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沛,劉洪光,梁明亭
(1. 莘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400;2. 聊城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000)
RDW與急性STEMI患者冠脈病變程度及近期預后關系
劉 沛1,劉洪光1,梁明亭2
(1. 莘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400;2. 聊城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000)
通過觀察急性STEMI患者RDW水平,探討RDW與STEMI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及近期預后的關系。選擇的STEMI患者228例。測定RDW濃度,根據(jù)CAG確定病變血管支數(shù)和測定Gensini評分,觀察1個月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根據(jù)入選患者基線RDW四分位數(shù)分組。對四組患者Gensini評分結果和MACE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RDW與Gensini評分之間的關系采用Spearman相關系數(shù)進行檢驗;STEMI的獨立影響因素之間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RDW與MACE的關系。STEMI患者血RDW的變化與Gensini評分呈正相關。隨著RDW值逐步升高,MACE發(fā)生率也逐步升高。STEMI患者血RDW濃度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高。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Gensini評分;預后
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在我國發(fā)病率高,容易致殘、致死,急性心肌梗死(acut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重型[1],常見的內科急癥,是不穩(wěn)定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冠狀動脈血液供應急劇減少,甚或中斷,引起心肌細胞損傷或壞死所致的一組臨床癥狀,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住院期間經常出現(xiàn)心衰、惡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發(fā)癥。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聊城市人民醫(yī)院及莘縣人民醫(yī)院病房住院的STEMI患者22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72例,年齡26~78歲,平均年齡(57.55±10.55)歲;女56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62.29±6.57)歲。標準a.心力衰竭病史、陳舊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病史、PCI術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b.血液系統(tǒng)疾病、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c.甲亢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高心病、擴心病、肺心?。籨.肝、腎功能不全;e.急性腦血管?。籪.心源性休克或心臟驟停;g.處于急性或慢性感染狀態(tài)者。
1.2 方法
(1)資料收集
所有患者入院后采集一般資料,進行急診CAG檢查前,均采集肘正中靜脈血化驗一般實驗室資料。入選病例與住院3日內由專業(yè)人員行心臟彩超檢查,測定心功能。
(2)基礎治療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入住CCU病房或EICU病房,給予標準化治療,包括吸氧、心電監(jiān)護48 h,根據(jù)病情選擇嗎啡、硝酸甘油、β受體阻滯劑、ACEI、他汀類藥物、雙聯(lián)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酌情應用低分子肝素鈣及IIb/IIIa受體的可逆性拮抗劑。
(3)分組
本臨床研究入選AMI患者228例,入院即刻測定患者血常規(guī),根據(jù)基線RDW四分位數(shù)分位≤12.6%組(1組)54例,12.7~13.1%組(2組)56例,13.1~13.5%組(3組)48例,≥13.5%組(4組)70例。
(4)觀察指標與方法
血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水平及各項生化指標的測定心臟彩超檢查病變冠脈血管嚴重程度的評估:將左冠狀動脈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狀動脈(RCA)進行分段分析,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按上述各血管受累情況分為單支、雙支及多支血管病變,LM 狹窄程度>50%定義為2支血管病變。其中,大的對角支、鈍緣支和銳緣支血管病變分別歸類于從屬的主支血管病變。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一般資料的比較
各組患者一般資料中性別、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史、飲酒史、血紅蛋白、肌酸激酶、血糖、血總膽固醇、肌酸激酶同工酶MB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中白細胞、血清肌酐、CRP、血甘油三脂、LVEF、BNP、cTnI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四組RDW水平和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及Gensini評分之間的關系
四組冠脈病變支數(shù)中,與1組比較,2組多支冠脈病變比例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4組多支冠脈病變比例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2組比較,3組多支冠脈病變比例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組多支冠脈病變比例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3組比較,4組多支病變比例有升高趨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四組Gensini評分,與1組比較,2組3組、4組Gensini評分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2組比較,3組、4組Gensini評分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3組比較,4組Gensini評分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四組不同RDW水平的冠脈病變支數(shù)與Gensini評分
2.3 四組主要臨床心血管事件的比較
所有入選患者中有34例1個月內出現(xiàn)MACE事件,各組間MACE例數(shù)(1組1例,2組8例,3組7例,4組18例),各組MACE發(fā)生情況見表2。隨著RDW的升高,發(fā)生率有升高趨勢,因發(fā)生MACE事件的例數(shù)少,各組間未做統(tǒng)計學分析。
表2 四組患者近期(1個月)期間并發(fā)癥的比較 [n(%)]
近年來,結合國內外研究結果,RDW成為常用的新的診斷預測指標之一應用在心血管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預測中。AMI的發(fā)生與脂質沉積和冠狀動脈的慢性炎性反應相關[4-5]。研究發(fā)現(xiàn),RDW在多種心血管病中都增高,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一項預測、診斷和評估預后的指標。其機制可能是通過炎癥、腎功能損害、貧血、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等。其中CRP已經公認為AMI的獨立危險因素。國外學者[8]研究認為,RDW隨CRP值逐步遞增而升高,因此與CRP存在獨立的正相關。BNP是心室分泌產生的預測心力衰竭存在及輕重程度的較好的指標。研究顯示,BNP升高與RDW升高有相關性。
近年來眾多研究證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年齡,糖尿病,LVEF與血管嚴重后果病變與MACE明確相關,而RDW與上述指標納入回歸方程提示,RDW在AMI風險預測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5]。本研究與文獻報道相似。
研究可以得出血RDW增高的幅度與CAG顯示的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在STEMI患者中存在呈正相關關系。STEMI患者血RDW濃度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高,RDW有希望成為一項新的標志物,應用于判斷AMI嚴重程度及近期預后。
[1] 溫尚煜.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危險分層和個體化治療[J].醫(yī)學與哲學,2012,33(16):13-16,24.
本文編輯:王 琦
R541.4
B
ISSN.2095-6681.2016.26.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