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譏諷文人咬文嚼字,不講實際。
故事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以后,準備拓展外城。
他來到朱雀門前,抬頭看見門額上寫著“朱雀之門”四個字,覺得別扭,就問身旁的大臣趙普:“為什么不寫‘朱雀門三個字,偏寫‘朱雀之門,四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么用呢?”趙普告訴他說:“這是 把‘之字作為語助詞用的。”趙匡胤聽后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這些虛字,能助得什么事情??!” 后來,在民間便流傳一句諺語:“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元德秀是唐朝時的河南人,為人寬厚,少浮華。
元德秀當魯山縣令時,縣里有個人因偷盜被捕,恰好當時魯山境內(nèi)有虎為暴,那人請求去縛虎來贖自己的罪,元德秀答應了。官吏勸他說:“這是那人的詭計,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牽連嗎?” 元德秀說:“人應該講究信義。如果有什么差錯,由我一人來承擔好了,決不連累別人?!钡诙炷侨吮持阑⒒貋砹耍豢h人都感嘆不已。
由于元德秀平日里把自己的奉祿都接濟了縣里的孤遺,到離任時,他的全部財產(chǎn)只是一匹細絹,坐著柴車而去。因為喜歡陸渾的山水,元德秀就去那里隱居。家里沒有圍墻也不上鎖,也沒有仆人。遇到荒年,有時一天也吃不上飯,元德秀喜歡喝酒,常常彈琴來自娛。宰相房每看見元德秀,都感嘆說:“見紫芝(元德秀的字)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p>
“紫芝眉宇”形容人德行高潔。
(出自《新唐書 元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