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故鄉(xiāng)之遠(外二章)

2016-04-07 22:33:59劉星元
躬耕 2016年3期
關鍵詞:曾祖父文書故鄉(xiāng)

劉星元

當我們對于某件事物愈加思念的時候,往往并不一定意味著感情的加深。它其實極有可能在告誡我們,我們正在離它越來越遠。也就是說,我們其實是在失去。譬如故鄉(xiāng)。

面對自己的作品,莎翁也只能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面對最熟悉的故鄉(xiāng),是不是我們每個人心底浮現出的關鍵影像和詞語也各不相同呢?

作家王鼎均先生說,故鄉(xiāng)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這大概是他切身的體會:鼎公少年避戰(zhàn)亂離家,在國內跋涉六千七百公里,再渡過臺灣海峽,飛越太平洋,橫跨新大陸,落在美利堅。在近七十載的時光中輾轉、流浪、漂泊,多少年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而故鄉(xiāng)卻在空間的距離上越來越遠。對應他對故鄉(xiāng)的認知,從某種意義上,他就是自己祖先的化身。

而我卻始終認為,故鄉(xiāng)是一個人最初的滋養(yǎng)之地,是一個人遠行的支點。我們從那里落地生根,曾像牢牢扎根在家族血脈之中的一顆釘子,固守著自己的位置,并從故鄉(xiāng)獲得最初的所欲和所得。

在故鄉(xiāng),我們領受幸福,并在幸福中反復練習悲傷。我們經歷過親人的疼愛,也經歷過親人的離去;我們經歷過懵懵懂懂的愛情,也經歷過愛情的夭折。我們都曾是故鄉(xiāng)的好孩子,但也曾蛻變?yōu)楣枢l(xiāng)的壞孩子——那么多叛逆的我們,吆五喝六地騎著老式的單車在鄉(xiāng)間穿行,搗蜂窩、掏鳥巢、偷瓜果、打群架,像風攪動著村莊和原野的安靜。多年以后,我從歐洲的某部黑白老電影里看到過高度相似的橋段。從那時起,我開始堅信,故鄉(xiāng)并不僅僅是實物質地的故鄉(xiāng),而是實物之上的故鄉(xiāng)。

然而,無論是鼎公還是我,對于故鄉(xiāng)而言,我們都是陌生人。那么那么熟悉的陌生人站在故鄉(xiāng)面前,故鄉(xiāng)卻再也叫不出我們的名字。

我們的姊妹已經遠嫁他鄉(xiāng),我們的兄弟已經漂泊多年。當我們走在故鄉(xiāng)的道路上,我們不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不認識我們的人也越來越多。而在我們的記憶里翻騰的物事,卻在現實里越來越少。譬如這一生中觀賞過的最白的云朵和最閃耀的星辰,就掛在故鄉(xiāng)深邃的天空中,需要借助在大地之上高高隆起的草垛,才能與之相遇。在之后的歲月里,我們可能曾無數次在不同的地方抬起頭仰望過天空,然而這景象再未出現在我們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故鄉(xiāng)還是故鄉(xiāng),只不過已不再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村莊里,原野上,那些我們不認識的孩子正在經歷著我們所經歷過的故事。他們在祖父祖母的故事里睡熟,在高高的草垛上仰望天空。他們穿過掛滿燕子的電線,穿過鋪滿水草的河流,穿過麥田和炊煙的味道。他們的親人隨處可見,他們的伙伴招手便來。他們身體單薄,仿佛田野之上的稻草人,被風一吹就倒。但他們的內心是如此富有,富有得可以包裹住整個故鄉(xiāng)?;剜l(xiāng)之際,遇見他們,我們是膽怯的,因為我們總有“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慨。

兒童相見不相識。沒錯,現在的我們頂多只能算作是他們的遠房親戚,倦了累了,才偶爾過來走走。

父母尚在,老屋尚在,可故鄉(xiāng)已經沒有我們的位置了。從立志離開的那一刻起,我們的身份已經轉換為漂泊之客、局外之人。就像愛情,你一旦背叛了它,即使想方設法回來了,你余下的半生都將背負著污點生活。

因為背叛,我們成為集體丟失故鄉(xiāng)的一代人。然而,是不是恰恰因為已經丟失,我們才在潛意識里借助看似毫不相干的參照物象不斷地去尋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抵達故鄉(xiāng)?

有一年在武漢,某個黃昏,我在中國最大的河流岸邊看一群人垂釣,卻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心里最小的河流——那條繞過我的故鄉(xiāng)的河流。我小的時候,我父親小的時候,我祖父小的時候,都曾在里面捉魚逮蝦,也都曾扯開衣服撲進里面,把自己當成水里的魚蝦。那時候,陽光和風常常會透過蘆葦的縫隙,拍打著黑黝黝的脊背,有點兒癢。那時候,一到花季,細碎的野花就會沿著它,發(fā)瘋了一樣地在岸上向上跑或向下跑,連蝴蝶都趕不上。那時候,河流已經瘦小得不成樣子了,但是卻從未停止流淌。但是事實上,這只是故鄉(xiāng)的過去,只鐫刻在回憶里。就像我們這些背離故鄉(xiāng)的人,每個人在離去之時帶走了它體內的一滴水——那條河流,它其實已經在幾年前干涸。

還有一次,在到處充斥著仿古建筑的曲阜,我去拜訪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在氣勢恢宏的殿宇里,先賢的坐像巍峨聳立。但我腦中浮現的卻是他周游列國的多舛人生,是他在蔡國的惶惶如喪家之犬的那一次逃離。我沿著明清走廊漫無目的地走著,涉足之處,處處可見諸如“仁者愛人”、“有教無類”、“逝者如斯”之類的漢字,那些漢字湊在一起,就像一張巨大的網,把我擒了進去。仿佛我就是他那三千弟子中的一個,即便逃離了三千年之久,還是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回來,而來了,就需恭恭敬敬地拜服下去,聆聽自上而下的教誨。彼時,不知為何,我竟想起了幼時的啟蒙之師。當年,在故鄉(xiāng)的村小,他手把手教我在田字格上寫下橫豎撇捺,教授我那些道德文章。他走路時的步伐,他誦讀時的聲調,似乎就在眼前耳畔,又似乎遙不可及、若有若無。于混沌中,我發(fā)現,不期而至的啟蒙之師的影像,竟與三千年前的先師重合到了一起。其實,我和這名啟蒙之師的感情并不是多么親——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還健在。更甚至,我已經連他的名字都已經忘記了。

我無意拿中國最波瀾壯闊的河流和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與我故鄉(xiāng)的那條河流、那名教師作比較。即使作比較,我也不敢大言不慚地說,我故鄉(xiāng)的那條河流才是最美的河流,我故鄉(xiāng)的教師才是最好的教師;更不敢背棄良心說,我故鄉(xiāng)的事物都如此渺小,如此不值一提。

我想說的是,無論我們去往何方,見過如何壯美的大河,遇見怎樣卓越的人物,我們內心深處與之產生共鳴的,往往來源于故鄉(xiāng)賜予我們的東西。從此到彼,即使我們背離了故鄉(xiāng),它也在一直為我們牽線搭橋。也就是說,故鄉(xiāng)的河流,才是我們對于河流的最初認知;故鄉(xiāng)的教師,才是我們對于教育的終極理解。這些伴隨我們多年的故鄉(xiāng)之象,他們作為故鄉(xiāng)的一部分,被我們帶離故鄉(xiāng),又時時催促著我們不忘回鄉(xiāng)。

當年先知摩西受到上帝的感召,帶領希伯來人逃離埃及,歷經千辛萬苦返回故鄉(xiāng)迦南地。是不是在他們種族的集體意識里,在被他們的祖先背棄的故鄉(xiāng),也存在著這樣的一條河,這樣的一個人,或者別的值得代代相承的意象呢?如果是這樣,那意象作為故鄉(xiāng)最顯著甚至是唯一的坐標,必然會像十字架一樣釘在他們的胸口,他們的回歸,其實是一種自我的救贖??墒腔氐搅隋饶系?,就真的等同于救贖了嗎?

對于一個慣會紙上談兵的人而言,《圣經》里記載著的這個故事,它的魅力,總是會大于故事本身。《圣經》還在,摩西和希伯來人的故事還將繼續(xù)流傳,但歷史已經模糊,甚至失真。我不敢妄下結論。

海德格爾說,詩人的天職就是還鄉(xiāng),還鄉(xiāng)使故土成為親近本源之處。而對于我們這些集體丟失了最原始的故鄉(xiāng)的人而言,即便回去,那也大概只能算是紙上還鄉(xiāng)。

嗣子之身

有一年春節(jié),族中收到千里之外的信息,我的一位遠房長輩去世了,盼望族中親眷去送他最后一程。族中的長輩們商量了一夜,最終決定不去了。輩分最高的長輩說,既然過繼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兒子,我們再去于理不合。

那一夜,我的眼前老是浮現這個許多年前被掃地出門的孩子,這個和我的家族形同陌路的孩子。他身上流淌著我們家族的血液,曾經擁有一個和我一樣的姓氏,如果沒有多年前的一場過繼,他可能還會以長輩的身份活在我的記憶里很多年。而現在,我卻對他一無所知,即便是浮現在我眼前的影子,也是抽象的,他一會兒聚成我父親的模樣,一會兒聚成我叔叔的模樣,甚至聚成了我的模樣,直到最后煙消云散,我的眼前一片空白。

很長一段時間,這位我從未謀面的遠房長輩,這位背負著另一個家族的嗣子之身的長輩,讓我陷入莫名的自責之中。我開始試圖從遠去的文字之中,尋求他身份尷尬的一生。

嗣,繼也。這是《爾雅》的解釋。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卻顛覆著無數人的命運。在這個字的驅趕中,無數人離開父母,告別兄弟,甚至更名換姓,甚至遠走他鄉(xiāng)。他們短暫的前半生被這個字一概抹殺,他們漫長的后半生又要為這個字而活。在這個字堂而皇之的挾持之下,他們以自己的命運,書寫了一部隱形的苦難史。他們的苦難,在宗族和宗族彼此的皆大歡喜中,顯得渺小、輕微,除了他們自己,沒有人可以擔當他們的代言人。但是,他們從不也無法給自己代言,命運只安排他們?yōu)榧易宕?,為繁衍代言,為除了自己之外的活著或死去的人代言?/p>

我曾在一位堪為忘年之交的許老先生那里看見過一份過繼文書,破損的麻黃紙張上豎排著幾行小楷,上面寫著:立信約人許某,今將次子嗣于長房大兄膝下,奉養(yǎng)雙親、承嗣宗業(yè),此單為據,立信雙方各不反悔。文書之后,是當年持筆寫下這個文書的私塾先生,他是這件事的保人。保人的后面,是族人們的名字,他們是這件事的見證人。在我將文書小心翼翼攤在手上一個字一個字研讀的時候,文書上的人物——過家的長輩、繼家的長輩、擔當保人的私塾先生、見證文書的族人以及那個被過繼的孩子,都已經入土為安多年。只有文書還在,只有留在紙上的名字還在,只有后人口中的故事還在。透過陽光,那些挨挨擠擠的灰塵,從舊時的紙卷上緩慢地升起來又落下去,沒有一丁點兒聲響。除了,除了我的心跳,和文書的持有者、我的忘年之交的心跳。

文書里那個被過繼的孩子,那個沒有名字只有命運的孩子,就是我的忘年交許老的父親。多年以前,他跟隨著這一紙文書,從自己家過嗣到大伯家,以大伯為父,以大伯母為母,繼續(xù)完成自己兒子的使命,娶妻生子,延續(xù)子嗣,直至走完一生。老人家臨去之前,將文書鄭重地交到兒子手中,囑咐他好好保管。許老說,他父親一生活得太累了,不是因為日子過得太苦了,而是命運把他栓得太緊了。

至少,在許老父親那里,還有一張可以和自己相依為命的文書。在我們鄉(xiāng),那些過繼的孩子,他們甚至連一張文書都沒有。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事,就被父母掃地出門。他們牽著別人的手,一步一回頭地走入別人家,成為別人的孩子,給別人喊爹喊娘。他們的童年時光,在剎那間灰飛湮滅。他們在命運的驅趕下,瞬間長大成人。

我的二爺爺,我祖父的親兄弟,我曾祖父的親兒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

曾祖父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長兄和二兄皆有一子,惟有四弟有女無子,而我的曾祖父恰好有兩個兒子。長子不可輕易過嗣,于是,在我第四房曾祖父的央求下,曾祖父咬咬牙,含著眼淚將二爺爺過嗣了出去。那一年,二爺爺九歲。從此后,自己家的次子成了別人家的長子,成為一房的希望和未來,也成為另一房的隱痛。

養(yǎng)老是道德,送終是臉面。在我們鄉(xiāng),送終之事往往大過養(yǎng)老。曾祖父和曾祖母逝去的時候,二爺爺身為第四房的兒子,排在我的祖父之后,排在長房兄弟之后,排在二房兄弟之后,遠遠地跟在家族隊伍里,目送著親生父母的靈柩離開老屋,穿過院門,沿著羊腸小道,越過河,翻過嶺,最后入土為安。面對親生父母的離世,作為第四房的兒子,我的二爺爺,他不能像我的祖父一樣,正大光明地、名正言順地比他的堂兄堂弟們哭得大聲,哭得放肆,哭得傷心。他只是親生父母的子侄,他克制的膝蓋下、他壓抑的哭聲里,裝點著一個家族的臉面,他丟不起,別人也絕不允許他丟。他從親生父母的安寢之地一步步走回來,倒在床上大病了一場。病去之后,他又恢復了往常的生活。只是,他比往常笑得更少了。

我一直都不知道這個故事,不知道祖父還有一個親兄弟。直到前幾年,四房高壽的曾祖母隨著許多年前病故的四房曾祖父而去,祖父在和二爺爺一起喝酒的時候,掀開了這段往事。講這段往事的時候,祖父是流著淚的,二爺爺也是流著淚的。我們聽著他們說著哭,看著他們哭著說,聽著聽著,說著說著,哭著哭著,我們就都把頭垂了下來。

每年春節(jié)和臨近年關的時候,我們都要跟著祖父去給曾祖父和曾祖母上墳。到了地方,我們總會發(fā)現已經有人提前在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墳前完成了祭奠儀式。墓門口,那些還未燃盡的黃紙,在風的追逐中,飛了起來。我們心照不宣地看著它們飛啊飛,直到飛到高處,飛到遠方,直到飛得我們看不見了,我們也沒有將目光收回。

嗣子、嗣子,承嗣別人宗祠的兒子。他們被整個宗族的規(guī)矩擠到一邊,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計,但他們的確真實地存在著。

父母在,家就在,故鄉(xiāng)就在——這是我們普通人的認識,簡單而幸福。而那些擁有嗣子之身的人,他們的父母在何處,他們的家在何處,他們的故鄉(xiāng)在何處呢?那些嗣子,對于自己的身份,一輩子都閉口不提,可他們仍然愿意窮其一生跋涉在回家的路——在夢里,沿著出走時的道路??墒牵绞桥Π仙?,他們反而離家、離故鄉(xiāng)越來越遠,即便自己的親生父母就住在隔壁,兄弟姐妹就分散在四周。即便他時時都能舉目可望、張耳可聞。

那么近那么近的父母站在那里,那么近那么近的兄弟站在那里,那么近那么近的姊妹站在那里。他們卻只能發(fā)乎情止乎禮,像一個陌生人一樣轉過頭,遠離親人們的哭和笑、悲和喜,像一個背負著落日的人,一點點暗了下去,小了下去。

落日也不可能告訴他們,究竟是什么隔斷了他們的回家之路。

重客之重

重客者,負重之客也。是我們鄉(xiāng)對于抬棺者最地道的稱呼。

在我們鄉(xiāng),白事場上,那些送信的就被稱之為送信的,那些燒茶的就被稱之為燒茶的,那些上菜的就被稱之為上菜的,惟獨抬棺者才被稱之為“客”,足可想見我們鄉(xiāng)對于他們是何等的倚重和崇敬。

因為受到崇敬和倚重,地位自然就尊貴起來,所以,想要邀請他們擔當重客也絕非輕而易舉之事。早些年,我們鄉(xiāng)一旦有人過世,死者的兒子第一件事兒就是披麻戴孝、赤腳徒步來至重客們的家門口,向重客們挨個兒叩頭行禮,懇求德高望重的他們再辛苦一把,把死者送往最終之地安息。這當然也是一種向重客表達敬意的儀式,何況這種儀式還附加著倫理與道德,重客們只要身體無恙,見此情景,是不會不答應的。

現在雖然已經沒有這樣的儀式了,但重客的權威仍在。白事場上,客多、事多,喪主家請來幫忙的人手一旦緊張,皆可一人當作二人用。但重客是不可以再給安排任何活計的。一旦被總攬全局的執(zhí)事者選定為重客,什么事都不必伸手,惟一要做的就是要養(yǎng)精蓄銳,好有力氣抬起那口厚重敦實的棺材。

整個喪期,喪主之家,哀傷的嗩吶時而嗚咽又時而悲慟,守在靈堂里的孝子賢孫時而嚎啕又時而飲泣,烏壓壓的近親和遠客時而到來又時而離去??礋狒[的街坊點綴于喪主家四周,有人指指點點,有人侃侃而談,有人悄悄落淚,也有人始終保持著沉默。只有重客對這一切漠不關心。一整天時間,八個重客或坐在空地上曬太陽,或湊成一團玩撲克、抽煙,或倚著墻頭打盹,遠遠望去,東倒西歪的他們要多慵懶就有多慵懶。但只要執(zhí)事者喊一嗓子“上路了”,那些看似懶散的重客,立馬便行動起來,放底座的,捆麻繩的,拿杠子的,他們齊聲吆喝著,憋足了勁將壽棺從昏暗、幽閉的靈堂高高地抬到街道之上,準備啟程。那手法要多麻利就有多麻利,那腳法要多穩(wěn)重就有多穩(wěn)重,那勁頭要多十足就有多十足,此刻的他們,和剛才病怏怏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

日暮時分,是亡者上路的時候。棺材里沉睡著的那個人,他的一生都在行走。他或許經歷過比常人更驚險的生死別離、恩怨糾葛;或許多少年他鄉(xiāng)做客,死后方才回鄉(xiāng);或許在某個領域做出了常人無法企及的事業(yè),名動一方;也或許一生都守候著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忙忙碌碌,不曾遠離……可是,無論他是怎樣的人都已經不重要了——蓋棺定論,當重客將棺材蓋合上的那一刻,當重客將棺材抬出靈堂的那一刻,當重客將棺材抬向荒野的那一刻,他一生的美名或惡習都已被這七尺之棺收容,并以亡者的名義,繼續(xù)趕路。而他最終要到達的地方,將由重客們代他完成。

受人所托,必忠人之事。這是重客信奉的鐵律。所以,當他們抬起亡者的時候,都格外用心,格外小心。從人世之家到陰間之室,平日里看似再普通不過的道路,忽然變得漫長,變得坎坷。八個人,抬著一個人的一世一生。棺材沉重如鐵如鉛,壓著重客們的脊梁,壓著重客們的腳步,壓著重客們的呼吸。重客們的汗水不間斷地從每一個毛孔涌出來匯流成河,河水沿著他們行進的路徑澆灌下去。一條短短的路,重客們往往需要數次將棺材放下來,停下來休憩。有時候,季節(jié)和天氣也會趕來給重客鬧亂子——除了地面上突起的石子硌痛他們的腳掌,夏秋之際沿途瘋長的莊稼和野草,還會遮蔽著他們的視線;到處亂竄的風揚起黃土,還會鉆進他們的眼中、口中、耳中、鼻中;暴雨之際,他們還要與泥濘相抗,即便他們的鞋子深陷泥中來不及拔出來,他們也得赤腳前行……落日在西,暮色在更遠的地方蠢蠢欲動,重客們必須爭分奪秒,必須心無旁騖,必須趕在落日之前,趕在夜晚來臨之前,護送被扛在肩頭上的那個人回家。整個過程,他們必須做到方向一致,步調一致,力氣一致,甚至呼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到達最終之地。

安靜得有些悲傷的傍晚,魯南的原野之上,最讓人敬畏的莫過于送葬的隊伍:壽棺在中,重客們各列其位,孝子賢孫們簇擁四周,他們出村莊、繞小路,跨過嶺、越過河,不聲不語地一路向西、向西,沒有一個人回顧來路。他們集體構成了一場來自人類最初的最神秘的祭祀之禮,那么莊重,那么威嚴,又那么悲傷。那些送葬的隊伍,往往會讓站在遠處觀望的人,甚至是站在多年之后觀望的人,忍不住停下自己的腳步,想想生活,想想人生,想想祖先,也想想自己。而這些問題,作為將死亡扛在肩上的人們,重客們或許一生都在想,直到自己也被別的重客扛起來,送往某個地方,入土為安。而此刻,在重客們的思考之外,在遠觀者的視線之內,當重客們將一個人最后的軀體抬起的時候,重客們的軀體上必然閃爍著溫暖、潔凈而神圣的光芒。

在我們鄉(xiāng),死者為大,孝子為小。死去的人,他的一生功德圓滿,他將要歸于大地,就算生前有什么所虧所欠,都可一筆勾消了,自此之后,人們再提起他時,將是惋惜的,將是懷念的,將是悲憫的。孝子則不同——作為死者的后輩親屬,他們需要見人低三分,以顯示自己對客人和幫工的尊敬。西行之路上,那些扶棺而行的孝子賢孫,他們的身份如此卑微,重客擔負不了棺材的時候,棺材一旦放下來,他們便頓時仆倒在地。像白茫茫的一片雪,那些孝子賢孫們,跪在棺材四周,跪在重客們的四周,懇求重客們憐憫他們的孝心,請求重客們抬著棺材重新啟程。只要重客們不起身,他們勢必長跪不起。

壽棺放下來,孝子跪下來,天空之下,大地之上,那八個休憩的重客站在那里,就構成了塵世里最雄偉最崇高的建筑。

然而,面對天空和大地,任何雄偉和崇高的建筑也依然是微小的,他們的生死在更為恒久的歷史面前,變得短暫如朝露,如曇花,如浮游。與歷史相對而立,他們的朝生夕死頓時都變得奢侈起來。終有一天,那些擔當了一輩子重客的人也老了,老得再也沒有人來請他們?yōu)樽约菏湃サ挠H人抬棺,老得也快成了那些需要被人抬著送往安寢之地的亡者。

前些天,村里有個抬了一輩子棺材的重客亡故,然而,遍尋全村,竟始終湊不齊八個重客送他一程。他的兒子只好懇求那些與他生前共事的老伙計——村里僅存的幾個重客,將他和盛放他的壽棺搬上自家的手扶拖拉機,一路顛簸中上了西嶺。那些沒花費多少力氣的重客,從西陵之上老伙計的安寢之地一步步走回來,像站在原野之上、站在天空之下的枯草,散架般在風中搖搖擺擺。

現在,在我們鄉(xiāng),重客的稱謂還在,但重客的風姿,正在悄悄溜走。重客,重客,負重之客。那些左右搖擺的重客,那些不堪承重的重客,那些風燭殘年的重客,已經淪為一群不能承擔重客之職的重客。

再過些年,我們鄉(xiāng)將再無一個重客,再無一個身份尊貴的抬棺者。

猜你喜歡
曾祖父文書故鄉(xiāng)
太行山文書精品選(17)
故鄉(xiāng)的牽掛
心聲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8
走在故鄉(xiāng)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4
監(jiān)獄執(zhí)法文書規(guī)范探討
月之故鄉(xiāng)
老友(2019年9期)2019-10-23 03:31:58
《故鄉(xiāng)》同步練習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中“砲”類文書再討論
西夏學(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0
我的曾祖父
創(chuàng)作(2018年3期)2018-11-13 01:19:49
裝傻的曾祖父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38
黑暗之光
雨花(2016年13期)2016-12-07 05:35:00
宁波市| 师宗县| 九江市| 黑水县| 叙永县| 宁阳县| 班戈县| 包头市| 习水县| 容城县| 河南省| 盈江县| 石景山区| 治县。| 黔西县| 温泉县| 隆化县| 溧阳市| 政和县| 东至县| 永丰县| 泌阳县| 常宁市| 德清县| 朝阳市| 苗栗县| 高要市| 抚远县| 贡嘎县| 德清县| 名山县| 墨玉县| 十堰市| 白玉县| 新竹县| 绥化市| 许昌县| 潞西市| 玛沁县| 米脂县|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