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波
【關鍵詞】初中語文 主題型教學模式 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A-
0070-01
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筆者嘗試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主題型教學法。主題型教學法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煉出一個主題或者一個話題,以提煉出的主題或話題為牽引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主題型教學法的重點在于主題的尋找,教師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貫穿課堂始終。主題型教學法的優(yōu)勢在于課堂教學目標明確,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一、選擇典型、系統(tǒng)、生活化的教學主題
在運用主題型教學法時,主題的選擇至關重要,教師所選取的主題應具有典型性。在朱自清的《背影》(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朱自清在不同時期的抒情性散文綜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將朱自清在不同散文中的情感表達作為主題型教學的主題。學生經(jīng)過分析便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匆匆》等散文都表現(xiàn)出了自己對親人的真情實感,從而對朱自清的寫作風格有了比較好的把握。
教師所選擇的主題應具有系統(tǒng)性,以引導學生逐步構建語文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唐詩時,教師應該將唐詩按照不同的主題進行歸納劃分,將其分為邊塞詩、閨怨詩等,再對同一主題的唐詩按照不同的感情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同時,將一段時期內(nèi)所學過的詩詞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有機組合,形成一個系統(tǒng),這樣進行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體系,增進學生對唐詩的形式、流派、主題、藝術特點等的理解。如果教師在詩詞教學過程中只注重逐字逐句的講解,學生便不容易抓住學習重點,不能進行舉一反三。
教師選擇的教學主題還應具備生活化的特點。生活化的主題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使原本枯燥的課本內(nèi)容變得生動有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同身受,還有利于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主題型教學法的教學形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教學主題設計出多種教學形式,而不僅僅是教學講、學生學的形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使學生在學習時有一種新鮮感,有學習熱情。還是以《背影》這節(jié)課為例,教師可以變換主題,將教學主題設計為“感恩父母”,開展“感恩父母”班級主題活動,通過主題活動呈現(xiàn)課文主題。在開展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感恩父母”主題相關的視頻、圖片、音樂等。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關于感恩父母的交流活動,讓學生與大家分享父母最讓自己感動的時刻,教師也參與其中進行分享。交流討論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小練習,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給父母寫封信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寫信時可以模仿朱自清的寫作風格。主題型的實踐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主題型教學法對語文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教師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要加強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通過揭示課文的主題,學生對整個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展示學習和討論的成果,教師進行糾錯和解惑。這樣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以《木蘭詩》(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這節(jié)課為例,筆者引導學生以“本文的語言特色”為主題,進行互動探究。筆者先組織學生集體學習本詩中的重點詞匯和重點句式,由學生自主發(fā)言,翻譯全文,筆者再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評價。在學生基本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筆者再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分析此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經(jīng)過討論交流,學生指出文章主要采用了對偶、排比及互文的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在刻畫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這時筆者讓學生舉例說明。學生舉了很多例子,如指出“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二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互文的手法詞約意豐,使行文富于節(jié)奏感,表現(xiàn)了木蘭脫下戎裝的興奮之情。通過自主學習和師生互動,學生對課文的語言藝術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主題型教學法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課文,感悟課文的思想情感,構建語文知識體系。主題型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處于探索階段,還需要教師進一步完善。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