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逸歡
在我們的一般認知中,蜘蛛可以吐絲,螞蟻卻不能,而現(xiàn)實世界里總存在著一些“跨界奇葩”,顛覆人們的認知。生長在亞洲南部和大洋洲的黃猄蟻就是這樣的“奇葩”,它們能吐絲包裹樹葉,織成巢穴。
黃猄蟻的織巢過程十分奇妙:選好巢址,就會盡力舒展身體來連接樹枝或葉片,然后通過收縮身體來拉緊枝葉,若是枝葉間距過大,它們還會相互連接,形成獨特的“蟻橋”。同時,一些黃猄蟻還會用大顎輕輕咬住幼蟲,迫使其吐絲,作為黏合劑粘合枝葉,最終在樹上織出一個類似球狀的巢穴。
黃猄蟻和許多昆蟲一樣,種群內(nèi)存在社會分工,品級分化,這可以從它們的體態(tài)大小和有無翅膀來加以區(qū)分:雌、雄蟻皆有翅膀,較小者為雄蟻,長約6~7毫米,棕黑色;個大者為雌蟻,即蟻后,體長約15~18毫米,青黃色。無翅的黃猄蟻為工蟻,工蟻同樣存在大小之分,大型工蟻體長約9.5~11毫米,呈銹紅色,有時也為橙紅色;小型工蟻體長7~8毫米,與大型工蟻相似,但上顎不如大型工蟻那樣強大。雌、雄蟻專司繁殖,交尾后,雄蟻會離巢死去,雌蟻會脫去翅膀;大小工蟻則不停地覓食、戰(zhàn)斗、照顧幼蟻、保衛(wèi)家園……
黃猄蟻的攻擊性極強,常常用“大嘴”恐嚇對手或進行撕咬;若是巢穴遇到威脅,大量工蟻就會涌出巢外,張開上顎,豎起腹部,從肛門射出蟻酸,以御外敵。黃猄蟻的戰(zhàn)斗力在蟻類中很有名,除了兇猛的“大嘴”和能噴射蟻酸外,更重要的是它們通常能協(xié)同作戰(zhàn)。曾有觀察者記錄黃猄蟻捕食步甲的場景:一群黃猄蟻將布甲團團圍住,布甲毫無還擊之力,最終被咬死、撕裂,整個過程如同上演“車裂”之刑。
由于黃猄蟻的攻擊性極強,因而被用于防治柑橘害蟲。1700多年前,晉朝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就曾記載:在嶺南一帶,人們利用黃猄蟻來防治柑橘害蟲,并作為商品出售。在農(nóng)業(yè)史上,這也是最早有文獻記錄的利用生物防治害蟲的實例,因此,一些地方的果農(nóng)也將黃猄蟻稱為“黃柑蟻”。
在我國,黃猄蟻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海南一帶。在西雙版納,還流傳著吃黃猄蟻的習俗,當?shù)匕傩諘命S猄蟻制成的醋來涼拌菜,風味甚是獨特;對于基諾族,用黃猄蟻制作的“燴酸螞蟻蛋”是招待貴賓的佳肴。近年來,黃猄蟻因為顏色鮮艷、團體作戰(zhàn)、戰(zhàn)斗力強悍、蟻酸強等特點,成為螞蟻寵物界的“后起之秀”,不少寵蟻玩家已經(jīng)開始飼養(yǎng)黃猄蟻來作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