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飛
【適用話題】誠信 寬容 造假 監(jiān)督
確實,在當今社會,“造假”不僅司空見慣,令人痛恨,而且成為了難以根治的社會弊病。近日,“感動中國”候選老兵董貴生被30年前老山戰(zhàn)役主攻營營長臧雷稱“造假”,令筆者不由得感到驚訝、疑惑、好奇,繼而難免有一探真相到底如何的心理沖動。
誠然,正如30年前老山戰(zhàn)役主攻營營長臧雷有根有據(jù)地撰文所指出的,董貴生其實真正感人的就是這幾條:第一,一個人送84個烈士的陣亡通知書;第二,一人供養(yǎng)了27戶烈屬三十年;第三,為烈士父母出資,去祭掃烈士,堅持十八年,恰恰這三件事全是假的。然而,郫縣文明辦回應(yīng)稱,董貴生只是一個普通的退伍軍人,文化程度很低,難免“詞不達意,言過其實”,可能是參加媒體采訪過程中他有些數(shù)據(jù)、文字和表達上是有誤的,臧雷可能抓住這個把柄來刁難董貴生,但是董貴生去看望慰問老人的事實是存在的。顯然,文明辦的言下之意是董貴生是情有可原的。而董貴生也說:“這個不是夸大,可能是我說快了,有些東西有口誤。你說夸大也好,但是我做了?!?/p>
可以看出,董貴生與臧雷據(jù)理力爭、各執(zhí)一詞,一個說“口誤”,另一個說“造假”,那么“感動中國”候選老兵究竟是“口誤”還是“造假”?以筆者之見,因董貴生的“口誤”而被“舉報者”臧雷當成“造假”來看待。由于董貴生的先進事跡明顯存在與具體客觀事實有不少出入的地方,因而用“口誤”來解釋在某些人看來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宣傳董貴生先進事跡的文章是有關(guān)媒體寫的,刻意“拔高”或“夸大”可能是寫這些稿件的“通病”,而董貴生可能為了張揚自己,有一點沽名釣譽的小私心,就順便給自己身上“鍍金”,盡管他確實做了助人為樂的好事,卻被別人誤認為是有意“造假”,抓住“辮子”不放,非要上綱上線,劍指董貴生“圖謀不軌”,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可不必。
當然,不可否認,三級文明辦沒有嚴格把關(guān),深入調(diào)查,核對先進事跡是否有誤,就把有“水分”的先進事跡草率上報給上級主管部門,致使發(fā)生知情者舉報、揭發(fā)董貴生的先進事跡有“吹牛撒謊”且“大量弄虛作假”,這難免會使文明辦處于被動、尷尬的局面。
不過,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感動中國”的道德模范也會犯錯誤,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與董貴生產(chǎn)生矛盾后心里有隙的臧雷既不必耿耿于懷,也不必過于較真,試問,董貴生能做到的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你能做到嗎?即使董貴生沒有那么高尚、完美,也不能抹殺其助人為樂的精神,我們不必對模范人物太苛求,要求其必須“高大上”,只要其崇德向善并比一般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高就已經(jīng)不錯了。
鑒于此,各級文明辦在報送道德模范或“感動中國”之類的先進事跡時,理應(yīng)實事求是,如實上報,即使對已被媒體報道的先進事跡,也應(yīng)通過知情者進行重新核實,使其更具客觀真實性和可信度,并予以公示,接受群眾監(jiān)督,切勿草率從事、急功近利,否則,一旦道德模范或“感動中國”之類的先進事跡有事實上的出入或錯誤,不僅對宣傳先進人物會起反作用,而且會使人民群眾在獲取“真相”后在感情上“傷不起”。
【素材分析】董貴生的事跡,究竟是口誤造成的,還是故意為之?現(xiàn)在其實已經(jīng)很難追究其中的是非對錯。當我們把所有的怒火都發(fā)泄在一個老人的身上時,也應(yīng)該考慮一下,整個媒體與我們這個社會是否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只有從根本上去改變和解決問題,才不會再出現(xiàn)這種烏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