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鳴
(黑龍江大學,哈爾濱 150080)
?
含“五”詞語與尚“五”文化
李鳴
(黑龍江大學,哈爾濱 150080)
摘要:“五”是人們?nèi)粘I钪谐S玫囊粋€數(shù)詞,看似簡單的數(shù)字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卻被賦予了深刻的含義。人們崇拜“五”,逐漸把它神秘化,視“五”為精神寄托和一種崇尚。語言作為文化的特殊載體,記錄著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社會生活。所以這種尚“五”文化也就反映在了漢語詞匯里,出現(xiàn)了很多含有“五”的詞語,如“五光十色”“五彩斑斕”等。這種對“五”的崇拜源何而起,又是如何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試從四個方面對帶有“五”的詞語進行分類,分析哪些類詞語體現(xiàn)及如何體現(xiàn)尚“五”文化,哪些帶“五”的詞語不能體現(xiàn)尚“五”文化,并簡單說明了尚“五”文化的來源,尚“五”精神與這些詞語關系。
關鍵詞:尚“五”文化;詞語分類;五行學說
引言
詞匯是與文化關系最密切的語言要素,詞匯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的分類結(jié)果,體現(xiàn)著使用這一語言的人們的思維方式及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在人類創(chuàng)造社會的同時也體現(xiàn)著這一民族的文化,這些文化現(xiàn)象也集中體現(xiàn)在反映社會生活的詞匯上。漢語中有很多詞語都帶有數(shù)字“五”,如“五代”“五方”等。這些詞很多都與中華民族的尚“五”情節(jié)有關,但不是所有帶“五”的詞語都體現(xiàn)著尚“五”文化。下面我們討論一下哪些詞體現(xiàn)尚“五”文化并且這些詞語是如何體現(xiàn)尚“五”文化的。
一、帶“五”詞語的分類
(一)受陰陽五行學說影響的詞語
1.五方:東南西北中央。
2.五色:謂青黃赤白黑也。
3.五尸:道教謂藏于五臟中的五種邪魅?!对企牌呋`》卷八二:“消除三鬼,滌蕩五神。五神一曰五尸……青尸、赤尸、黃尸、白尸、黑尸?!?/p>
4.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月星辰、五曰思[1]。
5.五明宮:道教中真人講道之所。唐呂巖《敲爻歌》:“仙童仙女菜云迎,五明宮內(nèi)傳《真誥》。”
6.五行用事:術數(shù)家用五行分配四時,謂其旺月為用事。如舊歷以春季寅卯月為木旺,夏季巳午月為火旺,秋季申酉月為金旺,冬季亥子月為水旺?!秴f(xié)紀辨方書》[2]129
(二)本有其事,只取五個命名
1.五土: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也。見《周禮》。
2.五霸:古代諸侯之強大而雄于一時者。一作夏昆五、商大彭、豕韋、周齊桓、晉文謂之五霸。一作春秋五霸,齊桓、宋襄、晉文、秦穆、楚莊也。見《辭源》。
3.五山:指中岳嵩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逗鬂h書·馮衍傳》:“疆理九野,經(jīng)營五山。”李賢注:“五山即五岳也?!?/p>
4.五刃:五種兵器?!秶Z·齊語》:“教大成,定三革,隱五刃,朝服以濟河而怵惕焉,文事勝矣。”韋昭注:“五刃,刀、劍、矛、戟、矢也?!?/p>
5.五事:敬用五事。謂貌言視聽思也?!掇o源》。
6.五經(jīng):五部儒家經(jīng)典。即《詩》《書》《禮》《易》《春秋》。其稱始于漢武帝建元五年。其中《禮》,漢時指《儀禮》,后世指《禮記》;《春秋》,后世并《左傳》而言。可見不確指只有這五部經(jīng)典。
7.五交:五種非正道的交友。指勢交、賄交、談交、窮交、量交。南朝粱劉孝標《廣絕交論》:“凡斯五交,以同賈鬻,故桓譚譬之于闤闠,林回諭之于甘醴?!?/p>
8.五果:指桃、李、杏、栗、棗五種水果?!端貑枴げ貧夥〞r論》:“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蓖醣ⅲ骸爸^桃、李、杏、栗、棗也。”
9.五義: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秶Z·周語中》:“五聲昭德,五義紀宜。”韋昭注:“五義,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p>
10.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合稱?!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四條:“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公德?!?/p>
這一類詞多是將有一定相同特征或相同所指的詞放在一起,再用數(shù)詞“五”加上它們的共同點。在創(chuàng)造這一類詞時,本已有詞義所指的客觀事物,而且不止有五種事物具有這種屬性,但造詞者只取了五種來進行概括。這種造詞方法就充分體現(xiàn)了“尚五”文化,數(shù)字的選擇不能不說是人們對“五”的崇拜的表現(xiàn)。從古代漢語詞,如“五義”到現(xiàn)代漢語詞,如“五愛”,體現(xiàn)著在現(xiàn)代社會里,尚五文化對人們的生活依然有著很深的影響。
(三)本無其事,按“五”創(chuàng)造
1.五?。荷裨拏髡f中的五個力士?!端囄念惥邸肪砥咭凉h楊雄《蜀王本紀》:“天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獻山,秦王獻美女與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p>
2.五卜:據(jù)以占卜吉兇的五種龜甲裂紋。
3.五山:指古代傳說中的東海的五座仙山?!读凶印珕枴罚骸安澈V畺|,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p>
4.五考:唐憲宗時,規(guī)定謫貶的官員須經(jīng)五次考核方可調(diào)任。唐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贈蕭殷二協(xié)律》詩:“若令在郡得五考,與君展覆杭州人。”
5.五吏:上古軍隊中的五種文官。《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之處守者皆有賄?!倍蓬A注:“五吏,文職,軍卿之屬官?!?/p>
6.五典:傳說中的上古五部典籍。杜預注:“皆古書名。”《書序》:“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p>
7.五丈旗:桿高五丈的旗。《史記·秦始皇本紀》:“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币嘟柚笌浧臁?/p>
8.五布:《周禮》指市肆交納的五種稅。清袁枚《隨園隨筆·典禮上》:“五布不必皆出錢,即征其所有之貨,以當廛稅。”
9.五戶絲:元代的一種賦稅。按規(guī)定,每五戶出絲一斤。
10.五羊城:廣州的別名,相傳古代有五仙人乘五色羊執(zhí)六穗秬而至此,故稱。見《太平寰宇記·嶺南道一·廣州》引《續(xù)南越志》。
11.五言詩:謂每句五字之詩也,如五古五約五律五排皆是,起于李陵蘇武,或云枚乘。見《滄浪詩話》。
12.五色云:云彩分五色也。古以為祥瑞,唐鄭仁表恃才傲物,自謂天瑞有五色云,人瑞有鄭仁表。見《唐書》。
13.五色石:《三皇紀補》:“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盵3]353
象征吉祥的還有:五色羽,五色氣(五色云氣,吉祥之兆),五色雀(鳥名,一名音聲鳥,每樂作,有聲如鼓者、笛者),五色掛錢,五色魚(古人以為神魚)
這一類詞,多是表示客觀并不存在的,是人們意識創(chuàng)造出來的事物。這一類詞由于沒有客觀事物的根據(jù),完全由人們的意識創(chuàng)造,所以是最能體現(xiàn)尚五文化的一類詞。如“五山”指傳說中的五座仙山,“五典”指傳說中的五部上古典籍,尤其是五色的東西,如“五色云”“五色石”“五色羽”都被視為吉祥,神奇,能給人們帶來好運、幸福的事物。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人們認為“五”是吉祥數(shù)字的心理,體現(xiàn)了人們對數(shù)字“五”的崇拜。
(四)“五”有確指,反映客觀現(xiàn)實
1.五音:謂宮商角徵羽也。
2.五大洲:全球大陸的總稱,舊分世界為五大洲,今分為七大洲,但習慣上仍稱五大洲。常用以代稱世界?!睹魇贰ね鈬鴤髌摺ひ獯罄飦啞罚骸叭f歷時,其國人利瑪竇至京師,為《萬國全圖》,言天下有五大洲?!币嗍》Q“五洲”。
3.五族共和:清帝遜位,合漢滿蒙回藏五民族為共和國。中國數(shù)千年專制政體,至此一變,國家休戚,五族共之?!掇o源》[2]130。
除以上前三類詞,第四類帶“五”的詞語,雖然帶有數(shù)字“五”,但是卻不能認為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尚五精神。原因是在創(chuàng)造這些詞的時候,人們對這些客觀事物的認識就止于此,或者該客觀事物本身就只有五種。由此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數(shù)字“五”只能體現(xiàn)當時人們的認知成果,使用數(shù)字“五”也只能說是一種巧合,所以不能說所有這些帶有數(shù)字“五”的詞語都體現(xiàn)著尚“五”文化。在研究尚“五”文化對詞匯的影響時,應將這一類詞刨除,不應看作研究對象。
二、尚“五”的原因分析
(一)肢體崇拜——手指
馬克思說:“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敝袊鴤鹘y(tǒng)文化起源于自然主義,傳統(tǒng)的尚五文化也起源于客觀的事物體,源于人體本身——手指。手是用于生產(chǎn)勞動的器官,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展文明的重要工具,是獲得食物和知識的源泉。人類通過勞動使手最先被解放出來,在生理上進化最突出、功能上最靈巧[4]23。是手創(chuàng)造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條件和精神文化,故對手產(chǎn)生了特殊的情感和認識。人們對五指的感性認識不斷引申、發(fā)展,就產(chǎn)生了對五指的崇拜,并逐漸系統(tǒng)化、理論化,形成一種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這是中華民族尚五文化的來源。
(二)說“五”
了解了尚五文化的來源,我們再來看看“五”這個詞。《漢語大詞典》中“五”的第一個義項為:交午,縱橫交錯。漢鄭玄注:“故書,橭,為梓;午,為五?!睂O詒讓正義:“午五二字古本通用,《左·成十七年傳》‘夷羊五’,《國語·晉語》作‘夷羊午’是其證?!彼螌O奕《履齋示兒篇·字說·集字三》:“《學林》云:古篆五字為×,象陰陽交×之意,午字亦取其意。”張瞬微《說文解字約注》卷二八:“五當以×為初文,而又以交午為本義,實象交錯之形?!盵3]342由此可見,“五”的本義與交叉、中間、陰陽交錯有關。
(三)陰陽五行
由“五”的本義可知,中華民族的尚五文化與陰陽五行學說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五行學說本身就是“尚五”文化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陰陽五行觀念是我國先秦哲學思想中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是先秦時期人們原始的“尚五”意識的深化和發(fā)展,是中國民族尚五文化體系的核心。是我國古代解釋宇宙起源和變化的一種學說。它把宇宙萬物分析成五種基本原素,稱之為金、木、水、火、土。所謂五行觀念,就是五氣的相互循環(huán)、互相作用。它意味著宇宙萬物,不論有形無形,都可以還原分配到金、木、水、火、土的任何元素中去[4]24。
在五行學說中,“五”屬奇數(shù),陽卦奇,陰卦偶,奇數(shù)代表陽,偶數(shù)代表陰。而天代表陽,地代表陰。陽,意指運動、炎熱、向上、明亮、強壯;陰指靜止、寒冷、向下、陰暗、虛弱[4]24。陰陽是對立統(tǒng)一的,陰陽交合而萬物生。從古至今,人們都喜陽厭陰。這也是人們喜歡“五”的重要原因。
受五行學說影響的詞體現(xiàn)在第一個分類里,如“五色”“五方”都是與金、木、水、火、土相配的。由于五行學說本身就是尚五的體現(xiàn),這一類詞也毫無爭辯地體現(xiàn)著人們對“五”的崇拜。
(四)數(shù)字的規(guī)整性
人們喜歡數(shù)字“五”還有一個原因在于它作為一個計算單位的規(guī)整性,與奇數(shù)相乘,尾數(shù)總是五;與偶數(shù)相乘,尾數(shù)總是零。這是它計算的便利性的體現(xiàn)。所以有“五布”“五布絲”(見第三類詞)這些賦稅制度,便于統(tǒng)治者計算、管理。在現(xiàn)代社會,選舉投票經(jīng)常采用畫“正”字的辦法,也恰恰是由于“正”字有五個筆畫,一個“正”字代表五票,數(shù)字五的規(guī)整性不僅節(jié)省了計算時間而且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由此數(shù)字“五”的作用體現(xiàn)在人們生活的很多方面,也就逐漸加深了中華民族的尚五文化。
結(jié)語
總之,語言是特殊的文化形式,它反映著文化,又影響著文化。語言是人類思維、文化的載體,其中對文化最敏感的是詞匯部分。尚“五”文化對漢族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進而體現(xiàn)在詞匯中。但不是所有含有數(shù)字“五”的詞都體現(xiàn)著人們對“五”的崇拜。陰陽五行學說是尚五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很多帶有“五”的詞都從五行學說發(fā)展而來,或者深受五行學說的影響。其他能體現(xiàn)尚五文化的詞還有兩類,即只取五個事物來代替一類事物的詞,和人們按照“五”來創(chuàng)造的五種事物的總稱。這些詞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認知方式,體現(xiàn)著在人們生產(chǎn)生活中,在創(chuàng)造文明的過程中,在對自然進行探索和改造的過程,對自然的認識方式,從而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尚五情懷。
參考文獻:
[1]戴昭銘.“數(shù)”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符號功能[J].學習與探索,1989,(1):24.
[2]辭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15(第一冊):115—129.
[3]漢語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第一卷):342—353.
[4]龍福廷.試論中華民族的“尚五”文化[J].東南文化,1993,(2):23—24.
(責任編輯:劉東旭)
The Words with “Five” and“Five” Worship Culture
LI M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As a commonly used numerals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e seemingly simple figure “Fiv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endowed with profound meanings. People worship “Five”, gradually surround it with mysteries, and view it as a kind of spiritual sustenance and worship. Language as a special carrier of culture records the thinking mode and social life of people who use it. So the “Five” worship culture is reflected in the vocabulary of Chinese language, with a lot of words containing “Five”. Where does this kind of “Five” worship originate and how does it influence th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This paper tries to classify the vocabulary with the “Five” from four aspects, analyzes which kind of vocabulary reflect this worship and how they reflect the culture, which kind of vocabulary with “Five” can’t reflect the “Five” worship, and make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source of “Five” worshi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 worship and these words.
Key words:“Five” worship culture; vocabulary classification; the theory of the five elements
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6)01-0107-03
作者簡介:李鳴(1989—),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在讀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4-22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6.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