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年
蟋蟀,又叫“蛐蛐”、“促織”,江南一帶則叫“財積”。蟋蟀相斗,時間雖短,但激烈、刺激,不論老幼皆喜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海人養(yǎng)蟋蟀,除了講究蟋蟀本身的品種,蟋蟀盆也是非??季康摹s芭?,北方稱為“蛐蛐罐兒”。其制作分為南北兩派,北盆形狀單一,盆壁厚,花紋少;南盆則形狀繁復,花紋精美。最早的蟋蟀盆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官窯燒制,專供皇室使用,極少傳至民間。
明宣德皇帝喜斗蟋蟀,昆山陸慕鎮(zhèn)御窯村制作的蟋蟀盆成了當時的貢品。那里制作的蟋蟀盆,做工極為精致。遠看型好,近看泥好,細看圖好,翻開款好,內窺底好,敲之聲好。如今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都收藏了當時的珍品。
《聊齋志異》中有一篇《促織》,說的正是宣德年間的故事。華陰縣成名逮到一只“巨身修尾,青項金翅”的好蟲,“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土于盆而養(yǎng)之,蟹白粟黃,備極護愛。”文中“土于盆”,或許就是陸慕產(chǎn)的蟋蟀盆。陸慕蟋蟀盆所選的泥土特別講究,是刨開了陽澄湖10多米地層后,取出只有約50厘米厚的泥層中的泥。這種泥土質地細密,稱為“蘇泥”,雜質極少,再加之層層過濾、陰干等嚴謹?shù)膫鹘y(tǒng)制作工藝,又經(jīng)過巧妙構思和精心雕琢,因而燒制的蟋蟀盆光潔細膩精美,敲之有金玉之聲。不養(yǎng)蟋蟀,將盆陳于書案,也是一件風雅的藝術品。
我每年也養(yǎng)幾只“財積”,但從來不比斗,只是在更深夜靜時聽蟲吟而已。故蟲不過是草蟲,卻藏有四只祖上遺下的老盆。這些老盆現(xiàn)在放在玻璃櫥中,只供把玩,“養(yǎng)蟲之意不在蟲,在乎盆罐之間也”。其中一只老盆,與一般的蟋蟀盆不同,盆蓋上有精致銅襻,盆底有“和月蟾鳴”的陽文印章?!昂驮麦给Q”蟋蟀盆,高8厘米,直徑13厘米,灰白色,八角形,質地細密,形狀獨特,不同于傳統(tǒng)的銅鼓狀和直筒狀,古樸沉穩(wěn),既呈曲線之美,又富書卷之氣,更有滄桑之感。揭開盆蓋,內置青花細瓷小水槽、小食盆各一,也極精致,是典型的南派風格。南盆還分為“陰盆”和“陽盆”兩種不同用途的蟋蟀盆。
“陰盆”顏色發(fā)黑,宜養(yǎng)新蟲;“陽盆”顏色發(fā)白,宜養(yǎng)已經(jīng)伏盆之老蟲。
那些老蟋蟀盆本是名家的玩物,當年廝殺賭勝負,如今難聞蛩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