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的一本《俗世奇人》,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讓大家記住了泥人張、刷子李這些極具傳奇色彩的民間能人。如今這部書已暢銷130多萬冊,書中的很多故事被選入中小學教材,有的甚至成為中小學語文閱讀考試試題。2015年12月初,馮驥才接受媒體采訪時感慨,自己虧欠文學的時間太多。如今《俗世奇人·貳》再度橫空出世,讓書迷們十分期待。這部書是馮驥才繼《俗世奇人》之后的又一部描寫天津衛(wèi)清末民初奇人異士的力作?,F(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俗世奇人·貳》,近距離感受一下那個年代天津衛(wèi)的世事百態(tài)吧。
各方評價
@South: 初中的時候買了先生的《俗世奇人》,最近看到先生出了《俗世奇人·貳》,便毫不猶豫地下了單。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在整本書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大,然而就是這寥寥幾筆,卻將一個個人物點染得鮮活了起來。這些俗世中的奇人,有的沉默寡言,有的靠油嘴滑舌為生,有的忠厚仁義,有的奸懶饞滑。同在一個大的背景之下,既是俗世,又是亂世,而亂世,不只出英雄,平凡的人物,更有不凡的故事。故事的結尾,大團圓結局的故事并不多,更多的,是一個人、一家店鋪、一個時代的落幕。
@oUPWEDpvindd:看到這本就又想到了語文課本里的泥人張。對老一輩的手藝人有種莫名的尊敬。通過他們看一門手藝。一直傳承的手藝。
@傅聰:《俗世奇人》這本書寫了清末民初天津衛(wèi)的奇人奇事。書里細致地刻畫了每一個人物,為我們呈現(xiàn)了當時天津衛(wèi)那塊寶地的混亂,也顯出了當時人們各自不同的能耐,也揭示了許多道理。這些是我們生活中所見不到的,作者馮驥才將它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作者的筆風有趣、耐讀,充滿了地地道道的天津味,使人讀起來賞心悅目。
作品簡介
《俗世奇人·貳》用天津話以及古典小說的白描入筆,極具故事性和傳奇性,讀起來讓人拍案叫絕。它收錄了十八篇短篇小說,里面的人物有聲有色有脾氣有模樣,活靈活現(xiàn),讀完小說掩卷之后,會看到活脫脫一群立在書上的天津衛(wèi)奇人異士:忠心為主卻又生性倔強的黑頭,聰明絕頂、神來之筆的神醫(yī)王十二等,生動有趣的故事耐人尋味。另外,書中插圖選用了清末民初一本記錄當時中國的社會文化風俗的《醒俗畫報》中的一些圖畫,它們雖然與小說中的故事不相干,但屬于同一時代,能真切地反映小說中人物的生活場景,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
作品特點
特點1:很強的地域文化特點。文章許多地方采用天津地方方言寫成,帶有濃重的地域色彩。
特點2:中國古典韻味濃厚??瘩T驥才的《俗世奇人》會讓人想到“三言二拍”,帶有中國古典傳奇的韻味兒,在創(chuàng)作上他也看重一個“奇”字。馮驥才說:“這在中國過去不叫故事,叫傳奇,所謂無奇而不傳,如果你的不奇,你傳什么?有什么可傳的?說白了得讓人想不到,但是你寫的要很單純,而且只有單純的東西才能口口相傳,因為最早是口頭文學,后來才變成了文字的文學。”
特點3:結尾讓人嘖嘖稱奇。既然是傳奇,那么結尾就更應當有傳奇的意味,讓讀者讀罷有意想不到的感覺。而馮驥才也透露,如果小說沒有想好一個非常好的結尾,他是不會動筆的,“我覺得寫這樣的小說結尾特別重要,人物的個性也很重要,與其說好的人物不如說是好的個性,但是得有一個好的結尾。這個結尾可能是在某一個細節(jié)里,可能是在某一個情節(jié)里,也可能在某一個動作里”。
作品背后的故事
馮驥才感嘆:我欠自己文學的時間真的是太多了
這部《俗世奇人·貳》的初稿早在2013年國慶的假日里就寫出來了。近二十年忙于遺產搶救,無暇寫作,大部分小說都歿于腹稿中。每年只有國慶與春節(jié)的假日是空閑的,可以讓位于我的繪畫或寫作。于是2013年的國慶,抓住那幾天一口氣寫下這部《俗世奇人·貳》的初稿。此后整整一年都在為古村落的搶救奔波,再難找出時間來修改,每當想起這未竟的手稿,都會隱隱心急。近日腿疼休息些日子,得以來修改此稿,再不敢懈怠,我知道,我欠自己文學的時間真是太多了。改好此稿,于自己的文學也是一種補償吧?!?015年3月19日
為什么經常會被選作語文考試試題
這跟馮驥才的小說風格有關,他的小說常常不點破主題,而讓讀者自己去理解其中的多層含義。這就比較適合作為啟發(fā)學生思考的考試試題了。馮驥才說:“小說的主題是什么?主題就是一個桃核,桃肉別人吃的都好吃,但是吃完了就走了,把桃核扔了,用心的人就把它拿起來。有心的人就在桃核上面仔細琢磨,是不是還做點雕刻?更有心的人把桃核砸開了,發(fā)現(xiàn)里邊還有一個桃仁?!?/p>
悅讀·名著剪輯
精彩書摘1:
黑頭
黑頭很懂人事,它好像知道自己模樣兇,絕不出院門,也絕不進房門,整天守在院門里房門外。每有客人來串門,它必趴下,把半張臉埋在前爪后邊,不叫人看,怕叫人怕,耳朵卻豎著,眼睛睜得挺圓,絕不像那種好逞能的家犬,一來人就咋呼半天??墒且惶彀胍褂袀€賊翻墻進院,它撲過去幾下就把那賊制伏。它一聲沒叫,那賊卻疼得嚇得唧哇亂喊。這叫商大爺知道它不是吃閑飯的;看家護院,非它莫屬。
商大爺常說黑頭這東西有報恩之心,很懂事,知道怎么“做事”。商大爺這種在老店里干了一輩子的人,講禮講面講規(guī)矩講分寸,這狗合他的性情,所以叫他喜歡。只要別人夸贊他的黑頭,商大爺輒必眉開眼笑,好像人家夸他孩子。
可是,一次黑頭惹了禍,而且是大禍。
那些天,商大爺家西邊的廂房落架翻修,請一幫泥瓦匠和木工,搬磚運灰里里外外忙活。他家平時客人不多,偶爾來人串門多是熟人,大門向來都是閉著,從沒這樣大敞四開,而且進進出出全是生臉。黑頭沒見過場面,如臨大敵,渾身的毛全豎起來。但又不能出頭露面嚇著人,便天天貓在東屋前,連盹兒也不敢打。七八天過去,老屋落架,刨糟下樁,砌磚壘墻,很快四面墻和房架立了起來。待到上梁那天,商大爺請人來在大梁上貼了符紙,拴上紅綢,眾人使力吆喝,把大梁抬上去擺正,跟著放一大掛雷子鞭,立時引來一群外邊看熱鬧的孩子連喊帶叫,擁了進來。
黑頭以為出了事,突然騰身躥躍出來,孩子們一見這黑頭花身、張牙舞爪、兇神惡煞般的怪物,嚇得轉身就跑。外邊的往里擁,里邊的往外擠,在門里門外砸成一團,跟著就聽見孩子又叫又哭。
商大爺跑過去一瞧,一個鄰居家的男孩兒被擠倒,腦袋撞上石頭門墩兒,開了口子冒出血來。鄰居家大人趕來一看不高興了,迎面給商大爺來了兩句:“使狗嚇唬人——嘛人?”
商大爺是講禮講面的人,自己缺理,人家話不好聽,也得受著。一邊叫家里人陪著孩子去瞧大夫,一邊回到院里安頓受了驚擾的修房的人。
這時,扭頭一眼瞧見黑頭,心火冒起,拾起一根桿子兩步過去,給黑頭狠狠一桿子,罵道:“畜生就是畜生,我一輩子和人好禮好面,你把我面子丟盡了!”黑頭挨了重重一擊,本能地躥起,齜牙大叫一聲,那樣子真兇。商大爺正在火頭上,并不怕它,朝它怒吼:“干嘛,你還敢咬我?”
黑頭站那兒沒動,兩眼直對商大爺看著,忽然轉身奪門而去,一溜煙兒就跑沒影了。商大爺把桿子一扔說:“滾吧,打今兒別再回來,原本不就是條喪家犬嗎?”
黑頭真的沒再回來。打白天到夜里,隨后一天兩天三天過去,影兒也不見。商大爺心里覺得好像缺點嘛,嘴里不說,卻忍不住總到門外邊張望一下。這畜生真的一去不回頭了嗎?
又過兩天,西邊的房頂已經鋪好葦笆,開始上泥鋪瓦。院門敞著,黑頭忽然出現(xiàn)在門口。這時候,商大爺去隆昌上班了,工人都盯著手里的活兒,誰也沒注意到它。
黑頭兩眼掃一下院子,看見中間有一堆和好的稀泥,突然它腿一使勁,朝那堆稀泥猛沖過去,“噗”地一頭扎進泥里,用勁過猛,只剩下后腿和尾巴留在外邊。這一切沒人瞧見。待商大爺下晌回來,工人收工時,有人發(fā)現(xiàn)這泥里毛乎乎的東西是嘛呢,拉出來一看,大驚失色,原來是黑頭,早斷了氣,身子都有點發(fā)硬了。它怎么死在這兒,嘛時候死的,是鄰居那家弄死后塞在這兒的嗎?
大伙猜了半天說了半天,誰也說不清楚。半天沒說話的商大爺?shù)囊痪湓挘堰@事說明白了:“我明白它,它比我還要面子,它這是自我了結。”隨后又感慨地說:“唉,死還是要死在自己家里。”
名著解讀:黑頭一開始流浪,后被商大爺收養(yǎng),一直十分懂事,且忠心耿耿。而也正是出于對主人的忠心,黑頭對突然到來的生人十分警覺,甚至嚇到了小孩子,面對主人的呵斥責罵,它一開始發(fā)怒,但最后竟選擇一死來保存自己的尊嚴,讓人無不嘆息。一條狗的性格都如此倔強,想必天津衛(wèi)的老少爺們兒們更是如馮驥才說的那樣,“又熱又辣又爽又嘎又不好惹”。從黑頭的身上能窺見天津這一方熱土上,人們那爭強好面不服輸?shù)膫€性。
精彩書摘2:
鼓一張
天津衛(wèi)的楊柳青有靈氣,家家戶戶人人善畫;老輩起稿,男人刻板,婦孺染臉,孩童填色,世代相傳,高手如林。每到臘月,家家都把畫拿到街上來賣,新稿新樣,層出不窮,照得眼花。可是甭管多少新畫稿冒出來,賣來賣去總會有一張出類拔萃地“鼓”出來。楊柳青說的這個“鼓”字就是“活”了——誰看誰喜歡,誰看誰想買,這張畫像著了魔法,一下子能賣瘋了。
于是年年楊柳青人全等著這畫出現(xiàn),也盼著自己的畫能“鼓”出來,這時候,全鎮(zhèn)的年畫好比在打擂。
這畫到底是怎么鼓的?誰也說不好。沒人鼓搗,沒人吆喝,沒人使招用法,是它自己在上千種畫中間神不知鬼不覺鼓出來的。這畫為嘛能鼓?誰也說不好。就像唱戲的角,唱得好不一定紅。這樣,楊柳青就有句老話:
年畫一年鼓一張,不知落到哪一方。
鎮(zhèn)上有個做年畫的叫白小寶。他祖上幾代都干這行,等傳到他身上,勾、刻、印、畫樣樣還都拿得起來,就是沒本事出新樣子,只能用祖?zhèn)鞯膸讐K老版印印畫畫。比方《蓮年有余》《雙槍陸文龍》《俏皮話》,還有一種《金臉財神》。這些老畫一直賣得不錯,夠吃夠穿夠用,可老畫是沒辦法鼓起來的,他心里憋屈,也沒轍。
一天后晌,白小寶印畫累了,撂下把子,去到街上小館喝酒,同桌一位大爺也在喝酒,楊柳青地界不算太大,鎮(zhèn)上的人誰都認得誰。這大爺姓高,年輕時在貨棧里做賬房先生,好說話,兩人便邊喝酒邊閑聊。說來說去自然說到畫,再說到今年的畫,說到今年誰會“鼓一張”。高先生喝得有點高,信口說道:“老白,你還得出新樣子呵,吃祖宗飯是鼓不出來的?!边@話像根棍子戳在白小寶的肋骨上。他掛不住面子,把剩下的酒倒進肚子,起身回家。
一路上愈想高先生的話愈有氣,不是氣別人,是氣自己,氣自己沒能耐。進屋一見畫案上祖?zhèn)鞯睦习?,更是氣撞上頭,抓起桌上一把刻刀上去幾下就要把老版毀了,只聽老婆喊著:“你要砸咱家的飯碗呀?!彪S后,便迷迷糊糊被家里的人拽到床上,死豬一樣不省人事。
轉天醒來一看,糟了,那塊祖?zhèn)鞯睦习妗渡從暧杏唷氛娼兴麣Я?,帶著版線剜去了一塊,再細看還算運氣,娃娃的臉沒傷著,只是腦袋上一邊發(fā)辮上的牡丹花兒給剜去了??蛇@也不行呀——原本腦袋兩邊各一條辮,各扎一朵牡丹花,如今不成對兒了。急也沒辦法,剜去的版像割去的肉,沒法補上。眼瞅著這兩天年畫就上市了。好在這些天已經印出一千張,只好將就再印一千張,湊合著去賣,能賣多少就賣多少,賣不出去認倒霉。
待到年畫一上市,稀奇的事出現(xiàn)了。賣花的人不但不嫌娃娃頭上的花兒少一朵,反而都笑嘻嘻說這胖娃娃真淘氣,把腦袋上的花都給耍掉了,太招人愛啦!這么一說,畫上的娃娃似動了起來,活了起來!于是你要一張,我要一張,這樣三天過去,一千張像一陣風刮走,一張不剩。白小寶手里沒這幅畫了,只好把先前使老版印的雙辮雙花的娃娃拿出來,可買畫人問他:“昨天那樣的賣沒了嗎?”他傻了,為嘛人人都瞧上那個腦袋缺朵花的呢?
可他也沒全傻,晚上回去趕緊加印,白天抱到市上。畫一擺上來,轉眼就賣光。一件東西要在市場上火起來,拿水都撲不滅。他夜里玩兒命再印,也頂不住白天賣得快。幾天過去,忽然一個街坊跑到他家說:“老白,全鎮(zhèn)的人都嘈嘈著——今年你的畫鼓了!”然后小聲問他:“這張畫你家印了幾輩子了,怎么先前不鼓,今年忽然鼓了?”
白小寶只笑了笑,沒說,他心里明白??赏钐幰蛔聊?,又不明白了,怎么少一朵花反倒鼓了?
他盼著轉年這張畫還鼓著,誰知轉年風水就變了,雖說這張畫賣得還行,但真正鼓起來的換成一家不起眼的小畫店“義和成”的一張新畫,畫名叫作《太平世家》。六個女人在打太平鼓。那張畫也是沒看出哪兒出奇的好,卻賣瘋了,天天天沒亮,義和成門口買畫的人排成隊挨著凍候著。
名著解讀:《鼓一張》里,介紹了原汁原味的天津傳統(tǒng)絕活兒,那就是楊柳青的年畫。說起天津衛(wèi)的土產、絕活兒,楊柳青的年畫絕對是榜上有名,過年貼上一張楊柳青的年畫算得上天津人過年的一大傳統(tǒng)。年畫家家印,每年鼓一張,白小寶酒后毀了祖宗傳下的老版,卻陰差陽錯地印出了大家都喜愛的年畫。看似不明白,其實很明白,因為大家都喜愛創(chuàng)新,喜歡新穎別致的東西,推陳出新才能有所發(fā)展,這或許就是“鼓”的精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