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牛魔王與佛有什么關(guān)系?實(shí)際上牛魔王與佛的關(guān)系是匪淺的。牛魔王是西游記中佛教宣揚(yáng)的使者。牛魔王被降服后變成一頭白牛的佛意是明顯的。白色通常被認(rèn)為是“無色”,“無色”是佛的教義之一。同時又是“人牛不見時,碧天光皎潔”的佛教修行的再現(xiàn)。牛魔王被降服后歸了如來同樣有象征意義。佛的感知、感化、教導(dǎo),讓魔的生靈牛魔王皈依佛。
關(guān)鍵詞:西游記;牛魔王;佛
魔非魔,道非道,欲非欲,情非情,心生魔生,心滅魔滅。牛魔王是西游記里的角色。牛魔王又是妖怪中的最主要的一個。作者在西游中用了兩回來講它,再加上與牛魔王相關(guān)的角色的章節(jié),包括與牛魔王相關(guān)的角色,鐵扇公主、紅孩兒、玉面狐貍、亂石山碧波潭的萬圣龍王,落胎泉賣水的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等。那篇幅要占西游記全書的三分之二了。按照文學(xué)寫作的特點(diǎn),重要的角色會占多篇幅來寫。因此可見牛魔王的重要性了。
牛魔王是西游記妖怪中最重要的一個。降服牛魔王時,如來佛祖主動派出十萬佛兵來降,而且還派了五臺山秘魘巖通廣大潑法金剛,峨眉山清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虛擬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金剛,昆侖山金霞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讓這四大金剛把牛魔王團(tuán)團(tuán)圍住。牛魔王犯了什么大的罪過會得到如此的對待。翻看西游記,會發(fā)現(xiàn)牛魔王是七大圣中的老大,號稱平天大圣,但是他不像其他的妖怪一樣,沒有得罪天庭,佛派或是其他的一個妖怪,也沒有見他行兇做惡,危害他人,也沒有隨隨便便的殺人,更沒有抓唐僧吃唐僧肉。他犯的不過是人間的“欲望”的罪。人的欲望在牛魔王身上全都有體現(xiàn)。人的欲望多時會產(chǎn)生魔,就要消除魔。佛派佛兵、金剛來降無非是想讓牛魔王意識到佛的法力無邊與力量強(qiáng)大,威懾牛魔王降。最后牛魔王跪地求饒說:我愿皈依佛家。佛的大陣仗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對牛魔王的重視,這里也可見牛魔王是多么的特殊。
西游記中的眾仙圍剿發(fā)生了兩次一次是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這次就是在圍剿牛魔王的時候,牛魔王是何許人也?為什么能讓天庭大動干戈。在西游記中牛魔王的描寫是怎樣的呢,在西游記第六十回牛魔王罷站赴華筵,孫行者二調(diào)芭蕉扇中對牛魔王的描述是:“頭上戴一頂水磨銀亮熟鐵盔,身上貫一副絨穿錦繡黃金甲,足下踏一雙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間束一條攢絲三股獅蠻帶。一雙眼光如明鏡,兩道眉艷似紅霓??谌粞?,齒排銅板。吼聲響震山神怕,行動威風(fēng)惡鬼慌。四海有名稱混世,西方大力號魔王?!睆倪@一系列的描寫中可以看出牛魔王的威武氣派,以及說明牛魔王不同于其他的妖怪。為什么要這樣寫,這與牛魔王在西游記中的重要性不無關(guān)聯(lián)。重要的角色的裝扮會非一般,來顯示其特殊性。
牛魔王與佛有什么關(guān)系呢,要從一些書籍中記錄牛與佛的關(guān)系的文章中找起。在《法華經(jīng)·譬喻品》里有專門的講到牛這個我們習(xí)以為常的動物。也講了牛與佛的關(guān)系。經(jīng)云:“爾時長著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dāng)設(shè)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后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游戲。汝等于此火災(zāi)、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dāng)與汝。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愿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災(zāi)。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慰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fù)障礙,其心泰然,歡心踴躍?!痹谶@個《法華經(jīng)·譬喻品》里,火災(zāi)比喻現(xiàn)實(shí)的世界。這個現(xiàn)實(shí)世界被喻為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長著比喻佛祖,孩子比喻在世俗中苦難的眾生。牛是拉云云眾生脫離苦海的牛車??梢娕Ec佛是有佛緣的??梢娕T诜鹄锸怯斜扔髁x的。同樣身為牛的牛魔王同樣也是有佛緣的。
佛教來自印度,傳入中國。牛在印度是有特殊的象征的。在印度教中,牛被視為“圣獸”。牛被敬之如神。??梢缘教幾杂捎问?,神圣不可侵犯。印度人對牛的非常崇拜的,見到牛會恭敬的行禮的。雖然佛教傳入中國根據(jù)中國的特色加以發(fā)展形成了中國的佛教,但是在對牛的看法上是一致的,就是都會肯定牛的佛性。
在西游記中牛不僅有佛性佛緣還起到了宣揚(yáng)的作用。牛魔王在西游記中就是佛教宣揚(yáng)的使者。那就說明牛魔王與佛的關(guān)系,首先就是借牛魔王來表達(dá)佛的思想內(nèi)核,無欲無求,趕走人的欲望與貪念。牛魔王是很像人的妖怪,他有妻子鐵扇公主,有兒子紅孩兒,他還有美麗富有的妾玉面狐貍。通過寫牛魔王被收服來寫人要摒除人間的欲望與貪念。貪嗔癡在佛界是要不得的。牛魔王起到了佛理宣揚(yáng)的很好的例證。
牛魔王的名字中有個“魔”字。為什么是“魔”字呢?“魔”,來自梵語的舶來品,全稱叫“魔羅”或“惡魔”。意思是阻礙并打攪人們修道的惡魔,使人產(chǎn)生煩惱欲望的魔鬼?!澳А?,分為“內(nèi)魔”和“外魔”?!皟?nèi)魔”會影響“外魔”。內(nèi)心中充滿了魔性,不能修佛,不能悟道,就會產(chǎn)生外魔。在佛教中有句佛語是這樣的,“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迸D跻?yàn)槠渥陨淼哪?,佛要滅牛魔王的魔性。牛魔王被降服后歸了如來。牛魔王并不是一開就是如來的,但后來歸給了如來。說明牛魔王已不是魔王。他卸下了魔性成了可以和佛在一起的侍者。佛的感知、感化、教導(dǎo),讓魔的生靈可以有佛性。
在西游記中牛魔王被降服化成原形時,他化成了白色的牛。白色是有特殊的含義的。白色通常被認(rèn)為是“無色”?!盁o色”是佛的教義之一?!盁o色”的牛是摒除了雜念與世俗的黑色而成。白色是純凈、純粹的。白色的牛它象征牛有了佛性思想和思想的純粹性。牛在佛教里常常意喻人的“心性”,“瑜伽”的直譯就是“牛軛”,隱喻為修心之術(shù),因此“牧牛”常作為“修佛”的經(jīng)典意象。“牧?!钡倪^程即馴服心性的過程。佛教經(jīng)典《大正藏》及其《續(xù)藏》涉及到牧牛的就多達(dá)1346頭。在韓國和日本有一些中國南宋和元代傳過去的《牧牛圖頌》,是一些連環(huán)畫,有的就只有十幅。講的是一開始是一頭黑色的牛,后來慢慢的就變成了白色的牛,甚至有的畫成了最后牛變成了透明的牛。這些畫中的牛變化的過程都是在宣揚(yáng)佛的教義。歸佛,信仰佛,也會像黑牛變白一樣。也會“無色”。西游記第二十回《黃風(fēng)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爭先》里有一首揭示主旨的偈語:“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生滅盡由誰,請君自辨別。既然皆已心,何用別人說?只須下苦功,扭出鐵中血。絨繩著鼻穿,挽定虛空結(jié)。栓在無為樹,不使他顛劣。莫認(rèn)賊為子,心法都忘絕。休教他瞞我,一拳先打徹。現(xiàn)心亦無心,現(xiàn)法法也綴。人牛不見時,碧天光皎潔。秋月一般圓,彼此難分別?!逼渲小叭伺2灰姇r,碧天光皎潔”來自于宋代普明禪師的《十牛圖》,它表達(dá)的是佛的修行的階段,到了一定的階段,有了佛性,牛會變成光皎潔的透明。這首詩像紅樓夢里的詩一樣,有千里伏線、預(yù)示結(jié)局的作用。這首詩點(diǎn)名了牛魔王的結(jié)局,或是說是牛魔王會向佛的結(jié)局。收服牛魔王可以看成佛把陷入人世間欲望的牛魔王“救走”。也說明西游記作者很了解佛教和佛與牛的關(guān)系,更了解佛教中牛的隱喻意義。
牛魔王是一頭“?!辈⑶沂恰澳酢?,因?yàn)榫哂小澳酢毙再|(zhì)成為佛家要修煉要清洗其魔心的對象。佛說,一笑成魔,一笑成佛。心中有魔會妨礙其走上正道,妨礙其向佛,妨礙其成佛。所以佛要降服“魔”和“心魔”,所以要降服牛魔王使其成為只“?!睙o“魔”的生靈。當(dāng)降服牛魔王的時候,牛魔王跪地求饒說,我愿皈依佛家。表明了佛已經(jīng)讓牛魔王遠(yuǎn)離魔道,牛魔王也悟道成白牛。牛的純白喻心的純善,此時心已經(jīng)達(dá)到了完全解脫的自由的境界。
魔非魔,道非道,善惡在人心,欲非欲,情非情,因緣由天定。心生魔生,心滅魔滅。一念之善,就是天堂,一念之惡,就是地獄。
參考資料
1,《西游記》 吳承恩著,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第2版
2,《西游記漫話》林庚著,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次版
3,《文化載體論—李安綱揭秘西游記》李安綱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11月第1次版
作者簡介
朱燦燦,杭州師范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