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祖慶
(賀州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廣西賀州 542800)
兒童文學的心智素養(yǎng)探析
韋祖慶
(賀州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廣西賀州 542800)
一個成熟的兒童文學工作者,既是成人,也是兒童。所謂“兒童”是強調應當以兒童的心態(tài)去面對世界,以兒童的視界看待世界,以兒童的生活體驗世界,從而修煉養(yǎng)成兒童文學應有的心智素養(yǎng)。只有具備了這種素養(yǎng),作家才能創(chuàng)作出兒童喜愛的文學作品。
兒童文學;兒童化心態(tài);兒童化視界;兒童化生活
作為兒童文學工作者應該具備兒童文學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的內涵非常豐富,既包括文學素養(yǎng),也包含生活體驗,既包括心智素養(yǎng),也包含行為摹擬,還可以包含其他更多內容。這里只就心智素養(yǎng)進行討論,因為只要心貼近,就具備與兒童交往的基本素質。同時,也因為心智的貼近比較困難,它屬于內心的真正認同,不像外在表現(xiàn)那樣顯性化,因此著重分析之。
心既是生理器官,也是精神器官,是主體之人認知客觀世界,實現(xiàn)與主體交融的平臺,也是主客體交融的思想庫。于是,心態(tài)就是一個人面對客觀世界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處理事情的思維習慣,以及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反應態(tài)度,屬于心理品質的一個基本指標。只有心貼兒童,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兒童文學,也才能有效地理解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工作者需要回溯童年,追憶那些曾經的純真,努力拾起那些人之為人的本真。人作為一種動物,本真總是永遠存在的,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為需要融入社會,本真就會逐漸由顯性轉入隱性,由意識轉入潛意識,逐漸藏入心靈的最深處。這種基于本真所顯現(xiàn)出來的純真,因為祛除了社會利害關系,顯現(xiàn)一種純潔和美好,因此最具審美意義,從而被譽為人類精神家園。人的心靈總需要一個歸所,純真也就成為人類的一個永恒夢想,雖然人會受到現(xiàn)實的牽制,只要心向往之,就能夠進入審美狀態(tài),也能夠體味兒童文學,體驗兒童的美好心靈。
純真作為人之個體也只存在于童年,作為成年人就需要忘卻自己的年齡,通過時?;貞浲甑姆绞?,不斷溫習曾經的純真,人就可以獲得一顆不老的心。這是一種自我回溯的方式,根據(jù)心理學基本原理,回憶總是傾向于美好,因此普希金才說:“那過去了的,將成為美好的回憶?!奔冋娴幕局赶蛞彩敲篮?,這就與兒童實現(xiàn)心靈溝通,可以成為進入兒童文學世界的基本路徑。保持內心不老,還可以通過與兒童共同生活來實現(xiàn),只要帶著一顆向兒童學習的心,就可以將自己世故的心消解,不僅能夠進入兒童心靈,更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顆童心,真正進入審美狀態(tài)。
從現(xiàn)實世界來看,盡管客觀世界獨立于我們的意識之外,但是,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會因視界不同而改變。觀察問題的方式、觀念、角度不同,對客觀世界認識就有差異,甚至完全不同。盲人摸象的典故能夠有效地說明這個問題。作為客觀事物的象就只有一頭,其外形并沒有改變,但是由于各位盲人所取的視界不同,于是對于同一只象的認知就完全不一樣。盲人如此,常人也一樣。同樣是這頭大象,如果采用遠觀的方法,其與高空俯瞰的外形必然不同,更與在大象腹下仰視不一樣,這就是視界的作用。因此,所謂視界是指人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所能達到的理解范圍,也可以說是理解的起點、角度和可能的前景,泛指人們觀察客觀對象的思想空間范圍。
在科學理性精神的照耀下,整個成人世界已經形成了理性看待世界的主潮,非理性已經完全被邊緣化,甚至達到了將理性等同于科學,非理性即是偽科學的地步??茖W理性于邏輯層面的表現(xiàn)就是線性思維,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達到科學的結論。雖然現(xiàn)代非線性思維也在起著作用,但遠沒有線性思維深入人心,也難以進入理性思維的核心位置。兒童沒有經過嚴格的邏輯訓練,沒有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但兒童依然有思維,兒童使用的就是非線性思維,借助這種思維看待世界。
“現(xiàn)代心理學表明:兒童心理發(fā)生的主要特征同人類智力進化間有著異形同構的關系,兒童意識結構在很大程度上重復著原始意識結構,其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的擬人化傾向?!盵1]非線性思維起源于人類原始時代,雖然現(xiàn)代社會的非線性思維完全超越之,但是因為它更具有原初性,它是較之線性思維更本原的思維方式,因此也必定在人之個體兒童身上復現(xiàn)。從自然發(fā)展狀態(tài)看,兒童較之成人更擅長非線性思維,特別是更貼近原始時代的非線性思維特征。雖然從更高層次考察,成人的非線性思維更具有科學性,更能夠貼近和反映客觀世界運行的實際。兒童的非線性思維還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維具有跳躍性
兒童因為注意力尚不能長時間集中,不能專注一件事物,因此極其容易形成注意力轉移,隨著注意力的轉移,思維對象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由此表現(xiàn)為思維極具跳躍性?!白⒁饬Φ牟环€(wěn)定是3~4歲兒童所共有的特征,這是現(xiàn)階段心理學家所達成的一個共識。他們會被自己所看到的每一樣東西所吸引,其注意力是飄忽不定的。一般來說,集中兒童的注意力是困難的,而這正是教育的障礙。威廉·詹姆士談到:‘我們都熟悉兒童注意力的極端變動性,這種變動性使我給他們上的第一堂課亂七八糟。這種反應與被動注意的特點使兒童似乎更多地屬于偶然引起他注意的每件東西,而更少屬于自己,這是教師必須克服的第一個困難?!?,自動地從恍惚注意中恢復的能力是判斷、性格和意志的基礎。改進這種能力的教育是最優(yōu)化的教育?!梢钥闯?,一個人如果任由自己的天性行事,就永遠不可能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他只能憑借自己的好奇心使注意力頻繁地轉移?!盵2]這種跳躍性決定兒童的思維不可能是線性維,只能是非線性思維。
(二)情感極易轉換變化
情感似乎與思維無關,思維要求盡可能撇清情感,以一種比較純粹的形式進行思考,以求獲得更為客觀的結論。但是,只要不是進入科學知識的學習,兒童的思維就不是純粹客觀的呈現(xiàn),都是基于情感之下的思維,都是攜帶情感的結論,或者說都是傾向于一種價值觀的判斷。俗語說:“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边@種情感的急速轉換,思維的結論也隨之跟著變換。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兒童評價一個人,一會兒是好人,另一會兒是壞人,結論前后不過5分鐘。由此可以看出,兒童的思維并不遵循線性思維的一貫性原則,似乎具有隨意性,其實兒童也遵循非線性思維原則,基于情感進行思維。情感發(fā)生變化,思維結論自然跟著變化。這種情形,成人并非沒有,也是一樣存在著,選邊站隊的思維方式就是情感的思維方式,只要是自己人,一律正確。極端之時,曾經有過口號,敵人反對的,我們都支持,敵人支持的,我們都反對,這就是典型的兒童思維翻版。
(三)關聯(lián)的感性思維
感性思維是基于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種思維方式,是指對一定客觀事物感知引起情感變化而形成主觀感受的過程。兒童最富于感性思維。皮亞杰在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中指出,人經由嬰兒、幼兒、兒童直到少年的發(fā)展階段,思維亦隨之發(fā)展著,經歷感知運動前期、前運算時期、具體運算時期、形式運算等不同發(fā)展階段。兒童思維的發(fā)展從帶有極大的具體形象性到開始形成抽象邏輯思維,兒童的感性思維決定了兒童思維的任意性和無邏輯性的特點?!爱攦和赃@種思維方式去觀察外部的客觀世界,并進而去認識事物、解釋現(xiàn)象時,就必然會與真實的客體世界產生程度不等的錯位、反差、逆轉、任意組合、概念混雜等現(xiàn)象,并從非邏輯、不協(xié)調中得出似是而非、背理反常的結論?!盵3]兒童的這種感性思維成為現(xiàn)實中生成幽默的基因,也成為兒童快樂的源泉,因為這種思維方式正好與產生幽默的思維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坝哪緛硎侨祟愃季S邏輯發(fā)展的產物,然而其思維方法恰恰同人類正常的普遍的思維邏輯背道而馳,這種思維方法有人稱之為‘理性倒錯’,這種理性的倒錯就是指一切與人們的習慣習俗、常情常理相悖謬的東西,揭露這種悖謬的東西,就是制造幽默的主要藝術手段。”[4]
由此看來,兒童采用非線性思維方式看待世界,確實具有與成人不同之處,而且有著自身的審美特點。如果成人只是使用自己擅長的線性思維,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兒童,也就不能進入兒童世界。成人如要貼近兒童,就必須使用非線性思維觀察世界,這其實只是復現(xiàn)人類初期的思維方式。這對于人類并非陌生,對于成人個體更不陌生,因為成人距離自己的童年時代也就幾十年而已,只要稍加回溯便可以有效實現(xiàn)。
兒童化生活不是兒童生活,因為成人已經不可能回到童年時代,也不可能真正地過上兒童生活,因此兒童化生活是一種類兒童生活,屬于模擬性質?!盎弊址浅V匾?,它是一種轉化,是從一種狀態(tài)向另外一種狀態(tài)置換,具有明確的自覺意識,是在意志控制之下的行為。由此可見,所謂兒童化生活就是成人基于自覺意識,從成人角色以他者身份進入兒童主體,盡力使自己也變成類兒童的一種生活方式。
兒童有兒童的生活,成人有成人的生活,兩者處于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成人面對煩惱無盡的人生,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在他前面不是永遠充滿陽光,而是不時存在各種惡劣天氣,因此就會生出許多無奈。成人如果想要進入兒童化生活,就需要暫時放下這些世間的紛擾,將現(xiàn)實世界生成的欲求暫時寄存,把自己的心靈進行一次打掃和清空,以虛靜的方式審美,才能進入兒童生活。
成人因為已經進入世俗社會,需要承擔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因此必然存在許多煩惱,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是,兒童則沒有成人的這些煩惱,因為兒童尚未進入世俗社會,也不承擔任何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沒有責任壓力,自然也就沒有成人的煩惱。即使兒童有著兒童世界本身的一些煩惱,但是因為并不關聯(lián)著生存與責任,同時也由于兒童情緒的易變性,也不會形成精神壓力和相對長久穩(wěn)定的煩惱,沒有什么持續(xù)性,都是一些轉瞬即逝的情緒反應。因此,兒童給予成人的印象就是無憂無慮,而且也已經固化變成了人的整體成長歷程中不可多得的美好時光,那是一個令人向往的美好意象。
成人都從兒童走來,都曾經歷兒童生活。由于年齡增長,兒童生活也已經漸行漸遠,逐漸變得陌生化起來。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成人曾經的童年時代也與現(xiàn)今的兒童生活存在一定距離,已經不可能完全依靠自我的童年生活回憶感知如今的兒童生活與兒童心理,因此需要深入兒童世界,真切地體驗兒童生活,真誠地體味兒童心靈世界。
對于深入兒童生活的話題,許多成年人可能有些微詞,特別是父母更是如此,因為作為兒童的監(jiān)護人,每天都與孩子一起生活,緣何還需要深入?確實如此,表面上看,兒童不能獨立生活,需要成人的撫養(yǎng),成人需要關注孩子的吃喝住穿,需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可以說了解孩子的一切。但是,我們仔細思考,兒童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與思想感情的個體,不僅需要物質層面的成長條件,更需要精神層面的指導引領,如果不能深入兒童的內心世界,則不能有效地理解兒童,也不能提供指導和引領,兒童只能在黑暗中自我摸索。
(一)未能了解兒童生活的幾種表現(xiàn)
1.只關心兒童物質層面的滿足,沒有關注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
這是非常傳統(tǒng)的一種成人與兒童的關系,父母與孩子之間基本上只是通過物質才獲得聯(lián)系,其他方面就沒有什么思想上的交流溝通?!都t樓夢》中賈政與賈寶玉就是如此,作為父親的賈政只負責提供物質財富,至于賈寶玉心中想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親賈政想什么,于是也要求賈寶玉想什么,因此在賈政心中沒有賈寶玉兒童的精神追求,都是賈政思想的延伸。
2.成人與兒童生活時間交集極少,聯(lián)系橋梁只是提供生活條件
一些父母雖然表面上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謀面機會和時間并不多,不能建立有效的思想情感溝通。由于工作緊張,許多父母(特別是父親)整天忙于工作,不僅八小時之內不能與孩子一起生活,而且八小時之外也不能把時間交給孩子,孩子醒著的時候幾乎看不到自己的父母。一些父母由于生活關系,外出打工謀生,將孩子留存家里交給祖輩或其他成人撫養(yǎng),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他們一年到頭幾乎沒有時間與孩子見面。不管哪種情形,都說明成人與孩子只是一種外在的聯(lián)系,只是一種血緣的聯(lián)系,他們是生活在不同場域的不同之人。
3.成人傾向于單向的信息輸出,沒有形成平等的互動交流氛圍
賈政偶爾也與賈寶玉說話,但這不是互動交流,完全是賈政的訓導和賈寶玉的接受,完全沒有平等交流的氛圍,因此賈寶玉不敢也不能陳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們許多成人也是一樣,注重教導孩子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但是沒有傾聽孩子自己的想法,沒有體味孩子的內心感受,將孩子推到對立面進行教育。
以上只是概括幾個方面的表現(xiàn),具體的表現(xiàn)方式還會很多,這里不一一細說。
(二)成人了解兒童生活的幾種途徑
1.把更多時間交還孩子
沒有時間的交集,就不能深入生活,因此把時間交還孩子,這是最為基本的前提。日久生情,時間可以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因此時間的投入是一個必需的前提條件。
2.參與兒童游戲
兒童具有游戲的天性,游戲也是兒童生活的基本平臺,更是兒童真情實感的展示平臺。雖然其他一些生活方式也能夠介入兒童生活,但是都不如游戲更具有兒童特性,都不如游戲更能夠深入介入兒童生活,因為游戲是心靈最為放松的時刻,可以充分展示內心的真實。參與兒童游戲,就可以有效地理解兒童,能夠有效地進入兒童的內心世界,達到理解兒童的目的。
3.變換角色,換位思考
因為成人與兒童處于不同的生活群體,因此需要理性和情感的投入,不能只有形式的投入,而變換角色換位思考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首先,需要成人脫下自己成人的身份,特別是作為教育者的長者面具,將自己置換成為一個兒童。其次,就是有意識地擺脫成人意識,以兒童視角思考兒童的問題,追尋一種陌生化的效果。
深入兒童與兒童打成一片,這只是了解兒童的前提,如果深入兒童內心世界,還需要互動交流。雖然成人可以依托自己豐富的處事經驗,可以通過觀察獲取兒童的內心世界秘密,但是互動交流還是不能輕易丟棄,因為這是進入一個人心靈世界的捷徑。要做到以心貼近兒童,感受兒童的心靈脈搏跳動,可以采用一些最為簡捷的方法。
(三)成人與兒童互動的方法
1.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互動交流的基本前提是既有說者,也有聽者,與兒童互動交流也一樣。平常一般都是成人為說者,兒童為聽者,現(xiàn)在應該變換位置,兒童為說者,成人為聽者。成人應該訓練自己變成兒童說者的有效傾聽者,兒童在這種氛圍下,能夠提高自信,也能夠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給予成人了解兒童真實想法提供有利條件。同時,成人傾聽可以提供一個兒童平等互動交流平臺,因為放低身段,成人也可以反思自己從前的交流方式,可以反思從前的交流成效,從而尋找并選擇最優(yōu)化的互動交流方式。
2.使用兒童化語言
成人與兒童之所以給人感受從屬于不同的生活群體,其中一個顯性表征就是各自使用不同的言語方式,成人使用成人的話語系統(tǒng),兒童使用兒童的話語系統(tǒng)。二者雖然存在話語系統(tǒng)交集,但還是呈現(xiàn)不同的表達方式,于是易于將兩者隔離開來。因為成人處于強勢地位,因此在話語系統(tǒng)選擇上,應該是成人主動選擇兒童的話語系統(tǒng),兒童沒有能力選擇成人話語系統(tǒng)。成人使用兒童化語言,不僅可以拉近與兒童的距離,而且迫使成人關注兒童日常生活,否則就不能有效地選擇兒童熱詞。兒童熱詞是兒童日常關注的基本入口,透過熱詞就可以了解兒童在看什么想什么,也就搭建了進入兒童內心世界的橋梁,實現(xiàn)成人與兒童的有效互動交流。
3.學會放棄自己的想法
成人不要形成一種理念:真理就在我的手中,兒童永遠只能聽從成人教誨。其實,真理并不必然存在于成人身上,也許兒童手中也握有真理,因此不應該固執(zhí)已見。此外,許多時候并不需要嚴格區(qū)分真理或謬誤,它們只是一個探討的話題,成人應該學會且具有勇氣放棄自己的想法,轉而贊同兒童的看法,盡可能地實現(xiàn)最大的交集。交流本身就是看法的交換,就是一種相互采納和妥協(xié),以便增大信息交集面的過程,成人不能因為身處強勢,就不能或不愿放棄自己的觀點,那樣將影響互動交流的有效性。
成人已經不能真實體驗童年生活,即使深入兒童世界,也只能以他者身份進入兒童生活,因為成人畢竟不是兒童。但是,成人可以虛擬地體驗兒童生活,因為成人自身就歷經童年時光,借助回憶就可以實現(xiàn)在想象世界重新體驗兒時的生活,喚起過去的生活情景。
(四)成人用回憶體驗兒童生活
1.回憶即虛擬體驗
回憶是指在一定條件誘發(fā)下,將過去感知經歷過的事物,以一種影像的方式在頭腦中重新呈現(xiàn)出來,并且引發(fā)相關的心理體驗的過程,因此也稱為情景再現(xiàn)。因為時間具有一維性特點,過去的事情已經不可能真實復現(xiàn),即使能夠以物理方式“真實”復現(xiàn)過去的情形,也不能等同于過去,都具有一種虛擬性,因此回憶一定是影像的呈現(xiàn)。況且,回憶的呈現(xiàn)方式更多時候都只是一種大腦影像,并不以物理的實存方式客觀地呈現(xiàn)原本的面貌,于是更加體現(xiàn)一種虛擬性??陀^事物以一種影像的方式進入大腦,不是以一種客觀的方式呈現(xiàn),而是表現(xiàn)一種心理過程,于是必然伴隨心理體驗。這種體驗因為不是即時的共生關系,而是一種歷時性的伴生關系,因此只能是虛擬的,是一種借助影像進行的過程。不是一種實際情形的體驗,僅是一種虛擬性的體驗。
作為成年人,已經不能回到童年,回憶呈現(xiàn)的童年也只是出現(xiàn)在大腦中,只是以一種影像的方式存在,也就是一種虛擬體驗。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童年生活的人事物,都發(fā)生了變化,即使回到童年生活的地點,也不能等同于童年時代,都只能是虛擬的建構。虛擬體驗雖然不是真實體驗,但是也具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那就是更加注重心理的溝通與交往,可以更多地實現(xiàn)一種審美愉悅,獲得更多的審美意義。
2.回憶即美好體驗
人生幾十年歷程經歷無數(shù)風雨,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確認一點,那就是并非所有經過的事情都能夠回憶,許多事情也許完全潛入無意識領域,但完全不能再次呈現(xiàn)出來,即使以影像的方式也不行。這種情形充分說明,回憶具有某種過濾功能,能夠對所經歷的事情進行必要篩選,也許個人本身并沒有意識到這種篩選,但是它確實存在。那些經過篩選過濾的事情,大抵具有一個總體傾向,那就是給予主體以一種美好的虛擬體驗。不管這些影像在當時是美好的事情,還是痛苦的事情,在進入回憶環(huán)節(jié)之后,都能夠給人一種積極的心理反應,表現(xiàn)為一種正面的心理體驗。
如果將這種影像局限在童年時代,這種美好體驗將會更加強烈和完整。童年原本就是一個無憂無慮的時期,不管其中發(fā)生怎樣的事情,都不會涉及強烈的利害關系,都只是一種即時性的些小矛盾摩擦。以成人眼光看來,純粹就是一種游戲,不能稱為什么痛苦。更為重要的是,成人在歷經生活滄桑之后,具有了更加寬闊的視野,對于童年玩伴之間發(fā)生的事情,完全以一種俯瞰的勢態(tài)審視,于是都會將其引向美好的境界,以一種美好的心態(tài)予以解說。這也是童年成為美好意象的重要心理指針。
3.回憶即參照體驗
回憶不是簡單的自我再現(xiàn),而是包含參照體系的比照再現(xiàn),也許個體已經自覺意識到了這個參照系,也許并沒有明確意識,但它確實存在。這種參照大致上具有兩個基本坐標,一是成人自我的成長歷經,二是當下兒童的生活狀況。成人以成人視角回溯觀照自己的成長過程,于是追溯回憶自己的童年,從這個人生起點反思當下的成人生活狀態(tài),從而獲得某種啟迪。這是具有自我意識的人類,自覺不自覺地在運用的一種方法,人在這種參照中獲得自我滿足,也在心理層面有效地釋放當下的心理,獲得一種心理滿足。當下的兒童生活,也是成人進入童年回憶的重要參照系,不管他們對于當下兒童是心生羨慕,還是暗含批評,都成為引發(fā)成人回憶童年的重要引信。通過這種回憶比對,反觀成人現(xiàn)今的狀態(tài),可以有效地平衡成人的心理,并且進入一種審美狀態(tài)。
綜觀所述,作為一個成人兒童文學作家,如果要創(chuàng)作適合兒童閱讀、能夠有效反映兒童精神世界的優(yōu)秀作品,就應該培育自己的兒童文學心智素養(yǎng)。只有置換自己身份,與兒童打成一片,深入兒童心靈世界,才能與兒童達成心靈溝通,才能獲得兒童讀者認同,兒童文學作品才能具有歷史性的生存。
Probe into the Psych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Accomplishment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Wei Zuqing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Music,Hezhou University,Hezhou,Guangxi 542899,China)
A mature children's literature writer is not only an adult but also like a child.He should face the world with the mentality of a child,look at the world with a child's vision,experience the world in a child’s life,and thus develop the psych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accomplishment required for writing children's literature.Only with this accomplishment,can a writer create children's favorite literary works.
children's literature;children's mentality;children's vision;children's life
I207.8
A
1001-7070(2016)06-0067-05
(責任編輯:彭志雄)
2016-10-21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廳高校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地方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yè)兒童文學課程體系研究與教學實踐”(項目編號:2013JGA242)。
韋祖慶(1964-),男,廣西賀州人,賀州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文藝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