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康德和馬克思的實踐觀看人的實踐活動本性

2016-03-16 02:49戴兆國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康德理性馬克思

戴兆國

(安徽師范大學政治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從康德和馬克思的實踐觀看人的實踐活動本性

戴兆國

(安徽師范大學政治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康德的實踐觀是對西方傳統(tǒng)實踐觀的繼承和發(fā)展,具有豐富的人性意涵和多元發(fā)展的維度。馬克思的實踐觀則具有徹底的批判性、獨特的歷史維度和現(xiàn)實的人間關照。分析這兩種實踐觀,啟發(fā)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即人能夠在個體、社會、精神和歷史四個時空層面展開自身的實踐活動,這也是對人的實踐本性的揭示。

康德;馬克思;實踐觀;實踐

主持人語:在文化建設繁榮的時代,哲學與文化的研究,已經成為時代精神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為了加深和拓展這一領域的研究,特設文化與哲學專欄,發(fā)表當前學者從哲學與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成果。本期刊發(fā)的三篇文章從不同角度研究當代哲學問題的,其思考的視野比較寬廣,對具體問題的分析也比較深入。

(陳九如安徽師范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在馬克思一生的著述和理論反思中,專門觸及康德哲學的文字很少,更沒有對康德哲學的系統(tǒng)的研究和批判。但是康德和馬克思的實踐觀都以其批判的特性而著稱于世。所不同的是,康德的批判哲學體系展示了一幅人類精神反思活動的巨幅圖景,馬克思的理論批判則直指人間,創(chuàng)立了一個氣勢恢宏的社會批判的哲學大廈。從這兩種實踐觀出發(fā),我們可以探尋人類實踐活動本質,揭示人類實踐活動可能展開的四個層面。

一、康德實踐觀的理論特征

為了方便切入題旨,我們盡可能地避開與實踐相關的各類概念的糾纏,直接進入康德對行為命令式的分析,看看康德是如何區(qū)分人類活動的種類,進而對實踐進行界分。

在康德看來,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法則而活動的,并不具有明顯的意志能力,但人作為一個有理性的存在者具有按法則表象行動的能力,這就是一種意志能力。這種意志能力作為一種理性能力屬于實踐理性。在理性和意志之間有兩種關系,一種是理性不足以決定意志,意志可能不合乎理性,從而在行為上出現(xiàn)相當大的主觀的、偶然的情況。另一種則是理性必然地決定意志,那么這樣的行為不僅是客觀上必然的,在主觀上也是必然的。

就理性本身來說,總是力圖促成第二種情況的實現(xiàn),這就發(fā)生了理性的誡命,康德稱之為命令式。命令式的形式特征是應當,說明理性的法則并不必然與意志相一致,從意志的主觀狀態(tài)看并不必然為法則所決定。在形式的要求之外,康德還更強調命令式要達到的自覺狀態(tài),即命令式更多的是指理性自覺地從法則出發(fā)從而達到在實踐上是善的、排除任何快意的感性成分。退一步說,命令式并不必然表示為被強制去做合乎法則的行為,如對神的神圣的意志就不適用命令式。“所以,命令式只是表達一般意欲的客觀法則與這個或那個理性存在者意志的主觀不完善性的關系的公式,如人的意志。”①Kant'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and Other Works on the Theory of Ethics,translated by Thomas Kingsmill Abbott,New York,1927,p.31.為什么意欲不能作為命令式的前提呢?康德指出欲求能力對感覺的依賴性就是偏好,偏好表現(xiàn)的就是需要。偶爾地對理性原則的依賴叫做興趣,興趣只發(fā)生在有依賴的意志那里。按照康德對命令式的規(guī)定,欲求、愛好、興趣等都不能作為實踐理性行為的出發(fā)點。

康德的分析是為其對命令式的劃分奠定基礎的,而從命令式的劃分我們又可以推論出康德對實踐內涵的界分(限)??档抡J為一切命令式都是決定一種行為的程式,這種行為按照一個以任何方式都是善的原則來說都是必然的,因為命令式總是朝向善的選擇??档抡J為命令式的指向是有區(qū)分的,他認為有三種不同的命令式,即:

(1)行為對于一個可能的意圖是善的,這是或然的實踐原則;

(2)行為對于現(xiàn)實的意圖是善的,這是實然的實踐原則;

(3)定言命令式不與任何意圖相關,自身宣稱行為是客觀必然的,是必然的實踐原則。

與之相應,康德認為有三種命令式可以規(guī)定和區(qū)分人的行為:

(1)技術的命令式。這是一切科學都包含的實踐部分,存在著各種達到某種目的的課題,和一些目的被達成的命令式。在這類行為中,只管達到目的必須要做什么。筆者認為在這種技術的命令式中,行為處于可能界,并且處在行為的單向系列中,并未發(fā)生行為的價值判斷問題,這也是一切科學活動本質之所在。

(2)明智的命令式。在這種命令式之下,理性存在者不是僅僅懷有一種目的,而是按照一種自然必然性懷有對幸福的意圖。①Kant'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and Other Works on the Theory of Ethics,translated by Thomas Kingsmill Abbott,New York,1927,p.32.這種實踐必然性的假言命令式是實然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康德此處所論的幸福并非通常所講的幸福,而是作為一種明智選擇的規(guī)范和對象而言的。

(3)道德的命令式?!八簧婕靶袨榈馁|料及其會產生的結果,而是涉及行為由以產生的形式和原則,行為之本質的善在于存心,而不管其結果如何。”②同①,p.33.這是無須達成任何意圖的定言命令式,是對行為之價值指向的肯定。

從康德對命令式的劃分以及依據此種劃分對人的實踐行為的界說,我們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康德的實踐觀是對西方傳統(tǒng)實踐(行為)觀的繼承和發(fā)展。亞里士多德曾經指出:“靈魂中有三種東西主宰著實踐和真:感覺、努斯和欲求。”③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廖申白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16頁。在這三者中,感覺不引起實踐,努斯是為某種目的而進行推理的東西,是推理的和實踐的思想,它和欲求一道引起動物和人的運動,努斯是屬于理智的一部分。亞氏此處所言的努斯和欲求與康德所說的理性和欲求的意志能力是相關的??档略赋觯谌说男撵`中有兩種先天能力,即認識能力和欲求能力。這兩種能力是相應于人類不同的活動范圍和界限而言的。從人的內在能力出發(fā)去規(guī)定人的實踐(活動)的特征是西方哲學的一個基本立場,即便是現(xiàn)代行為主義理論也是如此主張的。按照現(xiàn)代行為主義的看法,自然的活動僅僅被描述為過程、事件或事變,如河流對河岸的作用,只有通過人的理性去有意識做的事情才被當作活動,而分析人的活動就必然要涉及動因、有意與無意行為、實踐理性、意愿與意欲等概念。顯然無論是古代的傳統(tǒng)還是現(xiàn)代的哲學反思,對實踐行為(活動)的區(qū)分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反映了康德實踐觀的深刻性。

2.康德的實踐觀并非局限于實踐理性的批判反思,而是指向了人類自身活動的可能性預景。在對待康德哲學的體系時,人們往往把康德的三大批判作分別的研究和論證。但是這種做法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康德哲學的肢解,遮蔽了康德實踐觀的真正價值??档滤鶆?chuàng)立的哲學體系與其它哲學體系的根本區(qū)別之一就在于他是以自己的核心問題為中心,永遠追求一種理論和實踐的可能性指向??档略浾f過:“在這種世界公民的意義上,哲學領域提出了下列問題:(1)我能知道什么?(2)我應當做什么?(3)我可以期待什么?(4)人是什么?”④康德:《邏輯學講義》,許景行、楊一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第14頁。在這四個問題中,康德認為第四個問題是最核心的,也是康德終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問題。正是在這樣的問題意識中,康德的實踐觀才成為其哲學的核心論題。所以有學者認為:“康德的道德哲學把這種對普遍人類性質的一些感性主義復活了。他的道德并不是學者的道德、男人的道德、女人的道德或工人的道德,實際上是普遍的人類的道德?!雹荩廴眨莅脖赌艹桑骸犊档碌膶嵺`哲學》,于鳳梧、王宏文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頁。在這樣的理論預設下,康德的實踐觀力圖揭示人類的希望所在,為人類實踐活動的可能性作理論的憂思。

3.康德的實踐觀具有強烈的人文意味,有著深厚的人性分析的維度。通過康德對命令式三種形式的區(qū)分,我們可以看出,康德的理論推論和假設處處是以人為中心的,以人的實踐活動的可能性為方向,為人類追求善的生活積極探尋道路。作為道德的定言命令式是為行為之善的法則的必然性立論的,但這種命令式如何可能,康德做了大量分析。茲舉一例,在對實踐的分析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從感性(經驗)與理性、主觀和客觀的角度來判斷行為的必然性,往往造成對實踐活動的二元理解,這在中外哲學史上不乏其例。由此進一步引發(fā)對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的二元對立思維??档略诜治龆ㄑ悦钍降目赡苄詴r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但康德卻非常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自然法則的普遍必然性正是與人的意志(實踐)活動相關的。他通過對定言命令式表達方式的層層推演,最后得出了義務的一種普遍命令式,即“如此行動,就好像你的行為準則會因為你的意志而成為普遍的自然法則似的?!雹貹ant'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and Other Works on the Theory of Ethics,translated by Thomas Kingsmill Abbott,New York,1927,p.39.以往的理解都認為康德在這里充分凸現(xiàn)了人的主體性作用,但殊不知,此種命令式的表達還將事物存在的本性納入到其中,代表了一種自然法則的普遍性的應用。這就將人為自然立法的人性根據推向自然法則本身,不僅體現(xiàn)了人道的自然原則和自然的人道原則,還揭示了社會規(guī)范的合理性和正當性之所在。這種命令式一方面符合了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其客觀必然性的依據,另一方面又合乎人性的(自然的)發(fā)展要求。②《馮契文集》(第3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212頁。

4.康德的實踐觀存在著無限發(fā)展的空間,有著多元發(fā)展的可能。對此,我們可以選取以下幾點予以證明:(1)康德的行為理論?!耙环N行為之被稱為一種行為(或道德行為),那是由于這種行為服從責任的法則,而且行為的主體被看作當他在行使他的意志時,他有選擇的自由?!雹跭ant,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Mary Grego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16.這種行為理論與現(xiàn)代行為理論以及心理學的行為理論都是相關的。(2)實踐理性優(yōu)先于理論理性。作為人的整體理性能力之一種,實踐理性因為自由意志的本質特征必然優(yōu)先于機械因果性的理論理性。這一理論被費希特加以完善,影響了整個德國古典哲學的發(fā)展。(3)目的王國與自然王國的劃分??档碌哪康耐鯂拍畈粌H是其理論的建構成分,而且還是其理論的一種推論方式,這與契約論者的自然狀態(tài)、空想哲學家的烏托邦、以及現(xiàn)代哲學家羅爾斯使用的無知之幕在理論的推論方法上都是一致的,在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體系中也存在這樣的推論。(4)社會交往的德性。這是在《道德形而上學》中闡述的??档抡J為社會交往的德性是一個人對自身和對他人義務的結合,④Kant,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Mary Grego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218.這種觀點與現(xiàn)代哲學的交往理論有著很大的一致性。

對康德實踐觀的每個方面都做出詳細而充分的論證,不是本文的任務。我們的目的是想通過對康德實踐觀的總體概貌的分析引申出對馬克思實踐觀的解釋,進而在初步比較的層面上探討人類實踐活動的本性。為此,下面來分析馬克思實踐觀的整體特征。

二、馬克思實踐觀的理論特征

馬克思通過對黑格爾法哲學基本理論原則的批判,確立了自己實踐觀的理論出發(fā)點。馬克思認為黑格爾哲學的神秘主義思辨體系的秘密就是顛倒了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并代之以抽象的理論關系。正是這種顛倒,使得人們無法認清實踐的真相。

馬克思認為在黑格爾的法哲學中,“哲學的工作不是使思維體現(xiàn)在政治規(guī)定中,而是使現(xiàn)存的政治規(guī)定消散于抽象的思想。哲學的因素不是事物本身的邏輯,而是邏輯本身的事物?!雹荨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頁。馬克思認為這是哲學目的的一種顛倒。黑格爾的這種做法不是從對象中發(fā)展出自己的思想,而是按照自身已經形成了的并且是在抽象的邏輯領域只能給已經形成了的思想來發(fā)展自己的對象。⑥同⑤,第19頁。這種露骨的神秘主義不可能真正認識和把握人的活動本性,這些本性包括人的行動的目的、人的理性機體的統(tǒng)一性、個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普遍性的愿望和意志等。在對這些人的本質特征分析的過程中,馬克思非常清楚地顯露出對人的社會性本質的肯定態(tài)度,對人的活動的現(xiàn)實合理性的追討。

從現(xiàn)實的個人角度而言,抽象的目的無法構成一個人活動的真正目的,一切個人的目的都是特殊的目的,如果對意志的目的行為故弄玄虛,就是“觀念的無內容的行動”。⑦同⑤,第45-46頁。這里的個人也不能僅僅是觀念的抽象物。馬克思指出,當黑格爾抽象地、孤立地考察國家的各種職能和活動,把特殊的個人看成是與之對立的東西,他忘記了特殊的人格的本質不是它的胡子、它的血液、它的抽象的肉體,而是他的社會特質,國家的職能不過是人的社會特質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頁。所以普遍性東西是有限東西的現(xiàn)實的本質,現(xiàn)實的存在物才是無限物的真正的主體。②同①,第32頁。

基于以上立場,馬克思提出活動的人的理性有機體不是黑格爾精神(觀念)哲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人的理性有機體的各個部分都是有血有肉的,文明時代所犯的錯誤是“使人的對象性本質作為某種僅僅是外在的、物質的東西同人分離,它不認為人的內容是人的真正現(xiàn)實”③同①,第102頁。。馬克思認為只有這種現(xiàn)實的人才是現(xiàn)代社會的基礎,是市民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

從馬克思的批判視角可以看出,他所理解的現(xiàn)實的人的活動不是抽象的觀念的活動,而是一種現(xiàn)實的人的解放活動,那種抽象的國家理念和法的關系都不足以使人得到真正的解放,“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回歸于人自身”④同①,第189頁。。在現(xiàn)實的市民社會中,實際需要、利己主義是其基本的原則,支配這一原則的就是金錢。

這一時期馬克思對人的活動本性的揭示還沒有觸及到現(xiàn)實社會的本質特征,可以說馬克思采用的是一種負的方法來說明人的活動本性,所以其實踐觀還帶有康德的痕跡。如馬克思說要實現(xiàn)人是人的最高本質,就必須服從這樣的絕對命令:“必須推翻那些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雹萃?,第207-208頁。

而當馬克思將目光投向現(xiàn)實社會的生活過程,他就超越了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開始用正的方法來闡述自己哲學的實踐性品格了。這一思想轉變集中體現(xiàn)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這一時期馬克思的實踐觀帶有非常濃厚的歷史主義色彩,他所討論和揭示的問題主要包括:人的存在的本性,人類勞動的特性(包括異化勞動對人的本性的影響),人類活動的歷史之謎的指向和解答等。

馬克思對人的存在本性的探討緊緊圍繞著人的實踐和理論活動展開。他強調人作為類存在物,是因為人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把類當作自己的對象,把“自身當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來對待”⑥同①,第272頁。。同時,人的存在特性也是與生活于其中的自然密切相關的,從理論的方面說,無機的自然不僅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也是藝術的對象,是人的精神的無機界,精神的食糧;從實踐領域說,這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動的一部分。⑦同①,第272頁。馬克思認為正是在實踐上人對自然的依賴才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現(xiàn)。這就從抽象的理論批判的實踐觀走了出來,進入到人的始源生活之處去揭示人的本性。

《手稿》的出發(fā)點是試圖研究國民經濟學與國家、道德、市民生活等的聯(lián)系,所以對人的本性的揭示并非馬克思的主要目標,勞動作為實踐的人的活動是需要重點考察的。也許是《手稿》作為思想材料的一種“試驗倉庫”,我們對于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的理解僅僅停留于勞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異化的四個方面,忽略了馬克思自己對異化理論的一種更為重要的理解方式。我們可以將這種理解方式歸結為兩個大的方面,即一方面異化勞動造成了人與人的異化,這包括四個方面的傳統(tǒng)論述,另一方面還包括異化勞動造成的人與自然界的異化。⑧同①,第272-274頁。第一方面異化發(fā)生的秘密存在于私有財產的本質之中,第二方面異化的發(fā)生則體現(xiàn)了人與動物活動的差異。

這樣一來,對異化活動的揚棄不僅僅依靠破解私有財產的秘密,從社會關系的角度實現(xiàn)人的解放,同時也要深入到人的實踐活動的自然本性當中,在人與自然的關系系列中尋求人類解放之路。這才是馬克思《手稿》的真正秘密所在。所以馬克思說,歷史之謎的解答是這樣的共產主義,是完成了自然主義=人道主義,是完成了人道主義=自然主義,是人與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⑨同①,第297頁。這種解答就是通過人類實踐的雙重路徑來實現(xiàn)的,一方面發(fā)揮貨幣的“真正能力”,充當人類活動的牽線人,在人的社會關系系列中,不斷地揚棄私有財產的局限性,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發(fā)揮“精神的貨幣”的作用,在人與自然的關系系列中,將人和自然界的思想的價值與勞動的價值相結合,通過人的全部歷史活動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

經過《手稿》的思想工廠的加工,馬克思的實踐觀呼之欲出。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十一條提綱竟有七條是以實踐立論的?!短峋V》的實踐觀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實踐作為感性的人的活動,不僅應當從客體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也要從主體方面能動的去理解,這是對實踐本源意義的揭明;(2)實踐是人的認識活動、思維活動的基礎,實踐性的思維是真理可能性的前提;(3)人類的實踐活動是能動的革命的實踐,歷史被涂抹的一切神秘色彩需要通過實踐去解密;(4)社會生活的本性是實踐的,由此決定了人的本質在社會關系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展開,這是新唯物主義理論的立腳點。

《提綱》的實踐觀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得到了更為詳盡的闡發(fā)。馬克思開始用生產、交往關系、物質力量等概念來說明自己的實踐觀。在《形態(tài)》中馬克思自覺地把哲學的批判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將其實踐觀的批判性與歷史性維度相結合,實現(xiàn)了對德國古典哲學的超越。

馬克思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頁。個人生命的存在是通過人的生產活動來實現(xiàn)的,生產又是以個人彼此之間的交往為前提,交往的形式也是由生產決定的。馬克思認為人的生產活動是將人與動物區(qū)分開來的決定性因素,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可以根據意識、宗教或者別的東西來進行,但生產作為物質活動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前提。意識是現(xiàn)實活動過程的產物,表達意識的語言“是一種實踐的,既為別人存在因而也為我自身而存在的現(xiàn)實的意識?!雹谕伲?1頁。在現(xiàn)實的人的物質生產過程中,通過交往關系的擴大,個人逐漸獲得了世界歷史性存在的品格,使各個人的世界歷史性的存在成為與世界歷史直接相聯(lián)系的各個人的存在。③同①,第87頁。

當歷史成為世界歷史,實踐觀也就進入了世界歷史的視域之中,歷史的一切活動就變成了實踐的產物,對歷史的認識就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這樣的歷史觀“不是從觀念出發(fā)解釋歷史,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形成?!雹芡?,第92頁。在這種實踐觀之上,對一切“自我意識”或“怪影”“怪想”的消滅,就是通過推翻產生這些謬論的社會關系來實現(xiàn),歷史的動力以及宗教、哲學和其他理論的動力就是革命,而不是批判。馬克思的實踐觀徹底地敞露在世界歷史的土地之上。

在《形態(tài)》所拉開的歷史大幕之下,馬克思的實踐觀登上了歷史舞臺,其現(xiàn)實批判性和歷史生成論的光彩照亮了整個世界,爆發(fā)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共產主義的幽靈開始游蕩,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盡顯風采。

通過馬克思實踐觀的簡單梳理,我們可以對其本性作一簡單的概括。如果說康德的實踐觀立足于人性的深層挖掘,具有強烈的人文意味,那么馬克思的實踐觀則因其批判的穿透力而帶有濃厚的歷史主義色彩,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特點:(1)徹底的批判性。馬克思的哲學批判不是思辨領域的批判,而是直指現(xiàn)實社會,直指現(xiàn)實中的思辨哲學體系,這是他的批判哲學的雙重功能;⑤不過,馬克思的這種批判精神還沒有達到對工具-目的理性的系統(tǒng)分析。參見俞吾金:《實踐詮釋學——重新解讀馬克思哲學與一般哲學理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12頁。(2)獨特的歷史維度。馬克思實踐觀中的歷史是開放的,融合了自然史與人類史的統(tǒng)一,是對歷史的發(fā)源地和未來走向的真正把握;(3)現(xiàn)實的人間關照。馬克思非常期待對塵世的粗糙的物質生產進行研究,認為任何深奧的哲學都“可以十分簡單的歸納為某種經驗的事實”。⑥同①,第76頁。

總之,馬克思的實踐觀包含著可以從多個角度和層次進行理解的多重維度,是一個隨著時代和歷史的變遷不斷地得到激活的實踐哲學。

三、時空維度中人的實踐活動本性

康德和馬克思的實踐觀都有著不同的取向,作為一般意義上的人的實踐活動的本性是什么呢?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時空界域的實踐觀,以期解釋人的實踐活動的本性。

漢語中“實踐”一詞最早可見于宋代,《宋史》:“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軻后不得其傳,至我朝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真見實踐,深探圣域,千載絕學,始有指歸?!雹摺端问贰罚ǖ?冊),上海:中華書局,1985年,第821頁。此“實踐”是指“真正的踐行,實現(xiàn)”的意思?!皩嵺`”一詞在漢語中廣泛的使用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并且是從日文中引進的。但這并非說明中國哲學傳統(tǒng)中沒有實踐觀的論域,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予以論證。

我們先從“實踐”一詞的本義來看。盡管古代漢語中“實踐”一詞少見,但與“實踐”相關的詞則可以列出很多。在這些詞中具有抽象概念意味的主要有:(1)與“名”相對應的“實”;(2)真實,與之相關的有:實事求是、查實、證實;(3)實體,一是指客觀具體存在的東西,如陸機的《浮云賦》:“有輕虛之艷象,無實體之真形”,二是指本體,《張子正蒙注·太和》有“太和絪緼之實體”;(4)實際,最初為佛教用語,“實”指最高的法勝境界,“際”指邊緣。后又用來指稱客觀存在的事物,真實的情況,有時與實踐同義。(5)實質,泛指事物的本質,(6)實相,佛教指稱萬事萬物的本來狀態(tài)或真實狀態(tài),與真如、法界等同義;(7)實踐,指履行、躬行,如踐約;(8)踐形,《孟子·盡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币馑际侵甘ト四軌蛟谛袆又泄械赖?,符合天性之形色?!佰`”與行動之義相關。

由以上列舉的詞及詞義可以看出,在中國哲學當中,與實踐相關的概念從多個層面和角度展示了這一概念的豐富內涵。其中最突出的包括:對世界本來實際狀態(tài)的描述,對人的行為活動特征的界定。

再從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來看,知行、力命等問題一直是中國哲學家思考的主要問題,尤其是知行之辯的不斷展開和內容的豐富,在很大程度上指示了中國哲學實踐觀的意蘊。這一傳統(tǒng)延伸到毛澤東的《實踐論》,其副標題就是“論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和行的關系”,直接把認識和實踐與知和行等同了起來。《實踐論》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相結合,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將知行簡單地等同于認識和實踐,顯然又是有問題的。因為知行之辯在中國哲學中有很多不同層面的展開,特別是中國哲學強調的知行合一、體用不二傳統(tǒng)更是難以簡單地用認識和實踐的關系來加以解釋,但這一傳統(tǒng)卻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實踐觀的最強音。正是這一傳統(tǒng)限制了中國傳統(tǒng)的實踐觀僅僅立足于人自身的活動,而很少有外展的維度,特別是理性概念很難在中國哲學中找到確切的對應,①中國哲學的理性屬于價值判斷的領域,一方面使《人類認識活動具有更為明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另一方面卻又取消了人類認識活動獨立性。參見江怡:實踐推理中的非理性:從中國哲學的觀點看》,世界哲學》2004年第5期。使中國哲學的體系和范式建構很難獲得嚴格的獨立性,哲學發(fā)展長期與文化合流而不分。

與中國哲學傳統(tǒng)不同,西方哲學自古希臘開始就區(qū)分了人的能力結構中的不同方面。亞里士多德對倫理德性與理智德性加以分別,基本奠定了西方實踐觀發(fā)展的一種方向。這樣一種實踐觀傳統(tǒng)逐漸衍生出了對自由的追求,科學精神、科學活動的展開無疑都是這一追思的結果。從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德性到康德、馬克思的實踐觀,西方實踐哲學在一個越來越開放的視域中得到展開。這是西方哲學傳統(tǒng)的一個優(yōu)點。

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應當如何理解馬克思實踐觀的本性呢?迄今為止,對馬克思實踐觀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種:

(1)葛蘭西的實踐哲學。這是以文化生活為背景來展開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批判行為,并進而證明實踐的合理性與必要性,以及理論的現(xiàn)實性與合理性。②[意]葛蘭西:《獄中札記》,葆煦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0頁。

(2)哈貝馬斯的交往實踐理論。通過證明人類交往行動的合理性來發(fā)展實踐觀。

(3)實踐—認識關系論。這是從《大眾哲學》到《實踐論》一直到目前哲學教科書所秉承的觀點。

(4)超越的實踐哲學。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哲學的根本觀點,實踐思維方式是馬克思哲學的根本思維方式。③高清海:《再論實踐觀點的超越性本質》,《哲學動態(tài)》1989年第1期。

(5)實踐本體論。以實踐作為人類世界存在的前提,并強調實踐創(chuàng)造出一個與自在世界相對立的人類世界。④楊耕:《為馬克思辯護》,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75頁。

(6)實踐生存論。以人學本體論為基礎,在生活世界中,在歷史活動中確立人、自然與社會的統(tǒng)一體的生存系統(tǒng)。⑤韓慶祥,鄒詩鵬:《人學——人的當代問題的闡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34頁。

(7)生存—實踐論。馬克思的實踐觀點把實體觀徹底揚棄為人的生存過程論、歷史論,從而實現(xiàn)了哲學存在論的革命變革。⑥張曙光:《生存哲學——走向本真的存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17頁。

透過以上梳理的實踐觀,以及后人對馬克思實踐觀的多種解釋,我們可以對人的實踐活動的本性作一個粗略的剖分,探討其本質。我們先看幾個基本的概念:

活動,是針對世界(宇宙)中的一切現(xiàn)象而言的,基本可以分為自然物的活動和人的活動。從活動主體和活動指向分,可以分為自主的、主動的、有明確目的的活動與不自主的、被動的、無明確目的活動。如果把實踐界定為有明確目的、主動的活動,則主要是屬于人的活動,至于某些高級動物的活動是否能稱為實踐可以存疑,留待科學去研究。

理性,是從一些信念的真達到另一些信念的真的能力。①[英]尼古拉斯·布寧,余紀元:《西方哲學英漢對照辭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58頁。

意志,是一種選擇能力,包含意欲和對某種行為方面的偏好。

目的,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概念。亞里士多德認為有一個目的,神學認為世界有一個最高的目的,但功能論者并不承認有目的存在??档略浱岢鲞^“本身也是義務的目的”的概念②Kant,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Mary Grego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147.。本文的觀點是把目的作為行為的因果性解釋,如同進化的觀點,善是人類行為的最終目的。

結合這些概念的分析,我們試圖對人的實踐活動的本性做這樣的理解,姑且稱之為時空邊界論的實踐觀,可以分為四點:

(1)個體生存時空中的實踐。它體現(xiàn)的是在人的理性支配之下的最基本、最一般的行為,是人的生存實踐活動,是討論其他問題的前提和出發(fā)點。這類似于亞里士多德和康德所說的技藝的活動,這種實踐是在人的生存時空邊界中展開的。

(2)社會時空中人的實踐。在生存實踐之上,人的行為開始得到多方面的展開,有認識活動,有實踐活動,有二者交叉的活動。這是社會的實踐活動,帶有非常明顯的目的,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亞里士多德和康德強調的倫理實踐,馬克思的物質生產實踐,解釋學的理解的實踐,馬克斯·韋伯的社會行動,等屬于此類實踐。這種實踐是在社會生活的時空邊界中展開的。

(3)精神時空中人的實踐。從目的論的功能論角度說,精神的實踐不同于一般的社會實踐,但又不是純粹的思辨活動,包括自我的情感活動、審美活動、信仰活動,以及達到一定高度的境界的活動。精神實踐是在個人和類的精神活動的時空邊界中展開的。

(4)歷史時空中人的實踐。歷史實踐是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多重維度上,對人類整體歷史活動特征的概括和揭示。歷史實踐體現(xiàn)了實踐活動的超越性特點,人類實踐活動的世界歷史指向,包含著人類追求自我解放道路的啟示。這是馬克思實踐觀的一個重要特點。歷史實踐是在人類世界歷史的時空邊界中展開的,具有終極性。

以上分析立足于人所存在的不同時空境遇,以此揭示人的實踐活動的不同特征和表現(xiàn)。這種描述是否符合人的實踐活動的本質,尚有待于人類通過自身實踐活動來予以檢視。

On the essence of human practice from Kant's and Marx's view of practice

DAI Zhaoguo

Kant developed the view of practice in the western tradition.The theory of practice of Kant includes many aspects:critical function,human spirit,multi-dimension,etc.The theory of practice of Marx is critical,historical and social.The two kinds of view of practice indicate that the human practice could be demonstrated through four aspects,the first is the practice in the time-space of individual,the second is the one in the time-space of society,the third is the one in the time-space of spirit,the fourth is the one in the time-space of history.

Kant;Marx’s;the view of practice;practice

B013

A

1009-9530(2016)03-0001-07

2016-04-02

2014年全國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yōu)資助計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14JDSZK081)

戴兆國(1971-),男,安徽師范大學政治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西哲學比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猜你喜歡
康德理性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純接受性的被給予?——康德論自我刺激、內感覺和注意
藝術百家
康德是相容論者嗎?
對康德空間觀的誤解及詰難的澄清與辯護
改革牛和創(chuàng)新牛都必須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