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競草
上世紀初,當萊特兄弟剛研制出第一架飛機之后,作為木材商的威廉·愛德華·波音,便決心轉(zhuǎn)行進軍航空領域,并用了近10年的時間制造出一架自己的飛機。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飛機首次被運用到戰(zhàn)場上,波音覺得機會來了,他想讓美國軍方從自己這里訂購戰(zhàn)機。
但此時的美國軍方卻并未意識到飛機對贏得戰(zhàn)爭的重要性,當時整個美軍只有55架戰(zhàn)機,比敵對陣營“同盟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的都少。于是,波音一直在琢磨怎么讓軍方知道戰(zhàn)機對戰(zhàn)爭的重要性,好讓他們盡快購置飛機,以應對戰(zhàn)時之需。
一天,波音從報紙上得知,華盛頓一個能容納1000多人的露天體育場,將舉行一場橄欖球比賽,于是他心生一計。
比賽的當天,波音駕駛著飛機從體育場的上空呼嘯而過,并投下數(shù)枚用紙片糊成的“炸彈”。突然從天而降的“炸彈”把觀眾嚇壞了,直至發(fā)現(xiàn)是假炸彈之后,人們才安靜下來。
觀眾拿起紙“炸彈”細看,發(fā)現(xiàn)每個上面都印著一句話:“如果這是敵機投下來的真炸彈,會怎樣?美國必須有足夠多的飛機,這樣才能擊退敵軍,有效地保護我們!”
波音空投紙“炸彈”的新聞被媒體爭相報道,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也引起了美國政府和軍方的重視。最終,軍方一下子跟波音簽訂了購買50架雙翼水上飛機的合同,這份合同給波音帶來了57萬美元的收入。
有了這筆錢,波音立刻招兵買馬,手下的員工從十多個人增加到上百人。
之后,他又從軍方那里拿到購買50架寇爾提斯飛機的合同。至此,波音正式將公司改名為“波音航空公司”。今天,波音公司已經(jīng)是全球最大的民用飛機和軍用飛機制造商。
波音常說這樣一句話:“機會是不會上門來找你的,只有你出門去找它,并用智慧、頗具創(chuàng)意的方法才行。”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