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一、 揣摩語言文字,方可事半功倍
教師要吃透教材,進行精心備課。這樣,在教學設計上才能有的放矢。例如,《二泉映月》一文中寫道:“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睅煾杆f的“奇妙”到底是什么?肯定不是只有“悲涼”的聲音,這其中也寄托著他對阿炳未來人生的一種美好的祝愿。如果教師在揣摩課文時,能立足于對“奇妙”的準確把握,換一種提問方式:“他感受到師父當初期望的那種美好與幸福了嗎?”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與教者準備的課外拓展資料,相信學生能很快地入情入境,走進文本,走近阿炳。
二、 注重閱讀實踐,方可柳暗花明
一位教師在教學《二泉映月》一文第5自然段時,請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阿炳積淀已久的情懷在哪里?當學生尋詞引句,侃侃而談時,忽然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老師,我有一個不明白的地方,為什么阿炳一定要把自己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茫茫月夜呢?”在這時,這位教師沒有簡單處理,多方搜集資料,回答學生的提問。因為學生的提問正蘊含著無限的智慧火花,它需要的正是我們的耐心和呵護。如果我們用統(tǒng)一的結論去框定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追求其精確性,那將會是對學生蘊含的創(chuàng)造天賦和探索精神的一并遏抑,那樣,也就只能培養(yǎng)出一些沒有思想的人。
這位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幾番閱讀思考之后,用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執(zhí)著與癡迷使同學們感動,用他那認真、細致、耐心的研究態(tài)度使同學們受到感染,讓同學們也抱著這樣一種精神和態(tài)度在閱讀中去探究。有的說:“因為阿炳生活困頓,又身患眼疾,他沒有親朋好友,只能將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茫茫月夜?!?;有的說:“因為惠山的月夜是很美的,從課文中的‘月光如銀‘月光似水‘靜影沉璧等詞語中可以看出。我想阿炳一定是覺得這月夜太美了,情不自禁就傾吐起來,就像我們看見美麗的東西要情不自禁地贊美一下?!备畹幕卮鹗牵骸霸铝潦枪饷鞯南笳?,夜雖然是黑的,但因為有了月亮,夜也亮了起來。阿炳向‘黑暗中的光明傾訴,表達了他對光明的向往,很合適?!薄?/p>
這些正是同學們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真實的思想,真實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探究性閱讀,不能不說是一種創(chuàng)造。因此,這不僅是在教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教學生讀書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這更是對學生潛能的開發(fā),是在促進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
三、 開啟閱讀心扉,方可水到渠成
葉圣陶先生主張“一課一得”,一堂課學生學習上有收獲,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這堂課就是成功的?!耙试S學生不懂”。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從“學術的角度”用“大師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閱讀,我們要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權。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方法很多:課前導入巧設懸念,啟發(fā)質疑,故事引入,抓住好奇點,轉移角度等等??偠灾饘W生的注意,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探求知識。在這里,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主體體驗、感悟的情緒化的“場”,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讀,專注地讀,興趣盎然地讀。這樣的閱讀教學,又怎會“啟而不發(fā)”呢?
語文,面對的是有活力的生命體,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思維,不同的認識。所以,當我們把看作是一個生命成長的地方時,就會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要,我們的就會以人為本,自然就會和諧了。
(作者單位:南京市浦口區(qū)烏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