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
有人說,如果你想跟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進一步加深感情的話,那就兩個人一起旅行吧,
當然,旅行過后極有可能會有另一種結(jié)果:分手。
這種句式,當然也可以套到同學、男女閨蜜、死黨之間,因為脫離了彼此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
一起闖入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從上車的那一刻起,不,從計劃出行的那一刻起,彼此的三觀都要接受徹底的洗禮。
旅行歸來之后,人人都想寫一份血書:我要與某某某絕交!
更何況,如果把旅行的對象換成了——父母!
換來一聲聲驚叫!不是吧?瘋了嗎?沒聽過“父母在,不遠游;要遠游,跟別人”嗎?
跟父母一起去家門口菜市場買個菜還可以,要一起出門旅行,這是自找苦吃嗎?
“兩代人出來玩,就等于把原本隔著電話都能擦出火星子的兩種價值觀放到了一個封閉的鐵桶里,等著看什么時候爆炸?!?/p>
是的,這絕對是一個封閉的鐵桶,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不像你那些朋友,說絕交就可以絕交的。
不爽?連退路都沒有,你要忍受他們的一路的嘮叨,對你的好心的誤解,
對你原定計劃的指指點點乃至拒不執(zhí)行,對你的每一個決定橫加干涉,
直到你精疲力竭癱倒在地還沒來得及把滿腹辛酸與委屈倒出來時,他們又會有一副先知先覺的教誨堵住你的嘴:
“我們早就跟你說過了嘛,我們喜歡在家里呆著,出個門又累還花冤枉錢!”
到頭來,我們發(fā)現(xiàn)父母真的像外星人一樣是個奇特的存在,但是,這么多年你又是怎么跟他們一起生活溝通的呢?
到了旅途之中,那些原本一直A面的父母,給我們呈現(xiàn)了B面,這些B面的豐富性,又讓你大吃一驚!
是啊是啊,既然如此吃力不討好,又為什么要帶著父母一起旅行呢?
是啊,為什么?原因自然是個個不同的。
我們在2016年的新年刊扯出這么一個溫情脈脈的話題,原本怕這溫情脈脈的面紗會撕扯出諸多狗血劇情,
因為諸位對帶著父上大人母上大人出游的經(jīng)歷實在是不吐不快,
其中槽點之多,意外之多,更是讓我們讀來忍俊不禁。
“我來巴黎是來看埃菲爾鐵塔的,對小街小巷沒興趣,快給我拍張照,把腳也照上!”當專做歐洲旅游私人定制高端路線的劉謹妮同學對著她的雙親弱弱地建議去一些當?shù)厝顺Hサ男〗中∠飼r,她的母親大人如此理直氣壯地回答她。
苦心計劃了過年香港游的小白同學體恤父母擠地鐵辛苦,于是主張打車回酒店,結(jié)果一家三口盯了一路的計價器,最后還是被父母一通數(shù)落:“早知這么貴,我們絕不會打車!”
強撐著扁桃體發(fā)炎的身體陪著父母爬上黃山的徐加鳳同學,正想著可以在山上酒店好好休息一晚時卻被父母拉著當天下了山,因為山上酒店太貴了。
興高采烈地要出海看藍鯨的楊若昕同學,雖然有個磕把瓜子便能神速登山的老媽,但一聽到出海便以不喜歡不愿意要暈船為由一口回絕了。
以及雖然知道旅游景點的東西都是義烏小商品市場批發(fā)的,淘寶全國統(tǒng)一價9.9元包郵,但仍然剎不住車地買買買的各位老媽。
原本在我們印象中虎虎生威的老爸,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走了沒多少路便要求歇一歇,或者原地等待,或者干脆直接脫隊自行酒店休息。出個門和沒出門幾乎也沒有什么兩樣。
最最可氣的是,我們勞心費力地做了那么多的攻略,花了那多么多的心思,忍受了一路的嘮叨與埋怨,最后卻并沒有得到好評,簡直沒有任何買家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是啊,既然這樣,那為什么還是要帶著父母去旅行呢?
“因為從小他們跟我說,世界這么大,你去看看吧,現(xiàn)在我想對他們說,世界這么大,我想帶你去看看?!?/p>
“帶著父母去旅行,表面上是各種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的摩擦磕碰,更多的卻是我們之間在平日里從未表現(xiàn)出的,對于對方深深的掛念和關(guān)懷。有的時候,看著他們省吃儉用,卻在我的身上一擲千金想都不想,我便會覺得十分歉疚和心疼……”
“帶爸媽旅行的目的,不該是強求他們表現(xiàn)出我們想要的樣子,一份真實的親情可以在旅途中升華,而我感激這份細水長流?!?/p>
“我們這一代人,用著智能手機,坐著無人汽車,依靠科技好像過得比過去的人們要幸福許多。然而和老媽這一次的旅行告訴我,就算世界變化得再新再快,老一輩的人生智慧仍然無可取代,因為拋開那些噱頭和花招,真正能帶著人們前行的,還是永不過時的見識和正能量的心?!?/p>
獨自出??此{鯨的若昕同學,渾身疲憊地回到酒店時才發(fā)現(xiàn)拒絕她的母親滿滿的擔心與焦慮:“也是這個難受又難忘的早上我才發(fā)現(xiàn),媽媽也有喜歡和討厭的東西,只是平時總包容著我們的喜好,煮我們喜歡的菜,看我們喜歡的電影,去我們喜歡的地方旅游,漸漸地。我們喜歡的就是她所好。然而年輕時的她,一定也有更多像我一樣自己獨一無二的小主見。”
玩到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一路嫌貴的父母,一旦遇到孩子有需要,不管多貴的錢都舍得花。一路扭捏不想出去玩的父母,突然玩興大發(fā)開心出游,其實更多的是為了哄我們開心,為了向我們明確表示:你的這份心意,我們收到了。
帶著父母玩到最后,遠在英倫留學的過泳安同學才發(fā)現(xiàn),那些著名景點其實并非父母心系之處,他們真正想看的是你的學校,不管它是否有名;你曾經(jīng)上學放學走過的那條路;經(jīng)常逗留的那家咖啡店;你說能改善伙食的那家中餐館……你所有曾讓他們安心的一切,他們要在旅行中證實一遍。
你瞧,這溫情脈脈的面紗非但沒有撕扯下來,反倒因為一起旅行,彼此發(fā)現(xiàn)了一個心照不宣的事實:我們都在用委曲求全的方式深愛著對方。
當然,也有不委曲求全的,許諾安同學回憶了自己和母上大人所有的旅行,那全程的感覺就是:騎著電動車帶她飛的老媽,像風一樣自由。
看來在我們跟父母之間的溝通只剩下電話或微信語音的時候,帶著父母一起出門旅行,是一次全方位360度無死角的互相認識的彼此的開始。
帶著父母出門一次才知道,時代變了,我們的父母也變了。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就像他們在微信上發(fā)養(yǎng)生帖一樣快,一樣堅定。而且常常有著你所想象不到的創(chuàng)新與包容之舉。
當然,在校的同學們經(jīng)濟還尚未獨立,帶著父母去旅行,難免會啟動“我?guī)е?,你帶著錢的”模式,但是即便這樣,父母的笑容也是格外的燦爛。很多同學說起自己在與父母旅行中的五味雜陳:平時關(guān)在房間,看著手機,和父母說話都很少,看到旅行時父母的開心,竟然驚覺彼此是多么陌生!
最后,還是來自臺灣的楊若昕同學總結(jié)了一句:
恐怕真的沒有為什么,和父母一起遠游,只是因為做了彼此都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