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名 崗
(濱州學(xué)院,山東 濱州 256603)
?
【《史記》地理研究】
周成王伐東夷之商蓋在今濱州市考證
吳 名 崗
(濱州學(xué)院,山東 濱州 256603)
周成王伐東夷時滅掉的商蓋國在今山東省濱州市境內(nèi)。清華簡《系年》有“成王伐商蓋,殺飛廉,而遷商蓋之民”的記載,《孟子》說“驅(qū)飛廉于海域而戮之”,《韓非子》有周公“將攻商蓋,而商蓋服矣”之語。商蓋是“成王伐東夷”四國之一,《史記·周本紀》之“遷其君薄姑”,薄姑就是商蓋國君。今陽信縣有“薄姑氏國”“薄姑廟”, 惠民縣有商墓薄姑冢?!氨」檬蠂奔础吧躺w”國。在“薄姑氏國”周邊有26處商周遺址。存世文獻、出土簡冊、周鼎銘文、地方史志、商周遺址、商墓文物、地名遺留等,共同證明了商周之際的“商蓋”在今濱州市。
周成王;大蓋遺址;薄姑氏國;商周遺址
《史記·周本紀》載:“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赏跫确|夷,息慎來賀,王賜榮伯作《賄息慎之命》?!盵1]133“成王伐東夷”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傳世的輿方鼎銘文中之“周公征于伐東夷”,“禽簋”銘文之“王伐奄侯”以及周成王疐簋等都是“成王伐東夷”的物證?!俺赏醴|夷”奠定了周王朝的統(tǒng)治。商蓋是周成王伐東夷中最大的諸侯國,也是四國中的最后一個。
商周之際的諸侯國商蓋,今天連名字都難于尋覓了!現(xiàn)今的網(wǎng)絡(luò)時代,在網(wǎng)上連“商蓋”這個詞都搜索不到。但歷史畢竟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無論是周人的有意毀滅還是后人的誤讀錯解,都無法銷毀地下的遺跡,無法銷弭民間的傳播,三千年來的蛛絲馬跡還是為我們尋找商蓋古國留下了文字和實物。被周成王伐東夷時滅掉的商蓋國就在今山東省的濱州市境內(nèi)。
清華簡《系年》第三章記載:
飛(廉)東逃于商蓋氏。成王伐商蓋,殺飛廉,西遷商蓋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2]
“成王伐商蓋,遷商蓋之民于邾”說明“商蓋”是周成王時候的諸侯國。
比清華簡稍晚的《韓非子·說林上》說:“周公旦已勝殷,將攻商蓋。辛公甲曰:‘大難攻,小易服。不如服眾以劫大?!斯ゾ乓?,而商蓋服矣。”[3]128“周公旦已勝殷”是指周公“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周公是在平息三監(jiān)之亂后謀劃“攻商蓋”的,這是“成王伐商蓋”的一個重要細節(jié)。
《史記·周本紀》載曰:“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成王自奄歸,在宗周,作《多方》。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周官》。興正禮樂,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成王既伐東夷,息慎來賀,王賜榮伯作《賄息慎之命》?!盵1]133周成王所從事的戰(zhàn)爭,《史記》只記有“伐東夷”,所以“成王伐商蓋”是“成王伐東夷”的組成部分?!皷|夷”是指東夷諸侯國,除了商蓋,還有商奄、淮夷、徐戎。因為這次“伐東夷”是“周公為師”,周公是這次伐東夷的軍事指揮者,所以武王的史官辛甲向周公獻計,讓他先攻較小的徐戎、商奄、淮夷,最后解決最大的諸侯國“商蓋”。周公聽從了辛甲的意見,商蓋不戰(zhàn)而服,對周公來說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和平解決的“商蓋”問題。從《周公東征鼎》銘文“惟周公于征伐東夷豐伯、蒲姑”[4]27看,這與《史記·周本紀》所記“成王伐東夷”是一回事。周公攻商蓋就是成王伐商蓋。
周成王伐商蓋的一個因由是商紂王的臣子飛廉在商蓋?!妒酚洝で乇炯o》載:“(中衍)其玄孫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飛廉。飛廉生惡來。惡來有力,飛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1]174《殷本紀》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亦疏。”[1]106“周武王之伐紂,并殺惡來”[1]174,飛廉與周有亡國之恨、殺子之仇。周武王滅商后,飛廉逃到了遠離周都鎬京的商朝諸侯國商蓋,商蓋收留了紂臣飛廉。商蓋雖然名義上順服了周王,成了周的諸侯,但其實際上不服周王統(tǒng)治也是明顯的,收留飛廉就是實例。所以周成王下決心伐東夷伐商蓋。
《周本紀》沒有“成王伐商蓋”的記載,但有“遷其君薄姑”的記述。薄姑既是“君”,顯然有國,“遷其君薄姑”就是把國君薄姑從其國中遷出,這是滅國的重要舉措。薄姑君之國就是“商蓋”,“遷其君薄姑”的“其”這個代詞所替代的就是“商蓋”,翻譯成白話就是“遷商蓋國君薄姑”。
有人把“商蓋”說成“商奄”,把“薄姑”說成商奄之君。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蹲髠鳌ふ压拍辍吩唬骸凹拔渫蹩松蹋压?、商奄,吾東土也?!盵5]1320這里的“蒲姑”顯然是指諸侯國,亦即薄姑是“商奄”之外的諸侯國,所以才以氏族名代稱其國。正因為如此,才把“蒲姑、商奄”并稱為“吾東土也”。如果蒲姑是商奄國君,那怎么可能把其國君與其國家并稱為“東土”呢?這里的“蒲姑”是指商奄之外的另一個諸侯國,這就是商蓋。
商蓋是周成王“伐東夷”的“四國”之一。
“成王伐東夷”是其親政后舉行的,成王不僅是“伐東夷”的統(tǒng)帥,而且親自到達前線奄地。這與周公旦一人主導(dǎo)的“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是完全不同的,那時成王“年少”,自己不能實際參與戰(zhàn)爭?!胺|夷”是在“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1]132后。
“成王伐東夷”的對象是“四國”?!俺赏踝匝贇w,在宗周,作《多方》”,其中說“猷告爾四國多方惟爾殷侯尹民”[6]256,這是向四國官民發(fā)布的通告。《史記·周本紀》在敘述“成王伐東夷”時指明的諸侯國有商奄和淮夷。魯公伯禽參加了“伐東夷”,參戰(zhàn)前的誓詞《費誓》中有“徐戎”和“淮夷”,《史記·魯周公世家》說:“作此《肸誓》(費誓),遂平徐戎,定魯?!盵1]1524證明“徐戎”也是四國之一。四國之中已有“商奄、徐戎、淮夷”三國,缺少一國。清華簡《系年》說“成王伐商蓋”,補出成王所伐之國。因為周成王親政后只有“伐東夷”一次大的戰(zhàn)爭,“商蓋”又屬“東夷”,所以筆者斷定商蓋是周成王伐東夷的“四國”之一。這有清華簡《系年》以及《韓非子》《孟子》為證。
其實,《史記·周本紀》已經(jīng)提到了“商蓋”。其中說“遷其君薄姑”,“其”所代指的就是“商蓋”。因為,周公聽辛甲之計,“乃攻九夷,而商蓋服矣”?!吧躺w”是和平解放,其實力并未被毀滅,如何滅其勢力,防止商蓋再度反叛是個大問題。解決商蓋的最重要措施就是把其國君從自己的諸侯國遷出,于是“遷其君薄姑”成了處理商蓋問題最重要的措施,也就以此代指滅商蓋了。這就像把“周公旦勝殷”或“平叛三監(jiān)”說成“伐誅武庚、管叔,放逐蔡叔”一樣。
薄姑是商蓋國之君。蒲姑本來是氏族名?!蹲髠鳌ふ压辍酚涊d:“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則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5]1464“蒲姑氏”即“薄姑氏”,所以說“薄姑”是氏族名。
“薄姑”又是薄姑氏國國君的稱號,《周本紀》說“遷其君薄姑”,即“薄姑”是國君稱號之證。
“薄姑”究竟是哪國的國君?即“遷其君薄姑”中“其”字所指代的是哪個諸侯國,史無明文?!蹲髠鳌氛f“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是姜太公占有了薄姑氏之地。這說明,是在周成王伐東夷之后,太公得以“因”薄姑氏之地,即薄姑氏之地在齊國的范圍之內(nèi)。《漢書·地理志下》記載:
少昊之時有爽鳩氏,虞、夏有季則。湯時有逢公柏陵,殷末有薄姑氏,皆為諸侯,國此地。至周成王時,薄姑氏與四國共作亂,成王滅之,以封師尚父。是為太公《詩·風(fēng)·齊國》是也。[7]1323
顏師古注曰:“武王封太公于齊,初未得爽鳩之地,成王以益之也。”[7]1323這是“薄姑氏”之地給了齊國的明確記載?!氨」谩笔菄皇菄?,薄姑是“商蓋”國之君,“薄姑氏之地”就是商蓋國之地?!稘h書·地理志》所謂“成王以益之也”譯成白話就是:周成王以商蓋國之地給了齊國。
有說薄姑是商奄國君,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商奄在今曲阜一帶,屬魯國,薄姑地在齊國,周成王給了姜太公。商奄的地域是絕不可能到達齊國的,周成王也無法把商奄給姜太公。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說:“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域而戮之?!盵8]87朱熹注“海隅”為“海邊”。孟子說的周公“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與清華簡中的“成王伐商蓋,殺飛廉”是一事。據(jù)《新京報》特派記者穆伯2016年4月17日報道:李學(xué)勤先生對視察清華大學(xué)的國務(wù)院總理李克強說:“經(jīng)過碳14測定,這批竹簡的年代大概是公元前305年±30年,屬于戰(zhàn)國中期偏晚。那時候孟子還在世,莊子也在,屈原還比較年輕。”以此可見,《孟子》的話與“清華簡”所記在同一時期,是可信的。清華簡與《孟子》證實:商蓋國在海域。在周成王伐東夷時,商臣飛廉被逼逃到渤海邊的商蓋國。周人平掉商奄、徐戎、淮戎之后,商蓋降服,飛廉被殺。商蓋國君薄姑被遷,部分商蓋人被西遷去抵御戎人。
李學(xué)勤向總理介紹了根據(jù)“清華簡”在古史方面的顛覆性研究。比如,傳統(tǒng)認為秦國人是從西方來的,屬于戎人,但根據(jù)“清華簡”中對商紂王時大臣飛廉的記載,可以判定秦人東來。李克強點頭道:“哦,秦還是從中原過去的。這個的確顛覆了過去的認識。”
“商蓋國”在海隅,是“海邊”的一個諸侯國,這是我們考證商蓋國所在的根本依據(jù)。
清華簡《系年》《韓非子·說林上》《孟子》《史記·周本紀》以上四則文獻是相吻合的。這表明:商蓋是周成王時候的一個諸侯國,在海隅。在成王、周公的攻伐下,商蓋順服了周王,其君薄姑被遷,“遷商蓋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2]。
大蓋遺址是薄姑冢。
今惠民縣城東南12公里與陽信縣交界處有個大郭村?!痘菔峡h地名志》記載:“該村之郭姓系兩支宗脈,一支為土著,稱坐地戶,其居住年代久遠,詳細情況失考。另一支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始祖郭元。建村于明宣德年間。以姓氏命村,因從前曾屬大村,故村名大蓋。村東南有將軍廟遺址,系商代墓葬,今名大蓋遺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盵9]153此村土著居民本姓蓋(ge),村名“大蓋”,郭姓逐漸興盛,蓋氏日益衰落,兩姓音相近,郭姓人便改“大蓋”為“大郭”。但離“大郭”不遠處有蓋劉村、蓋北趙村,是大郭本名“大蓋”的證據(jù)。1977年該遺址被定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時,文物部門考慮到商墓出土的文物情況和本名“大蓋”的歷史事實,取名為“大蓋遺址”。
大蓋遺址在1973年時還是高4米,南北長62米,東西寬11米的土臺。當?shù)卮迕裨谄秸恋貢r挖出了文物,出土有虎紋青銅鼎、爵、戈、矛、玉鉞和方彝、鐃等物。
大蓋遺址西北3公里處是蓋古鎮(zhèn)(欽風(fēng))?!痘菝窨h地名志》記載:“后經(jīng)多次采訪,又與村中谷希武、趙永清、高齡老人柴福堂等座談,才收集到如下情況:欽風(fēng)鎮(zhèn)是個很古老的村鎮(zhèn),沒人知道它的建村年代,只知道它原名蓋古鎮(zhèn),到了西漢時期,這村出了個歷史名人,名東方朔。”[9]243蓋古鎮(zhèn)是西漢以前的名字。
大蓋遺址是薄姑冢。大蓋村在惠民、陽信兩縣邊界處,本屬陽信縣,20世紀50年代初劃入惠民縣。查《武定府志·圖版》[10]7,《陽信縣輿圖》在欽風(fēng)鎮(zhèn)東不遠處有“薄姑?!保泵嬲龑ιB涫?小桑)?!段涠ǜ尽す袍E(冢墓附)》:“陽信縣:古蒲姑氏墓。在縣東南四十里?!盵10]144經(jīng)過比對,《武定府志》所說與《陽信縣輿圖》一致。圖中所標“薄姑冢”就是“大蓋遺址”?!段涠ǜ尽肪幾谇《哪?1759),這幅《陽信縣輿圖》畫得十分準確。
薄姑是商周時期的商蓋國君,到1975年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其冢墓還能從地圖上準確標明,說明有如下可能:一是有標明“薄姑?!钡墓诺貓D傳世,《陽信縣輿圖》是參考古老的地圖畫的;二是到乾隆年間人們還知道大蓋附近的高臺是“薄姑?!倍鴵?jù)實畫的。不管哪種情況,“大蓋遺址”就是“薄姑?!笔鞘聦?。
“大蓋遺址”是“薄姑?!笔枪P者2008年讀到《武定府全志》后發(fā)現(xiàn)的,拙稿《惠民大蓋商墓為薄姑國君墓考論》從墓葬形制、出土文物、史志文獻、甲骨文研究、周邊環(huán)境、地方志記載等方面考證了“大蓋遺址”是“薄姑?!?。“薄姑?!蹦甏眠h,卻被十分準確地記載下來,這令人震驚,說明薄姑在當?shù)氐挠绊懯呛艽蟮摹?/p>
《陽信縣輿圖》不僅標有“薄姑?!?,還有“薄姑氏國”“薄姑廟”等重要記載。
《武定府全志·陽信縣輿圖》在陽信縣城西南大約6公里處(翟王鄉(xiāng)北)標有“薄姑氏國”,其東邊是“薄姑廟”?!氨」檬蠂本唷氨」泌!奔s20公里?!按笊w遺址”的考古證實《陽信縣輿圖》是可信的。因此,圖上所標“薄姑氏國”“薄姑廟”也是可信的。其史料來源當相同?!氨」檬蠂薄氨」脧R”“薄姑?!背霈F(xiàn)在同一張《陽信縣輿圖》上,《武定府志》為我們保留了一份有重要價值的珍貴歷史資料。
《嘉靖武定州志》說:“武定自帝嚳時為兗州域,唐虞夏同。載稽之古,少昊世乃爽鳩氏之墟,厥后有季則氏、逢伯陵氏、蒲姑氏。蒲姑氏寔惟殷商之代(蒲姑氏國在陽信縣,縣有蒲姑廟。蒲一作薄),洎周時,蒲姑與四國作亂,成王滅之,其地賜太公。”[11]1其注說:“蒲姑氏國在陽信縣,縣有蒲姑廟?!泵鞒摹都尉肝涠ㄖ葜尽放c清朝修的《武定府全志·陽信縣輿圖》相一致,說明《陽信縣輿圖》的材料可能來源于更早的地方史志。
“薄姑氏國”其國君是“薄姑”。周成王伐東夷“遷其君薄姑”就是遷“薄姑氏國”之君?!氨」檬蠂本龔慕耜栃懦悄线w到哪里去了呢?遷到了今博興縣柳橋。唐人張守節(jié)注《史記》的“正義”就“遷其君薄姑”講道:《括地志》云:“薄姑故城在青州博昌縣東北六十里?!盵3]133從“薄姑氏國”到后來的“薄姑城”80余公里,薄姑國君被遷到了自己的商蓋國土之外。薄姑城離齊都營丘不遠,正是齊太公的封國之內(nèi)。薄姑君被遷到距離齊國都很近的地方,是為便于齊國對薄姑氏的監(jiān)督。
《武定府志·陽信縣輿圖》所記載的“薄姑?!?,即“大蓋遺址”在今惠民縣麻店鄉(xiāng)。此處今距海岸約75公里。惠民縣是秦朝建縣,因秦始皇東巡到此而名為“厭次”,當時并無陽信、濱縣等縣,更無沾化、利津諸縣,是渤海邊的一個面積廣大的縣域。黃河三角洲是沖積平原,3000年前,商蓋肯定比現(xiàn)在更靠近海,商蓋是一個真正的海隅之國。
“薄姑氏國”即“商蓋”諸侯國。因為“商蓋”被有意滅絕,所以在文獻方面很難見到“商蓋”。但“商蓋”國君“薄姑”因為被遷而存活下來,所以“薄姑”成了“商蓋”國的代稱,有關(guān)“薄姑”的遺跡和文獻被保留下不少?!吧w”作為地名和姓氏也被保留了下來?!吧w”和“薄姑”都與“商蓋”國有關(guān)。
修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武定府志》中的《陽信縣輿圖》中標有“薄姑氏國”“薄姑廟”“薄姑?!??!豆袍E·陽信縣》載曰:“古蒲姑氏墓。在縣東南四十里?!盵10]144《雜記》載曰:“薄姑春曉(周成王時,薄姑氏作亂,國除。封太公望于營丘,國號齊,賜履北至無棣即此)?!盵10]1171《武定府志》的這些記載與明朝《嘉靖武定州志》相一致,陽信東南的河坊、欽風(fēng)等地后來劃歸惠民縣,薄姑冢在今惠民縣,因此我們說商蓋古國在今惠民、陽信縣一帶。
《武定府志·陽信縣輿圖》所載之“薄姑氏國”應(yīng)是指其國都所在,其旁邊是宗廟,不遠處是薄姑君冢墓,這是符合古代諸侯國國都、宗廟、墓葬之安排的。但“薄姑氏國”的疆域則遠不止陽信,至少今惠民、濱州城區(qū)等地屬薄姑氏國?;菝裼小氨」泌!薄吧w云臺”,濱州城區(qū)有“蒲姑臺”,隋朝設(shè)立的“蒲臺縣”即因“蒲臺”而得名。
逢伯陵氏之地與薄姑氏之地大體為一地?!蹲髠鳌ふ压辍?《晏子春秋》之《景公問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諫第四》)記載:“飲酒樂。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昔爽鳩氏始據(jù)此地,季則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古若無死,爽鳩氏之樂,非君所愿也?!盵5]1464在濟陽發(fā)現(xiàn)逢伯陵之墓,在惠民發(fā)現(xiàn)薄姑氏墓,兩者相距不足百里,這證明了《左傳》蒲姑氏因逢伯陵氏之地的說法,證明了薄姑氏之國就在逢伯陵氏之國的地面上,即今惠民、濟陽、陽信一帶。
一個曾經(jīng)強大的諸侯國必定留有它眾多的歷史遺跡,大蓋遺址周圍26處商周遺址的發(fā)現(xiàn),佐證了商蓋國在惠民、陽信的存在。
出版于2002年的《黃河三角洲古文化遺存研究》在《黃河三角洲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及文化特征》一章中說:“北部區(qū)域的商周時期文化遺址的分布特點,基本上是以陽信東部為中心地帶,呈放射狀的分布于陽信、惠民、沾化、原濱縣四縣境內(nèi)。目前已知的較重要的商周遺址或含有商周文化遺存的有陽信的秦臺、棒槌劉、霧宿洼、東魏、臺子楊,沾化的西苑,原濱縣的蘭家、小高家,惠民境內(nèi)的大郭、大商、淄角、石廟趙、路家等?!盵12]128
這些遺址中最重要的是“大蓋遺址”,從這座“商代晚期墓葬來看,出土遺物中銅器見有鼎、方彝、觚、爵、刀、戈、削、鐃、矛等,同出遺物中還有一種形體完整、磨制精致而不具實用功能的玉鉞,另外此墓還發(fā)現(xiàn)有人殉現(xiàn)象。該墓所出的銅鼎形體厚重,立耳,圓柱型鼎足,時代特征明顯,鼎腹部飾三虎紋,此種紋飾在同時期的銅器中較為少見”[12]133。這座薄姑冢墓葬出土了這么多文物,并非是考古發(fā)掘的,而是1974年,當?shù)剞r(nóng)民在平整土地時挖到的,是后來惠民縣文化部門收集的,難免有流失和破壞。僅從這些保留下的文物看,與史籍記載的“薄姑?!笔欠系?,商朝時期的諸侯陪葬品并沒有后代那么多。
該書說:“依據(jù)惠民大郭墓的發(fā)現(xiàn),結(jié)合在這一區(qū)域商代文化遺址較多并相對集中分布的特點綜合分析,我們初步認為在商王朝時期,在黃河三角洲北部的徒駭河下游地帶,曾存在一個商王朝的方國之邦?!盵12]133這個方國之邦就是“薄姑氏”之國,亦即商蓋國?!耙源顺醪酵普撋檀」檬稀牡赝斣谕今敽酉掠蔚年栃?、惠民、濱州、沾化交界的區(qū)域?!盵12]135-136
徐其忠、李靖莉等作者的這一推論是在清華簡公布之前數(shù)年作出的,也并不知道“大蓋遺址”是薄姑冢,更沒有把它和周成王伐東夷聯(lián)系在一起。今天看來,這一推論是正確的,是與清華簡等諸多史籍的記載契合的,這也從考古方面證明了商蓋古國在今濱州市。
商蓋國在被周成王滅掉后,為了不使其死灰復(fù)燃,不但遷其君,遷其民,滅其文化,而且根本不再提其國名。但是其國君仍在,商蓋國也是無法抹掉的歷史事實,所以,后世提到商蓋時便以其君代指其國?!蹲髠鳌氛f“商奄、薄姑,吾東土也”,《史記》說“遷其君薄姑”都是有意避免提商蓋之國名。
應(yīng)當指出,“薄姑”本名“蒲姑”,《周公鼎銘文》和《左傳》都稱“蒲姑”,而《史記》《漢書》則稱“薄姑”。顯然,“薄姑”是后來的稱呼,而且不斷有人把前人所稱之“蒲姑”改為“薄姑”。筆者認為,“薄姑”是商蓋滅國后的稱呼。而蒲姑才是商蓋國君的稱呼。
后人論“薄姑”者多指齊胡公遷都之薄姑,此“薄姑故城在青州博昌縣東北六十里”[1]133,即今博興縣柳橋。陽信的“薄姑氏國”是周“成王伐東夷”前的“商蓋國”,博興的“薄姑城”是“遷其君薄姑”之后所居住的城邑。二者不僅有先后,而且前者是“國”,后者是“城’,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在商蓋國君墓附近有多處以“蓋”命名的村鎮(zhèn):大蓋、蓋劉、蓋古鎮(zhèn)、蓋北趙。在“商蓋國”正南6公里處有村名“蓋云臺”,且云:“因在近村處有一高大土臺,遠望有接云連天之勢,故取名蓋云臺?!盵9]111筆者認為“蓋云臺”即“蓋臺”,是商蓋國之臺。臺是重要的古代建筑,在平原地區(qū)尤為壯觀,在商蓋古國這片土地上不僅有“蓋臺”而且有“蒲臺”“秦臺”。正像“秦臺”是“秦國之臺”,“蓋臺”亦即“商蓋之臺”。這說明了薄姑與“蓋”之聯(lián)系。事實上,“蓋云臺”是“商蓋”古國的遺留。
存世文獻、出土簡冊、周鼎銘文、地方史志、商墓文物、地名遺留等,共同證明了商周之際的“商蓋”古國在今濱州市的陽信、惠民縣一帶。這為我們理清“周成王伐東夷”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的地方依據(jù),也為秦人的祖居地找到了確切地點。
[1] [漢]司馬遷 .史記 [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于向陽.秦氏嬴姓始源東方添新證[N].大眾日報, 2015-06-24(11).
[3][戰(zhàn)國]韓非.韓非子[M].任俊華,注釋.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4]李象潤. 濱州歷史與民俗文化論壇[M].濟南:黃河出版社,2009.
[5] [春秋]左丘明.左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尚書[M].慕平,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
[7][漢]班固.漢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99.
[8][戰(zhàn)國]孟軻.孟子集注[M].朱熹,注釋.濟南:齊魯書社,1992.
[9]惠民縣地名委員會.惠民縣地名志[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
[10] 惠民縣武定府文化研究會.武定府全志[M].揚州:廣陵書社,2009.
[11]劉繼先.嘉靖武定州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天一閣藏本,1963.
[12]徐其忠,李靖莉,王燕.黃河三角洲古代文化遺存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責(zé)任編輯梁紅仙】
The Research about King Cheng of Zhou Conquered Shangge of Dongyi in the City of Binzhou
WU Ming-gang
(Binzhou College, Binzhou 256603, China)
The country of Shangge that was conquered by King Cheng of Zhou when King Cheng of Zhou conquered Dongyi lies in the city of Binzhou, Shandong Province. Xi Nian in Tsinghua Bamboo records “King Cheng of Zhou conquered Shangge, killed Feilian, and made people of Shanggge” emigrated. Mencius said “Making Feilian migrated into Haiyu and killed him”, and Hanfizi said “Zhougong attacked Shangge and Shangge surrendered”. Shangge is one of four states of Dongyi which King Cheng of Zhou would conquer. Bogu who “was made to emigrate” in Historical Records· Zhoubenji is the king of Shangge. Nowadays there are “Bogu country” and “Bogu temple” in?Yangxin?county, and there is “Shang tomb of Bogu” in Huimin country. “Bogu country” is the “Shangge country”. There are 26 ruins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round the “Shangge country”. Remaining records, slip books unearthed, the tripod inscriptions, local chronicle, ruins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relics of Shang tombs, the remaining places all conform that “Shangge”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lies in the city of Binzhou.
conquered Shangge;ruins of Shangge; Bogu country; ruins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K207
A
1009-5128(2016)17-0065-05
2016-06-16
吳名崗(1952—),男,山東惠民人,濱州學(xué)院兼職研究員,山東省孫子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孫子文化、《史記》及地方歷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