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丁伙中心小學(225266) 韓 敏
?
穿插,讓習作教學錦上添花
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丁伙中心小學(225266) 韓敏
在習作教學中運用穿插的教學策略,其目的是在激活學生內(nèi)在動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習作中有方法可循,使得整個習作過程成為一次愉悅而快樂的體驗。教師可拓展補充,在動筆前穿插,喚醒動力;深入細讀,在體悟中穿插,習得寫法;對比辨析,在評價中穿插,修繕升級。
習作教學穿插 教學策略
習作教學中的穿插,指教師暫時中斷教學主線,故意介入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閱讀材料,從而起到活躍氛圍、激發(fā)興趣、拓展認知、深化效益的一種教學策略。
不少學生畏懼作文,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對寫作缺乏應有的興趣。教師如果能夠在教學中穿插一些學生較為感興趣的材料,則能有效改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如在一次教學寫人的習作時,教師出示了一段描寫人物的閱讀材料,請學生猜猜是誰:“身高2.29米,就像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你想要和他說話,必須要仰著頭才行。他的雙臂就像是一只猿猴的手臂,只要輕輕一勾,就能投中一個漂亮的弧線球?!北緛?,學生一聽要寫作文,早已談虎色變,但這一段文字的穿插,讓很多學生眉開眼笑,學生在閱讀后立刻知道了寫的是姚明。隨后,教師再次出示了一個學生的范文,同樣讓學生進行猜測,學生的興趣更加高漲。就在學生躍躍欲試之際,教師恢復了教學的流程,提出了本次習作的相關要求:“給班級中的某個同學來一次外貌描寫,然后請大家來猜猜你寫的是哪一個同學?!?/p>
學生的習作動力一旦被激發(fā),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去探究、去鉆研、去思考。在本案例中,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穿插了必要的閱讀資源,有效改善了課堂教學氛圍,提升了學生習作表達的動力,為學生寫出高質(zhì)量的作文奠定了基礎。
小學階段的習作,最忌諱的就是在缺失相應語境的情況下,純粹地談論所謂的教學技法。這樣的教學只能陷入尷尬的技術主義泥潭中。而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若穿插相應的類似于范文的閱讀材料,不僅可以活化課堂氛圍,更能在學生的模仿與創(chuàng)作之間架設起一條高速通道,將語段中蘊涵的寫作方法直觀而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借助語段材料真正領悟?qū)懽鞣椒ǖ膬?nèi)涵,實現(xiàn)從感知到運用的邁進。
還以上述案例為例,教師在出示了兩段人物外貌的描寫后,就集中精力于描寫姚明的語段,先是引導學生思考:“姚明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是什么?作者又是從哪兩個方面展開描寫的?”在學生結(jié)合語段內(nèi)容,提煉出語段是圍繞著“個子高”“手臂長”兩個層面來寫的之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與語段內(nèi)容進行親密接觸,并深入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在學生深入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得出作者是運用直接呈現(xiàn)數(shù)字、打比方等方法,形象地展現(xiàn)了姚明的特點。隨后,教師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認知。
在本案例中,教師充分運用直觀材料,引導學生共同關注范文的語言形式,在深入對比辨析、深入細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中的語言秘妙。課堂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深入細讀的過程中,不僅明晰了材料的內(nèi)容,感知了作者表達的順序和思路,更深入探明了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技巧,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習作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性作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動筆之前的策略指導上,更體現(xiàn)在習作之后的講評上。但每次習作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都很多,講評時根本不可能將所有的問題都涉及。這就要求教師要依托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典型的問題習作與范文習作,引導學生在比照辨析中自我診斷,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修改,從而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不斷提升。
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有一次體驗性的習作訓練,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個都不倒”的體驗活動?;顒娱_展得有聲有色,但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卻不痛不癢。鑒于此,教師首先出示了兩個小作者關于“躺下時的輕松感覺”的描寫。一個寫的是“我躺在王同學身上,覺得輕松極了”;另一個寫的是“我穩(wěn)穩(wěn)地躺在了后面同學的腿上,感覺身體非常放松,雙手自然地交叉攤放在胸前,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心想:這有什么???小菜一碟嘛!”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討論,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喜歡第二句的理由。有的認為第二句寫出了具體的想法,對自己的感受有具體的描述;有的認為作者將自己的動作、神情穿插其中,有效地表現(xiàn)了自己的感受。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了一段關于“緊張”感受的描寫,只有一句干癟的話:“我身子往后仰去,緊張極了?!苯處熞龑W生運用剛剛交流的方法對這句話進行補充與修改,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總而言之,在習作教學中進行穿插是一種方法,更是一門藝術。其主要目的是在激活學生內(nèi)在動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習作過程中有方法可循,使得整個習作過程成為一次愉悅而快樂的體驗。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16-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