比較物之間的共同性,又關注比較物之間的差異性。在價值取向上,此種研究著力于追求一種客觀的比較性思考。

(二)基本觀點

1.名辯學究竟是什么

名辯學是中國古代存在的一門學問,在內容上包括了一般所謂的“名學”“辯學”的研究內容。名辯學的研究對象是名、辭、說、辯,它具有指導談說論辯、獲取真知的雙重作用。先秦是中國古代名辯學的發(fā)軔、奠基和創(chuàng)立時期;秦漢以后,名辯學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名辯學的創(chuàng)立者包括古代中國眾多的學者,其中,孔子、公孫龍子、墨子和后期墨家、荀子、韓非子等貢獻卓著。名辯學的研究包括古代易學領域的學者對有關名、辭、說、辯的研究。名辯學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存在的載體,其中存在著對邏輯問題的探索和研究,當然,中西方學者對于邏輯研究素材的選擇,以及對邏輯問題研究的思路和細致性程度,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2.名辯學研究中的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民族性和世界性問題

立足于邏輯學現(xiàn)代發(fā)展的高度(包括廣義論證理論)審視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是理解和把握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在邏輯層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不足之處的有效途徑。在中國古代名辯學整體理論體系的基礎之上,開展中國名辯、西方邏輯和印度因明的比較,有助于人們理解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在包括說理在內的言說方式上的一致性和差異性。其中,一致性體現(xiàn)的是不同文化傳統(tǒng)之間所共同具有的世界性,差異性體現(xiàn)的則是不同文化傳統(tǒng)之間各自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

三、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體系的研究思路、指導思想

(一)研究思路

傳統(tǒng)名辯學的理論體系研究,遵循以下基本思路:1.以先秦名辯學的經典作品《墨子·小取》篇和《荀子·正名》篇中提出的問題為基本依據,結合先秦其他諸子,例如老子、孔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公孫龍子、尹文子等,以及秦漢以后不同歷史時期的古籍中所討論的名辯問題,最終確定中國古代名辯學理論體系的研究對象及其內容歸類;2.把先秦以及秦漢以后古籍中關于名辯討論的資料進行搜集聚合,予以分門別類的研究。這種研究,旨在揭示中國古代名辯學者所研究的基本問題、具體的研究路徑、取得的成績和不足之處,進而展示中國古代名辯學的整體理論面貌。

(二)指導思想

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并重,著力于發(fā)掘近年來所公布的出土文獻中的名辯思想,這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理論體系研究的指導性思想。傳世文獻和近年來的出土文獻,是研究中國古代名辯學理論體系的基礎,兩者之間具有互補互證的作用。王國維在談到出土文獻的學術價值時,曾經這樣指出:“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盵7]王國維先生在這里所闡述的觀點,用來作為傳統(tǒng)名辯學研究的指導思想是完全適合的。近年來,郭店楚簡、上博簡、清華簡等一批出土文獻相繼問世。這些文獻已經引起中國思想史、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學史等相關學術領域研究者的關注。相比較而言,中國邏輯史和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的研究領域則對出土文獻的反應相對遲滯,有關的研究成果甚屬罕見。把相關的出土文獻納入到中國傳統(tǒng)名辯學的研究視域,有利于增補某些傳世文獻中所沒有涉及或者語焉不詳的材料,有利于判定一些材料的真?zhèn)涡再|,有利于解決一些傳世文獻記載中存在的訛誤衍奪乃至排列失序等問題。

[1]周云之.名辯學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

[2]周文英.名辯邏輯提綱:上、下[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9(2,4).

[3]劉培育.中國古代哲學精華:名辯篇[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2.

[4]張家龍.邏輯學思想史:第1編:中國名辯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5]林銘鈞,曾祥云.名辯學新探[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

[6]郭橋.邏輯與文化:中國邏輯研究中文化范式的提出及其演變[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5(1).

[7]王國維.古史新證[M]//王國維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 孔凡濤)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Argumentology in Ancient China

GUO Qiao1, KONG Man-chun2

(1.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Henan,China; 2.School of Literature,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Henan,China)

Argumentology in Ancient China is originated from the Pre-Qin period and further developed after Qin and Han Dynasties.It deals with subjects concerning with logical,lexical,verbal and argumentative contents.Nowadays,on the basis of the 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ncepts,an academic project in Chinese logic research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explore its theoretical system.Therefore, this paper intended to discuss the basic research ide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this field in order to gain some inspirations to the further study.

Argumentology in Ancient China; history of logic; theoretical system

2016-08-21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名辯學的結構體系研究”(13BZX067);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八卷本《中國邏輯史》”(14ZDB013);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支持計劃(2015-CXTD-01)階段性成果

郭橋(1970- ),男,河南濟源人,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邏輯史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中國邏輯史、非形式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研究;孔漫春(1970- ),女,河南洛陽人, 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獻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出土文獻研究。

B81

A

1674-3571(2016)06-0027-04

猜你喜歡
理論體系邏輯傳統(tǒng)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邏輯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創(chuàng)新的邏輯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文心雕龍》理論體系再認識①——兼論“依經立義”與《文心雕龍》理論體系之關系
灵石县| 特克斯县| 西贡区| 四平市| 东乡| 武邑县| 石嘴山市| 汝城县| 出国| 抚州市| 宜良县| 新竹市| 黑河市| 资源县| 云南省| 阿勒泰市| 凌源市| 枣庄市| 汨罗市| 绿春县| 云南省| 项城市| 潮安县| 宣城市| 洪泽县| 汽车| 南涧| 陆河县| 柳河县| 车险| 长沙市| 嘉荫县| 宁陕县| 万安县| 长汀县| 定西市| 于都县| 巫溪县| 万州区| 中方县|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