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霞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師要從低段入手,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學生閱讀方法。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文章從幾個方面簡要闡述了培養(yǎng)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關 鍵 詞】 閱讀能力;低段;小學
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边@也就是說,我國語文課程改革把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就在于閱讀,小學是閱讀的黃金時期,小學低段更是閱讀的啟蒙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從低段入手,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怎樣培養(yǎng)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圖文結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低年級的課文基本上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并且大部分插圖都包含有聲情并茂的故事情節(jié)。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讀通句子,能力較強或簡單的內容學生基本讀懂,然后再要求學生回到插圖,說說圖上畫的什么,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然后圖文對照讀。如在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讀書,幾遍下來,懂的學生很少,因為內容較深,不易理解。我開始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看書中的插圖,然后說說薩沙一家在哪兒?天氣怎樣?他們在干什么?還會說什么?這么一來,課文中的大概內容已經說到,此時,學生再回到課文,就容易多了,不但讀起來上口,理解起來也容易了。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插圖,形象直觀,好像學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不但有些感動,也教育了學生要做一個勇敢、有愛心的孩子,同時也愛上了閱讀。
二、教師范讀,激起學生的朗讀欲望
由于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所以教師適時的范讀是語文課堂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別是低段語文教學中更為重要。教師的范讀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調,要放下架子,放下羞澀,應從自己的情感出發(fā),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做一個“變色龍”:一會兒是和藹可親的媽媽,一會兒是天真爛漫的孩子,一會兒是兇惡無比的大灰狼,一會兒又是哭哭啼啼的小羔羊……這樣以情感人,使孩子如臨其境,教師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共鳴,孩子們信服老師,也就會很快地喜歡上朗讀。
范讀時,我還注重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準確地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掌握語速的快慢等。如教學《葡萄溝》一課時,幾句描寫葡萄的句子:那里出產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我故意重讀,讀著讀著,學生情不自禁有想吃葡萄之意,感情豐富一點的學生甚至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范讀有時也起到了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的作用。如課文《泉水》一課,倒數第二段,不但有擬聲詞“叮咚,叮咚”,還有泉水們的對話,我在學生面前都一一扮演,孩子們聽得很陶醉,仿佛來去到了大自然,聆聽美妙的樂聲。我再讓學生讀時,他們也模仿我的樣子讀起來。相信經過不斷的朗讀,他們也能做到繪聲繪色。
三、加強詞句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讀課文時,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fā)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是口頭運用。
四、啟發(fā)學生質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就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問題或讓學帶著問題去讀書,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老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盡可能地啟發(fā)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學生一經啟發(fā),積極性就高起來,認真讀書,主動發(fā)現的問題也多起來了。學生的求知欲強了,學習興趣也就濃了。
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寫道:“好雨知時節(jié), 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鄙頌槔蠋煹奈覀儜捎枚喾N教學手段,從低段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春梅. 談小學低段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 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24).
[2] 高潔.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初探[J]. 新課程,2015(22).
[3] 龔艷. 加強小學低段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