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壓歲錢也水漲船高,少則幾十上百,多的幾千上萬。孩子的壓歲錢該如何處理呢?由孩子自己拿著,恐怕不行,孩子還小,自控能力不強,可能會胡亂花掉。很多家長就用各種方式或理由,把壓歲錢從孩子那里“忽悠”過來,替孩子保管或者“充公”。其實,處理壓歲錢,是孩子學習理財?shù)囊粋€好契機。
引導孩子學習理財
研究表明,5—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guān)鍵期。家長們應(yīng)該明確告訴孩子,壓歲錢可以用于投資理財,這樣既有利于控制消費,又能獲取收益。
通過壓歲錢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是一種在生活中引導孩子體驗和管理金錢的實踐,也是引導孩子學會規(guī)劃夢想和管理人生的生存教育,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建立責任感、獲得獨立自尊健全人格,家長切不可忽視這個難得的機會。
引導孩子打理壓歲錢,培養(yǎng)理財意識,可分為三個年齡段:5-6歲,主要是讓其學習有關(guān)金錢的概念;7-12歲,理財?shù)母拍钜鸦拘纬?,家長可以在銀行開一個活期儲蓄帳戶,讓孩子把積累起來的壓歲錢存進去,需要時自己支配;13歲-18歲,對理財已具備比較成熟的意識,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更多元化地運用手頭的資金,嘗試用投資的手段,使多年積累的壓歲錢增值,這對孩子成人后的家庭經(jīng)營和創(chuàng)業(yè)十分有利。
上一堂生動的理財課
在幫助孩子盤點、支配壓歲錢時,家長不妨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去操作:
一是可以把理財當作游戲與孩子一起分享。讓孩子在開支壓歲錢時養(yǎng)成記帳的習慣,比如在盤點時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記帳本,讓孩子記下送錢人的名字和數(shù)額,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尤其是10歲前的孩子,家長在引導孩子記帳時,可以將購買的玩具、學習用具及其它物品形象化,用速寫或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在一邊附上開支的錢數(shù)。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到十分有趣,潛意識中養(yǎng)成了理財習慣,學到了理財知識。
二是家長去銀行打理帳戶時帶上孩子。帶孩子去銀行既能讓他增長金融知識,又能讓他學到應(yīng)該像父母一樣進行理財。比如孩子身上有1000元的壓歲錢,家長可以指導孩子開一個帳戶,教他怎樣把錢存入銀行,留下多少零用;存多少存多久,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在節(jié)后一段時間里,家長可以分幾次帶孩子去銀行,讓他往帳戶里續(xù)存,這樣可以讓孩子在短期內(nèi)看到存款的數(shù)目在增加,他會對自己帳戶里的理財信息很感興趣,更自覺地學習一些理財方面的知識。
三是在購物中讓孩子參與選擇和“買單”。讓孩子參與選擇商品和“買單”,不但可以讓孩子學到鑒別商品、花錢消費的知識,還可以讓孩子體驗到購物的樂趣。在國外,就有專為兒童開設(shè)的超市,孩子在里面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并且有商品價簽和收銀機,孩子們通過購物的過程認識各種各樣物品的價值,提高金錢意識。購物和“買單”可以把抽象的、復雜的概念轉(zhuǎn)化成消費體驗,讓孩子在這種體驗中養(yǎng)成良好的金錢觀、消費觀,增強理財意識,學到理財知識。
因人施教培養(yǎng)理財意識
家長應(yīng)針對孩子的年齡層次和興趣,因人施教,和孩子討論如何使用和儲蓄壓歲錢。對于小學一年級以上的孩子,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消費能力,家長讓其理解壓歲錢真正意義的同時,還應(yīng)該和孩子商量壓歲錢分配的比例,比如多少由家長來保管,多少由孩子自己去支配,并建議孩子把自留的壓歲錢花在什么地方。比如,壓歲錢可以分成三部分來放:一個“需要罐”,用于日常開銷,如坐公交、餐費、書刊費等;一個“想要罐”,主要用在買零食、玩具等方面;一個“儲蓄罐”,主要用于積累后的投資,可以在家長的建議下買少兒保險或基金,也可以定期存入帳戶??傊?,通過壓歲錢的打理,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金錢觀,使之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提高投資理財能力,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