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p>
江南城隍廟是筆者介紹的舊京四大城隍廟中的最后一座,這座城隍廟位于原宣武區(qū)(現(xiàn)西城區(qū))南橫街東口路北,是南城百姓祭拜城隍爺?shù)闹鲝R,因此,又稱南城隍廟。
這座江南城隍廟始建年代不詳,也不知其為什么稱為江南城隍廟,就連這個名字也可能只是個俗稱,因為在這座城隍廟的門額上寫著 “京都城隍威靈公廟”,故此有的文獻也稱其為“都城隍廟”。當然這座“都城隍廟”與成方街上的那座“都城隍廟”的規(guī)模和地位都不能同日而語。北京宣南地區(qū)曾是全國各省會館的匯集地,僅南橫街這條小馬路上,就匯集了涇縣會館、淮安會館、全浙新館、粵東新館等幾家南方會館。這些離鄉(xiāng)背井的外鄉(xiāng)人,為了祈求神靈的庇佑,常在會館內(nèi)供奉鄉(xiāng)神或本地城隍爺。如北京前門外西河沿兒浙江銀業(yè)會館正乙祠內(nèi)供奉的就是財神爺趙公明,而宣武門外土地廟斜街山西省會館三忠祠內(nèi)供奉的則是鄉(xiāng)賢張銓、高邦、何廷三人。由此筆者大膽推測,這座江南城隍廟可能是由江南人士出資修建,供奉江南地區(qū)城隍爺?shù)囊蛔峡图某勤驈R,所以人稱“江南城隍廟”。關(guān)于此廟還有一個很玄的傳聞,說的是客死在北京的江南人士,如果其亡魂不到此廟來領(lǐng)取憑牒就無法魂歸故里,因此平時到這里燒香求拜的江南人士也多過其他的地方。
江南城隍廟地處偏僻,附近多是菜園和義地,什么是義地呢?義地就是百姓們常說的“亂葬崗子”,這里埋的全是窮人。平時除了野狗烏鴉的“光顧”,鮮有人跡,不時騰起的磷火和鴉鳴犬吠籠罩著整個墳場,愁云慘淡讓人膽戰(zhàn)心驚,“鬧鬼”的傳聞也流傳于坊間。周圍的百姓為保家宅安寧,常到江南城隍廟內(nèi)求拜城隍爺,時間長了這座江南城隍廟倒好像成了專門是捉鬼祭鬼的了,每與死亡相關(guān),人們都會到這里祭拜。故此每年的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和十月初一寒衣節(jié)三個鬼節(jié),江南城隍廟都要開廟一天,盡管是鬼節(jié)但開廟時也是商販云集游人如織頗為熱鬧。清明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這天里人們不僅要祭拜祖先還要踏春郊游。江南城隍廟正好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好去處,既能祭祖又能郊游還能逛廟,“車走雷聲馬似龍,相逢一笑興匆匆。陶然亭上蕭條甚,不及閻羅廟食豐?!边@首竹枝詞描寫的便是清末時期江南城隍廟清明節(jié)開廟時的盛景。中元節(jié)是三大鬼節(jié)之首,相傳陰歷七月十五是陰間放鬼的日子,所有亡魂皆可以回家探望,但一些無人祭祀的鬼魂會心生怨恨而危害百姓,所以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會在這一天里做隆重的法會來超度這些亡魂。江南城隍廟也不例外,從早到晚都有超度儀式,白天是赦孤祈福的道場,晚上則是放焰口、燒法船。燒法船象征的是用法船引渡那些沉溺的眾生渡過苦海,到達“彼岸”。不少外鄉(xiāng)人會借燒法船之際,將自己所帶的祭品一同焚化,聊表祭祖思鄉(xiāng)之情。十月初一燒寒衣,是民間親友為亡者燒送衣物的日子。江南城隍廟的南邊就是義地,每年這個時候墳場的上空都能看到滿天飛舞的紙灰和跪在新墳邊上嚶嚶低泣的親友,其慘景難以描繪。在這些憑吊人中哭得最慘的要數(shù)那些下等妓女,她們不僅為過世的姊妹們哭,也為自己未卜的前途而哭,衰草萋萋,荒冢遍地,哀慟之聲不絕于耳,就連過路的行人也不忍要掩面疾行而去。
江南城隍廟的三次廟會雖然都與死亡緊密相連,但也不全是凄慘悲涼之事,因為除了祭奠亡者外,還有熱熱鬧鬧的城隍出巡活動。江南城隍出巡與兩縣的城隍出巡雖同為出巡,但時間和目的還是有所不同——首先是時間上,兩縣城隍出巡為一年一次,而江南城隍出巡是一年三次,每次均隨廟會時間出巡,民間稱其為“三巡會”。其二是目的上,兩縣城隍爺出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向“上司”都城隍爺匯報一年的工作,及尋查所轄區(qū)域內(nèi)的安危情況,而江南城隍爺出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稽查各處的游魂怨鬼、驅(qū)邪壓祟。據(jù)傳江南城隍爺出巡時,如果某地曾發(fā)生過非正常的死亡案件,人們就要在此地糊一個人偶來代替死者,等城隍爺來時由手拿拘牌扮演神役的人向人偶說,今日奉城隍諭旨,前來拿你云云。言畢后拿出鐵鏈鎖住人偶,將其帶回廟內(nèi)焚燒,意為游魂已被城隍拘走,不會再作祟人間。
除了看城隍捉鬼外,江南城隍出巡的游行隊伍也是一大看點。游行隊伍中不僅有平時常見的文武場,還有一些身穿罪衣罪裙,披枷戴鎖的漂亮女子,而這些年輕貌美的女性多為妓女,她們?nèi)绱搜b扮無非是想向城隍爺贖今生之罪,祈盼來世不再墜入煙花之地。江南城隍廟東邊有條叫太平橋的巷子(后并入南橫東街),這里不僅是游行隊伍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廟會擺攤賣貨的地方。每次開廟都有人因為看熱鬧而發(fā)生打架斗毆,因此北京有句老話 “鬧市口常鬧事,太平橋不太平”。后來都城隍廟與兩縣城隍廟的出巡被禁止,江南城隍廟的城隍出巡成為一枝獨秀的表演,因此其廟會也更加繁華熱鬧,成為北京南城重要的廟會之一。
江南城隍廟一直因與神鬼相連而被民間傳得極為神秘。相傳有位富家女前往祭拜城隍,回家后就一病不起,彌留之際她對父母說:城隍欲娶她為妻,今日必往。說完就死了,父母雖沒有方法讓愛女還陽,但花大錢為她打造一堂高級陪嫁還是綽綽有余的,他們將這堂嫁妝放入城隍殿的神樓內(nèi),神樓外擺的則是結(jié)婚用的喜轎和鑾駕,而此女的靈位也供在神樓前,這個故事就登在民國出版的《燕京訪古錄》上。類似這樣的傳聞還很多,但人們都深信不疑,可見當時迷信風(fēng)之盛。人們不僅相信鬼神之說,而且對因果報應(yīng)也相當信奉。在江南城隍廟一壁之隔的東岳天齊廟內(nèi)建有七十二司,這七十二司都是宣傳各種因果報應(yīng)的,雖然造型恐怖但前來燒香許愿的人還是很多。江南城隍廟的右邊則是三官廟,這三座寺廟連成一體規(guī)模很大,其中以江南城隍廟為主廟。在這組寺廟內(nèi)供有玉皇大帝、火德真君、文曲星、關(guān)帝等道教的各路神仙。除此以外還建有十殿閻羅和泥犁地獄供人參觀,這些厲鬼與惡人受刑的塑像雖然讓人看了不寒而栗,但從此人們心有顧忌,不敢隨意作惡也是一件好事。寺廟內(nèi)還有戲臺一座,這種寺廟帶戲臺的格局在北京城內(nèi)并不常見。據(jù)崇彝的《道咸以來朝野雜記》中載:“(廟內(nèi))有戲臺為賽神之所,然多年不聞有演戲之舉。”這種賽神活動一般在神的誕日進行,人們出資聘請戲班唱戲,主要為了感謝神靈對人們的護佑,這種唱戲酬神的活動至今仍盛行在中國很多地區(qū)。除了廟內(nèi)帶戲臺,廟前帶甕城的格局,北京城內(nèi)也不多見。江南城隍廟坐北朝南,前面是一條小街,東西各建一座城門,東城門內(nèi)刻表正天衢,外刻崇光帝里;西城門內(nèi)刻澤比西成,外刻廟隆南界。
民國后期,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動蕩,江南城隍廟也逐漸走向衰敗。寺廟為了維持生計將空閑房屋出租,一部分改為“北京市外五區(qū)南城隍廟簡易小學(xué)”,另外一部分出租給商人做起了小本生意,寺廟顯得很是破落。解放后這里又改為民居,幾十年來拆拆改改早就不見了原貌。2002年南橫東街進行“危改”時,將江南城隍廟全部拆除,其后又在黑窯廠胡同的三圣庵的南邊重建了江南城隍廟,雖然不能完全恢復(fù)往日的風(fēng)采,但至少為后人留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江南城隍廟。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