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武職貼黃制度嬗變探究

2016-03-06 18:58:33鞠明庫
關鍵詞:兵部內府武官

劉 蓉,鞠明庫

(河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

【史海鉤沉】

明代武職貼黃制度嬗變探究

劉 蓉,鞠明庫

(河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武職貼黃作為明代武官任免、晉升、獎懲等方面最為重要的檔案資料,在明代武官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該制度形成于明前期,雖曾在明中期依據(jù)實施情況作出適當調整,明后期又對制度中的種種漏洞進行修補,但仍無法挽救其名存實亡的命運??梢哉f,該制度經歷了一個從創(chuàng)立到沒落的嬗變過程。究其原因,不僅僅是制度本身的問題,還與衛(wèi)所制度的衰敗甚至明末政治危機有關。

明代;官制;武官;武職貼黃

一、明初武職貼黃制度的創(chuàng)立

洪武至宣德年間是明代武職貼黃制度的形成期。為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明政府制定了種種政策,后世雖不斷演變,但大都是基于此時的規(guī)定所作出的適當調整。

(一)立黃的創(chuàng)立

貼黃制作的首要步驟是為新升授的官員立黃(也稱寫黃)。《明太祖實錄》載,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命吏部月理貼黃。初,吏部以文武百職姓名、邑里及起身、歷官、遷次月日,自省、府、部、寺暨行省、府、州、縣等衙門,皆分類細書于黃紙,貼置籍中,而用寶璽識之,謂之貼黃”[1]卷60,1168-1169。這一記載說明了明初文武官員立黃的基本過程。明初文武百官的貼黃都由吏部掌管,但很快便開始由吏部和兵部分開管理。

武職貼黃分為“正黃”與“內、外黃”,并存放在不同的地方。洪武五年,申定“武選之法”:“將選過官員看畢,抄榜給符,立限到任,附寫內、外貼黃與正黃,流號合同,請寶鈐記。正黃送銅匱收貯,內外黃亦于內府收掌,遇有升調襲替續(xù)附如前。”[1]卷60,1168-1169成書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諸司職掌》亦稱:“寫黃仍寫內外貼黃與正黃,關防走號合同,請寶鈐記。正黃送銅柜收貯,內、外黃各置文簿附貼,亦于內府收掌?!盵2]175此時為了提高武職貼黃的安全性,不但在立黃時比洪武四年所定政策多出“流號合同”或“關防走號合同”內容,而且將武職貼黃制成正黃和內、外黃,貯藏在內府,正黃更加隱秘,被收貯于內府銅柜中。

永樂時期是立黃制度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大黃”和“小黃”的概念?!按簏S”即正黃,是明代最為詳盡的武職人事檔案。“寫大黃,備開腳色。凡姓名、舊名、年甲、貫址、從軍歸附來歷、征克地方、殺獲次數(shù)、受賞名目、升授職役、調守衛(wèi)所,并給授誥敕,俱要細開?!睂扅S時“每寫一官,后空白六行,以備續(xù)附”。正黃不像內、外黃那樣采用粘貼的形式,而是按姓分類,“仍每姓類作一處分寫”[3]卷122,225,然后裝訂成冊?!靶↑S”即為洪武時期的內、外黃,內容比正黃簡略?!靶↑S,止存從軍歸附、征克緊要地方,并衛(wèi)所流官世襲事,總集開寫二本,一為內黃,一為外黃?!薄懊繉懸还伲蟾骺瞻敕?,以備續(xù)附。”寫畢內、外黃,依次編寫字號冊,武官用“武”字編號;達官則“另行類出”,用“達”字編號。如若“賜姓”,則“依百家姓編排”[3]卷122,225,不按姓分類,其編號用“達”字,其余的與武官寫黃相同。

(二)續(xù)黃與揭黃的實施

由于擺桿在運動過程中會受到各種擾動因素的影響.為提高擺桿的控制精度,下面采用自抗擾控制方法設計控制倒立擺擺桿角度的控制器.

隨著武官的“除拜遷調”,新的信息需增附到貼黃上,也即“更貼其處”[1]卷60,1169,此謂之“續(xù)黃”。貼黃的精妙之處便在于“貼”,即粘貼,“百官雖繁多,而此法便于勾稽”[1]卷60,1169。統(tǒng)治者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對武官貼黃進行有條不紊的管理。成書于洪武二十六年的《諸司職掌》規(guī)定:“遇有升調襲替官員,次日即具升轉襲替緣由奏聞,貼揭續(xù)附?!盵2]175可見續(xù)黃的過程是緊跟武職官員升調襲替,于次日上奏其緣由,然后將貼黃從原黃本中揭出,續(xù)寫上新內容,再貼入相應的黃本中?!袄m(xù)黃”工作,由明初兵部武選司設“續(xù)黃主事”[3]卷2,60負責。

對于被除職官員貼黃的處理,則涉及“揭黃”范疇。“揭黃”是十分慎重的事,因為一旦被揭黃,子孫便不得不停止襲替。洪武二十六年載:“凡除官,開寫年籍、從軍腳色,赴內府清理明白……如有事故,亦須總為置簿,揭下附貼,以憑稽考?!盵3]卷122,224將被除職的武官“開寫年籍、從軍腳色”[3]卷122,224,到內府對應清理,其實際意義就是“揭黃”,因事故除官,則需要另置冊籍,把揭下的貼黃貼入規(guī)定的冊籍,以便日后稽考。

(三)清黃的制度化

清黃是指有關機構定期對武職貼黃進行清理。起初,因為武官拜罷次數(shù)頻繁,不免會出現(xiàn)“有未及改注更貼者”,于是由“吏部月一更貼之”[1]卷60,1169。這就是清黃的雛形。因貼黃對武職襲替晉升有重要的依憑作用,難免有人會打主意,以致冒濫之弊。如宣宗所言“清軍貼黃,蓋武臣百死一生,致軍功得蔭及子孫,不清理或有冒濫,則有功者屏棄,無功者反受利矣”[4]卷78,2009。因此,嚴格清黃是非常必要的。

永樂時對清黃的具體事宜作出了明文規(guī)定。貼黃“每三歲一次清理”,負責清黃官員為“兵部侍郎一員,總其事;都御史一員,主糾察;翰林官一員,主編纂;兵部仍委主事一員,管理取撥監(jiān)生辦事,官吏供用”[3]卷122,224。清黃過程中4名清黃官員各司其職,尤以主糾察的都御使引人關注。因為這一職位的設置說明明政府已意識到貼黃制度實施中存在著不少弊病,必須加以監(jiān)督。事實也證明,監(jiān)察官參與清黃也確實起到了糾察作用。宣德時,凌晏如作為右僉都御史參與清黃,清黃期間,他查出2位冒襲的武官,并奏罷之?!邦佹?zhèn)撫,既卒,子孫當一人繼,乃復以一人冒官,三十余年無覺者。君閱其實,乃奏罷一人。又著令,凡武官有靖難功而無子者,不忍遽絕其祿,得以婿或義兒一人繼,不再及也。”“有張指揮者,既以義兒者繼矣,又欲冒及其子,因有所調發(fā),托統(tǒng)帥以疾,豫以子代,亦十余年矣,君亦奏請罷之?!盵5]卷56,850可見,僉都御史在清黃中確實行使了糾察的職責。

這一時期清黃的流程大致為:清黃之前,在京衛(wèi)所、在外各都司衛(wèi)所都要提前將所屬武官的“親供”繳到兵部,作為清黃的重要憑證。這種“親供”應為武官自己上報的“干部信息表”。兵部收到親供后,再用官方掌握的相關材料加以對核,糾正錯誤。基本程序為:先用“貼黃舊冊”照名挨查,將親供中有名而貼黃中沒有的武官另行謄出;然后用“歷年征克冊”查對所供征克地方,用“誥敕簿”查對所供授過誥敕,用“選簿”和“升除冊”查對武官升除情況。如親供與貼黃的冊籍不符,則依照貼黃或選簿等冊籍改正添補。但如果親供詳細,而出現(xiàn)“親供”無、貼黃有的情況,就依照親供寫黃。如果“充軍抄沒、無承襲及義男女婿充總旗”的人員則“另行類姓”編寫,“用白紙開寫,仍具事故緣由”。寫黃后,將“各起達官親供腳色,編寫勘合”[3]卷122,225。由兵部蓋印,和貼黃一起保管。

武職貼黃的創(chuàng)立對加強武官管理起到重大作用。首先,武職官員的選授、調職等變動都需要參對、附寫貼黃。“凡武官升調襲替,或因事復職,及見缺官員應入選者,先審取從軍履歷,赍赴內府,參對貼黃。歸附年月、征克地方、升轉衛(wèi)所及流官世襲相同,然后引至御前,請旨除授……將選過官員看畢,抄榜給符,立限到任,附寫內、外貼黃與正黃,流號合同,請寶鈐記?!盵1]卷71,1319-1320其次,制誥需用貼黃核查身份?!睹魈鎸嶄洝份d:“其初入仕者,具年籍、父祖、己身功跡;其已入仕及升除者,具所歷功過、年籍,大都督府咨于中書省,送兵部覆奏貼黃……承敕監(jiān)官附籍,其咨省送部覆奏貼黃,參考對同。擬官、撰文、署名、用印,給授如前?!盵1]卷71,1320也就是說,制誥時需要將入仕者提供的功過、年籍等信息與貼黃相核實,一致者才能“給授如前”。其三,軍官優(yōu)給需參對貼黃?!吨T司職掌》云:“凡軍官亡故,遺下嫡長子女,年未出幼,或母年老,或無嫡子嫡孫,次及庶子或弟或侄”需要得到優(yōu)給贍養(yǎng),也須“審取故官從軍腳色,一體委官赍赴內府,比對貼黃相同”。才能“奉旨欽與優(yōu)給”[2]175。顯然,貼黃制度在明初武官選調、管理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明中期武職貼黃制度的調整

明中期,貼黃貯存、管理負擔越來越重。武職貼黃制度在長期運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很多問題,有識之士也就此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與意見,推動這一時期武職貼黃制度的調整。

(一)正黃功能的弱化

明初,正黃作為最為權威的武職檔案,地位最高,等到中后期其功能開始弱化,地位開始降低。在明中期有關武職貼黃的記錄中,正黃越來越無跡可尋?!遁膱@雜記》記載,貼黃只分為內、外黃,“外黃印綬監(jiān)收掌,內黃送內庫銅柜中收貯”[6]卷10,322。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查黃例規(guī)定:“如內、外黃查對不獲,方查年遠貼黃?!奔尉溉?公元1554年)題準續(xù)黃主事:“凡該續(xù)武職,除內外相同準續(xù)外,其有內無外、有外無內、中間脫落者,備查世次明白,即與注續(xù)。內外俱無者、就與立黃?!币陨详P于貼黃的記載中均未提及正黃,特別在選簿、查黃或者續(xù)黃出現(xiàn)問題時,也沒有表示查正黃,而是查世次、年遠貼黃,如無內、外黃可直接立黃。這種情況至少說明了,此時正黃的作用已經微不足道。那么正黃緣何弱化呢?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七月,兵部左侍郎曾省吾所呈“清黃四事”提供了答案:“清黃事例有內、外貼黃,復有正黃。正黃貯之金柜,啟閉為難。”[7]卷77,1668正黃被逐漸淘汰的原因,即是啟閉太難。于是,他提議立“黃紙?zhí)柌尽保瑢韧恻S缺漏作記錄,代替正黃的主要作用,對正黃繼續(xù)弱化。

(二)清黃措施的改進

隨著貼黃制度的發(fā)展,其漏洞也逐漸顯露,清黃的作用便越發(fā)之重。嘉靖時,貼黃出現(xiàn)了這樣的局面:“應襲者以查黃不出而守候經年,典守者以黃多難檢而任人私揭?!盵8]卷123,2939為何出現(xiàn)如此混亂的狀態(tài),嘉靖間主持過清黃的兵部尚書鄭琬認為主要原因是所采用的粘貼方式。使用粘貼方式原本是為了稽查方便,但“后因續(xù)寫貼黃,取其易揭不復黏”[8]卷123,2940,續(xù)黃者嫌揭下、粘貼不斷重復很麻煩,就將貼黃隨意加放黃本中。最終“以致名為貼黃,而黃多不貼”[8]卷123,2939,甚至“以黃多難檢,而任人私揭,及今不理,弊且日深”[8]卷123,2939。因此,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三月,鄭琬上書“清黃五事”[8]卷123,2939,即“嚴督率”“固粘貼”“增黃本”“慎揭黃”“黃選相同,方準襲替”。其中重點是對貼黃的管理方式進行改進?;实垡矊Ω牧家庖姳硎举澩⑶乙髮Τ霈F(xiàn)違規(guī)或者沒按時完成的官員,科道官要“糾奏治罪”[8]卷123,2942。此次整頓清黃,雖在一定程度改變了后來的混亂局面,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就出現(xiàn)了一件篡改貼黃的事件?!跋仁?,欽天監(jiān)革職博士韓鑒與兵部武選司該吏畢文舉、汪椿孫、李相,貼寫胡椿等謀為奸利,授諸武職應革襲者金錢,陰通內府校役魏聰、韓昇及查黃該吏等盜出黃冊,竄易洗改,妄增功次,鈐以偽造御寶,潛復納之內府。冊中前后冒襲千、百戶侯太等三十八員。如是幾二十年,事未發(fā)覺。至是椿孫不禮其妻,其妻兄陳仁執(zhí)所偽造黃蠟御寶及冒選武職私籍首之?!盵8]卷297,5670案發(fā)后,除造假者被處斬或充軍外,多名印綬監(jiān)當事人員與包括鄭琬在內的查黃主事被問罪降級。這件篡改貼黃冒襲武職的案子如果不是因為造違者之一的汪椿孫被其妻兄揭發(fā),也許永遠不會被發(fā)現(xiàn)。在后20年的時間里,應有多次清黃,但都沒有查出。除了作假者手段隱蔽高明外,還暴露出貼黃管理上的漏洞,特別是清黃工作的低效和清黃官員不負責的弊端。此案絕非個例。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十月,兵部右給事中徐綱等查出:“上五府所屬及上直旗守等衛(wèi),宜減革、替職、改正指揮等官一千七百二十人,總小旗四百六人,力士一百五十人。因言總選錯亂,貼黃散失及邦政事例混淆,吏緣為奸?!盵8]卷390,6850由此可見,此時武職貼黃依然問題不斷,相關措施雖經調整,但糟糕的局面仍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三)貼黃人員構成的調整

隨著武職貼黃規(guī)模的擴大,清黃工作的深入,明中期的清黃人員構成發(fā)生了變化,表現(xiàn)有三:其一,寫黃、清黃過程增加了兵科給事中?!洞竺鲿洹份d:“凡兵部造完武職貼黃及續(xù)附貼黃,并中書舍人寫完武職誥敕,尚寶司官用寶,本科(兵科)官一員監(jiān)視。”[3]卷213,534明確指明兵科官員負責監(jiān)督用寶?!睹餍⒆趯嶄洝份d,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五月“先是,兵部尚書余子俊等,以清理軍職貼黃事竣,會同原清黃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邊鏞、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李杰及尚寶司少卿胡恭、司丞楊泰、兵科給事中魯昂等用寶于奉天門”[9]卷14,343。此記載也說明清黃中補充了兵科給事中,加強對寫黃、清黃用寶的監(jiān)督。其二,增加核對抄錄武官貼黃信息的謄黃通政?!洞竺鲿洹肪矶巴ㄕ顾緱l”載:“添設謄黃右通政一員?!盵3]卷2,68謄黃通政的職責是“錄武官黃于內府,核其歸附、征克、升轉、衛(wèi)所、流世、襲替之故,以征選事”[10]126。而謄黃通政設置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萬歷九年革[11]卷73,1781。所以在明中期,貼黃過程中也有謄黃右通政的參加。其三,打破原有的清黃小組人員構成。如,成化二年春正月,“命大理寺左少卿喬毅清理武選貼黃”[12]卷25,509。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六月“升右春坊右諭德朱國楨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清理貼黃”[7]卷484,9129。萬歷四十年十月“升右諭德孫如游為右庶子管理清黃”[7]卷500,9446。綜合來看,改調的幾乎都是大理寺和春坊的官員。《詞林典故》的記載也可證實原清黃官中的翰林院學士,多數(shù)改為宮坊官員?!胺睬謇碥娐氋N黃,兵部手本到閣,中堂題差,舊俱用學士,近來間用宮坊與兵部侍郎一員坐院,僉都御史一員同事。到任有酒席,于西闕門外北河邊群房內坐。每日有專管清黃主事一員在彼提督監(jiān)生書寫,逢三兵部侍郎進,逢六僉都,逢九衙門,各有定期。其黃稿則專送衙門看定,事畢,常以三年為期?!盵13]從中還可以看出,此時,負責清黃工作的主要是監(jiān)生和兵部清黃主事,而兵部侍郎、都察院僉都御史、翰林院學士等官只是分期在旁值班輔助。

三、明后期武職貼黃制度的修補

明后期,貼黃依然是武官世襲的重要憑證,沈德符《萬歷野獲編》曰:“凡軍職非失機重情,及大逆不道,罪止及身,子孫仍許襲承。然必身首異處者,方揭黃停襲?!盵14]在此制度下,貼黃越積越多,萬歷十一年“清過黃張,實十一萬四千一百有奇”[7]卷149,2769。武職貼黃制度中的漏洞弊端層出不窮,明政府也展開了最后的修補與挽救。

(一)造總簿、鑄關防加強對貼黃核查與控制

武職貼黃制度發(fā)展到明朝后期,簡單的調整與改進已無濟于事,不得不通過造總簿與鑄關防加大整頓。首先明政府不斷地造總簿對混亂的貼黃冊重新統(tǒng)計,查漏補缺。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七月,在兵部左侍郎曾省吾條陳的“清黃四事”[7]卷77,1668中,首當其沖的便是立“號薄”歸黃,意即“將內外黃張,與續(xù)書見貯者,盡數(shù)簡明登記,以為綱領”,然后進行對比,歸附黃本。其次還要仿正黃規(guī)式立“黃紙?zhí)柌尽贝娣旁诒?,內、外貼黃有缺者就在“黃紙?zhí)柌尽鄙蠏焯枠擞?,以便日后查補。萬歷十一年,要求武官上報“親供手冊”[3]卷122,226,地方衙門匯總武官相關信息,上報兵部,作為清黃依據(jù)。萬歷十二年又要求各巡撫責令都司“另造總數(shù)花名文冊”。其格式為:“某衛(wèi)所某官若干員,見襲幾員,革襲幾員?!鄙辖粊淼目倲?shù)花名冊由“管黃司官,置立簿扇,督同監(jiān)生將供冊詳查”[3]卷122,226。如果發(fā)現(xiàn)有弄虛作假的記錄,將參奏該衛(wèi)所官。同時為了保時保質地完成三年清黃任務,明廷將武職貼黃分為三份,規(guī)定“自萬歷十二年起,即以清過十一萬四千為準,每年務畢完三分之一”[7]卷149,2769,三年內通完。顯然這些措施都是對原有貼黃制度的補充。

為了進一步加強貼黃權威性和清黃官的責任意識,明政府又給清黃官鑄關防印。萬歷十二年三月鑄“謄黃清黃立事關防”,四月鑄“清理貼黃關防”[7]卷148,2756發(fā)給清黃官收用。清黃簿上還需要清黃官簽名,“俱注本官職名于后”,責任到人。都指揮使司“仍另謄清冊,即用關防鈐蓋,收貯該司”[3]卷122,227。另存一冊以作備份。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明后期貼黃管理十分混亂,而此時對貼黃的修補已不再是小范圍的,而是對武官貼黃進行重新統(tǒng)計,并且多次造印加強管理與監(jiān)控。

(二)另立冊籍替代貼黃

有鑒于明后期貼黃管理的混亂及權威性的動搖,為挽救日益衰敗的貼黃制度,明政府除了加強對貼黃的核查外,開始另立冊籍替代貼黃,替代形式一為貼黃節(jié)略本,一為黃稿。明制,武選一般每年六次,每次都赴內府清黃十分不方便,如果對貼黃進行摘要,直接存留在兵部,需要查對時就可方便使用。萬歷六年,兵部規(guī)定“將清查過各黃謄錄緊要略節(jié),約為冊籍二本。存留部科,以便稽查”[3]卷122,226。節(jié)略本的出現(xiàn)雖然方便核對,但作為武官管理核心檔案的貼黃,其作用已被大大弱化。

崇禎時,武職貼黃制度的頹勢仍未見好轉,清吏司便提議立“黃稿”代替貼黃,并留存兵部。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十月,崇禎帝閱覽武官貼黃冊時,發(fā)現(xiàn)貼黃冊顛倒混亂,“有目錄在前而名在后,有目錄在后而貼黃在前”,“錯亂如此”,“余冊可知”??梢娗妩S人員的漫不經心和清黃工作的粗疏草率。其實早在嘉靖時就有類似情況?!睹魇雷趯嶄洝份d:“后因續(xù)寫貼黃,取其易揭不復黏,固多致混失。在京者誤入外衛(wèi),府屬者誤入上拾。”[8]卷123,2940通過近百年時間的調整,貼黃粘貼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對此,原兵部清吏司郎中寇從化建議:“取各衛(wèi)所親供文冊,關領內庫貼黃冊,查對符合,立為黃稿。貼黃交內庫,黃稿留署中。”[15]將黃稿存放在兵部武選司,平時武選后就不用赴內府查對貼黃。等到三年清黃之期,再對內府貼黃進行清理。如此雖便于武選,但貼黃權威性進一步弱化,貼黃幾乎名存實亡。

四、余論

綜上考述,明代武職貼黃從創(chuàng)立到沒落,經歷了建立、調整、修補的一個漸變的過程,直至最后名存實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貼黃制度本身存在問題。其一,由于武選、武職更替等原因,武職貼黃修改頻繁,極容易形成錯亂。其二,清黃作為保障貼黃正確性的舉措,也因任務大、工作粗疏草率、監(jiān)督不力等因素效果難以保障。其三,為相互牽制并保障貼黃的權威性,無論是正黃還是內、外黃均置于內府,或因內府宦官的不配合等原因導致“啟閉為難”,以致難以及時續(xù)黃、清黃及為兵部提供有效利用。

2.與武職襲替制度的衰敗有關。至明中后期,因“承襲太爛”造成軍功地主階級人數(shù)急劇膨脹,且戰(zhàn)斗力低下,生活糜爛。武職世襲制度已成為眾矢之的,所起作用大不如從前,政府也降低了對武職貼黃的關注。

3.與明代后期政治混亂有關。明后期,政治昏暗,吏治腐敗,貼黃制度也無法置身事外,武職貼黃制度運作的過程中弊病叢生。總之,武職貼黃作為明代武官任免、晉升、獎懲等方面的最為重要的檔案資料,在明代武官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是不可忽視的。

[1]明太祖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校印本.

[2]諸司職掌[M].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3][明]申時行.大明會典[M].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4]明宣宗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校印本.

[5][明]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6][明]陸容.菽園雜記[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7]明神宗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校印本.

[8]明世宗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校印本.

[9]明孝宗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校印本.

[10][明]鄭曉.吾學編[M].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11][清]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明憲宗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校印本.

[13][清]張位.詞林典故[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277.

[14][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M].北京:中華書局,1959:138.

[15]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山西按察使僉事寇從化為貼黃冊內錯亂事奏本[G]//中國明朝檔案總匯:第8冊.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73.

Evolution of Military Post Stickers Yellow System In Ming Dynasty

LIU Rong, JU Ming-ku

(HistoryandCultureInstituteof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453007,China)

Military post stickers yellow as the most important archives on military attache appointment, promotion,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Ming Dynasty,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ing Dynasty military attache. The system formed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Although mak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in the mid-Ming Dynasty and repair all the loopholes in the system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but still can not save the fate of it exist in name only.It can be said that the system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of change from founding to decline. The reason is not only the system itself, but also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Wei regime system and even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crisis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Ming Dynasty; attache; military post stick yellow

10.15926/j.cnki.hkdsk.2016.04.003

2016-02-09

劉蓉(1991— ),女,河南鄭州人,碩士生,主要從事明史研究;鞠明庫(1974— ),男,河南潢川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明史研究。

K248

A

1672-3910(2016)04-0014-05

猜你喜歡
兵部內府武官
朱元璋的胸懷
朱元璋向下屬道歉
駐外武官怎么派?駐日本、朝鮮大使館武官調整
看天下(2017年4期)2017-02-23 19:30:03
不學無術
清乾隆朝內府藏書畫來源考
明代前中期武官“文教化”現(xiàn)象初探
關于乾隆朝內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抄本《兵部奏疏》跋尾
有關乾隆朝內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便宜你了
意林(2010年10期)2010-09-06 14:52:19
和田市| 甘德县| 东至县| 无棣县| 太湖县| 离岛区| 遂川县| 临夏县| 高青县| 潼关县| 嘉兴市| 博白县| 都江堰市| 海门市| 五莲县| 习水县| 西昌市| 三台县| 江油市| 新兴县| 上犹县| 东乌珠穆沁旗| 嘉祥县| 卢湾区| 林甸县| 逊克县| 昌图县| 龙胜| 鲁山县| 兴和县| 邻水| 惠安县| 吉木萨尔县| 凤冈县| 蒙阴县| 西昌市| 康平县| 远安县| 南阳市| 渑池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