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新
摘 要:《紅樓夢》作為中國章回體小說的巔峰之作,更是一部反映中國封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國內對其研究層出不窮,涉及各個方面。目前從翻譯角度的研究也很多,霍克思譯本受到廣泛關注?!都t樓夢》中黛玉“還淚”貫穿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始終,“葬花吟”作為表現(xiàn)黛玉情感世界的一首詩詞,其中滲透著黛玉的淚與血,苦與悲。本文結合黛玉之淚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以霍譯本《紅樓夢》為依據(jù),分析《葬花吟》英譯的情感傳達與再現(xiàn)問題。
關鍵詞:黛玉之淚;“葬花吟”;情感的傳達與再現(xiàn)
一、《紅樓夢》中黛玉之淚的情感文化內涵
一句“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足見淚不為尋常物。淚作為情感的一種集中表現(xiàn),成為中國無數(shù)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意象,更成為表現(xiàn)悲劇形象濃墨重彩的一筆?!都t樓夢》中黛玉之淚的刻畫就是典型之一。林黛玉作為《紅樓夢》中一個悲劇性的人物,關于其淚的描寫自然而然成為刻畫其性格特征重要的組成部分?!都t樓夢》中寶黛的情感糾結始于林黛玉對賈寶玉的“還淚”之情。淚是情感的凝結,反映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淚作為情感的一種表達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否則悲何以為悲,恨何以為恨。不同的民族往往會有不盡相同的情感表達方式。黛玉之淚的情感表達同樣滲透著文化底蘊。黛玉之淚并非無源之淚,是整個民族情感的具體體現(xiàn)。共同的民族情感體驗是我們深刻體會其淚之悲的基礎。
二、霍譯“葬花吟”關于情感傳達的評析
《葬花吟》的翻譯,首先要對《紅樓夢》整體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風格有通透的把握?!对峄ㄒ鳌肥切≌f情節(jié)和意境的一部分,是黛玉內心世界的寫照,所以翻譯一定要注重人物情感的傳達。下面通過《葬花吟》英譯研究,審視情感傳達和再現(xiàn)的得失。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The Maid, grieved by these signs of springs decease.
Seeking some means her sorrow to express.
Has rake in hand into the garden gone,
Before the fallen flowers are trampled on.
此句表達了深切的惜春傷春之情,美好的春光不在,不免引起人的惆悵,更何況內心本已被愁緒所困,看到春暮的凄涼之景,怎能消解心中的無限愁緒。譯文中“grieve”一詞表現(xiàn)出黛玉的惜春之情,第二句中的“seek”一詞表現(xiàn)出為排解心中的愁緒所做的努力?!癟rample on”是踐踏的意思,在這里一個重要的情懷“不忍”并未在譯文中體現(xiàn),黛玉看到遍地落花,不忍踩,傳達出黛玉內心的躊躇憐惜之情,譯文沒有很好地再現(xiàn)這種心理。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Next year, when peach and plum-tree bloom again,
Which of your sweet companions will remain?
The solitary Maid sheds many a tear,
Which on the boughs as bloody drops appears.
這兩句從桃李年復一年的花開花落中,聯(lián)想到人卻不能如桃李一般長存,感嘆人世的無常,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之情。內心的凄苦無以排解,看到暮春之景,想到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悲戚難耐,忍不住默默地灑下淚來,一個“暗”字表明內心的苦楚無人傾訴,只得獨自承受,更顯其哀。將首句翻譯成一個時間狀語,沒有突出樹與人的的對比,因此黛玉的無奈凄苦之情沒能得到很好的傳達。后兩句的譯文意境圓滿,不過原詩句用典,湘妃哭舜,泣血染竹,竹成斑,因為黛玉號“瀟湘妃子”,此處是黛玉表達自己的萬分悲痛之情,瀟湘哭竹,這個故事需加注點透。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And lays her down between the lamplit wall,
While a chill rain against the window falls.
But neither bird nor flowers would long delay,
Bird lacking speech, and flowers too shy to stay.
青燈、冷壁襯托出人內心的無限凄涼,無情的冷雨敲打著寒窗,痛擊著一顆孤獨的心,本想在“被”中尋找溫暖,卻無奈“被未溫”。譯文第一句中“l(fā)amplit wall” 無法完全表現(xiàn)出室內之物帶給黛玉心理上的凄涼感受。第二句譯文中“chill”一詞則傳達出冷雨帶給內心的凄苦體驗。后句以花鳥自比,美好的東西總是不常在,無力挽留?;B似乎與黛玉心相通,充滿無限惆悵。譯文第一句中的“bird”和“flowers”顯然不能與原句中“花魂”和“鳥魂”的深刻內涵契合,在意境和情感傳達上略有缺失。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And then I wished that I had wings to fly,
Across the sky to the worlds farthest end.
Pure substances the pure earth to enrich,
Than leave in soak and stink in some foul ditch.
心中的悲苦已無法在塵世得到解脫,表現(xiàn)出一種極度的無奈與惆悵。譯文整體上與原句意境相合,第二句中的“隨花”意境并未得到直接再現(xiàn)。黛玉因花之潔不忍其陷于污濁之地,故將其葬于大地,作為其最終的歸宿。由花及人,黛玉想到自己在塵世的遭遇,又有誰來憐惜呢,惜花實則是憐惜自己。譯文第一句中的“pure substances”和“pure earth”把握了原句兩個“潔”字的實質內涵。第二句中情感的再現(xiàn)也很好切合了原句中的心理感受。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As petals drop spring begins to fail,
The bloom of youth, too, sickens and turns pale.
One day, when spring has gone and youth has fled,
The Maiden and the flowers will both be dead.
這兩句觸景傷懷,由春殘花落,聯(lián)想到青春易逝,紅顏易老,讓人不禁悲從中來。譯文的意境很圓滿,特別用“bloom”形容紅顏,用“sicken”和“pale”形容紅顏的消逝,傳達出黛玉內心的無限憐憫痛惜之情。后兩句表達了黛玉深切的傷春憐惜之情,春暮凄涼之景,讓人不禁感傷紅顏易老,好景不長,最終將會和春花一般凋零。第二句“dead”很好地傳達出花謝人亡的凄涼意象,傳達出黛玉內心對紅顏易老,人生悲苦的無限惆悵之情。
三、結論
通過分析霍譯《紅樓夢》中《葬花吟》翻譯的情感傳達得失,譯文從整體上較好地把握了黛玉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但由于情感的表現(xiàn)具有文化歷史性,更具有民族性,在向目的語讀者傳達的過程中難免產生偏差。情感的傳達和再現(xiàn)作為文學作品翻譯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譯者必須基于原語的歷史文化,深刻領悟和把握內涵,最大限度的傳達出原文微妙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 鄭瓊京.《紅樓夢》第三回楊憲益譯與霍克思譯比較評析[J].海外英語,2011.
[2] 徐麗華.《紅樓夢》中桃花悲情意象[J].華夏文化,2013.
[3] 戎金榮,劉淑梅.《葬花吟》翻譯中的文化因素[J].首都教育學報,2012.
[4] 李海蓉.探討文化翻譯的不可譯性:分析《紅樓夢》楊憲益和霍克思的英譯版本[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
[5] 朱耕.譯者的主體性:霍克思英譯《紅樓夢》解讀[J].作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