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華
【摘 要】 在我們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中,讓學生改變以往單一的、程序化的、公式化的、注入式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把潛能完全釋放出來,在高效的課堂教學中,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得到培養(yǎng),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關 鍵 詞】 自主合作;高效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完成教育任務的基本活動方式,教育目標的實施主要靠高效的課堂教學完成。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創(chuàng)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下面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談談我的看法。
一、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最高境界
新世紀的教育在悄然發(fā)生變化,教師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讓學生有選擇學習方法和方式的權利
如我執(zhí)教《高粱情》一課時,針對“課文哪一段是你感受最深的?”這一問題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可以4人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對位合作,也可以自己學,可以談感受,也可以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讀課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了這種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主動參與學習,學習效果也事半功倍。
(二)讓學生自主,必須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1. 不要任何課文都逐段講,要在范圍上擴大空間。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為了學生整體感知圓明園的輝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圓明園是__________(課文是怎樣評價的?)我并沒有逐段去分析,而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學生在課文的不同地方找到了幾種不同的填法,從而對昔日輝煌的圓明園有了整體的感知。然后通過多媒體圖片讓學生想象圓明園各處的景點,看看你最喜歡哪個景點,把想象到的告訴同學。這樣,不局限于課文內容,學生想象的空間也在擴大,也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
2. 教師應設置空間,創(chuàng)造空間。注意問題的設計,問題越少越好。問要問在學生的情感上,在情感上讓學生表達語言文字。山東的支玉恒老師執(zhí)教的《西門豹》一課令我印象深刻,他在學生誦讀課文的基礎上,向學生提了這么一個問題:你痛不痛快?佩服不佩服?奇怪不奇怪?這樣表面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上面有很多思考的余地,也正問到了學生的情感上,學生的回答滔滔不絕,有的學生用談感受來表達,有的學生用朗讀來宣泄自己的情感。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和技能,那么當今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在語文課堂里,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地學習,旁觀者似地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體驗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二、相信學生,敢于讓學生去說去做
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敢于讓學生去說去做是學生體驗學習的一個方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生懂得的讓學生去學,學生不能理解的教師引導,讓學生去悟。感悟的過程是理解和發(fā)現的過程。教師要適當地攙扶和點化,讓孩子“感”一定有個過程,“悟”也有個過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訴,而是激勵、喚醒、體驗,從而啟迪學生的智慧,塑造學生的靈魂,引導學生登“思維之山”“情感之山”“人格之山”。讓學生自己去感,自己去悟。就是說,在教師的啟發(fā)和激勵下,學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體驗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如農林小學一位女教師執(zhí)教《去年的樹》一課時,先讓幾位學生分段讀課文,讓學生把小鳥、樹根、大門、小女孩的話畫出來,然后把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著有感情地讀,再讓學生說說你認為怎樣讀,為什么?學生就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幾種角色的不同性格,怎么理解就怎么讀,不拘泥于一種讀法(學生本身就存在著個性差異),聽后允許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真正做到了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師生平等的對話,還允許學生對老師的讀進行評價,如一位老師在上課時范讀了其中一段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老師哪個詞讀得好,你來學學,哪里讀得不好,你來教教老師,學生在這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發(fā)言踴躍,真正帶著理解去讀,讀出語感,自主學習的意識也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這樣的讀比分析課文來得實在。
三、廢止煩瑣的分析,變革陳舊的模式
煩瑣的分析只會讓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厭惡的情緒,根本不要說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課堂教學改革,究竟要怎樣改?要達到什么樣的課堂教學?這些也圍繞著教師的教學。所以就需要我們探索出適合實際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只要構建了有效的教學模式,我們才可以在這個邏輯框架里具有可操作性地進行策略性的教學,沒有有效的模式,課堂教學改革可能會無功而終。如我校探索的“六步教學法”就有效地解決了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合作探索的雙邊教學活動。
下面是我校六步教學法模式的基本內容及操作流程:
(一)課前檢測
對上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測評。測評要以基礎知識、重點內容為主,測評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通過測評,要準確掌握學生復習的情況,把復習沒有過關的學生轉為輔導對象,再重新測試,以此來促進學生課后的復習。
(二)自主學習
1. 出示自學提綱:自學提綱設計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要將三維目標細化為具體問題。要體現基礎性和漸進性,體現本節(jié)重難點,要有梯度。
2. 學生按自學提綱自學。對不會的問題要做好批注或隨筆,為合作探究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
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四)精講點撥
老師精講學生在自主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產生的疑點、難點,點撥易錯點,并對重點知識進行歸納。
(五)達標訓練
訓練題要以基礎知識為主,在強化訓練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訓練。訓練題要分層次,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訓練時要加大學生展示面和糾錯的力度。
(六)歸納整理
就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先讓學生談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再由教師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規(guī)律和解題思路、方法、技巧進行重點歸納梳理,形成知識網絡以加深印象。
有了這個模式,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課堂改革試驗,使課堂教學能有序地開展。
四、著力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就是課堂教學。學生的激情是無限的,只是隱藏在內心深處。這就要求要我們用熱情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老師講得輕松自如,學生學得輕輕松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完成課題內容,這樣學生才不會有厭學情緒,學習興趣才會更加濃厚。語文教學要充分發(fā)揮每位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學生只有興趣盎然,才能在學習時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因此,教學設計別出心裁,就能使學生全情參與。
我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改變以前單一的、程序化的、公式化的、注入式的學習模式,把學生的潛能完全釋放出來,在高效的課堂教學中,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得到培養(yǎng),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清法. 高效課堂 五環(huán)高效教學法[M].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2] 玲瓏. 構建理想的課堂教學[M]. 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4.
[3] 劉洋. 自主、合作、探究是構建高效課堂的精髓[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