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3種作物類期刊入選F5000論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2016-03-24 07:49吳克力高繼平肖唐華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8期
關鍵詞:科技期刊綜述學報

■吳克力 高繼平 肖唐華

1)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國油料作物學報》編輯部,武漢市武昌徐東二路2號 430062

2)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區(qū)復興路15號 100038

1 引言

我國是科技期刊大國,目前有正式出版的各學科期刊6210種(其中,社會科學類期刊2123種,自然科學類期刊4087種),英文版期刊210種[1],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我國亦是科技論文產出大國,2014年發(fā)表在SCI刊源期刊的論文達25.3萬篇[2],入選 ESI熱點論文數量排名全球第三[3]。 但是我國并非科技期刊強國,在SCI刊源期刊中,我國大陸僅173種。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中文語言的限制;另一方面我國學術評價中過于重視SCI論文,使得我國大量的高質量的論文流向國外,國內期刊得到的優(yōu)秀稿源非常有限,因而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嚴重不足。為了改變目前我國科技期刊的現狀,進一步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我國實行了多項計劃,如,2013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共同組織并實施的“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姚志昌[4]等對資助期刊進行了分析和展望。中國科協通過基金支持實施了“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建設項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國家科技部自2000年開始,先后資助研究“中國精品科技期刊戰(zhàn)略研究”和“中國精品科技期刊服務與保障系統”課題,并分別于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三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的評選結果。為了進一步提升“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品牌價值,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開展了“精品科技期刊頂尖論文平臺——領跑者5000”項目(F5000)的研究和平臺建設工作。從2012年開始已連續(xù)4年遴選出F5000論文共計近15000篇,這些論文是我國中文期刊中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但目前對入選F5000論文的分析研究比較少。孫頡[6]對 2012—2014年入選F5000論文數量大于10篇的15所農林院校進行研究,通過入選論文數量對這些農林院校的研究水平進行了排名,并發(fā)現各地農林院校研究主題帶有濃厚的地域特色,與其所在地域種植制度有關聯。研究結果與其它的評價方法具有可比性,說明F5000論文一定程度上反映產文單位的研究水平和特色。作物類期刊是農業(yè)期刊中有關作物的專業(yè)期刊,其報道范圍較窄,僅限于與作物相關的論文。作物類期刊刊載的論文內容基本一致,只是涉及的作物有所區(qū)別,因此存在共同特點。本文選擇3種作物類期刊,這是參與F5000項目中全部的作物類期刊,對2012—2014年入選的F5000論文進行分析,明確這類期刊高質量論文的文獻計量學特征,旨在對作物類期刊的辦刊方向、期刊定位、選題策劃,以及有的放矢地組約稿等提供參考,從而進一步提高期刊質量和影響力。

2 數據來源及統計分析

數據來源于F5000平臺上3種作物類期刊《作物學報》《中國水稻科學》《中國油料作物學報》入選的F5000論文,總論文數為158篇,實際在F5000網站上可查的只有146篇,以這146篇論文為研究材料。

通過F5000平臺進入萬方數據庫及Web of Science數據庫,2016年2月16日和2016年3月11日分別完成萬方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所有論文的被引用頻次收集,同時在萬方數據庫中下載入選論文的電子版,收集作者、來源機構及論文內容信息等。主要文獻計量指標為:論文在萬方數據庫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的被引頻次,學科、作者分布,論文來源機構、基金資助情況等。采用excel 2010對計量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3種作物類期刊146篇入選F5000論文的被引頻次分析

3.1.1 146篇入選論文在萬方數據庫中被引頻次

146篇論文來自于3種作物類期刊中2007—2014年發(fā)表的論文,其中《作物學報》76篇,《中國水稻科學》38篇,《中國油料作物學報》32篇;它們的總被引頻次分別為3493、1360和1173次,篇均被引頻次為45.9、35.8和36.7次。以《作物學報》入選論文的被引頻次最高。各年度論文被引頻次有差異,發(fā)表時間越長,被引頻次越高(表1)。146篇論文中最高一篇被引202次,來自《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7年發(fā)表的論文。

表1 146篇論文在萬方數據庫中被引頻次

3.1.2 146篇入選論文在Web of Science中被引頻次

《作物學報》有28篇論文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被引用,總被引頻次為129次;《中國水稻科學》有19篇,總被引頻次為36次;《中國油料作物學報》有14篇,總被引頻次為45次。3種學報共計有61篇論文被引用,占全部論文的41.8%;總被引頻次為210次,篇均被引3.4次。單篇被引5次及以上的論文有12篇,單篇被引4次的有7篇,3次的有5篇,2次的有8篇,被引1次的有29篇。被引頻次最高的為39次,其作者為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王建康,論文題目是“數量性狀基因的完備區(qū)間作圖方法”,是在已有作圖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并且通過一個實例來說明此方法的應用,該方法在作物遺傳研究中能廣泛應用,因此被引頻次最高,并且此文在萬方數據庫中也被引130次。

3.2 3種作物類期刊146篇入選F5000論文的學科分布

綜合3種作物類期刊的欄目設置及發(fā)表論文的內容,將146篇論文分為6個學科進行統計,由于綜述性論文不同于一般研究論文,因此單獨作為一類進行統計,統計結果如表2。以栽培技術及栽培生理學科的論文數最多,其次是遺傳育種,第三是生物技術及其應用,第四是土壤肥料。這四類研究論文中,以栽培技術及栽培生理類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最高,其次為土壤肥料類論文,再次為遺傳育種及植物保護類論文。綜述類論文不同于一般研究論文,普遍存在被引頻次較高的現象,本文也不例外,3種期刊共有7篇綜述入選,篇均被引頻次為87.7,遠高于一般研究論文。篇均被引超過50次的論文有46篇,其中《作物學報》30篇,《中國水稻科學》9篇,《中國油料作物學報》7篇。以栽培技術及栽培生理類論文數最多,其次是土壤肥料類論文,三種學報趨勢一致。但三種學報也有不同之處,《作物學報》和《中國油料作物學報》沒有植物保護類論文入選;《作物學報》亦沒有綜述類論文,而《中國水稻科學》(2篇)和《中國油料作物學報》(5篇)均有綜述類論文入選,且均為此兩種學報篇均被引頻次最高的論文,特別是《中國油料作物學報》入選了5篇綜述,總被引頻次達到458次,篇均達到91.6次,是該學報被引頻次最高的論文,對提高該刊的影響因子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146篇入選F5000論文在WoS數據庫中的被引情況發(fā)現,被引5次以上的論文12篇,其中專論與綜述5篇,生物技術及其應用方面的論文5篇,栽培技術及栽培生理方面的論文2篇。與在萬方數據庫中的被引情況有所區(qū)別,說明兩種數據庫中發(fā)表的論文所反映的熱點問題有所區(qū)別,WoS中更能反映國際上此領域的熱點問題,但此次入選的論文數太少,所得結果具有局限性。

表2 146篇入選F5000論文的學科分布情況

3.3 3種作物類期刊146篇入選F5000論文的作者分布及被引情況

3.3.1 146篇入選F5000論文的作者分布及在萬方數據庫中的被引情況

如表3所示,來自揚州大學的張洪程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共計有論文13篇,總被引頻次為611次;同樣來自揚州大學的楊建昌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有論文4篇,總被引頻次為113次;來自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王漢中、張春雷,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分別有論文5篇和3篇,總被引頻次分別為458次和71次;來自華中農業(yè)大學的魯劍巍作為通訊作者有5篇(201次,總被引頻次,下同);來自四川農業(yè)大學的馬均3篇(78次);來自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的程式華3篇(191次);來自南京農業(yè)大學的蓋鈞鎰3篇(107次)。2篇論文的有景蕊蓮(84 次)、胡國華(48 次)、李培武(15 次)、李文濱(54次)。2篇以上的作者論文數及總被引頻次分別為59篇和2617次,占全部論文數及總被引頻次的40.4%和43.4%,篇均被引頻次44.4次,高于全部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41.3)。說明這3種作物類期刊由于報道范圍比較集中,存在核心作者,應關注這些核心作者的研究動態(tài),密切聯系,有利于爭取優(yōu)質稿源。在其他專業(yè)性很強的科技期刊中也存在核心作者及論文來源核心科研機構現象[7,8]。

表3 146篇入選F5000論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及所在單位分布

3.3.2 146篇入選F5000論文的作者分布及在WoS中的被引情況

分析在WoS被引情況發(fā)現(表4),被引5次及以上的論文12篇,《作物學報》8篇,《中國油料作物學報》3篇,《中國水稻科學》1篇。這12篇論文不僅在WoS中被引頻次較高(篇均被引10次),而且在萬方數據庫中被引頻次也較高(篇均達到92.3次),說明這是被國內外科研人員廣泛關注的內容。分析其作者,王漢中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3篇,均為綜述類論文;其余作者均只有一篇。王漢中作為我國油菜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其綜述論文的質量和關注度非常高。被引頻次最高的是王建康的論文“數量性狀基因的完備區(qū)間作圖方法”,在WoS中被引39次,遠高于其它論文,說明學術水平較高、應用范圍廣的方法類論文更受關注和被引用。但其它類期刊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9],還需要具體期刊進行具體分析。

表4 146篇入選F5000論文的在WoS中被引頻次達3次以上的作者及單位分布情況

3.4 3種作物類期刊146篇入選F5000論文的來

源機構分布

146篇入選論文主要來自于大學,其次是來自國家級研究機構,如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yè)研究院和中國林業(yè)科學院等,第三為省級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分別占58.2%、31.5%和10.3%?!蹲魑飳W報》共 76篇文章,來自大學的有 55篇,占72.4%;其次是中國農業(yè)科學院13篇,占17.1%,其中作物科學研究所有10篇,可能與《作物學報》的主辦單位有關;省級農業(yè)科學院6篇,占7.9%;此外還有一篇來自加拿大,一篇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水稻科學》共38篇論文,來自大學的有22篇,占57.9%;來自國家級科研單位有10篇,占26.3%,其中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有9篇,一篇來自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來自省級農業(yè)科學院有6篇,占15.8%?!吨袊土献魑飳W報》共32篇論文,來自大學的有8篇,占25%;來自國家級研究機構的有21篇,占65.6%,其中來自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即該刊的主辦單位有18篇(占56.3%),特別集中;來自省級農業(yè)科學院有3篇,占9.4%。3種學報來自主辦單位的稿件最多,共計有35篇,占總數的24%,最為明顯的是《中國油料作物學報》。值得一提的是,來自揚州大學的文章共有21篇,占總數的14.4%,是除主辦單位之外的第二大產文機構?!吨袊土献魑飳W報》來自大學的論文數明顯少于其他兩種學報,因此今后應關注相關大學的科研情況,爭取更多的優(yōu)質稿源,才能改善該刊的論文來源結構,穩(wěn)步持續(xù)地提升該刊的學術質量。

3.5 3種作物類期刊146篇入選F5000論文的基金資助情況

146篇論文中130篇為國家資助的項目,如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yè)(農業(yè))科研專項、國家產業(yè)體系建設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占89.0%;省部級項目支持的有13篇;無項目支持的有3篇。絕大多數的論文是由國家資助的項目成果。

4 結論與討論

4.1 我國中文作物類期刊報道的重點與熱點問題

對國際上各研究領域熱點論文及其產出狀況分析,可為我國期刊提供借鑒和啟示[10,11]。 本文對3種作物類期刊入選F5000論文的分析發(fā)現,在萬方數據庫中,高被引頻次的論文主要集中在栽培技術及栽培生理學科,其次是遺傳育種。以綜述類論文被引頻次最高;在研究論文中,以栽培技術及栽培生理類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最高,其次為土壤肥料類論文,這與李潔等對我國20種綜合性農業(yè)科學核心期刊的研究結果一致[12]。而在 WoS數據庫中,高被引頻次的論文主要集中在生物技術及其應用學科,其次是栽培技術與栽培生理方面;且以生物技術及其應用類論文被引頻次最高,其次是綜述與專論類。在兩個數據庫中有所差異,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生物技術及其應用是目前農業(yè)方面研究的熱點和前沿領域,在WoS中被引頻次較高;而栽培技術及栽培生理學科和土壤肥料學科的論文對我國農業(yè)生產指導意義重大,地域性比較強,因此在萬方數據庫中被引頻次較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大量的前沿性、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發(fā)表在國外SCI期刊上,造成國內中文期刊學術質量不高,發(fā)表的論文不能完全反映學科發(fā)展趨勢。因此我國中文科技期刊的定位非常重要,研究發(fā)表論文的作者群及論文被關注程度及關注的人群,做到有的放矢地組約稿,對提高期刊的影響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4.2 我國中文作物類期刊應重視方法類及綜述專論類論文

方法類及綜述專論論文在萬方和WoS數據庫中被引頻次均較高,這與溫曉平對21種農業(yè)類學報高被引論文的研究結果一致[13],與莫京對SCI收錄的期刊研究結果也一致[14]。因此要提高刊物的被引頻次,需組約知名專家的綜述論文。高質量的方法類論文和前沿問題研究論文(如在萬方中的栽培技術與栽培生理,及在WoS中生物技術及其應用)是提高同行關注度和被引頻次的重要論文,對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需引起編輯們的高度重視。

4.3 我國科技期刊的整體結構與合理定位

中文科技期刊中發(fā)表的論文國際影響力較小,從3種作物類期刊146篇入選F5000的論文來看,WoS中引用頻次很少,被引5次以上的論文只有12篇,占全部入選論文的8.2%。因此多數中文期刊應立足于國內,重點報道應用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內容,為產業(yè)發(fā)展和生產提供技術支持,而不應追求國際影響力,否則失去了其主要功能和優(yōu)勢。同時,我國是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員大國,科技期刊水平嚴重滯后,因此創(chuàng)辦國際性學術期刊十分迫切也十分必要。F5000平臺在培育這些期刊進入國際知名期刊行列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有限,關鍵在于調整科研機構或科研人員的評價體系,采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使科研人員將高水平的論文發(fā)表在定位于國際性的國內期刊上,提高刊發(fā)論文的質量,這樣才能逐步提高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因此應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15],對不同的科技期刊進行合理地定位[16],揚其所長,從而使我國科技期刊整體上有一個合理的結構,既有一定規(guī)模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性學術期刊,也有一大批為中國科技發(fā)展及產業(yè)服務的中文核心期刊,逐步實現我國從科技期刊大國向科技期刊強國轉變。

[1]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2015.

[2]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國學術文獻國際評價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15[R].北京:《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2015,12.

[3] 蓋雙雙,劉雪立,張詩樂,等.我國高影響力論文產出現狀及國際地位[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03-110.

[4] 姚志昌,駱振福,靳曉艷,等.新起點·新任務·新發(fā)展——《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資助期刊的分析與展望[J].編輯學報,2014,26(4):342-346.

[5] 張宏翔,任紅梅,黃思斯,等.以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促進中國科技期刊建設與發(fā)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3):322-327.

[6] 孫頡.基于F5000論文的農林院校的比較研究[J].情報探索,2016(3):47-50.

[7] 張改俠,魏樂軍,孫曉紅,等.《地球科學》高被引頻次論文的統計與分析[J].地球科學,2014,35(6):776-782.

[8] 溫曉平,屈李純,馬秋明,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12年高被引論文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2(11):225-234.

[9] 倪明,閆雷,陸瑤,等.基于WoS和CSCD的腫瘤類高被引文章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311-1318.

[10] 陳汐敏,丁貴鵬,接雅俐,等.國際臨床醫(yī)學研究領域熱點論文產出狀況分析及對我國醫(yī)學期刊的啟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079-1084.

[11] 丁佐奇,王明華.基于ESI的植物動物研究領域熱點論文分析及對編輯組稿的啟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84-1390.

[12] 李潔,雷波,曹艷,等.我國20種綜合性農業(yè)科學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論文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74-78.

[13] 溫曉平.入選綜合性農業(yè)科學類中文核心期刊的21種農業(yè)類大學學報高被引論文學科分布的統計與分析[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5,28(1):51-56.

[14] 莫京,任勝利.SCI收錄的高影響因子期刊探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138-141.

[15] 溫曉平,馬秋明,竇春蕊.中國頂尖科技期刊的學科分布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7(1):116-121.

[16] 孔紅梅,段靖,郭雨齊,等.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方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87-190.

猜你喜歡
科技期刊綜述學報
科技期刊的分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科技期刊的分類
致敬學報40年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5G應用及發(fā)展綜述
機器學習綜述
NBA新賽季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