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里根和撒切爾的供給側改革

2016-03-10 10:19:55劉軍喜
支點 2016年2期
關鍵詞:撒切爾里根供給

劉軍喜

無論是里根經濟學還是撒切爾主義,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它們?yōu)橹袊降墓┙o側改革,提供的是一個“工具盒”,而非標準答案。

20世紀80年代,在日德簽署廣場協(xié)議之后,日元和馬克經歷了兩種不同的歷程,可謂是冰火兩重天。面對本幣升值的壓力,日本采用低利率和寬貸款的政策,即凱恩斯主義一貫倡導的政策,結果等來的卻是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從此跌入“失去的10年”。

不同的是,德國馬克在同時期雖然也升值高達36%,但德國并沒有開展大規(guī)模刺激政策,而是在馬克升值之前搶先收緊貨幣政策,因而躲過一劫。對此,時任德國經濟發(fā)展專家委員會主席的施耐德解釋道:“解決失業(yè)問題,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可以在短期內奏效,卻無法在長期中根本性解決問題?!?/p>

如今,世界經濟特別是新興國家通脹的隱憂,再次此起彼伏。距離2008年金融危機已經過去7年,但世界經濟依舊復蘇乏力。2015年最后一個月,美聯(lián)儲加息的靴子也終于落地。

中國經濟也沒有幸免于難,原來的“三駕馬車”動力衰減,不足以擔當繼續(xù)提振疲軟不堪世界經濟的重任。凱恩斯主義“神藥”的失效,暗示了投資刺激的不再可取。

經濟增速下滑、產能過剩、創(chuàng)新不足……在一系列問題面前,為了尋求新的“馬車”和解決長期的根本性問題,中國高層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處方,并且提出了今年經濟發(fā)展的五大任務,即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一時間,關于供給側改革的討論此起彼伏。

“減”字當頭的供給學派

提到供給側改革,就得說說供給學派和凱恩斯的“恩怨情仇”。供給學派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調節(jié)作用,最著名的代表理論,便是誕生于19世紀初的薩伊定律。其認為,經濟一般不會發(fā)生任何生產過剩的危機,更不可能出現(xiàn)就業(yè)不足,因為供給會創(chuàng)造自己的需求。只要市場是有效的,企業(yè)家是理性的,就不會創(chuàng)造“無效供給”——產能過剩。

然而,1929年的那場大蕭條,給自由主義市場理論狠狠地潑了一盆冷水。在大蕭條之前,美聯(lián)儲向經濟體內注入了大量貨幣,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在短期內營造了經濟繁榮的假象,于是企業(yè)增加生產,隨后卻發(fā)現(xiàn)并非是真的繁榮。因此各種問題撲面而來,當然包括產能過剩。

生產縮減之后,經濟又需要借助貨幣復蘇。此時美聯(lián)儲卻進一步緊縮貨幣,由此引發(fā)了世界范圍的大蕭條。一時間,傳統(tǒng)經濟理論對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啞口無言”。

此時,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閃亮登場。他認為,有效需求不足是經濟衰退的重要原因,不花錢和花錢少是一種不愛國的行為,政府應該刺激消費來防止個人過多的節(jié)約行為,應該用公共投資彌補私人部門投資的不足。

人們猶記得,信奉自由市場的哈耶克,還曾與凱恩斯在《時報》上展開過激烈的辯論,但最終投降,轉而集中精力研究政府及法律。隨后,凱恩斯主義在20世紀50-60年代風靡一時,成為西方各國政府的主流經濟思想。

但進入到70年代,石油危機疊加本國內部的結構性問題,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普遍出現(xiàn)了經濟增長停滯、失業(yè)增加、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的滯漲現(xiàn)象,使得這次經濟危機與以往相比顯得更加棘手。

到1980年底的時候,美國通脹率高達13.5%,失業(yè)率達7.2%,經濟增長率僅為-0.2%,個人所得稅的邊際稅率最高達70%,企業(yè)所得稅率高達46%,抑制了私人部門投資和生產的熱情;同時期的英國也沒好到哪里去,其零售價格指數相比70年代一度上升至25%以上,GDP增速卻大幅下滑,還出現(xiàn)了負增長,1980年通脹率超過17%,工資與物價螺旋式走高,在企業(yè)生產率未提高時,反而帶來通脹壓力。

凱恩斯主義的總需求管理理論,用通脹打擊失業(yè)、以失業(yè)對抗通脹的方式,將世界從大蕭條中拯救出來。然而,在通脹和失業(yè)同時出現(xiàn)時,卻顯得束手無策,還被認為是滯漲的罪魁禍首。當時,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學理論引領西方國家走出困境,與凱恩斯主義觀點相悖的供給學派,這時又占據了主流。

從理論來看,供給學派的主要政策主張,可以概括為一個“減”字——減少稅收、減少干預、減少福利、減少通脹,即減少稅收,刺激個人儲蓄和企業(yè)投資;減少政府干預,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減少社會福利支出,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控制貨幣,反對通貨膨脹。

從實踐來看,真正讓供給學派“威名遠揚”的,非里根經濟學和撒切爾主義莫屬。雖然不能一味地推崇拿來主義,但回顧歷史,特別是相對成功的改革實踐,有助于我們看清和反思一些問題。

里根減稅催化美國經濟持續(xù)繁榮

滯漲帶來的是企業(yè)關門、更多的失業(yè)和更高的通脹。1980年,美國選民拋棄了無計可施的“老實人”吉米·卡特,把橄欖枝拋給了好萊塢演員羅納德·里根。

作為美國史上最帥的總統(tǒng),里根在其任期內也是美國史上干得最漂亮的總統(tǒng)之一,因為他盤活了幾近崩盤的美國經濟。

身為共和黨的一員,里根深受柯立芝執(zhí)政理念的影響。在20年代柯立芝執(zhí)政時期,美國經濟一片興旺,被稱之為“柯立芝繁榮”??铝⒅?zhí)政的核心思想,在于減稅和政府的無為而治。其不斷減弱政府對市場的監(jiān)管,這種監(jiān)管“小到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當然,時代不同了,里根需要更為嚴謹的理論來支持自己的改革方案,而供給學派的理論此時恰好最得心應手不過,也因此成為80年代美國核心的經濟政策。

里根政府的減稅政策,被認為是幫助美國脫離滯漲的關鍵手筆。而這一政策的理論支持者,則來自里根政府經濟顧問團成員阿瑟·拉弗,他曾經在一塊餐巾紙上畫出了著名的“拉弗曲線”:如果稅率是零,那么政府的收入是零;但如果政府的稅率是百分之百,人們就不想從事任何工作,政府的收入也將是零。簡而言之,只有適當降低稅率,才能重振經濟。

在企業(yè)主和中產階級被高額稅賦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里根減稅的招牌,自然贏得了全社會上上下下的拍手叫好。

在供給學派影響下,里根摒棄了凱恩斯主義策略,實施了美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減稅方案:從1981年10月起的三年內,分三次降低個人所得稅,邊際稅率從14%到70%,降為11%到50%。1986年,里根又簽署了修正法案,即《1986年稅制改革法案》,企業(yè)最高邊際稅率從46%降為34%,個人則由50%降為33%,同時允許企業(yè)加速折舊,對企業(yè)投資給予優(yōu)惠政策。美國,成為當時西方工業(yè)國家中稅率最低的國家。

有一批研究稅收對資本存量的學者當時估計,取消資本所得稅將使美國資本存量增加35%,總的福利改進相當于一生消費的1%。這意味著什么?1990年,諾獎得主羅伯特·盧卡斯給出了更易感受的答案:這等同于降低10個百分點的通貨膨脹所帶來的福利改進的兩倍,消除整個美國戰(zhàn)后經濟波動的20倍,或是消除美國所有產品市場壟斷行為的10倍。

有什么比政府主動“割肉”更能打動投資者呢?減稅提高了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勞動供給意愿,也提高了企業(yè)的投資意愿。于是,美國經濟的信心慢慢得到恢復和提振。

減稅,不是里根政府唯一重要的經濟政策。面對交通運輸、鐵路、天然氣、有線電視、銀行等領域限制進入和價格管制等問題,里根一上任,便開始放松對部分行業(yè)的管制,引入競爭和重組,贏得了滿堂喝彩。一如他在就職儀式上說的那句流傳至今的名言——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才是問題本身。為了解決高達兩位數的通貨膨脹,里根則采用了弗里德曼的貨幣理論,支持時任美聯(lián)儲主席保羅·沃爾克收縮銀根的舉措,降低貨幣供應量。

經歷兩年的經濟衰退之后,1983年,美國經濟開始出現(xiàn)復蘇,當年GDP增長6.5%,增加就業(yè)崗位350萬,1984年通脹被控制在4%以內。到1988年里根卸任之時,美國經濟已走出泥潭,迎來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進入“大穩(wěn)健”時代。

撒切爾夫人與英國私有化浪潮

如果說里根經濟學側重于減稅的話,那么,撒切爾經濟學則更注重于國企私有化改革。

出生于雜貨鋪家庭的撒切爾,對于經濟學的理解與當時流行的凱恩斯學派大相徑庭,她很快就被“有關貨幣主義、自由貿易和放松管制的好處”等理論說服,然后又說服更多的人。作為哈耶克思想的擁躉,她曾舉著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說“這才是我們要信仰的”。

1979年,撒切爾就任英國首相。一上臺,她便將通脹視為改革的頭號大敵?。此時,英國通脹高達21%。于是,她遵循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原則,宣稱“不再印鈔”,以犧牲就業(yè)為代價,通過緊縮政策控制通脹。在80年代初,通脹水平從21%迅速下降至5%以下。

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并讓市場在更大的領域與程度上主導經濟轉型,英國才能重獲競爭力。撒切爾在自由主義市場理論的指導下,采取了一系列供給方面的舉措,比如私有化、減稅、放松管制以及削弱工會力量等等。

70年代的英國,國有企業(yè)占據著重要地位,分散在煤炭、電力、天然氣、運輸等諸多行業(yè)。國企經營缺乏有效市場退出機制,降低了英國企業(yè)的經營效率。據測算,整個70年代,雇傭了全國25%勞動力的國有部門,只貢獻了10%的GDP。甚至很多國有企業(yè)持續(xù)處于虧損狀態(tài),還需要政府財政來補貼。

“砸碎利益集團與官僚機構加諸市場的鎖鏈,讓市場為經濟尋找前進道路?!比銮袪栒畬]有必要保留國有成分的公司,進行了大膽的私有化改革,包括捷豹汽車、英國電訊、英國石油及工廠和港口等。

有意思的是,當撒切爾夫人率先推行私有化的時候,此時弗朗索瓦·密特朗總統(tǒng)領導下的法國,卻在對銀行和工業(yè)集團實施大規(guī)模國有化。當她堅決推行自由市場政策,發(fā)表“撒切爾夫人是不會轉彎的”這句名言時,密特朗在1982年被迫來了個大轉彎。在執(zhí)政末期,他也成了私有化的擁躉。

撒切爾政府推行的許多舉措,為當時世界其他國家所效仿。這些舉措,在企業(yè)回歸市場、提高效率的同時,還為英國政府提供了資金,創(chuàng)造了減稅的條件。撒切爾夫人大力減稅以刺激經濟活動,將高收入的邊際稅率從80%降到50%,低收入的稅率也從33%降到了30%。

于是,一度不可一世的工會勢力被徹底擊敗了,一度龐大的國有企業(yè)被出售了,一度繁瑣的政府監(jiān)管被放松了,而一度氣若游絲的自由資本主義精神終于回歸了。

1981年后,英國經濟觸底反彈,人均GDP、工業(yè)生產回升速度,相比歐元區(qū)其他國家更快。撒切爾夫人與對岸的里根總統(tǒng)一起向世人證明,自由市場制度的確仍舊是最不壞的制度。

中國式的供給側出路

如今,我們面臨的經濟局面,與上世紀80年代里根和撒切爾夫人在美、英經濟停滯時面對的局面,非常相似。

重溫供給學派和他們成功的實踐,不是為了否定凱恩斯和理論之爭。正如曼昆所說:在短期內,經濟是凱恩斯式的,在長期內,經濟又是古典式的,只有通過影響供給方面的因素才能影響經濟。

從“供給側”想辦法,無疑是破題中國經濟缺乏新增長點的明智之舉。

當然,無論是里根經濟學還是撒切爾主義,也并非都沒有爭議。時代不同,現(xiàn)實不同,即使面臨相似的問題,教條式地套用某個理論或方法,都是很危險的?;仡櫄v史,只是為了認清問題,回歸基本面尋找答案。

中國當前雖然沒有面臨滯漲的局面,但經濟在結構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國有企業(yè)占有大量的經濟資源,但運行低效無力,壟斷企業(yè)開放程度低、民企融資成本依然高企等等,這都是供給端出了問題。

對此,里根經濟學和撒切爾主義減少政府干預,構建“小政府”的精髓,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而對于如何降低門檻、放松管制、減少政府干預,則需要具體分析,而不是全盤接受。同時,還要認識到,走極端、將一切交給市場的教條式做法,也是很危險的。

又比如減稅的問題,也是我們可以特別借鑒的地方。但中美稅制的不同,注定兩國在減稅方案上的截然不同。中國需要一方面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yè)減稅,以增強他們的積極性,一方面需要制定對富裕階層的征稅方案。在中國并不是簡單的減稅問題,而是全面的稅制改革問題。

任何經濟思想,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它們只是一個“工具盒”。供給側是我們當前改革的出路,盡快調整政府與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比重,提高經濟體系的有效產出效率,盡快調整企業(yè)和個人所得稅,增強私人部門的投入積極性,能重新激發(fā)國人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熱情,再塑中國經濟奇跡。(支點雜志2016年2月刊)

猜你喜歡
撒切爾里根供給
撤切爾夫人與英國女王
百家講壇(2018年1期)2018-08-29 00:48:08
愛溜冰的凱麗貓(下)
撒切爾夫人與英國女王不和?
愛溜冰的凱麗貓(上)
樂觀的小里根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南希·里根:1921~2016年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7:55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群眾(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當代經濟(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
濮阳市| 长岛县| 澄迈县| 吴堡县| 晴隆县| 中方县| 天镇县| 达孜县| 青冈县| 筠连县| 定远县| 共和县| 吉林省| 达孜县| 正蓝旗| 廉江市| 日土县| 东城区| 巨鹿县| 林口县| 于都县| 南靖县| 扎兰屯市| 南和县| 顺义区| 南岸区| 余干县| 三河市| 财经| 台东市| 镇坪县| 宁波市| 新乐市| 西乡县| 含山县| 宣汉县| 天水市| 北票市| 颍上县| 五寨县|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