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
健康飲食現(xiàn)在成了老年人的一個共同的話題,也是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講究康樂養(yǎng)生的“進食方式”可能是老人們并不知道的。其實“進食方式”是有很大學問的,如果選擇不正確,就會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一定要記?。骸澳艹阅芎炔唤】担院雀庋?,會吃會喝才健康?!?/p>
老年人由于自身機體老化,或者疾病纏身,日常在“進食方式”上必須講究康樂養(yǎng)生。為了尋找健康長壽的秘訣,美國長壽研究專家丹·巴特納調(diào)研了世界上的長壽區(qū)域,那里的老人能活到很高的年齡仍然活力四射。美國塔夫茨大學衰老研究中心專家愛麗絲·H·利希滕斯坦博士結(jié)合丹·巴特納的研究結(jié)論,為大家總結(jié)出了這些長壽區(qū)老年人習慣的康樂養(yǎng)生的進食方式。
一、雜食
雜食充分體現(xiàn)食物互補的原理,是老人獲得各種營養(yǎng)素的保證。可先從每天吃5種、10種食物做起。長壽研究專家丹·巴特納在格魯吉亞的外高加索長壽區(qū)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當?shù)氐摹半s糧面包”是人們的主食。它由多種谷物制成,包括小麥、黑麥和大麥,它們都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和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消化,而且升糖指數(shù)較低。
二、素食
原意為“基本吃素”,而不是一點葷也不吃,特別是大量應季蔬菜、全粒谷物和豆類在長壽老人的飲食中占很大比重,這是回歸人類本原的老年消化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所決定的進食原型。素食是防治老年病的核心措施。研究表明,最有益于長壽的食物就是綠葉蔬菜,與不食用青菜的同齡人相比,每天食用1盤蔬菜的老年人在未來4年內(nèi),死亡風險會減半。
三、魚食
魚肉在長壽老人的日常飲食中最常見,巴特納在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長壽區(qū)調(diào)研時發(fā)現(xiàn),這里的老人平均每天吃85克魚肉。多數(shù)情況下,吃海藻生長的魚肉品質(zhì)最佳,如沙丁魚、三文魚和黃花魚,它們較少接觸到高濃度的汞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zhì)。
四、豆食
巴基斯坦罕薩:六七十歲不算老——1933年,美國長壽研究專家丹·巴特納曾與著有《失落的地平線》一書的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同行來到巴基斯坦的罕薩山谷長壽區(qū),他們發(fā)現(xiàn)長壽的罕薩老人們牙齒都很健康,炒熟的豆子是罕薩老人們每天的零食。這些豆類食品(黑豆、黃豆、樹豆和扁豆等)是罕薩山谷長壽區(qū)人群飲食最重要的部分。罕薩豆類由21%的蛋白質(zhì)、77%的復雜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維生素、膳食纖維及礦物質(zhì)構(gòu)成,營養(yǎng)價值高于很多食物。
五、粥食
口渴時喝水,就不會脫水。利希滕斯坦博士表示,由于生理變化的緣故,老年人即使出現(xiàn)脫水,也不會感到口渴。建議老人每天早、晚餐以粥食為主。粥食較少的老人們,應保持恰當?shù)娘嬎?,盡量選擇白開水或礦泉水。
六、慢食
有些老年人習慣于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對健康不利。老人要養(yǎng)成“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的習慣,這種慢食方法有多重效應:健腦、美容、防癌。特別是細嚼慢咽能減輕胃腸負擔,促進消化,也容易產(chǎn)生飽腹感以減肥,防止進食過多影響身體健康。
七、早食
即三餐皆需早。對于老年人來說,午餐早食是符合老齡化肌體生物鐘的措施,晚餐早食可預防十余種老年疾病。
八、淡食
這是老年人的一大健康原則,包括少鹽、少油、少糖等內(nèi)容。一個“淡”字可解。特別是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鹽吃多了會給腎臟增加負擔,易引起血壓增高。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鹽應以6至8克為宜。
九、冷食
對于老年人而言,吃溫度過高的食物對食道健康有害,而且低溫可延壽,冷食還可增強老化中的消化道功能。
十、鮮食
當然,這是老年人的又一飲食原則。絕大多數(shù)食物均以新鮮為上。在新鮮食物中許多“活營養(yǎng)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鮮吃鮮做”、“不吃?!薄?/p>
十一、潔食
“干凈”包括無塵、無細菌病毒以及無污染物。當然,飯前洗手、細嚼慢咽之類的衛(wèi)生知識,老年人都應遵循。
十二、生食
對于自身機體老化中的老年人來說,并非一切食物均生食,而是“適合生食的盡量生食”。
十三、定食
在老年人患病期、康復期與常態(tài)期,都要依據(jù)自身機體情況適時地定時定量進食,久之形成最佳的體能動力定型,這是老年人體生物鐘的要求。
十四、零食
勿零食過多。如果老人時刻都在吃零食,一到應該吃飯的時間,他們自然就吃不下飯。尤其垃圾食品盡量不要零食,避免“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十五、小食
現(xiàn)代老人的進餐制以日進五餐或六餐為宜,三頓正餐外的小餐(上午10點、下午4點及晚上8點左右)稱為“小食”,具多重功效。幾乎所有的老年人都需要適時進食補充必需的“小食”,以保證適當營養(yǎng)的攝取量。當然,老人的小食與平時所說的零食有別,后者無定時定量的概念,導致與正餐的矛盾。
十六、少食
研究表明,過分飽食對健康有害,也會損傷胃腸等消化器官。少量進食,血液中的糖濃度就低,膽固醇的水平就降低,身體分泌的胰島素就少,體內(nèi)脂肪也會減少。老年人每餐應以八成飽為宜,尤其是晚餐。
十七、站食
醫(yī)學家在對用餐姿勢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站立位進食最科學,下蹲位進食最不科學。這是因為吃飯時,恰恰是胃最需要新鮮血液的時候。下蹲使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液受阻,回心血量減少,進而影響胃的血液供應,某些胃病就與下蹲式就餐姿勢有關(guān)。因此,對于機體與體能狀況較好的老年人,可嘗試養(yǎng)成站食的習慣。
十八、時食
所謂“時食”,就是在合適時間內(nèi)進食的食物??茖W家將食物分為日間食物與夜間食物兩大類。日間食物最適合在上午6點至下午3點半之間食用。日間食物主要有牛肉、羊肉、西紅柿、胡蘿卜、柑橘類、青豌豆等,含有氧氣,并且富含太陽能。夜間食物有蘋果、香蕉、梨、土豆、黃瓜、干果、乳制品、魚、蛋等,富含二氧化碳等能量。這些食物安排在下午3點半以后再吃,不僅有助于減肥,對健康也有一定好處。
十九、序食
老年人進食要講順序。老人就餐最好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湯→蔬菜→米飯→肉類→半小時后再吃水果。食用藻類、魷魚、龍蝦等富含蛋白質(zhì)與礦物質(zhì)的海味,切忌同食水果,特別是柿子、石榴、檸檬、葡萄、楊梅、酸柚等,還須將食用水果的時間延后2~3小時。因為這些水果中鞣酸較多,不僅會降低蛋白質(zhì)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易與海味中的鈣、鐵等結(jié)合,不僅不易消化,還可能刺激胃腸,引起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
二十、細食
老年人很多牙齒不好,進食時往往無法完整咀嚼便吞咽下去,這樣久而久之對健康不好。于是要講究細食,肉要做成肉糜,難以咀嚼的食物要粉碎。進食時應輕嘗緩味,以促使吸收。
二十一、隔食
老人有時也會因為情緒、氣候而胃口不佳,如果偶爾老人到了吃飯時間,仍不覺得餓,就別硬要求他吃;相對地,隔一段時間讓他再次嘗試。如果老人對某一種食物感到討厭,可能只是暫時不喜歡,可以試著隔一段時間再讓他吃吃看。
二十二、替食
對于老人突變的飲食習慣,要掌握替換原則:食物雖然種類不同,但是營養(yǎng)成分卻是可以替換的,如果真的不喜歡某些食物,就試著找出可替換的食物。
二十三、配食
與配食相對應的是偏食。許多老人存在偏食的問題,要么吃肉多吃菜少,要么“養(yǎng)生過度”,如認為吃粗糧好就頓頓粗糧等,結(jié)果就是營養(yǎng)失衡。其實,老人的飲食要講究配食。例如每天食用85克或以上的全谷類食物即可起到預防慢性病的作用。所以合理的配食應該是粗細搭配,肉菜均衡:谷類食物每天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每天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魚、禽、肉、蛋等每天吃125~200克。其中粗糧搭配比重不宜太大,并盡量在白天吃,以免影響消化。
二十四、同食
盡量養(yǎng)成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讓老年人享受全家人融洽和氣的天倫歡樂。久而久之,老年便會遠離孤獨,養(yǎng)成定時、定量的同食習慣。
二十五、禮食
在進食時,老年人要注意自己并養(yǎng)成良好得當?shù)挠貌团e止與行為禮節(jié),這是康樂老人們的文明習慣之一。當然,對于老年人在餐桌邊或進食時的一些老態(tài)、呆板甚至流鼻涕、淌口水等不雅行為,其他親人既要多加容忍,也要盡心盡力侍候。老人終歸是老人。要知道他們真正需要理解與孝順的正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二十六、樂食
吃飯時的情緒是否愉快,也是決定他們是否樂食的關(guān)鍵。傳統(tǒng)習慣認為,吃飯時不宜說說笑笑,否則對消化吸收不利。而現(xiàn)在一些保健專家則認為,老年人吃一頓午飯用30分鐘左右為宜,在此時間里邊吃邊說,不僅可以使一起進餐者互相交流感情,解除煩惱,還能使腸胃正常地消化食物。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僅能增進食欲,還可興奮中樞神經(jīng),從而促進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腸處于最佳消化狀態(tài)。
二十七、節(jié)食
飲食中的營養(yǎng)構(gòu)成對人類壽命的長短有極大影響。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營養(yǎng)學家克萊德·麥卡就做過這樣的試驗:限制一組小白鼠熱能的攝取量,但保證其他必要的營養(yǎng),而另一組小白鼠則自由取食。結(jié)果,自由飲食的小白鼠175天后骨骼就停止了生長,限制飲食的小白鼠300天、500天乃至1000天后骨骼還在緩慢地生長著。自由飲食的小白鼠不到兩年半全部死亡,限制飲食的小白鼠活了3至4年。限制組小白鼠的腫瘤發(fā)病率也比自由飲食組的少得多,最常見的腎硬變幾乎完全消失。這就是老年學研究中最驚人的“麥卡效應”,但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為什么適當限食能長壽呢?美國免疫學家奧福爾指出,限食可使機體免疫力在老齡時仍保持旺盛,使免疫中樞胸腺的定時紊亂得以推遲。一些生物化學家對限食老鼠的器官檢測表明,這些老鼠在年老時,心腦等主要臟器中的脂褐質(zhì)堆積要比同齡正常飲食的老鼠低得多。另據(jù)加利福尼亞大學醫(yī)學博士羅爾伍爾福德的實驗,限食可使體溫下降2℃~3℃。體溫對壽命有決定性的影響,而限食是使體溫自然下降的有效方法。
“麥卡效應”告訴我們,中老年人注意適當節(jié)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減少動物脂肪、膽固醇、高糖、高淀粉食物;另一方面,要適當增加蛋白質(zhì)與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中老年人適當節(jié)食,一定要在保證營養(yǎng)的前提下進行,這一點至為重要。
(編輯/高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