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木馬贏家》中語言建構(gòu)的隱含男權(quán)

2016-03-23 11:21:08楊文新
關(guān)鍵詞:保羅母親語言

楊文新

(德宏師范高等??茖W(xué)校 外語系,云南 芒市 678400)

《木馬贏家》中語言建構(gòu)的隱含男權(quán)

楊文新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xué)校 外語系,云南 芒市 678400)

摘要:《木馬贏家》是勞倫斯晚期著名的短篇小說。該小說被拍成了影片,還選進了校園課本,其影響非常巨大。小說講述了小男孩保羅之死的故事,也因為小男孩的死,對母親海斯特的評論大都持負(fù)面批判態(tài)度,卻對父親的“不在場”所隱含的男權(quán)關(guān)注甚少。分析文本,發(fā)現(xiàn)保羅之死與母親并沒有絕對的關(guān)系,而是小說中語言所形成的“男權(quán)象征體系”誤導(dǎo)了讀者,將母親推向了審判席。

關(guān)鍵詞:《木馬贏家》;隱含男權(quán);語言;保羅;母親;父親的 “不在場”

《木馬贏家》是勞倫斯1926年發(fā)表的短篇小說,被英國導(dǎo)演安東尼·佩利西耶1950年搬上美國屏幕后影響劇增。當(dāng)然,該小說的影響深遠(yuǎn)與弗蘭克·雷蒙德·里維斯等人將其一系列作品推廣進入中學(xué)校園和大學(xué)教學(xué)大綱密不可分。

該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叫保羅的男孩,為了向母親證明自己的財運,背地里瘋狂地約著園丁巴塞特和舅舅奧斯卡投入到賽馬場的賭博中。每一次押注前保羅都要騎在自己的玩具木馬上尋求所謂上帝的明示,不停搖晃,并揮舞皮鞭,最終殫精竭慮,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死時留下了八萬英鎊的賭資。小說悲劇性的結(jié)尾與勞倫斯晚期思想所要批判的一脈相承,都是直指工業(yè)社會給人帶來的金錢崇拜、物質(zhì)崇拜和最終的人性毀滅。在這些社會主題下,作者把讀者和評論者的視線引到了對母親的批判上。

母親的貪婪、無情、自私、愛慕虛榮、貪圖享受都要為保羅的死一一買單[1-3],而父親的“不在場”引發(fā)的只是俄狄浦斯情結(jié)的一系列分析。陳兵就從俄狄浦斯情結(jié)分析指出,《木馬贏家》中母親海斯特的負(fù)面刻畫有特殊意義,意義在于對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否定,也如里弗(Reeve)所言,旨在讓我們更尊重父親權(quán)威統(tǒng)治下的傳統(tǒng)家庭觀[4]88。楊彩霞則只關(guān)注父親的“缺席”對保羅戀母情結(jié)悲劇的影響[5]。

為什么父親“不在場”?如果將母親的角色和父親互換,一樣可以達(dá)到文章要批判的意義。為何母親就成了“保羅之死”的元兇?

一、語言體系的象征作用

女性主義者認(rèn)為,小說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擁有“對想象力顛覆性的力量”[6]。黛兒·斯彭德(Dale Spender)指出,女性們一直都意識到男性的優(yōu)越是個神話,這個神話并不與男性權(quán)利掛鉤,而是付諸語言這個象征系統(tǒng)。正是男性利用語言創(chuàng)造了一個以男人為主的象征秩序——一個男權(quán)至上的秩序,才使我們了解這樣的秩序所代表的意義,繼而一代代相承,不斷使之實現(xiàn)。這樣的秩序即使不合理,但在語言體系的象征作用下,如果不對此警惕和有所行動,我們終將處在“一個性別系統(tǒng)中”,最終看到的還是男權(quán)至上的秩序,“處處有父權(quán)制”[7]5-9。

因此,盡管小說有著豐富的社會主題,但對母親的負(fù)面刻畫和對父親的“不在場”處理卻繼續(xù)威脅著男女性屬平等的建立。小說中隱含男權(quán)的思想應(yīng)引起讀者和評論者的注意,尤其是教師對學(xué)生的課堂講授和分析。同時要注意到勞倫斯的作品并不是孤立的,它們一脈相承,不僅體現(xiàn)了他對工業(yè)文明的控訴、人與人關(guān)系的異化、男女關(guān)系平衡的探討,也展露著他對男權(quán)思想的追求。

二、勞倫斯男權(quán)思想路線

勞倫斯的《白孔雀》《闖入者》和《兒子與情人》都是他早期有代表意義的作品。這些作品都不太成熟,僅僅展示了他年輕時的一些經(jīng)歷以及他和父母關(guān)系的一些問題。在這一階段,勞倫斯只是一個“永遠(yuǎn)的媽媽男孩”[8]。

為擺脫母親的影響,他相繼和一些女人發(fā)生戀愛或性關(guān)系,最終與有夫之婦的弗里達(dá)結(jié)成連理,并將他們的關(guān)系作為藍(lán)本探討男女關(guān)系。這一階段他創(chuàng)作了《虹》和《戀愛中的女人》。但他一直深受男權(quán)思想的影響,雖一直想?yún)f(xié)調(diào)男女關(guān)系,卻沒有在這個緩和階段協(xié)調(diào)成功。正如波伏娃一語道破的,一方面勞倫斯提出男性的狂妄自大會激起女性的抵抗,只有雙方毫無統(tǒng)治欲望的“相互的支配”才能達(dá)到完美的平衡;一方面他卻沒有構(gòu)建出這樣的支配,女主人公遵從了男主人公的想法,被他統(tǒng)治,被他拯救[9]247-248。

此后勞倫斯直接進入到了一個極端典型的男權(quán)思想階段。在其作品《阿倫的拐杖》《袋鼠》《羽蛇》《無意識幻想曲》中, 我們可以看到男性都被創(chuàng)造成主角,都是男性世界的領(lǐng)導(dǎo)者;他們拒絕女性進入世界的權(quán)利;在個人關(guān)系上,都要求女性對男性絕對服從。

到了后期,勞倫斯在經(jīng)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顛沛流離和對女權(quán)運動引發(fā)的兩性之爭后,尤其又深受病痛的折磨、妻子的出軌,在寫作上更偏重于人性毀滅的主題;在兩性探討上,如《查特萊夫人的情人》雖不那么極端,但勞倫斯還是把康妮塑造成了一個“性愛被動”的女子,一個“女性意志被放棄”的人[10-13],一個視“梅勒斯為上帝般權(quán)威”的女人,一個“他者”[9]245-254。

總之,勞倫斯更主張女人的角色應(yīng)該是母親、妻子和情人,像母雞一樣溫順,懂得下蛋、孵蛋即可,別妄圖成為公雞,參與投票、從政、外出就業(yè)等活動[14]125-127;男人應(yīng)該做自己屋子的主人[14]99-101。其作品一直都在為男權(quán)思想的象征體系服務(wù)。

三、《木馬贏家》中的隱含男權(quán)

由上可知,《木馬贏家》發(fā)表于1926年,其思想路線已進入明顯的男權(quán)階段。由于故事主角是小男孩,情節(jié)是小男孩之死,所以讓許多讀者在故事情節(jié)中理所當(dāng)然地追究保羅為什么會死,矛頭自然而然對準(zhǔn)母親。因為故事中父親像個隱身人、一個旁觀者,他沒有和孩子有過交流,也沒文字提到他對孩子的關(guān)心,保羅死前的那一夜,母親憂心忡忡地沖上樓去看,而他在樓下調(diào)制威士忌蘇打酒。保羅死時,母親、舅舅、園丁都在場,獨獨沒有父親,也沒任何人說起他。作者卻借舅舅奧斯卡之口,將保羅之死的責(zé)任推向母親。

(一)誰該為保羅的死負(fù)責(zé)

保羅是因心力交瘁,急于要知道馬賽誰會贏而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為什么會迷上馬賽?作者在故事開頭插入了一段保羅和母親的對話,這段對話也是許多讀者,包括學(xué)生認(rèn)為的證據(jù)。對話一開始,保羅問母親為什么我們沒有車,要用舅舅家的,而不是母親對孩子抱怨沒有車。這一點可以說明,當(dāng)時工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物質(zhì)豐富,人人都想努力擁有或攀比的社會現(xiàn)象已經(jīng)深入人心,連保羅這么小的孩子都對物質(zhì)的追求和擁有覺得理所應(yīng)當(dāng)。這受整個社會風(fēng)氣的影響,人人都深陷其中,包括這個家庭的所有人。

母親解釋為什么沒有錢買車,是因為父親沒有運氣之后,保羅又問他的母親,舅舅奧斯卡所說的“filthy lucker”是不是錢。這里,保羅把“l(fā)ucre”理解成了“l(fā)uck-er”;母親明確解釋了“l(fā)ucre”是錢,不是運氣。然而保羅之后的行為仍然將賽馬得來的“filthy lucre”當(dāng)做自己的運氣。如果說是母親誤導(dǎo)了保羅,那么從這里可以看出是保羅沒有明白母親的意思而堅持自己的認(rèn)知。這個錯誤認(rèn)知的來源可以明確是來自舅舅奧斯卡。

再者,作者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里有個美麗的女人,一開始具備各種優(yōu)勢,然而她卻沒有運氣”[15]177。母親的沒運氣導(dǎo)致她婚后收入微薄,嫁的丈夫也收入低,他們?nèi)氩环蟪?。為此,母親絞盡腦汁想辦法也沒有成功。母親最后在城里畫皮裝和衣料賺錢,卻無法像她朋友一樣成功,一年只能掙朋友的十分之一——幾百英鎊。即使母親如此沒運氣,她也沒參與賽馬賭博或通過其他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蝸碣嶅X。保羅參與賽馬也一直瞞著母親,當(dāng)母親隱約感知兒子的不正常時,也說過:“這是個不好的預(yù)兆。我的家庭是個好賭的家庭,等你長大了才會知道它的壞處有多大……”[15]195這些都足以證明母親并沒有誤導(dǎo)兒子去賺不義之財,而是保羅自以為是,越走越錯。

在保羅走錯的路上,他的母親不知道,父親也不“在場”,在場的是園丁巴塞特和舅舅奧斯卡。作為成年男性,巴塞特沒有制止保羅的行為,也沒有及時告知他的父母,相反,幫助他一次次賭馬,即使有輸有贏,也堅信保羅有“運氣”,有上帝的指示。作為舅舅,奧斯卡對侄子聽之任之、助之,最終將其毀之,卻在侄子死時將責(zé)任推得一干二凈,認(rèn)為這一切都是海斯特這個母親造成的。這兩個成年男性的行為和想法多么理所當(dāng)然,他們這樣做似乎是在幫保羅,幫保羅獲得母親的愛或者關(guān)注。顯然作者并無意讓母親開口辯解,一切在舅舅奧斯卡的指責(zé)中結(jié)束。這種男權(quán)思想的一派作風(fēng)將母親這個角色推到批判的風(fēng)口浪尖,作為幫兇的巴塞特和奧斯卡卻成為圓可憐男孩夢想的偽道夫,而“不在場”的父親更是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從頭到尾都沒他什么事。故事中用語言所構(gòu)建的這個象征秩序維護了男性至上的權(quán)益,卻將女性打入了原罪的批判席。作者的目的不外乎告誡女性,當(dāng)好母親的角色,不要追求家庭之外的事,否則,你的追求到頭來“什么都不是”[14]127。

(二) 母親海斯特

海斯特是個美麗的女人,因為愛情而結(jié)婚,婚后愛情卻“化成灰燼了”[15]177。如果將這作為海斯特沒有愛、無情、冷酷的開始,似乎不合情理?,F(xiàn)實生活中,女人婚前對愛情的幻想離不開男人婚前浪漫貼心的承諾,但婚后生活的柴米油鹽、養(yǎng)育兒女的艱辛和勞累, 男人語言及行為的反差等等無不讓女人操心、焦慮、擔(dān)憂甚至抑郁。 這些都是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不足為據(jù)。

作者接著敘述,“她有幾個很好的孩子,然而她覺得這些孩子是強加在她頭上的,她不能(could not)愛他們”[15]177?!癱ould not ”和“did not ”是有區(qū)別的:一個是能力上的不能,一個是否定的沒有。顯然母愛是天性,作者都沒有否認(rèn)這種天性。海斯特有三個孩子:一個男孩保羅、兩個女孩。雖有仆人幫忙,但從整個故事可以看出,對家庭、對孩子,海斯特都比丈夫投入得多。因此,她情感上產(chǎn)生了分裂:一方面,她內(nèi)心深處不能感覺到愛,也感覺不到對任何人的愛;另一方面,責(zé)任感又要迫使她去關(guān)心她的孩子,愛她的孩子。愛是雙方的,海斯特感覺不到孩子的愛、丈夫的愛,而責(zé)任上她必須愛他們。這種分裂合乎情理。

當(dāng)然,對女性這種婚后情感如此細(xì)微和真實的描述是勞倫斯寫作的一大特色。有評論者曾認(rèn)為勞倫斯就是一個女人,如諾曼·梅勒和開羅·迪克斯。他們認(rèn)為他是肉體上的男性、精神上的女性[16]。但勞倫斯畢竟是個男性作家,骨子里的男性作家。為此,辛普森(Simpson)認(rèn)為,“從評論爭議之初,對勞倫斯厭女癥的攻擊以及贊揚他對女性特質(zhì)感性地描述,就一直并存?!盵17]13

接著,作者交代海斯特的家是一個帶花園的房子,他們有仆人,也覺得(felt )他們自己在鄰里中比別人優(yōu)越[15]177。但他們收入微薄,無法滿足他們所要維持的社會地位的開銷。于是,他們感到一種焦慮。勞倫斯反復(fù)使用“felt”, 這里要表達(dá)的是一種主觀情感,作者意指他們?yōu)榱嗣孀?、為了追求物質(zhì)享受、為了攀比而自尋煩惱。

由此可見,整個家庭情感上都籠罩在這樣的焦慮中,他們需要更多的錢,但他們沒有錢。對此,母親海斯特費盡心思想辦法,但都不成功。失敗使她長滿皺紋。而作為父親,雖在城里任職,前景也好,但總是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家里缺錢,父親并沒有為此煩惱,相反,“風(fēng)度翩翩,出手闊綽,似乎從來不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15]178。

在缺錢的情況下,海斯特最后去城里畫皮裝和衣料賺錢。有評論者就此贊譽母親沒有放棄希望,“突圍”困境[18]。但家里還是缺錢。缺錢的呼聲響徹整個家庭,保羅也想“突圍”。前面已經(jīng)分析過,保羅賽馬賭博行為與母親的對話沒有絕對關(guān)系,在賭馬過程中母親也是不知道的,但保羅贏得的錢要給母親。保羅的錢為什么給母親?

整個故事中,只有母親在履行責(zé)任,而父親是“不在場”的。保羅在母親生日給母親的錢,雖然母親一次性領(lǐng)取了,但說她貪婪、自私似乎不合理。母親并沒有將錢自己揮霍,相反,“家里有了一些新家具,保羅有了家庭教師”[15]194。而母親在保羅有異樣時,也對保羅擔(dān)心、焦慮、恐慌。最終發(fā)現(xiàn)保羅的秘密時,已經(jīng)來不及了。

保羅死時問母親,“媽媽,我有告訴過你嗎?我是幸運的!”“不,你從來沒有說過。”母親答道[15]197。保羅有說過,當(dāng)母親說她確實不走運時,當(dāng)時母親笑笑,保羅“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這么說”[15]179。之后就像為了證明他說的是真的,他開始了賽馬生涯。前后兩個對話的呼應(yīng),責(zé)任直指母親??勺屑?xì)閱讀,母親理解的運氣和保羅自己認(rèn)定的運氣并不一致。母親說:“如果你是富有的,你或許會失去錢財。但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將一直會有更多的錢?!盵15]178-179保羅第一次賭馬輸了,他就應(yīng)該及時制止自己的錯誤。但他接著用舅舅奧斯卡給的10先令去賭,贏了,為此他自我欺騙式地相信舅舅運氣一定好,自己和巴塞特的運氣也好,“因為是用你給的10先令我才開始贏的”[15]182。

最后便是奧斯卡舅舅板上釘釘?shù)脑挘骸拔业纳系邸:K固?,你贏了八萬多英鎊,卻輸了可憐的兒子。但是可憐的孩子,可憐的孩子,他走得好,不用過騎木馬找贏家的生活了?!盵15]197諷刺的是,奧斯卡在孩子昏厥中聽到孩子所說的賽馬名字,還有心情賭上了1000英鎊賭注。作者要諷刺人性的毀滅,這里奧斯卡、巴塞特的人性比母親海斯特更加罪惡、麻木、自私和無情。

可是,誰賦予奧斯卡說出這樣的話的權(quán)利?母親只是魂不守舍,像個石頭一般無法思考,一句話也沒有說。母親的不言不代表整個指控就是合理的、真的。黛兒·斯彭德在《男性制定的語言》一書中就明確指出,我們要構(gòu)建兩性平等,如果在“男權(quán)象征體系”的一系列語言中,我們沒有能力辨認(rèn)和改變這些象征意義,那么我們就淪為了幫助男權(quán)繼續(xù)成為神話的幫手,永遠(yuǎn)都是“男性是正的,女性是負(fù)的”[7]8-9。

(三)父親的“不在場”

整個故事除了開頭交代了有父親這么一個人存在,對于家庭,對于孩子,他似乎置身事外,包括保羅死時他也沒有出現(xiàn)。作者把父親寫成“不在場”,目的何在?

如里弗(Reeve)所言,勞倫斯旨在讓我們更加尊重父親權(quán)威統(tǒng)治下的傳統(tǒng)家庭觀[4]88,那么勞倫斯的男權(quán)思想昭然若揭。因為他一直認(rèn)為,男人應(yīng)當(dāng)做自己領(lǐng)地的主人,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14]99-106;如果被女性奪取了,正如故事中海斯特負(fù)責(zé)著整個家,那就是“身份認(rèn)同危機”[19],是一種“反常的過程”[20]。他認(rèn)為現(xiàn)在女性外出就業(yè),不安心做家庭主婦,對社會既不自然也不健康。按照作者的思想論調(diào),《木馬贏家》中父親的“不在場”就是一種有意為之。

可笑的是,整個故事不改變情節(jié),如果母親海斯特的角色和父親互換,母親變成“不在場”,這樣的悲劇一樣會發(fā)生,有何不同?恐怕不同在于父親將成為那個替罪羔羊,批判的呼聲不會遜于“不在場”的母親,而這樣的結(jié)果不是作者樂見的。

一如前面分析的,父親的“不在場”同樣應(yīng)當(dāng)為保羅和這個家庭的悲劇負(fù)責(zé),置身事外不代表就不需要批判。對家庭和孩子,他同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zé)任。把孩子和家庭推給女性,認(rèn)為是女性不應(yīng)當(dāng)甩脫的責(zé)任,這種男權(quán)思想至今存在。女性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尋求性屬平等的路還很長。而對帶有這種思想的語言不加批判,為性屬平等所付出的努力必將更加充滿阻礙。波伏娃在1976年的訪談中就說道,法律的平等不等于性屬的平等,為此,“女性應(yīng)該明白,即使處于階級斗爭中,階級斗爭也不會消除性別之間的斗爭”[21]。

四、結(jié)語

《木馬贏家》中勞倫斯通過保羅迷于賽馬賭博賺錢以示運氣,最終從自己的木馬上摔下而亡的故事,深刻揭露了人性在追求物質(zhì)、金錢上的毀滅,這是值得肯定和歌頌的。但故事中的語言卻有意將保羅之死直指母親海斯特,對她大加指責(zé)的文字評論可見一斑,其影響不可小覷。再者《木馬贏家》早已進入教材,作為受眾的學(xué)生也常常會被誤導(dǎo)。本文分析了該小說中語言所帶有的隱含男權(quán),意在解讀和欣賞此小說時能客觀、公正地對作者的思想、小說的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海斯特做出合理的批判和評價。

參考文獻(xiàn):

[1]歐榮.《木馬賽冠軍》:一則現(xiàn)代寓言[J].浙江萬里學(xué)院學(xué)報,2006(3):31-34.

[2]李燁.《木馬贏家》中少年保羅形象的意義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0(1):132-133.

[3]吳小英.《木馬贏家》中保羅之死的原因[J].安順學(xué)院學(xué)報,2012(5):31-33.

[4]陳兵.勞倫斯《木馬贏家》中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問題[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11(3).

[5]楊彩霞.試論《木馬贏家》中父親形象的缺席[J].文教資料,2009(1):36-38.

[6]SELDON R,WINDDOWSON P,BROOKER P.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132.

[7]SPENDER D.Man made language[M].Routledge & Kegan Paul,1980.

[8]RUDERMAN J.Lawrence among the women:wavering boundaries in women’s literary traditions [J].Studies in the Novel, 1993,25(2):249.

[9]BEAUVOIR de S.The second sex[M].London:Vintage,1997.

[10]Bedient C. The radicalism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1966 [M]//DEDRIA B,SHARON K H.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Vol.2. Gale Research Inc.,1979:113-115.

[11]RUDIKOFF S.D. H. Lawrence and our life today[J]. Commentary, 1959 (28):370.

[12]TINDALL Y W.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tter D.H. Lawrence.1952. [M]//DEDRIA B,SHARON K H.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Vol.2. Gale Research Inc.,1979:411-413.

[13]Squires M.The creation of “Lady Chaterley’s Lover”.1983. [M]//DEDRIA B,SHARON K H.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Vol. 48.Gale Research Inc.,1993:356-357.

[14]JAMES T B.Late essays and articles[M].United Kingdom: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2004.

[15]LAWRENCE D H.The Rocking-Horse Winner[M]// LIU Naiyin.Extensive Reading 2.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1.

[16]BALDICK C.Lawrence’s Critical and Cultural legac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266.

[17]SIMPSON H.D.H. Lawrence and feminism[M].Groom Helm Ltd,1982:13.

[18]黃慧慧.困境與突圍:勞倫斯《木馬贏家》解讀[J].江蘇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2):125-127.

[19]KERMODE F.Modern essays[M].London:Fontana Press,1990:155.

[20]LAWRENCE D H.Fantasia of the unconscious and psychoanalysis and the unconscious[M]. Great Britain:Penguin Books,1971:141.

[21]BEAUVOIR de S.“The second sex 25 years later”:the interview with Simone de Beauvoir by John Garassi[D].Southapton:Southapton University,1976.

(責(zé)任編輯:張璠)

The Implied Patriarchy Made by Language in “The Rocking-Horse Winner”

YANG Wenxi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Mangshi, Yunnan 678400, China)

Abstract:“The Rocking-Horse Winner” is a famous short fiction of Lawrence’s late works, which produces a great influence on people after being made into movie and selected into school and university curricula. The fiction tells a story about the death of a little boy named Paul. Just due to his death, most criticisms on the mother Hester hold the negative views but seldom analyze the implied patriarchy by the father’s “absence”. Scrutiny of the text finds out that Paul’s death is not absolutely related to his mother but the “patriarchal order”——a symbolic order made in the language of the fiction, misleading readers and pushing the mother to the judgment seat.

Key words:“The Rocking-Horse Winner”; implied patriarchy; language; Paul; mother; father’s “absence”

*收稿日期:2015-10-28

作者簡介:楊文新(1982—),女,云南龍陵人,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xué)校外語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xué)和英語教學(xué)。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297(2016)03-0079-05

猜你喜歡
保羅母親語言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保羅·艾倫絕不只是微軟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26
紀(jì)念與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羅 CHRIS PAUL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24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給母親的信
我有我語言
悲慘世界
參考譯文
尋覓救贖
江源县| 延边| 漳平市| 定结县| 安龙县| 谷城县| 临猗县| 衡水市| 郯城县| 孝义市| 孝昌县| 定州市| 宁都县| 镇坪县| 永春县| 涿鹿县| 肥东县| 蒲江县| 怀柔区| 常宁市| 达日县| 和龙市| 三明市| 泰宁县| 韶关市| 湖北省| 平顶山市| 临泉县| 玛曲县| 习水县| 上杭县| 南投县| 邛崃市| 新绛县| 吴川市| 乐亭县| 偃师市| 巍山| 泗洪县| 开封县|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