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童
莊人亮駕駛U2的飛行駕照。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引爆,立即引起美國朝野的極度震驚。當時中國正處于“針插不入,水潑不進”全民聯(lián)防狀態(tài),神通廣大的中情局都無法得到較為詳盡報告。
按中情局推斷,從原子彈到氫彈不過是一步之遙。果然,四年后,中國第二次核試驗成功,并研發(fā)出氫彈。中情局對中國核武器全面、精確的評估訴求已經(jīng)迫在眉睫。
實際上,中情局從最早獲悉中國發(fā)展核武器就開始對這項絕密工程進行追蹤偵聽,通過在臺北的情報部門“西方公司”與國民黨空軍合作,“蝙蝠”和“黑貓”兩個特戰(zhàn)飛行中隊也很早就介入了對大陸的偵聽活動。
“蝙蝠”和“黑貓”是國民黨空軍特戰(zhàn)大隊34、35中隊的綽號。這兩個中隊的建立,也是和中情局息息相關。
1949年,國民黨退守臺灣,但一直不忘“反攻大陸”,此時曾經(jīng)的“友邦”美國已經(jīng)把它拋棄,解放軍登島已指日可待??呻S著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及中國參戰(zhàn),美臺之間的分歧頓時煙消云散,雙方一拍即合——美國需要了解大陸軍事力量,空投敵特,擴大“游擊區(qū)”,以便牽制志愿軍入朝力量,而臺灣要“反攻大陸”,了解對岸沿海布防能力。于是,中情局提供飛機和偵聽設備,臺灣出機組人員。1951年3月,中情局派員在臺北成立海外情報機構,為掩人耳目,對外稱“西方公司”,全部成員為中情局指派,并化名進入臺灣。此時,飛機進入大陸不僅執(zhí)行偵察任務,還空投回收情報人員、糧食、生活用品、心戰(zhàn)傳單等。
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世界形成冷戰(zhàn)格局,社會主義中國加入紅色聯(lián)盟。從長遠戰(zhàn)略意義和利益著想,美國高層看到了臺灣在亞洲尤其是太平洋島鏈的作用,雙方合作更加密切。
“蝙蝠”登機之前。估計是受美國人影響,這些軍人實在是站沒站樣,完全不成形
“西方公司”進入臺灣后,先是指派國民黨空軍駕駛B—25、P2V等機型進入大陸上空作業(yè)。因當時解放軍空軍初建,對空攔截能力薄弱,這些飛機進入大陸猶入無人之境,天馬行空任意往來,后來解放軍防空能力日益強大,攔截、擊傷、擊落多架,于是再改用著名的U2高空偵察機進入大陸縱深偵察。負責駕駛U2高空偵察機的便是空軍35中隊(黑貓)。
從戰(zhàn)略意義上說,大陸核武器并不是國民黨迫切需要的情報,“反攻大陸”無望后,國民黨最迫切需要的是大陸近海一帶的軍事情報,而中情局則需要偵知大陸腹地的核武器計劃,雙方追求的目的不同,常有齟齬,但最后都以“妥協(xié)”收場。
如果是核彈,不去羅布泊,去東京!
U2是冷戰(zhàn)時期世界著名高空間諜偵察機,可以在7萬英尺(21336米)以上高度飛行,這個高度遠高于當時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戰(zhàn)斗機的飛行高度,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曾在蘇聯(lián)上空穿梭飛行,在蘇制薩姆地空導彈未問世之前,號稱“打不下來”的飛機。
1961年,U2被中情局送到臺灣。1962年1月13日,U2首次出動偵察,由35中隊少校飛行員陳懷駕駛,從臺北桃園機場起飛,從溫州進入大陸,經(jīng)蕪湖、蚌埠、開封、臨汾至蘭州偵照,這一時期中情局的偵察重點是西北核基地。不過在1963和1965年,35中隊飛行員葉常棣、張立義所駕U2先后被解放軍的導彈擊落(他們先后被俘,并于1983年赴美)。
根據(jù)評估,中情局認為大陸最晚應該不晚于1967年7月之前試爆第一顆氫彈,而以往的靠U2飛至核基地偵照偵聽已經(jīng)不能滿足需求。在為U2換裝一系列反制導系統(tǒng)后,一個離奇、大膽、狂妄的計劃——“塔巴斯克大辣椒(Tabasco)”行動被提上日程。任務的具體內(nèi)容是:由35中隊飛行員駕駛U2飛至大陸核爆炸實驗場羅布泊上空,投擲兩個數(shù)據(jù)偵測艙,采集核爆炸之后的空氣數(shù)據(jù),自動發(fā)回。
投擲數(shù)據(jù)偵測艙的任務落到35中隊少校飛行員莊人亮身上,候補飛行員為張燮。
以往U2對西北核基地進行偵照都是從臺灣桃園機場起飛,而這次要飛至羅布泊,已經(jīng)遠超U2的飛行半徑,中情局把位于泰國曼谷附近的美軍塔克里(TAKHLI)空軍基地作為這次任務的起點。
為絕對保密,莊人亮在起飛一周前接到飛赴新疆羅布泊投擲“收發(fā)桿”的命令,估計任何人都不會料到,這次近乎例行的飛行偵照任務,竟差點改變整個世界格局。
由臺灣飛行員駕駛的美國U2高空偵察機,于中國大陸領空遭擊落后的殘骸
莊人亮接到投擲任務后,直覺告訴他,這次任務非同尋常,不久宋美齡在臺北接受世界媒體采訪,呼吁自由世界應摧毀大陸一切核設施。從絕密任務到蔣夫人談話,而且自接受任務后一直有近三十個工程師圍著自己轉,莊人亮隱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是一次投擲那么簡單。他有一個不祥的念頭——美國人要向大陸投擲原子彈!
想到這里,莊一身冷汗。但隨后,另一種聲音又在心里響起:如果是投擲原子彈,美國人應該不會把這個差事交給臺灣的一名飛行員。
多年后,莊人亮向友人坦承,直到起飛前,他的心里一直是兩種聲音交替,不停占據(jù)主導位置。起飛前兩天,莊人亮找到同隊張震海,袒露自己的憂慮后,他急切委托張幫他找一份東京航圖。莊人亮告訴張震海,這次進U2座艙前,如果看見掛的是核彈,起飛后他就拒絕執(zhí)行命令,而駕機改變航向,直飛東京。
老實憨厚的張震海對莊人亮這一“瘋狂”要求沒有提出任何異議,隔天就給他找到一份可以放進褲子口袋里的東京航圖。
我在采訪和查找34、35中隊的人物和資料時,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事情——雖然國共交戰(zhàn)多年,互相以“匪”稱呼對方,但34、35中隊的隊員對大陸和中共,內(nèi)心一直沒有痛恨,后期進入大陸偵察偵聽,隨著解放軍空軍作戰(zhàn)能力不斷加強,死亡隨時降臨,但是大家依舊是前赴后繼,不寫血書,不表決心,不發(fā)誓言。即便有那么多同伴在大陸上空被擊落,但無論是上司還是隊員,從來沒有“報仇”、“奮勇殺敵”這些慷慨陳詞。
我曾和一位參加過內(nèi)戰(zhàn)的國軍飛行員專門探討過這個話題,老人說,隊伍中幾乎沒有仇恨教育,至于抗戰(zhàn)時期,那就更不用了,國家被外敵欺辱,抵抗是必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34中隊隊員告訴我,國民黨基本沒有仇恨教育,即便是有,也是失敗的,大家出任務只是因為“軍人必須服從命令”。
在采訪中,我還了解到,在大陸爆炸原子彈后,美國和國民黨高層普遍有恐懼心態(tài),但34、35中隊卻認為這提升了全體中國人的地位。
莊人亮1958年才進入國民黨空軍,他在晚年坦承,小學時看抗戰(zhàn)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從那時埋下的憤恨才讓他有了改飛東京的想法。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想法也開始變化。他說如果現(xiàn)在執(zhí)行那次投擲任務,即便是掛著核彈,他也不會再飛東京,但依舊會是一直向東,把核彈扔進太平洋。
執(zhí)行任務那天,進場后,莊人亮才看清楚兩個吊在機腹下的空氣數(shù)據(jù)采集器——3米長,一端是透明材質(zhì)蓋盒、一端為金屬蓋盒。他肯定這玩意不是原子彈,才長舒口氣。為了把事情做得“完美”,防止兩枚數(shù)據(jù)采集器被當?shù)厝罕姲l(fā)現(xiàn)破壞,中情局還在采集器外殼上寫了6個紅色簡體字:科學院,請勿動。
據(jù)說中情局一時找不到能熟練書寫簡體漢字的人,“科學院”3個字寫得歪歪扭扭。
1967年5月7日,19點20分,莊人亮駕機從塔克里空軍基地起飛,經(jīng)緬甸、印度,從尼泊爾上空橫跨喜馬拉雅山進入青藏高原,在納木錯湖上空2萬米檢查航向,飛過格爾木后轉向新疆羅布泊,到達預定投擲點,順利投下兩枚原子彈數(shù)據(jù)采集器后回航,于次日4:05安全降落塔克里空軍基地。此次航程往返接近8000公里,莊人亮空中飛行時間為8小時45分。
莊人亮這次從泰國起飛經(jīng)尼泊爾進入中國腹地空投,除臺灣有資料公開外,大陸直到目前,鮮見文字披露。
“塔巴斯克大辣椒”行動至此落幕,莊人亮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但這兩枚采集器并沒有傳回任何訊號,這讓中情局和“西方公司”大為焦急。他們再次制作任務書,計劃派U2飛赴投擲之地“探看”究竟。
1967年8月31日,35中隊飛行員張燮再次從塔克里空軍基地起飛,經(jīng)清邁、緬甸臘戌、八莫、密支那,在西藏察隅上空進入中國,再經(jīng)西藏昌都至青海玉樹,于6:00進入柴達木盆地,6:57飛抵羅布泊原子彈試驗場上空。
這一次,張燮駕駛的U2攜帶21-22MHz收發(fā)報機及拖曳天線各一部。在目標區(qū)上空20公里范圍內(nèi),張燮在高空來回往復,不斷用短波發(fā)射信號再經(jīng)過裸露在機身外的天線發(fā)送出去,以激發(fā)前次莊人亮投擲的采集器中的無線電臺,探詢回答信號,經(jīng)一個小時探詢,未能得到任何回應。身在“匪區(qū)”,災難時刻都會降臨,飛機燃油也有限,不能耽擱太久,7:00,張燮無奈返航。
張燮擬在當?shù)靥炝燎稗D向回程,但解放軍導彈部隊卻是有備而來,已守株待兔很久。在張燮繞行格爾木盆地上空時,地面防空部隊發(fā)射導彈。這一次,美國人加裝在U2上的反制導12、13號系統(tǒng)起了作用。反制導系統(tǒng)啟動加上U2采取規(guī)避戰(zhàn)術,地面雷達失去捕捉目標,導彈在U2下方600米左右爆炸,張燮幸運躲過一劫。
被寄予厚望的“塔巴斯克大辣椒”以投擲成功、接收失敗收場,眼看大陸核武器發(fā)展日益興旺,幾乎被逼瘋的中情局孤注一擲——研發(fā)采集數(shù)據(jù)更全面,發(fā)射功率更強、體積更大的原子彈數(shù)據(jù)采集器,用多人機組、大飛機飛越喜馬拉雅山送入大陸,全面監(jiān)視中國的核工程。
從常規(guī)思維看,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方案,中情局孤注一擲的超級計劃——“奇龍行動”(Heavy Tea)就這么出籠了。
和35中隊駕駛U2到羅布泊投擲采集器完全不同,“奇龍計劃”采用大型機,需要兩套機組接近三十人。中情局高層和臺灣如何溝通執(zhí)行“奇龍行動”,相關檔案迄今沒有解密?!捌纨堄媱潯蓖耆芍星榫种贫ǎ_灣方面并未參與,但34中隊卻參與執(zhí)行“奇龍計劃”全部過程。換句話說,中情局制定的任務最后交由34中隊實施。
據(jù)34中隊隊長呂德琪回憶,1968年8月中旬,在空軍司令部副總司令楊邵廉辦公室,讓他挑選赴美受訓人員名單,他當場就報出了一個27人名單。這幾乎是一個以校官構成主要力量的間諜飛行機組,由此可見臺灣方面的重視。除了飛行官,電子反制導官有五人之多,看來中情局這次把所有賭注都押在電子壓制和對抗上,他們很清楚對手的弱點。
入選者在1968年9月中旬集中,包括飛行、領航、電子制導、機械、空投的27人做了比較簡單的英文測驗,結果還未出,就開始填寫各種表格、定做制服、拍證件照。雖然沒有被正式告知去哪里,但大家隱約感覺應該是去美國,否則,沒必要定制新服裝。至于什么任務,沒人告訴,也無人知道。在整個1968年7月-1969年6月中旬以前,整個全臺灣,知道“奇龍行動”只有3個人:時任“國防部長”蔣經(jīng)國、空軍司令部副總司令楊邵廉、34中隊隊長呂德琪。
9月26日,空軍總司令賴名湯(抗戰(zhàn)期間,此人系第一批赴美受訓的中國空軍領隊)在辦公室召見赴美27人。在暫短談話中,賴名湯透露,去美國是接受C-130運輸機換裝。
綽號“大力神”的C-130是美軍最成功的一款軍事運輸機,研發(fā)于上個世紀50年代,四副螺旋槳發(fā)動機,從越戰(zhàn)到阿富汗戰(zhàn)爭,一直活躍在全世界,至今仍是美軍主力機型。
召見后兩天,27人從位于臺北市郊的松山機場出境,一律VIP,規(guī)格之高為歷次少有。在松山機場停機坪,一架不知來路機身沒有標記的B-727停在那里(后證實是中情局包機),人上齊艙門關上就走。
專機經(jīng)停日本和美國西部的特拉維斯空軍基地,依舊是高規(guī)格接待,由中情局人員在場迎接,沒經(jīng)過任何的查詢和檢查,快速出關。眾人以為會稍事休息,哪想到卻沒作任何停留,一架黑色涂裝的C-130迅速接上他們,直接在漆黑的深夜再次起飛。等再次落地,所有人都不知道是在哪里。好在都是搞飛行的,幾個領航和飛行員根據(jù)飛機起飛后的航向,壓了幾個坡度,大致估算出應該在內(nèi)華達州的沙漠中,應該是那個著名的軍事基地。果然,第二天,美國人證實,這就是至今在地圖、航圖上沒有標注的美國原子彈試驗地——絕密的Site—51基地。
中情局官員再次到來,寥寥數(shù)語:此地管制嚴格,除了到電影院、餐廳、洗衣間、運動場外,其他地區(qū)不能亂逛。
要求嚴格,但生活十分舒適,任何飲料和餐點不用付費,任何需求只要向美方提出,基本都會得到滿足。領航員馮海濤想吃豆腐乳,下了訂單沒幾天,美國人還真送來一罐。米、面、菜,都專車專運,看不到廚房在何處。除了美式餐點,中國菜、南北雜貨,只要能用英文或中文能寫出來,美方全部提供。馮海濤后來回憶,吃的豐富,難以用語言述說。
中情局還擔心這一行人生病,特指派一位航空醫(yī)官與眾人一起生活,即使是頭疼腦熱都會得到無微不至的照料。
除此之外,還有四名美方人員全天陪侍。大家暗地里說這四人是中情局派來監(jiān)視的。每天陪護的美方特工還拷貝了二十多盒相同的名片,每人一盒,并告訴大家,如周末出去游玩等,出現(xiàn)任何意外,只需把這張名片交給對方即可。名片上印著幾行英文及電話,翻譯成中文意思是:任何人,無論在美國任何地方,若拿到這張卡片,請立即撥打卡片上電話(話費由受話方支付,受話方顯示號碼是華盛頓特區(qū))。
美方還特別交待,如遇放假外出,中情局會專程使用訓練飛機接送大家到洛杉機、舊金山等亞裔比較多的城市游玩。如遇到有人問,一定自我介紹說船員,絕對不許與任何人談及來自臺灣,可以說來自香港、韓國或日本。
中情局“陪伴”還特別叮囑,在Site—51區(qū)基地內(nèi),包括平時去洗衣房也不要與外人交談。目的只有一個: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有一批來自臺灣的空軍在此受訓的事實。
不僅不能向外人透露自己的身份,連當時臺灣駐美國“大使館”也不知道這些人來的目的?!榜v美大使”只隱約知道有一批來自臺灣的空軍在美國受訓,至于在什么地方及受訓之后要執(zhí)行什么任務,完全不知曉??旖Y訓時,領隊孫培震打了一個電話給“大使館”,報請這次換裝受訓的生活津貼,直到這時,“大使”才知道來了多少人。中情局員工有次無意中透露,整個Site—51基地,美國及其友好邦交國來這里受訓的人,不超過二百人。
到Site—51區(qū)兩天后,在沒正式上課前,美軍先帶幾個飛行和領航人員登上一架上C-130的飛機,示范感覺飛行一次。
蝙蝠中隊的飛行官們第一個感覺就是C-130性能極其輕巧、靈敏、精致。飛行設備也非常先進,雷達和N5Q(儀表監(jiān)控)、電腦直接相連,要知道,當時美國多數(shù)飛機尚未安裝,還有ETA(預計到達時間),根據(jù)飛行時間,自動轉彎并修正能對正下一段新航向。所有人都開了眼。
“蝙蝠”和“黑貓”都是臺灣和中情局合作的產(chǎn)物,故不僅美國人長駐,連時任“國防部長”蔣經(jīng)國也是???/p>
體驗過飛行,下來就是地面課。美方教學十分認真,每周至少測驗一次,如果不合格,必須重學,直至完全通懂。因為全部英語教學,很多受訓人員英語并不是很純熟,課上聽不明白,課后研討,甚至連在飯桌上或是出外游玩,都在相互討論。到后來英文障礙也減少了,而且每個人都知道,現(xiàn)在的受訓與日后的飛行任務乃至生命息息相關。地面課結業(yè),幾乎每個人的考試成績都在97分以上。
因擔心泄密,美方教官要求所記一律使用鉛筆,有一次下課后照著T.O.(技術規(guī)程令)抄寫一段文字,美方教官親自站在每個人前面看著寫完。最后離開時,所有人飛行包中的資料和筆記,全部交出,絕對不準帶出Site—51基地。
空中技術第一階段是高空及低空飛行,有戰(zhàn)斗機模擬攔截,艙內(nèi)飛行的重點是,要在攔截中熟練運用機上的裝備。第二階段飛行重點是夜間飛行,多以低空目標的空投準確性為主,這種暗夜飛行,每次留空時間均在十個小時以上。見訓練飛機上有烤箱、冰箱,聰明點的人在起飛前都會申請點自己喜歡的小食品帶上飛機。美方教官也不阻攔,實際起飛后,高度緊張和忙碌,很難有空閑食用所帶食物,時間長了,也就沒人再帶。
C-130的裝備在當時美國空軍中是超一流的,所以每次飛行時,飛機永遠都在ON COURSE、ON TIME(飛機永遠在航線上和準時到達每一個檢查點)狀態(tài),即使出現(xiàn)一點小偏航,機載計算機又隨時修正,換句話說,若要讓飛機出現(xiàn)大的偏航,必須使用人工。這一點,讓駕駛人員信心大增。
飛行中,美方設置的“假想敵”飛機會不定時出現(xiàn)攔截。攔截機都是由美方空軍扮演,機型有F-4、F-5、F-101、F-104、F-105。這些攔截機在阻攔、騷擾、攻擊的過程中,并不體現(xiàn)自身性能,而是刻意模仿其他飛機的戰(zhàn)術和動作,這讓受訓者很為詫異。
在航行訓練階段結束前,飛機承造方又派工程師過來給機艙安裝助航裝備FLIR(紅外地形顯示器),此設備是最新研發(fā),夜間飛行時可以清晰地看到飛機正前方或垂直的正后方地形地貌。有了它,黑夜飛行看外景如同坐在房間里看電視,只不過限于當時技術,所獲影像為黑白。
在第二階段飛行訓練中,還穿插一項“求生訓練”。求生訓練宗旨是如跳傘或迫降在敵區(qū),個人必須懂得求生、脫離。這項目,由兩位來自美軍特種部隊的資深教官負責,他們說,只要身上有一把刀,不管在海邊或山上,林多林少時都不會餓死。在訓練暇余閑談中,不知是確有其事還是吹牛,教官說他們曾經(jīng)空降并潛伏過大陸新疆地區(qū),并安全返回。
教學之外,還要實戰(zhàn)。27人統(tǒng)一被拉到加州、內(nèi)華達州、俄勒岡州三州交界處一座光禿禿、海拔2333米的高山上,這里沒有一棵青綠植物。眾人放眼望去,只看到幾棵樹上掛著幾個降落傘。四人一組一傘,每組分隔甚遠,外面下大雪,四個人住在用降落傘架設的帳篷里,美國人每天提供一只火雞。不能隨便生火造飯,每天多數(shù)時間需要“隱蔽”,美國人不定時過來抽查,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的跡象,即判定失敗。
“奇龍行動”航路圖
“隱蔽”的生活整整過了三周,美方認可后派車過來接人,大家原路返回。
再次回到Site—51基地,教官帶領大家重溫地面課,突然,基地上空傳來一陣轟鳴,都是玩飛機的,立即感覺到這引擎聲 “與眾不同”,就在眾人扭頭窗外看飛機時,教官命令,拉上窗簾。
窗簾拉上了,但還是有眼亮的人看到了那架米格機。美國絕密基地里竟然有最大對手的戰(zhàn)斗機。走出課堂后,有人分析,要么是中東戰(zhàn)爭時叛逃以色列的,要么是大陸飛行員叛逃臺灣后,美國人從臺灣弄過來的。很明顯,美國人是在測試米格機的性能。再聯(lián)想到飛行訓練時出現(xiàn)的“攔截機”模仿的性能和戰(zhàn)術動作,一些人頓時明白,原來那些攔截機是在模仿米格機的機動性能。
再以此類推,想到在Site—51基地受訓的內(nèi)容,似乎不是換裝C-130那么簡單。有人猜測,美國在越南打仗,我們這次受訓結束,可能是去越南。大陸中國正在“抗美援(北)越”,估計這次回去是“聯(lián)美助(南)越”。
受訓8個月之后,27人踏上回程。這一次,美方租了一架C-54專機。或許是C-54屬于老式機種(二戰(zhàn)后期參與駝峰運輸主力機型),航程短,或許中情局有其他考慮。這次回航不是一氣呵成,27人先是在夏威夷逗留一星期,中情局特地給他們租了一輛大巴,觀光游玩。之后還是一段段飛,C-54先后經(jīng)過維克島、關島加油上水維護,這些人也隨之下去游玩,最后,飛到位于琉球的嘉手納(Kadena A.F.Base)美軍空軍基地。
在嘉手納,C-54不再前行而停留下來,27人住在城里的最高級旅館,沒人知道為什么停下,曾經(jīng)那些日夜陪伴身邊的中情局的人似乎一夜之間不見了蹤影。從嘉手納到臺北,幾乎近在咫尺,多數(shù)人感到一種莫名焦慮。
蔣介石召見國民黨空軍飛行員
幾天后,34中隊隊長呂德琪在“西方公司”主管陪同下,從臺北飛到嘉手納。呂德琪沒有贅言,開門見山,幾句話后,眾人才知道,呂德琪嘉手納之行,是來驗收受訓情況。
呂德琪飛嘉手納之前,還受到時任“國防部長”蔣經(jīng)國特別召見。據(jù)呂回憶,一番報告禮儀完畢后,蔣經(jīng)國拉著他坐下,沉思一下后突然問道:“你覺得這次任務勝算如何?”
呂德琪實話實說:“第一,C-130性能非常好,又有新而精良的電子裝備,所以裝備沒問題;第二,人員是我親自挑的,能力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可以很放心;第三,由他們寫回來的信以及美方人員的報告,可以知道訓練非常嚴格,各方面情形都設想周到。以這三點,應該勝算很大?!?/p>
蔣經(jīng)國聽后,沉思一會兒,然后點點頭表示贊同。
在嘉手納的簡報室里,呂德琪告訴大家,可以寫封家書,告訴家里因另有工作,要延后數(shù)日返臺。聞此言,誰都沒往心里多想,但呂德琪隨后似乎漫不經(jīng)心的一句話,卻猶如響雷一般,讓在場每個人心里都“轟隆”一下——“順便把家里事情交待好……”
這哪里是寫書信,分明是寫遺書?,F(xiàn)場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分鐘前還因為隊長前來看望而興高采烈的氣氛一下就變得沉悶和壓抑,現(xiàn)場似乎沒有一絲氣息,空氣仿佛頓時凝結,每個人緊繃著臉,不見一絲笑容。
或許“遺書”事件讓大家心煩意亂,竟沒一人記得離開嘉手納的確切日期。只記得是在某天深夜,一架由中情局包租的B-727運載這些人,飛行兩個多小時后,在凌晨時分降落到一個不知名的美軍基地。正如赴美受訓時的“掐算”一樣,都是搞飛行的,總是能估算出個大概。幾個領航都是一致的判斷——應該是在中南半島某一處。
1969年5月10日,中情局正式下達任務:“奇龍行動”進入最后環(huán)節(jié)——進入中國大陸。
1969年5月17日,星期六。17:00,一切準備好后,12人的機組登上一架灰黑色的沒有任何標志、沒有機號的C-130飛機。另外一組為備選機組。由于空投地點遠超C-130飛行半徑,所以在機艙內(nèi)安裝了4個副油箱,除此之外,最引人注意、也最神秘的就是這次要空投的器具——原子彈數(shù)據(jù)采集器。
根據(jù)飛行官黃文錄回憶,四個油桶加兩個采集器,再加為本次飛行任務而加裝的多種電子儀器,C-130起飛重量已經(jīng)達到了78噸之多,這個重量,僅僅比C—130的要求最大起飛重量少不到一噸。因為太重,C-130起飛后只能爬高到5600米,消耗部分燃油,機體變輕,再繼續(xù)爬高,這樣才能飛越喜馬拉雅山。
17:10(當?shù)貢r間),C-130開車,滑行,起跑、抬頭離地……沒多久,就鉆入漸漸昏暗的暮色中。
和間諜電影里的情節(jié)幾乎完全相同,C-130起飛后,中情局人員在塔克里空軍基地一直進行跟蹤,在泰國境內(nèi),雷達能描掃到C-130航跡,進入緬甸后,探空雷達失去目標,但無線電追蹤信號還是可以探測到C-130。按事前約定方案,C-130每到一個航點時,需快速發(fā)報告位置,第一個航點正常。過喜馬拉雅山進入中國境內(nèi)是第二個報告點。但剛過喜馬拉雅山,C-130就猶如泥牛入海,無任何消息。正在塔克里空軍基地監(jiān)控的中情局人員頓時有些慌亂——完了,解放軍飛彈攔截!
從C-130航程看,加裝副油箱別說從臺北起飛,就是直接從嘉手納起飛,飛到位于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也毫不費力,但中情局卻非要舍近求遠。
通過網(wǎng)絡搜索可知,在巴丹吉林沙漠,位于甘肅酒泉市和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之間的雙城子,當?shù)氐睦习傩斩贾?,以前?4號基地,旁邊就是東風航天城。
根據(jù)此前解放軍的攔截歷史,中情局已經(jīng)判斷出西南地區(qū)是空防薄弱點,所以,“奇龍行動”依舊是選擇從泰國塔克里空軍基地起飛,從西南突破大陸防御薄弱地帶。
足足過了一個小時后,在第三次聯(lián)絡時間,地面接到C-130發(fā)來的暫短信號——正常。塔克里地面監(jiān)控室不會想到,機上電臺故障剛處理完,電子制導官報告:已被地面解放軍雷達掃描。
有關1969年5月17日一架大型、無國籍軍用飛機闖入中國西南地區(qū)這個事情一直未有史料披露,但這架C-130在昆明附近被地面雷達捕捉一事被機上的電子制導官確認無疑。
被雷達掃描即被跟蹤,被跟蹤即可能被擊落,飛機上的所有人員一時都大為緊張。電子制導官緊張盯著位于昆明附近的這個雷達掃描信號。五分鐘后,他發(fā)現(xiàn),地面雷達只是“掃描”,沒有繼續(xù)跟蹤,這就說明,昆明地面雷達沒有把C-130當成可疑飛行物。
機上所有成員都長出口氣。
領航官馮海濤的飛行記錄繼續(xù):GMT:16:10,接近空投點(1DZ1),高度:800-1000尺,(GMT16:32,1P 空投),GMT:17:02:(2DZ2),高度:800-1000尺,空投。從16:32-17:02,相隔30分鐘,兩個原子彈數(shù)據(jù)采集器被順利投下。
為防地面人員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采集器,中情局在兩頂降落傘上安裝小型炸藥,采集器落到地面后,電路會自動接通綁在降落傘上的雷管,雷管再引爆炸藥,降落傘會頃刻間變成小碎片。在大漠中只要風一吹,沙一蓋,一切都杳無蹤影。
多數(shù)人回憶,這次任務的回航比去程心情還緊張。C-130完成空投后,在第二個空投點看到折返處前方有山坡,山坡附近有水壩,擔心那里有空防,飛行員馬文錄聽從領航官建議,早早繞開。再次進入云南,這次雷達沒有掃描,但機上慣性導航失效,于是改用飛機本身自帶的ADF飛行。飛越喜馬拉雅山時,闖入雷暴區(qū),C-130風擋和螺旋槳邊緣產(chǎn)生淡藍色火花,在夜空中,猶如哪吒腳下的風火輪,進入緬甸后,油量表失效。為保險起見,塔克里基地決定讓C-130降落清邁,再派專機接回全體機組。這次任務往返飛行14小時20分鐘。
至此,“奇龍行動”全程在有驚無險全部中結束。
執(zhí)行“奇龍行動”的機組成員回到塔克里空軍基地,受到熱烈接待,幾位中情局官員逐一擁抱機組成員時竟然流下淚水。他們說此前多次嘗試,但均未成功,比如派特工人員化裝成登山隊員到喜馬拉雅山一側安放儀器。只有這次,飛機尚未返回,采集器已經(jīng)開始工作,并源源不斷發(fā)回數(shù)據(jù)。經(jīng)測量,第一個數(shù)據(jù)采集器與計劃投放位置相差6.6米,第二個數(shù)據(jù)采集器離計劃投放位置相差2500米,可以用精確形容。直到這時,所有人才知道去美國受訓及這次飛行的目的原來是偵測大陸核基地。
5月19日,中情局包租一架B-727,專門將這批人送回臺北。中午,空軍“總司令”賴名湯在空軍新生社(俱樂部)虎賁餐廳宴請所有隊員,賴告訴在座者,他也是剛知道這次任務的內(nèi)容。一周后,所有參與行動者受到時任“國防部長”蔣經(jīng)國的接見,蔣向每人頒發(fā)“忠勇勛章”一枚,發(fā)送獎金6000元(新臺幣)。
由于投擲的原子彈數(shù)據(jù)采集器自身電池工作時間只有一年,電池不斷衰竭,為繼續(xù)監(jiān)測,需要再繼續(xù)投放采集器。經(jīng)中情局再次向臺灣當局申請,并得到同意后,1970年3月,原到美國受訓的隊員再次集中到Site—51基地受訓,此次行動代號更名為“金鞭計劃”。
1970年4月24日,中國大陸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兩天后,中情局官員來到Site—51基地,沒說明任何理由即宣布終止“金鞭計劃”,所有受訓隊員返臺。
事后大家分析,中情局突然宣布取消“金鞭計劃”基于三點:大陸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說明其運載火箭已具備遠程打擊能力,監(jiān)測再無必要;有消息透露,尼克松上臺后,多次流露出向大陸示好的姿態(tài),可能不再愿意得罪大陸(一年后,基辛格秘密訪華并受到毛澤東接見);美國最新軍事偵察衛(wèi)星對地觀測能力大幅提高,投擲地面觀測器材已無必要。
至此,絕密的“奇龍行動”終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