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克春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廣西西北山區(qū)的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xiāng)平安村是一個偏僻卻又令人神往的地方。村民自古清心寡欲,與世無爭,“無論魏晉,不知有漢”,有長壽村之譽。山村一經(jīng)出名,游人蜂擁而至。一些百歲老人,已經(jīng)很會利用自身優(yōu)勢生錢,每天和游人照相,每次10元。
寫作指導
從村民的角度:以百歲老太為代表的村民本是清心寡欲,與世無爭的,但是游人蜂擁而至以后,村民經(jīng)不住利益的誘引,脆弱的民俗風情驟然蛻變。究其原因,是村民不能堅守本心;不能抵抗金錢利益的誘惑;被世俗的浮躁風氣影響,不能沉靜。
從游客的角度:拒絕獵奇的旅游心理、學會尊重等。
從發(fā)展旅游的角度:適度開發(fā)旅游,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方式融合的思考、對過度開發(fā)旅游破壞生活化的文化遺產(chǎn)的批判等。
一類文
“老人”們
□江奕涵
加蟹小饅頭,生于常州,長于常州,乃至開枝散葉,和蟹殼黃一起,種子般一散再散。它們伴隨常州人經(jīng)歷了兩百多回蟹肥膏滿的金風玉露,已然是常州的“老人”了。
這些吃食堅持平凡著,這是它們的定位,也是它們的美麗——扎根于此更有生命力,也會在常州人的味覺定位系統(tǒng)中留下數(shù)點平實且親切的坐標。而今,《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了無錫加蟹小籠包和上海蟹殼黃,這些名點在別地被捧上了高級餐桌。
受到這些金光閃閃的刺激,常州的“老人”也耐不住寂寞、開始裝點門面了。迎桂饅頭店迎來了樂購連鎖超市的桂枝,一口氣在全市開了數(shù)家分店,除了自封了一個“包子專家”的稱號外,還把“加蟹小饅頭”更名為“加蟹小籠包”,迎合了外地人的習慣,顯得更加“全國化”。另外,它還拋棄了原來的點單方式,老常州人記憶中的那幾聲“二客對鑲”“十客加蟹”只得作陪“小熱昏”了——飛升進民俗博物館,被供著,舊日盛景也一一記錄,如滅絕動物標本般栩栩如生。
幸好,青果巷的蝦餅店依然安分守己。秋天,泰國和尚羅氏蝦以及基圍蝦都棄兵曳甲而走了,本土的河蝦粉墨登場,這也是蝦餅的主要原料。蝦餅店亦如舊時,只賣蝦餅和臭豆腐,價格親民,背倚著青果巷,淡定從容。可如今這青果巷也要整改了,空了。
某晚,我從商業(yè)區(qū)穿過青果巷走回家去。沒有了萬家燈火的青果巷有如鬼城。突然,我聽到了戲曲聲,原來巷子一邊還開著一家香煙店,看店的老人開著收音機。我忽然被一種感動擊中了,只是如今這種感動太過單薄了,這種守候太過辛酸了。
不知,蝦餅店的燈籠曾經(jīng)多少次將回鄉(xiāng)探親的女子的窈然身影映出,多少次向奔赴遠方的游子的堅定背影投以光熱和祝?!缃瘢刂即蟮目障?,面對著車流涌動的保險大廈和一間氣宇軒昂的銀行大樓,還能望見對面麻巷中煥然一新的銀絲面館……它也許百感交集過,但最終是心止如水的。這與張岱“大靜之中的熱鬧戲”正好相反,但相同的是其對于曾經(jīng)擁有過的城郭、城郭中的人們的注視。
青果巷對面已經(jīng)“推陳出新”建起了一長條別墅。青瓦白墻,瓦很青,墻很白,就像水墨畫中闖進了矢量圖,但這不妨礙它的高昂價格。它不分一點目光給人民,人民也“看不起”它。
我想,常州的“老人”們大概有兩種面容。其一,顏色暗沉,滿臉皺紋,像一團皺了的紙幣;其二,顏色暗沉,滿臉皺紋,像一片樸實的水稻土。
評點
本文以有著兩百多年歷史定位平凡的常州小吃“加蟹小饅頭”為由頭,在品牌經(jīng)濟的沖擊下,加入了商業(yè)擴張和迎合現(xiàn)代人吃食習慣的潮流,逐步高貴起來,同時也失去了本真和群眾基礎。而以“老人”們?yōu)闃祟},意蘊深厚,有效契合了文題材料村民經(jīng)不住利益的誘引,脆弱的民俗風情驟然蛻變的內(nèi)涵。文章并沒就此戛然而止,而是以青果巷的蝦餅店的親民元素為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星火,在現(xiàn)代城市文化的強大攻勢下,艱難地守候著龍城古都的那份記憶。給如何堅守傳統(tǒng)風情民俗這一文化難題以現(xiàn)實的答案和深情的表達,細節(jié)描寫耐人尋味,素材選取巧妙獨到。評為一類上,59分。
二類文
深山咖啡店
□楊青芃
曾在假期上了廬山,山路里比樹林還密集的人群讓廬山更像是一個販賣風景的市場。
偶然間,我發(fā)現(xiàn)了一條通向山間谷地的一條小路,人煙卻稀少,谷地里還有一間咖啡店?;ú蓍g幾張桌邊坐了幾個年輕人,見我到來便熱情相迎。我以為他們是店主。音樂鮮花咖啡,看著這些自得其樂的人感嘆原來真有愿遠離世俗之人與清新的商業(yè)。店主是個中年人,他向我抱怨這個店一點生意都沒有,準備將它賣了。他們,只是店主來游玩的親戚。
那次經(jīng)歷,我每次想來都覺得無比失落,那個清新獨特的深山咖啡店只是我的桃源,與現(xiàn)實相反。如今那個平安村,像是咖啡店在云南的復制。人們希望開發(fā)旅游,卻讓如潮的游人沖垮了曾經(jīng)的桃源。尤其是長壽村老人的言行更值得思考——本該釋然豁達的老人淪為物質利益的奴仆?;蛟S發(fā)展經(jīng)濟旅游和保存原始的傳統(tǒng)文化是難以兼得的,那么我們在開發(fā)旅游時應當讓其遠離對文化的觸碰。
其中道理不難探尋。現(xiàn)代的金錢物質所帶來的沖擊力遠甚于精神文化,如果說一個人從未享受過充裕的物質,那么安貧樂道是容易存在;可這類人追求更好的生活最原始欲望,很容易受到錯誤的引導,一旦受到金錢物質的侵蝕,將極易沉溺其中。一如那間咖啡店,倘若不是稀無人煙,而是顧客濟濟,它還會允許有人閑適地享受音樂與咖啡嗎?
而談到旅游開發(fā)我便不由得想到天寧寺。將僧人修行之所改造成為供善男信女祈福甚至游覽的景點。僧人念經(jīng)不再為了普度和修行,佛塔浮屠所代表的也不再是教義和信仰。當新年的就鐘聲敲響的是象征財源滾滾的門票錢,那么看似兇神惡煞的四大天王,恐怕也成了四大彌勒。非豁達而笑,因香火而喜。這樣的例子在當今社會比比皆是。修身長壽不為養(yǎng)性,誦經(jīng)吃齋不為佛法。我很想搖著他們的肩膀大喊:“喂!你們不是商人??!”
所以,希望“彭清華”們明白,文化與經(jīng)濟在本質上是沖突的。發(fā)展旅游是必要的,但能不能讓商業(yè)的腳步遠離文化的凈土,或是開發(fā)文化的一部分,給其一些棲身之地。
評點
本文是一篇記游類隨感文,為了表達發(fā)展經(jīng)濟旅游和保存原始的傳統(tǒng)文化難以相融共生的主題,選擇“深山咖啡店”這一意象,意欲與文題材料中的平安村進行類比,然而敘述過程中對店主、游客、慘淡經(jīng)營的現(xiàn)實拿捏不到位,并沒能把深山咖啡店與平安村二者的存在價值很好關聯(lián),導致相似度并不高,說理牽強生硬,勾聯(lián)不力。其二,對材料中的對象“彭清華”的理解不準確,把平安村的活化遺產(chǎn)的蛻變歸咎于“彭清華”實為不妥,超出了材料的內(nèi)涵,導致結尾一段的意思讓人不可捉摸,沒能很好地寫出“深山咖啡店”這一載體的內(nèi)在價值。評為二類文,47分。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