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話題】家 關愛父母 年味 幸福的味道
春節(jié),對于中國人來講是這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同時也是每一個人從童年到成年,從家鄉(xiāng)到異地,從父母身邊到組建家庭這一系列人生歷程中,留下記憶最多的時刻。
我這44年,所有年三十都沒有離開過父母。起碼除夕夜一定會在家里,而且一定會跟我的父母在一起。比較特別的春節(jié)記憶是在我剛剛工作的時候。
那是1997年,我研究生畢業(yè)之后留校教書。那一年我和孫莉還沒結(jié)婚,一到春節(jié),她會回到大連老家跟她的父母一起過年,我則留在北京。那一年我姐姐已經(jīng)結(jié)婚了,要陪著她老公去她婆家過年。數(shù)來數(shù)去,那一年大年三十是我跟我的父母三個人過的,家里很冷清。
那時候,我住在北京的西邊,而我父母家在東邊,我開著車去父母家里跟他們一起吃年夜飯。那個時候春晚還不像現(xiàn)在這么“難看”,我們一起等著看小品,一起嘎嘎嘎地笑。那時候不讓放鞭炮,很安靜。過了十二點,他們倆也累了,我說你們睡覺吧,就一個人開著車,穿過北京,從東到西。此時天開始下雪,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自己正駛向遠方,在遠離自己的父母——他們變老了,我長大了。那個初一凌晨的雪夜,是我人生的一個節(jié)點。
而那一頓年夜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做了一鍋火鍋。在熱騰騰的銅鍋里,有母親包的蛋餃,父親做的肉丸,發(fā)的海參、木耳、香菇,調(diào)的雞湯,還有發(fā)的牛筋、魚肚,炸的肉皮,蝦,鮑魚,干貝,冬筍……很大的火鍋,像廣東人過年時吃的盆菜。這個火鍋沒什么地方特色,就是自己做的,類似全家福。我們?nèi)齻€人,在冷清的大年夜,吃著豐盛的火鍋。
2014年春節(jié)是我做的年夜飯。我之前還列了單子,提前去菜場買菜。燒了一個干燒黃魚,把它留著第二天才吃,意在年年有魚(余)。我還做了類似于火鍋的全家福,燒了扣肉、素什錦、冬筍烤塔菇菜、辣椒炒雞、豆腐、雞湯……有二十幾個菜,大家其實也不太吃得下去,但是過年總是要弄一桌子菜,熱熱鬧鬧才對。
每一次過年,除了做年夜飯,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采買年貨。過年的時候總要買些雞鴨魚肉、海鮮之類,各種美食,覺得應該花點錢把家里面弄得喜氣洋洋,物資豐富一些。買年貨像是給新的一年存點東西,也帶點新的氣息。
大概是2005年春節(jié),我和孫莉本來商量好去爸媽那邊吃年夜飯、包餃子,結(jié)果又有朋友約我們年夜飯之后一起包餃子。約好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沒韭菜。當時已經(jīng)是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們開車到處找韭菜,最后在一家超市終于買到了一把韭菜。捧著那把綠油油的韭菜,在年三十的黃昏往家趕的時候,突然覺得過年就是這樣,一把綠油油的韭菜,你把它買回家里,想著能跟家人、朋友一起包頓餃子。這是一個中國人最踏實、最幸福的時候。
【素材分析】如黃磊在文中所表述的那樣,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有儀式感的節(jié)日。過年要回家,回家要陪父母,這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永遠的大事。父母那里儲存著我們的時間,從牙牙學語到長大成人,滿滿的都是溫情;家里儲蓄著我們的空間,東奔西走,南來北往,回到家里才知曉溫暖;待到過年回家陪父母,一家人在一起,將時空凝聚,便能馥郁出最溫馨的幸福!
【速用名言】
1.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美國思想家 愛默生
2.我寧愿用一小杯真善美來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也不愿用幾大船家具組織一個索然無味的家庭。
——德國詩人 海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