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說無時,我在無中生有?!敛ㄋ箍ā度f物靜默如謎》
觀看繼木的《無存》,似乎將我?guī)チ肆硪粋€世界,也讓我想起早年讀過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碰巧的是,繼木說大概在2002年當她讀初中的時候,就在學校圖書館借過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她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讓她覺得人是有內(nèi)部和外部世界的,如果一直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機會讓內(nèi)部的自己說話,憋到一定時候一定會用別的方式表達出來。
剛開始拍《無存》的時候,其實繼木做攝影方面的工作已經(jīng)有些年了,大學時給校園青春類雜志或小說拍攝少男少女主題的插圖,好幾年拍下來其實對拍照這件事當時已經(jīng)很厭煩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想拍什么,只知道哪種圖片編輯會用。所以,后來除了工作,日常根本不拍照。
借由《無存》這個拍攝項目,繼木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拍的東西,把過去忽視掉的景色一點點找出來。整部作品可以看作是繼木思維活動的視覺呈現(xiàn),像是一本詩集,在用圖像書寫的那種感覺。其實之前她也有為一些照片寫了詩或者文字片段,但為了視覺表達的純凈,就并沒有放很多文字在畫冊里。為什么要營造出一個“無存”的世界?或者是不是像辛波斯卡所說的那樣“全都是我的,但無一為我所有,無一為記憶所有,只有在注視時屬于我”。
FOTO:《無存》的主角是誰?畫面的空蕩感是為了映襯什么?
繼:如果真的要說這個系列的主角,那可能就是在我們生活中永遠不可能成為主角的那種東西,甚至它們連存在過都不被人察覺吧。這樣說起來有點傷感,但很多時候,我們也是這樣,我過去常覺得,如果能被別人記得才能證明自己曾經(jīng)存在過,但記憶會淡忘,記得我們的人也在消逝,唯有這些拍下的照片或許能證明什么,畫面的空蕩感也是為了襯托這些卑微之物的最好方式吧。
FOTO:作品呈現(xiàn)在你鏡頭的中樣子,是隨性拍攝,還是蓄意而為?
繼:大概是介于兩者之間吧。我是會專門去拍照的,去那些可能會出現(xiàn)我想拍東西的地方,比如,菜市場、工廠廢墟、郊區(qū)荒廢的村莊這種地方。我期盼這些地方能出現(xiàn)我想拍的東西,但本質而言還是一種偶遇。在《無存》這組里,我都不會去擺弄被拍的東西,它們本來就是出現(xiàn)在那個地方的,我最多是把周圍的雜物清理一下。平時,我也不會隨身帶相機,如果偶然看到可拍的東西,常會另選合適的時間去拍。
FOTO:“無”和“存”分別代表了什么?它們看上去是相對獨立的卻又相對存在著。
繼:無,就是沒有。存,是有的意思。兩個字組合在一起,依然是沒有的意思。所以,我覺得文字很有意思,類似于0+1=0,如果在數(shù)學里大概是謬論了。早在兩年前,我還覺得這個世界上一切是有道理的。但后來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一回事,這幾年又看了很多佛教道教的書和一些講宇宙和物理的紀錄片,玄理論之類的那種。然后思維方式就有了一些轉變,比如現(xiàn)在別人跟我說一個道理,我就會想一下,因為我覺得其實很多所謂的道理都是我們自己歸結的,也許只是結果恰好被印證了,所以覺得是正確。但我們沒辦法收集全所有信息,就像經(jīng)過幾年大量臨床實驗證明可靠的藥物,依然會在上市后在少數(shù)服用者身上產(chǎn)生說明書里沒有提及的不良反應。因為臨床實驗時,參加醫(yī)藥測試的人跟廣泛投放市場以后的使用人數(shù)相比還是太少,所以結論會有偏差。說白了就是,我們?nèi)艘簧卸嗌倌昴兀F盡一生的時間或者幾十世的累積的觀察和思考、知識傳承,但相對于我們,宇宙的時間簡直是無限的,我們用這么短暫的時間去歸結無限的道理,怎么做都會有偏差吧。
無和存也是這樣的,看得見就一定是存在嗎?空氣我們看不見,我們也一樣知道空氣里有很多成分。所以,其實拍這樣的照片,取這樣的題目,也是想說,很多東西的有與無都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世界不是二元論組成的,是很模糊的,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真理、定律,一定的存在或者不存在,很多時候都是沒辦法確定的。
FOTO:畫面中的場景有的很像冰島,有的又像上世紀廢棄的公園,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些拍攝場景的?
繼:北京周邊其實還是個很神奇的地方,往郊區(qū)開車幾小時就有山有水有廢棄村莊,往河北開幾小時,就有峽谷地貌,荒蕪的工廠和海景,往內(nèi)蒙古開就有大草原。冬天結冰以后的景象也會大不一樣,即使我每天跑步的破舊小公園,也有四季景色的變遷以及早晚、晴雨天的不同。我平時沒事就愛跟朋友自駕轉悠,本身又吃苦耐勞體力好,擁有徒步扎營開車多項技能(女漢子無疑),能看到的風景也就比別人多一點啦。
FOTO:從作品的色調(diào)來看,似乎都是在沒有陽光的天氣中拍攝的,為什么會選擇這種陰郁的氣氛進行創(chuàng)作?
繼:因為本人比較陰郁?!哈哈。當然并沒有。但如果太陽太好,光比太大,反而很難拍照。而且天氣好,心思大概都會放在游山玩水上了,也就很難去想要拍的東西了。一個人只有安安靜靜回歸到內(nèi)心的時候,才能好好拍照。才會真正意識到自己內(nèi)心想表達的東西。
FOTO:冰的痕跡、光的影子、風吹葉落、煙霧漂浮……這些記錄場景的畫面更像是在強調(diào)流逝的時間,這是你希望傳達給觀者的嗎?
繼:時間當然是很多創(chuàng)作者都想表達的一個主題,但也是很難闡述的主題。我只是提到了時間問題的很小方面——流逝的相對性。因為我們現(xiàn)在生活里很多東西變化得都很快,城市里的高樓大廈路面橋梁,每年都不一樣,即使是時間相對緩慢的鄉(xiāng)村,現(xiàn)在的變化也挺大的。但其實在這樣變化很快的生活中,也有些一直不怎么變的東西。比如我拍的那些影子、落葉、荒廢的小公園,如果留心觀察,你能在很多地方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且看起來都差不多。
FOTO:為什么試圖用一些被忽視的、但卻真實存在的瑣碎事物,來呈現(xiàn)出一個貌似不存在的虛無世界?
繼:我一直有一種奇怪的意識,就是覺得所有人都在激流勇進的時候,總會有人選擇回頭看看。我們的環(huán)境一直強調(diào)著要向前看,要積極樂觀進取。但我就是那種雖然不情愿的被生活推著向前走,但還是想時不時回頭看看的人,因為雖然前面代表的希望和未來,但組成當下我們的,卻是我們的過去。看過一個BBC的紀錄片,講一個因為早產(chǎn)而大腦發(fā)育受損的人,他雖然年近中年,生活也基本正常,智商也沒問題,卻沒有記憶能力,即使每天都走回家的路依然要用小本記著,要經(jīng)常翻相冊才知道父母是誰,但他每天也過得很開心,如果問他未來是什么,他是沒有一丁點想法的。他完全活在當下,也就是說,沒有過去的人,是沒有未來的。所以,我想表達的不是一個貌似不存在世界,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我過去成長過程中很長一段忽視掉的生活片段。
FOTO:觀看《無存》,似乎更像是一個追尋的過程,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你尋找到了什么?最后呈現(xiàn)的樣子是你理想中的樣子嗎?
繼:確實是一個追尋的過程,并且對我而言這很重要。我剛開始拍這個系列的時候,在北京的主要工作是做一個潮流時尚刊物的編輯,撰寫文化藝術方面的文章。除了采訪寫稿拍攝以外,我的日常生活基本就是參加各種開幕、派對活動。每天都感覺生活豐富得忙不過來,每個周末都在798。那時覺自己有很多朋友,認識很多人。有一年五一節(jié),我放假提前了幾天回老家,回家前還想著這么早回去會錯過哪個朋友的聚會,什么重要的品牌活動之類的。然后早上醒來,看著空無一物的天花板,沒有一封信息和電話的手機,突然有些恍然大悟了。寫下了《無存》開頭的話:“在空空如也的早晨,我看見世間萬物的蕩然無存?!比缓箝_始拍這個系列,接著不久就跟那種生活告別了。所以,其實這個系列拍了很長時間,也是對我自己生活的一個提醒吧。雖然名字叫《無存》,其實是想提醒自己時刻去關注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其實我對這個主題的思索始終沒有變過,即使是現(xiàn)在,我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但至于說最后,目前最完全的呈現(xiàn)是我去年出的那本攝影畫冊,是不是理想的樣子,我只能說在每個時刻都已經(jīng)盡力了。
FOTO:聊聊你尚未完成的新作《沒有人構建這個時刻》。
繼:這是目前正在做的一個系列,中文名是我自己翻譯的,英文名字No one built this moment,來源于我非常喜歡的丹麥電音樂隊Bliss的同名專輯(強烈推薦這張專輯)。這組新作跟之前的看起來不太一樣,因為這兩年我一直在試圖用更模糊的方式去看待問題,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也是因為并沒有一個確切要說的問題,只是表現(xiàn)一個某種時刻的不確定性,每張照片呈現(xiàn)的好像都是一個前后失聯(lián)的瞬間片段,像從一個小說一個電影里或者隨便什么描述里截取的,好像一些突然閃現(xiàn)的靈感,又或者摘抄的段落。
FOTO:聽說你很喜歡旅行,旅途中有過什么奇遇嗎?
繼:很喜歡旅行是真的,但其實并不是經(jīng)常旅行,只是經(jīng)常在城里游蕩。每次旅行花費時間比較長,基本都是半個月以上,因為會去一些比較難去的地方,或者用一些不太尋常的方式。比如去北歐,我跟同行的姐們一起做的沙發(fā)客,一路睡當?shù)匦「绺绲纳嘲l(fā)睡過去的,有些host真的很好客,會在家里收留很多旅客,地上會睡滿各國人士,然后我們兩個人擠在房間里唯一的一張單人床上,擠到側躺完全無法翻身,哈哈(翻身掉下去搞不好會砸到地上的人)。前幾年深秋的時候去了四川的稻城亞丁,跟在當?shù)厍嗦谜J識的幾個朋友去徒步,海拔三千多米爬山的感受可真是難忘,一走快就喘不上氣,因為已經(jīng)到了冬季的封山期,時常路面結冰,順著山坡上爬行,左邊就是懸崖陡壁,還時常有超猛烈的風,真是一不小心感覺就要被吹下去,很多時候要手腳并用。天亮出門,天黑才回來。最后為了趕著在天黑前下山,完全是在下意識得走。奇遇倒沒有,也完全沒有艷遇,但遇到過很多讓人感動的陌生人,哈哈,對創(chuàng)作好像也沒什么特別幫助,因為我覺得很多險峻的地方風景雖好,但其實跟自己沒什么關系,我有個朋友說人只會拍下記憶中有的東西,但記憶永遠在消逝,所以攝影的本質是其實在修補人的記憶里越來越模糊的東西。我很贊同這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