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就十分重視官員的道德,清廉和勤勉就是其中的兩項,后世逐漸形成了“清、慎、勤”的為政思想。中國的史書中記載了很多廉潔能干的官員,他們清如水、明如鏡,為百姓所歌頌和愛戴;相反,那些貪官蠹吏,則背上了永久的罵名。“清、慎、勤”的為政思想流傳至今,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都具有重大影響。那么,這一思想是如何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其內(nèi)涵和意義又是什么呢?
“清、慎、勤”思想的歷史源流
將清廉視為官員的美德,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jù)《論語》記載,孔子曾經(jīng)說過:“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反對為了獲取錢財和地位不擇手段,自然是主張清廉從政的。孟子說:“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本褪钦f,有些錢財看起來可以要、也可以不要,但如果收下就有傷廉潔。荀子更是提出:“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边@幾位儒家大師反對謀取不義之財,重視為官以德,其實就是主張為官要清廉、要講正氣。
戰(zhàn)國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正面倡導“廉”。他說:“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所謂直者,義必公正,公心不偏黨也?!庇终f:“修身潔白而行公行正,居官無私,人臣之公義也;污行從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币簿褪钦f,韓非子主張官員要廉潔自律、輕財重義。相應地,他批評貪官:“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巔、墮峻溪之下而求生,必不幾矣?!边@是非常辛辣而嚴正的警告。
回顧歷史,歷朝歷代都有很多能夠踐行清廉從政理念、保持一身正氣的官員。公儀休拒魚、楊震卻金的故事,傳揚至今,甚至被選入小學課本。《后漢書·楊震列傳》記載有人勸楊震趁著當官的時候,多置辦一些田產(chǎn)留給子孫,楊震回答道:“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自楊震起,楊家連續(xù)四代都有人官至三公,且以廉潔聞名,這不能不說是楊震將清廉家風留給后人的功效。
在清廉從政之外,另一被高度重視的為官之德是勤勉奉公,也就是“清、慎、勤”中的“勤”字。所謂勤勉奉公,就是努力工作,把心思放在公事上,不起私心雜念。我國自古就很尊重夙夜在公、忠誠無私的良吏。春秋時,楚相孫叔敖忠誠清廉,楚國大治,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將其列入《循吏列傳》,排在傳主的首位。諸葛亮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為世人所傳頌,也是因為他實現(xiàn)了自己“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的諾言。像孫叔敖、諸葛亮這樣勤勉奉公、不以權(quán)謀私的人,歷代的正史大都會特別辟出《循吏傳》或者《良吏傳》來記載他們的事跡,使他們永遠為后人所銘記和感念。
是否能做到清廉與勤政,一直是我們判斷官員好壞的重要標準,從現(xiàn)有資料來看,首先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提出“清、慎、勤”三字格言的,是南宋的呂本中。他在《官箴》一書中說:“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呂本中出身東萊呂氏,高祖呂夷簡、曾祖呂公著都曾經(jīng)官居宰相,祖父、父親也都擔任過中高級的官職,可謂簪纓世家?!端膸烊珪偰俊吩u價《官箴》說:“此書多閱歷有得之言,可以見諸實事。書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為當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边@個評價是非常高的,但絕非過譽。因為這三字格言雖然簡短,但對官員的個人操守、處事風格、為政理念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清朝的康熙皇帝曾經(jīng)向各省督撫頒賜“清、慎、勤”三字御書,就是要通過這種手段,提醒官員做到清廉從政、勤勉奉公。晚清名臣曾國藩雖位高權(quán)重,但仍兢兢自守,不僅對自己要求甚嚴,還要求兩個弟弟曾國荃、曾國葆及兒子曾紀澤自我約束。他說自我約束的辦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扒?、慎、勤”這三條“當官之法”深入人心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清、慎、勤”思想的內(nèi)涵與價值
“清、慎、勤”這三個字是對“清廉從政、勤勉奉公”這一傳統(tǒng)思想的總結(jié),具有充分的可行性。無論在古代還是在今天,很多官員都將其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并加以實踐。為了更好地理解“清、慎、勤”或是“清廉從政、勤勉奉公”這一傳統(tǒng)思想的內(nèi)涵與價值,我們有必要對其做進一步的梳理和分析。
首先,“清廉從政”是“清、慎、勤”思想的出發(fā)點?!扒辶倍?,對官員來說是最重要的道德準則。一個官員如果沒有廉潔自律的決心,沒有看破各種賄賂形式的眼光,沒有拒絕“人情往來”的勇氣,一旦有了機會,便會失足落水。一個下了水的官員,不可能沒有私心私欲,“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云云,對他們來說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既然有了私欲,有了利益糾葛,他又如何能做到“慎”和“勤”呢?所以說,保持清廉,是為官的第一要務,想做個好官,必須以此為前提條件。
其次,“勤勉為政”是“清、慎、勤”思想的立足點。清代大學士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講了一個很有諷喻意味的故事:某官員去世后,對閻王聲稱自己清廉無比,所到之處只喝民間一杯水。閻王說:“您確實清廉,但在做官的時候無所作為。像您這樣做官的話,何不在公堂上擺一個木雕,連民間的那杯水都省下了?”官員俯首不能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除了要注意“廉政”之外,還要防止“懶政”,“官清政懶”與瀆職無異,是不可取的。
最后,“奉公守法”是“清、慎、勤”思想的關(guān)鍵點?!胺罟本褪浅ニ叫模試液图w的利益為先,“守法”就是遵守法律法規(guī)、按章辦事。官員如果能做到奉公守法,他的一切考慮必然會都從公眾利益出發(fā),一切施政都會遵循規(guī)章制度,這也就做到了“清、慎、勤”中的“慎”字。我國古人強調(diào)為官要“慎”,不是要官員不作為,而是說在做決策時要慎重考慮?!豆茏印肪驼f:“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意思是說,有些事情看起來是政績,但對國對民其實沒有好處,那就不要去做它。這其實就是在“勤勉”之外又提出了“奉公”的要求。為官者如果只知勤勉而不知奉公,遲早會被自己的私心操縱,貽害一方。
如上所述,“清、慎、勤”三字其實就是“清廉、奉公、勤勉”的概括。這種思想的價值,既在于為從政者提供了一個好記、易懂、可行性強的從政方針,更重要的是時時在為他們敲著警鐘,警告他們應該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自省有沒有偏離本心,乃至于像曾國藩那樣:“每日臨睡之時,默數(shù)本日勞心者幾件,勞力者幾件,則知宣勤王事之處無多,更竭誠以圖之?!比绻@一從政方針能夠得到普遍貫徹,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水平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清、慎、勤”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清、慎、勤”的從政法則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獲得了高度的贊譽和充分的重視,而且直到今天仍對我們的工作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首先,“清、慎、勤”的思想能夠推動從政者廉潔自律,增強拒腐拒賄的自覺性。如果廉潔自律的人一天天多起來,走后門、拉關(guān)系、靠人情辦事的現(xiàn)象自然就會逐漸減少,乃至最終絕跡,這是一種具有正面意義的“上行下效”。隨之而來的是,金錢與美色不再是腐敗的開路先鋒,自甘墮落的案例越來越罕見,最終必定能夠凈化社會風氣,讓“三嚴三實”的作風真正扎根在人們的心里,形成一種拒絕腐敗、高度自律的社會意識。
第二,“清、慎、勤”的思想能夠教育從政者勤懇奉獻,不輕忽自己的工作。“勤”之一字,指的是公職人員應有兢兢翼翼、夙夜在公的精神,認真執(zhí)行公務,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不因做的是細小、簡單的工作而厭煩、懈怠。老子說:“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他的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懂得了“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的道理,再有了勤勤懇懇的工作態(tài)度,正所謂“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大事才能夠辦成。
第三,“清、慎、勤”的思想能夠指引從政者三思后行,抵抗名利與政績的誘惑,在做出決策前慎重考慮,避免因思慮不周而造成的損失。這樣說,不是要人畏縮不前,更不是不讓人做事,而是說判斷一項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不能只看其中有利的一面,還要想想是否可能造成不利的影響,利和弊孰輕孰重,怎樣減少或避免不利影響的發(fā)生,等等。譬如自南宋以來,在長江流域流行圍湖造田,向大自然“要”到了大量的肥沃耕地,減輕了人口增加帶來的壓力,其利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圍湖造田工程也破壞了長江流域的湖泊體系,導致原本能在汛期承擔防洪蓄水功能的湖泊消失,間接增加了洪水的危害,這又是它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利害得失,非經(jīng)認真思考,不能評斷。今天,從政者特別是領導者的決策往往對于國家、社會或單位、集體的發(fā)展有著直接影響,因此不可不慎重。
還需指出的是,在現(xiàn)代社會,“清、慎、勤”思想不僅是對從政者或領導者的要求;凡是能夠?qū)€人、集體乃至社會的發(fā)展和命運產(chǎn)生一定影響的人,諸如企業(yè)家、科學家、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等等,都有必要去認知、理解這一寶貴的思想,并主動踐行。這是推動社會主義物質(zhì)和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guān)鍵。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傳世詩作僅有一首,名為《書端州郡齋壁》,所談的正是“清、慎、勤”的問題。將這首詩作為本文的結(jié)尾,再合適不過了: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