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鵬
詞學家詹安泰先生在《論修辭》一文中,談到“替代式”修辭有三種寫法:其一,“以物代人”。以可以擬人之物替代人,而其動作亦系人之動作者屬之。其二,以古人代今人。只求情事相類,即以替代,不受時間限制,亦不問其他聯系事狀者,屬此一類。其三,以特名代通名。此類之特名,亦系在某種情事之下最特著之名字始用以替代,與上舉以古代今者略同,而微有分別者,則以古代今者,多用自代,而此類則用以泛指而已。筆者從詹先生所舉諸多宋詞例子中選取較有名或較精彩的句子,作一些賞析,以說明這三種“替代式”修辭寫法。
簟紋如水浸芙蓉,起來嬌眼未惺忪
北宋詞人周邦彥《浣溪沙》詞云:“薄薄紗櫥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起來嬌眼未惺忪。強整羅衣抬皓腕,更將紈扇掩酥胸。羞郎何事面微紅?!边@首詞寫美人夏日午睡與醒來時的嬌慵之態(tài)。起句說,用薄紗做門的衣物櫥柜,望過去是透明的,好像是空無一物。二、三句寫閨中的美人:竹做的床席花紋柔細,涼滑如水,水中浸著一株芙蓉,原來是一位美人在夏日午睡。當她起來時,一雙嬌美的眼睛半開半閉,似乎還沒有蘇醒過來。詹安泰先生說:“‘芙蓉代‘美人,‘簟紋如水者,言簟之涼耳……由‘涼義而涉想及‘水,更由‘水而涉想及‘浸,于是‘涼簟臥美人,乃成‘簟紋如水浸芙蓉矣。主名仍屬替代美人之‘芙蓉,故下即緊接人事‘起來嬌眼未惺忪。凡用替代辭者,替代之主名如不揭出,語意便不可通。既揭主名而出之以替代,故非‘譬喻,亦殊‘映襯?!保ā墩撔揶o》)以物代人的替代式修辭,也是為了加強詩詞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同時也可以避免直露,使詩意曲折、含蓄,誘發(fā)讀者的詩意想象和聯想。周邦彥此句由寫“簟紋如水”再到寫“浸芙蓉”,正如詹先生所論析的,就使讀者由簟之“涼”想到“水”,更由“水”而想及“浸”。而用“浸芙蓉”替代“臥美人”,顯然句中“簟紋”與“芙蓉”兩個意象的連接合情合理,生動自然,也更美。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
周邦彥《瑞龍吟》詞云:“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黯凝佇。因記個人癡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同時歌舞。唯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閑步。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贝嗽~約作于詞人流徙州縣十年回汴京之時。詞人重游舊地,在美好春光中,思念當年眷戀過的一位嬌小可愛的歌妓,并由此而觸發(fā)難以排遣的“傷離意緒”。全詞分三疊,其中一、二疊句式和平仄完全相同,稱為“雙拽頭”。第一疊以寫景為主,敘述舊地重游的深切感受;第二疊進入回憶,以寫人為主;第三疊抒發(fā)今昔之感。詞中敘事、抒情、寫景水乳交融。章法以景起,以景結,中間今昔交織,于層層遞進中又顯出回環(huán)往復,完美地體現出清真詞的藝術特色,被看作其壓卷之作?!扒岸葎⒗芍氐?,訪鄰尋里,同時歌舞,惟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這五句中,兩用替代式修辭法,以古人代今人。詞人以“劉郎”自代?!皠⒗伞卑涤脰|漢時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的故事,兼用唐代詩人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詩句?!扒锬铩保拼兄x秋娘、林秋娘兩名妓,后世詩詞常用“秋娘”借指名妓或麗人,這里借指詞人所熟悉的汴京名妓。這五句說:我像劉禹錫一樣重到故地,訪鄰尋里,才知道自己深切懷念的那個年少癡情的歌妓,已像仙女一樣蹤跡渺然,與她“同時歌舞”而“聲價如故”的,就只有“舊家秋娘”了。詞人借“劉郎”以自況,既表示自己有才華的詩人的身份,又與前文“桃樹”“人家”暗相關合;暗用劉晨遇仙女的典故,表示在自己的心目中,那位小歌妓宛若天仙;而以“秋娘”作陪襯,也就說明那位小歌妓當年色藝聲價之高。可見,替代式修辭絕不只是簡單的借代,往往能夠豐富與深化詩意,收以簡馭繁,以少勝多之效。
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
北宋詞人晏幾道《臨江仙》詞云:“斗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作者是晏殊的第七子。晏殊做過宰相,他去世時,晏幾道還年幼。這首詞抒寫他對一個已經離開自己的女子的深情懷念。這個女子大概是過去晏家相府的一個歌女。上闋描寫他和她相識的兩個最難忘懷的場景,著重表現她的天真活潑,美麗嬌憨。下闋“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兩句,意思是:她就像流水一樣,隨著春天一道走遠了,又像傳說中的神女,不知又飄向何處,最終與誰做了伴侶?上句“流水”,既是興象,寫眼前景;又是喻象,比喻那個歌女?!按骸保仁亲匀唤绲拇禾?,也是他們曾經的歡聚的象征。下句“行云”,用巫山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見宋玉《高唐賦序》)的典故,替代歌女。我們既可以說是以物(行云)代人,也可以說是以古人(神女)代今人??傊?,這樣的替代豐富了詩意,并使詩境添加神話色彩和幻美感。
白藕香中見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
晚宋詞人詹玉《浣溪沙》詞云:“淡淡青山兩點春。嬌羞一點口兒櫻。一梭兒玉一云。白藕香中見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zhèn)€也銷魂。”這是一首艷詞。據俞焯《詩詞余話》(《詞林紀事》卷二十一引)說,詹玉風流才思,不減昔人。故宋駙馬楊震有十姬,皆絕色,有粉兒者尤勝。一日,招詹宴,盡出諸姬佐觴。詹屬意粉兒,口占此詞,楊遂以粉兒贈之。曰:“請?zhí)煊危ㄕ灿駝e號天游)真?zhèn)€消魂也?!痹~的上片用比喻手法形容粉兒的胸乳、嘴唇、手臂、頭發(fā)。下片說,即使是在白藕香中見到西施,在玉梅花下遇著西施,也不曾像今日見到粉兒那樣真?zhèn)€消魂?!鞍着合阒小币宦摚舶蔡┫壬赋?,就是用了替代式修辭法中“以特名代通名”一類。他說:“‘西子‘昭君系替代絕代佳人(雖指粉兒,仍可作如是觀),其替代之范圍,實視僅用古人自代者為廣?!保ā墩撔揶o》)這一聯以西施、昭君替代絕代佳人,并分別用“白藕香中”與“玉梅花下”的美好景物來襯托,雅麗不俗,對仗工整,誘人想象,其藝術格調高于上片對粉兒色相的冶艷描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