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間,北京的一名女法官在家門前遇刺身亡,引起了軒然大波—畢竟距湖北十堰四名法官遇刺發(fā)生還不到半年。我們在為其哀悼的同時,也不敢對事件本身妄加判斷—比如頻度,比如為何一起婚姻財產糾紛案逼得兩名兇手以自殺作為行兇代價—在人們借此大談特談加強法官人身安全保護時,我感到豎起高墻并不是一個良性的治理辦法。
信任是怎么喪失的?小約瑟夫·奈在他的《人們?yōu)槭裁床恍湃握防锾岬搅巳缙鋾默F(xiàn)象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拋開腐敗等因素不談,一個重要因素是政府的績效和政策,而不當和不符合預期的指令則是其源頭。
最近,廣電總局發(fā)布的禁止外資從事網絡出版及網絡劇必須通過審查后才能播出的規(guī)定引發(fā)了熱議。不談所謂的網絡中立性,只從政策預期和效果角度來評判—這份文件不僅與觀眾有關,也將影響此領域的投資,這一切必然會作用于相關市場的活躍度—將網絡劇與電視劇公平對待是件好事,但收回管控的權力能否如有關部門所期的提升網絡劇的質量就不好說了—畢竟提升質量得靠市場競爭,不能依賴個人的審美。
另一個政策“意外”則是一線樓市房價的暴漲—新一輪樓市調控指令引發(fā)了上海和北京樓市的暴漲,而這一政策本來是為了清除一線以外城市里的大量房地產庫存的。整個2月,全國61城房價都瘋狂上漲,其中中山和蘇州的單月漲幅居全國之首。很明顯,這個市場失控了。
我們希望通過本期大公司特寫來解釋“你的房價跟誰有關”背后的邏輯。眼下,大多數(shù)人都把鏈家當做罪魁禍首,如文章所述,這家公司確實在高速發(fā)展和轉型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問題,但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及羅伯特·席勒指出的,房產中介這一行當?shù)拇嬖冢緛砭徒⒃凇敖洕鷮W欺騙”的基礎上—假如你承認政府的稅率在二手房交易的刺激中起到較大作用,那么就能理解為何中介的費率也相當于一種“稅率”了—一份針對美國市場的調查顯示,93%的購房者都存在溢價的抵押貸款。換句話說,這門生意本來就是建立在信息不透明基礎上的,而我們身邊也到處都存在這種“經濟學欺騙”,汽車經銷也是其一—中介會讓你支付溢價,但它還沒那么大的能耐能讓全國樓市失控。
我們?yōu)槿松羞@筆最大的消費所支付的價格,不僅與鏈家這樣的商業(yè)機構相關,也不僅取決于地產商所謂“道德的血液”,實際上,更取決于調控政策,后者也是樓市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從2003年至今,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實施的行政指令數(shù)不勝數(shù),但樓市價格仍一路節(jié)節(jié)攀升。眼下的關鍵時期,為了經濟增長而放出困獸,對于窮人來說恐怕是不公平的。一個急迫的例子是,沈陽政府已經推出了大學生買房零首付的規(guī)定—盡管我們本期推出了大學生購買力的封面報道,但讓沒走上社會的人買房還是太不靠譜了,何況此城不少人都有好幾套住房。
公平往往大過效率—按照博·羅斯坦在其《政府質量》一書中所述,這些因素直接決定了政府質量,即有效的治理,其結果當然也直接影響到你和你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