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芮媽
我家有個一歲小妞,因此格外在意嬰幼兒用藥的安全性問題,但就我在旁觀察所知,很多家長在寶寶生病時都會犯以下3個錯誤:
1.寶寶生病了,要吃藥了該怎么辦?那還不簡單,上次醫(yī)生開的藥還有,用藥劑量也寫得清清楚楚,繼續(xù)吃;
2.樓下藥店能買藥,說明書上也明明白白標著使用方法,照著說明書吃;
3.再不行,網(wǎng)上那么多攻略、經(jīng)驗,搜搜就行了。
殊不知,寶寶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在藥物代謝上會有很大的差別,這可不是論經(jīng)驗、看說明書就能估摸準確用藥劑量的。對于如何安全、科學、合理地衡量嬰幼兒用藥劑量,可是有不少學問呢。
獨特的嬰幼兒生理狀態(tài)
有些家長會直觀地認為寶寶就是大人的“微縮版”,除了身體各個部位體積都比咱們小點,其他都一樣。
其實不然,寶寶們有自己獨特的生理狀態(tài)。從新生兒開始,直至成人,小家伙們不僅是體重輕,體積小,在不同的發(fā)育階段,身體結(jié)構(gòu)、比例、器官結(jié)構(gòu)、新陳代謝水平以及其他影響藥物代謝的因素都會不斷變化。
在藥物代謝方面來看,主要的器官是肝臟。肝臟在新生兒身體中約占全身重量的4%,成人肝臟重量占體重的2.5~3.5%,看似新生兒比重大,但其肝藥酶的數(shù)量與活性卻比成人的少。由此可見,嬰幼兒自身的特殊性決定著給他們用藥的復雜性。
所以,在給寶貝們用藥的時候,除了遵循醫(yī)囑外,還要掌握好他們的特點,更安全更有效地合理用藥。
6個常見的嬰幼兒用藥誤區(qū)
擔心副作用,癥狀消失就停藥;
根據(jù)經(jīng)驗給小孩用藥;
用藥劑量不按醫(yī)囑;
將藥溶于食物后給小孩服用;
用藥不見效,自己加大劑量;
中午忘吃藥,晚上加倍用藥。
左邊6項,都是家長最常見的用藥誤區(qū),根據(jù)《2013年中國兒童用藥安全調(diào)查報告》顯示,6種不科學用藥行為中,無一犯錯的家長占比只有18%!
我們可以看出,在嬰幼兒用藥過程中,家長的認知會影響嬰幼兒用藥的安全性。特別是關(guān)于用藥劑量上的種種問題,隱患多多。
適合不同年齡嬰幼兒的藥品劑型
根據(jù)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對兒童藥品劑型的要求,跟大家說說不同年齡組兒童給藥的首選劑型:
1個月~2歲
小劑量液體制劑(糖漿劑、溶液劑)
2歲~5歲
液體制劑以及分散在液體中的泡騰片
6歲~11歲
固體制劑(咀嚼片劑、口腔崩解片)
嬰幼兒用藥劑量的3種實用計算法
體表面積計算法:
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表面積(㎡)/成人體表面積1.73㎡
這種方法是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較為推薦的嬰幼兒用藥劑量計算法,適用于各年齡的嬰幼兒,也包括新生兒。
注意:
小兒體表面積=(體重×0.035)+0.1
此公式不適宜大于30kg的小兒。
體重計算法:
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重/70kg
注意:此方法對年幼兒劑量偏小,對年長兒特別是體重過重兒,劑量偏大。
如果知道每公斤(kg)小兒體重用藥劑量,直接用以下公式:
每次(日)劑量=小兒體重×每次(日)藥量/kg
如果不知道兒童的體重多少,可按下式計算:
1~6個月小兒體重(kg)=月齡×0.6+3
7~12個月小兒體重(kg)=月齡×0.5+3
1~10歲小兒體重(kg)=年齡×2+8
年齡計算法:
嬰兒藥物劑量=月齡×成人劑量/150(針對小于2周歲的嬰兒)
根據(jù)年齡計算的方法很少被采用,但對于某些不需要十分精確的藥物,仍以年齡計算。
其他公式:
1歲以內(nèi)小兒用量=0.01×(月齡+3)×成人劑量
1歲以上小兒用量=0.05×(年齡+2)×成人劑量
對于醫(yī)生的藥方和醫(yī)囑,我們要思辨地去判斷是否適合自家寶貝的情況,因為即使是醫(yī)生也是憑借專業(yè)的理論和以往診斷的經(jīng)驗,也可能會有判斷偏差的時候。多花一點時間計算,就能多給寶貝一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