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再論《魏官品》問世時間及其相關(guān)文獻
張帥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通典》卷三十六《職官十八》有《魏官品》一份,系統(tǒng)記錄了曹魏時期的品秩位階。官品始于曹魏無疑,但這份《魏官品》問世的時間,學界迄無定論?;蛘J為是咸熙元年魏晉變革之際的產(chǎn)物,或認為是曹魏太和三年的作品,還有學者認為,它或許根本不是曹魏的制度。本文在采納前輩學者成果的基礎(chǔ)上,一方面對《魏官品》中存疑的部分官稱予以了考證,另一方面對相關(guān)文獻進行了梳理,藉此為據(j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魏官品》;官品制度;魏晉變革
《通典·職官典》卷三十六《職官十八》有較完整的《魏官品》一份。關(guān)于這份官品問世的時間,國內(nèi)學界的意見大致有兩種:其一認為這份官品于魏晉嬗代之際出現(xiàn),即不得早于魏咸熙元年(264)司馬炎為晉王時,以??偙笙壬c閻步克先生為代表;另一種觀點將下限定于曹魏明帝太和三年(229),以張旭華先生為代表。下面將對這兩種觀點進行辨析,以取其適者;并征諸史料,于前人未加詳辨處,間下已意。
祝先生提出:“我們雖無法弄清《通典》所列魏官品,究竟依據(jù)的是哪個材料,但可以確定,決非曹魏前期的制度?!逼湔摀?jù)最堅者有二,其一:“因為它(《通典·魏官品》)與《三國志》所載曹魏前期諸臣的歷官、升遷次序多不合?!辈⒘信e了《常林傳》、《曹爽傳》注引《魏略》、《高堂隆傳》等五例以為說明。其二:“《通典》魏官品第一品中列有‘諸國王、公、侯、伯、子、男爵’??疾芪洪L期實行的爵制是:同姓有王、公(鄉(xiāng)公)、侯(亭侯)、伯(亭伯)四等,而無子、男。異性但有侯(縣、鄉(xiāng)、亭)一等。直到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即禪位于晉之前一年,方?jīng)Q定恢復五等爵,加王,為六等。則《通典》此魏官品的時間,不得早于咸熙元年?!贝送?,祝先生的觀點還有二:其一舉出《魏官品》第一品之黃鉞大將軍,以“假黃鉞”始于司馬師證明這份官品晚出;其二從文獻學的角度舉出《魏官品》的可能出處《魏晉官品令》、《魏官品令》、《咸熙元年百官名》,以證其出于魏末。
閻步克先生在上述認識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推進,提出:“可以認為,《魏官品》就是在這個時候,由尚書仆射裴秀等人著手制訂的??傊?,上述考察全都在證明,??偙笙壬鷮Α段汗倨贰穭?chuàng)制時間的判斷,確鑿無誤。”①其論述方法有二,其一是考證《魏官品》中一些官稱的年代,例如黃鉞大將軍、龍驤將軍、左右衛(wèi)將軍等(凡七例),它們出現(xiàn)的年代最早為司馬師、司馬昭時期,最晚甚至到了晉武帝咸寧二年或四年(276或278),于是說明《魏官品》至少是曹魏后期的產(chǎn)物。其二是采用文獻學的方法,“曹魏時有一些法令或故事性質(zhì)的文件,其內(nèi)容含有官品的記載,它們也可能成為《魏官品》晚出的證據(jù)?!弊髡咚玫奈墨I材料,除了祝先生提到過的《晉書·職官志》所引《魏晉官品令》,《新唐書·藝文志》所引之《魏官品令》,《三國志·鐘會傳》所引之《咸熙元年百官名》,還有《唐六典》所引之《甲辰令》與《甲辰儀》,通過《唐六典》、《甲辰令》、《魏官品》等材料的互證,說明“這份《甲辰令》便應出自咸熙,同于《魏官品》?!遍愊壬淖C成角度也有二:其一是證明《魏官品》出于魏末,例如對黃鉞大將軍到蘭臺謁者等官稱的證明;另一角度是證明《魏官品》不為“晉官品,它確是曹魏制度,其時已然實行了官品?!崩鐚Ψ?jié)令、符璽郎、符節(jié)御史、中廷御史等官稱(凡五種)的證明。上述文獻學方法征引之諸文獻對此兩個角度都能予以說明。
對以上觀點,張旭華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通典·魏官品》的主要依據(jù)應是魏明帝太和三年頒布的魏《官品令》,同時還參考了時間稍晚的魏《甲辰令》。從《魏官品》的產(chǎn)生時間可知,曹魏初年就已創(chuàng)立了官品制度,且其時間最遲不出太和三年。”②張先生的論據(jù)也有從官稱入手者,“在《通典·魏官品》中恰恰也有一些反證,足以證明魏《官品令》的產(chǎn)生時間不可能晚于咸熙元年?!弊髡唠S即提出了“典農(nóng)校尉”一例,以咸熙元年(264),“罷屯田官”以證明上述觀點。如果這條例證可以成立,對“咸熙元年”的說法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然而可惜文章只此一例,我們留到下節(jié)辨析。張先生的另一論據(jù),在于提出魏明帝太和三年(229)陳群等訂《魏令》一事,指出《魏令·尚書官令》、《魏官品令》、《通典·魏官品》當有一脈相承的關(guān)系。
以上兩種觀點均有卓見,但也難免抵牾,且有考慮不周處。祝、閻二先生考證精詳,??偙笙壬鷱奈撼豕倮舻倪w轉(zhuǎn)來將《魏官品》出臺的時間定為魏晉之際,尤見功力。但對于《魏官品》雜糅晉官一事,論據(jù)似乎仍不夠堅實。閻先生的論述就要嚴密許多,不僅證成了《魏官品》出于魏末,且證明了它為曹魏制度。但一些細節(jié)處仍待考辨。張旭華先生“太和三年”說對上述論點提供了反證,且引入太和訂令這一事件,使得《魏官品》的研究更加豐滿,但與“咸熙元年”說相比仍顯單薄。以下為考辨。
《通典·魏官品》有“典農(nóng)都尉”,在第七品。張旭華先生認為典農(nóng)都尉在魏元帝咸熙元年罷屯田官時便廢除,而《魏官品》有此官稱,由此可見這份官品出臺的時間當在咸熙元年以前。如果這一論據(jù)成立的話,確實將對“咸熙元年說”構(gòu)成很有力的反證。張先生引用的是《三國志》卷四《魏書·陳留王奐紀》:“是歲(咸熙元年),罷屯田官以均政役,諸典農(nóng)皆為太守,都尉皆為令長?!标悏蹖⒋耸孪涤谙涛踉甓卤纾串斈甑哪晡?。而《晉書》卷二《文帝紀》魏咸熙元年:“秋七月,帝奏司空荀凱定禮儀,中護軍賈充正法律,尚書仆射裴秀議官制,太保鄭沖總而裁焉。始建五等爵。”我們假設(shè)“咸熙元年說”成立,即此年所定官制為杜佑所本而編制了《魏官品》,那么《魏官品》是在廢農(nóng)官之前的,官品中出現(xiàn)了“典農(nóng)都尉”是可能的事情。換句話說,典農(nóng)都尉之存在于《魏官品》,只能證明這份官品出現(xiàn)于咸熙元年十月罷農(nóng)官之前,而不能證明它出現(xiàn)于咸熙元年之前,更無法推到魏初,無法推到太和年間。
其實“典農(nóng)都尉”這條材料不僅不能證明“咸熙元年說”有誤,恰恰相反,它可以進一步證實《魏官品》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時間便是咸熙元年?!顿Y治通鑒》卷六十二建元元年:“曹操從之,以祗為屯田都尉,以騎都尉任峻為典農(nóng)中郎將?!焙∽ⅲ骸拔褐驹唬翰芄玫滢r(nóng)中郎將,秩二千石;典農(nóng)都尉,秩六百石或四百石。典農(nóng)校尉,秩比二千石,所主如中郎;所主部分別而少為校尉?!眲t曹操所置有典農(nóng)中郎將、典農(nóng)都尉、典農(nóng)校尉,咸熙元年罷農(nóng)官應當一并廢除才是,《魏官品》留有“典農(nóng)都尉”而無其他,我們推測這是制度將廢未廢時出現(xiàn)的情況,也就是魏晉之際,咸熙元年。
又罷農(nóng)官一事或許不能盡依《三國志》的說法,也就是說,不能單憑一句“咸熙元年罷農(nóng)官”,便從這一時間點一刀切,認為此后再無農(nóng)官。這條材料我們不能理解地太實。實際上,不同的說法在史料中還可以找到?!稌x書》卷三《武帝紀》泰始二年:“十二月,罷農(nóng)官。為郡縣?!薄稌x書》的說法與《三國志》有異,且似乎更為后人所取?!锻ǖ洹肪矶堵毠侔恕贰八巨r(nóng)卿”下有“典農(nóng)中郎將、典農(nóng)都尉、典農(nóng)校尉”,注曰:“并曹公置。晉武帝泰始二年,罷農(nóng)官為郡縣,后復有之。隋煬帝罷典農(nóng)官?!薄段墨I通考》卷五十六《職官考十》略同。咸熙元年(264)與泰始二年(266),其間相差僅兩年,與其理解為雙方材料其一有誤,不如理解為這是同一政策的重申來的更可靠些,且從上引《通典》注便可見這項政策屢有反復。所以,關(guān)于這一事件,較為可信的解釋是:曹魏咸熙元年十月,在司馬氏的主持下有罷農(nóng)官的政策出臺,次年魏晉嬗代,晉承魏制,又次年晉政府重申了這一政策。反映在官制上,便是《魏官品》那種對于農(nóng)官不完全的記載。
又《魏官品》有“符節(jié)御史”,在第七品。然據(jù)《晉書·職官志》“符節(jié)御史”條:“及泰始九年,武帝省并蘭臺,置符節(jié)御史掌其事焉?!雹蹌t符節(jié)御史是晉武帝時期才出現(xiàn)的,《魏官品》所記有誤。閻步克先生考證此官稱甚詳,認為:“曹魏設(shè)符節(jié)令而西晉設(shè)符節(jié)御史,二職似不并存?!钡段汗倨贰芳扔蟹?jié)令、符璽郎,又有符節(jié)御史。在解釋這一矛盾時,閻先生并未懷疑《通典》,而是認為:“我們只能推斷,這是魏晉之交的過渡性安排,反映的是尚未罷廢‘符節(jié)令’而又打算設(shè)置‘符節(jié)御史’時的制度,其時應在咸熙年間?!边@種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但并不符合這條材料。閻先生所本,是中華書局1984年版萬有文庫十通本《通典》,在第七品最后有“符節(jié)御史”。另查中華書局1988年版《通典》,第七品并無此職。其后有注說明:“典書令及家令,原下有‘符節(jié)御史’,蓋后人臆增,今據(jù)北宋本、遞修本、明抄本、明刻本刪。”④我們從后說。排除這樣的錯誤,《魏官品》與《晉志》便無抵牾了。不過這樣一來,“符節(jié)御史”這條材料便不能用來證明《魏官品》產(chǎn)生于咸熙年間了,但它可以用來更加有力地反證《魏官品》屬于曹魏制度。
又《魏官品》有“太子中舍人”,在第六品。然查《晉書·職官志》“中舍人”條:“四人,咸寧四年置,以舍人才學美者為之,與中庶子共掌文翰,職如黃門侍郎,在中庶子下,洗馬上。”《唐六典》卷二六“太子中舍人”條:“二人,正五品下?!逼湎掠凶ⅲ骸疤又猩崛耍緷h、魏太子舍人也。晉惠帝在儲宮,以舍人四人有文學才美者,與中庶子共理文書;至咸寧二年,齊王攸為太傅,遂加名為中舍人,位敘同尚書郎。”閻步克先生在考證這一官稱時,同意太子中舍人的設(shè)立晚在武帝咸寧年間,不過其結(jié)論是:“東漢的東宮有太子舍人而無‘中舍人’,但太子庶子則有中庶子、庶子之分,推想西晉‘中舍人’是比照中庶子派生出來的?!笨甲C僅到這里難免差強人意,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按洪飴孫《三國職官表》,《魏官品》所見東宮官,均有收錄,唯“中舍人”一職,洪氏不錄,似認為此職在曹魏并無。按《晉書》卷四一《李憙傳》:“自魏明帝以后,久曠東宮,制度廢闕,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諸官并未置,唯置衛(wèi)率令典兵,二傅并攝眾事。”《文獻通考》卷六十《職官考十四》也引用了這條材料,并在“詹事”前加了“晉初”二字,“二傅并攝眾事”后有“至咸寧元年,始置詹事,以領(lǐng)宮事”,使得意思更加明了。則東宮官自魏明帝到晉武帝咸寧初便一直“久曠”,很多官稱有其名而無其職,《三國職官表》收錄的東宮官稱大部分考不到其人,但不能據(jù)此便認為沒有設(shè)置。實際上,《晉書》的“咸寧四年置”,《唐六典》的“遂加名為中舍人”,應該與《文獻通考》的“始置詹事”作同樣的理解,即有其官而無其人,所謂“始置”,便是“始置其人”。這一階段,恰在魏晉交替之際。
與《魏官品》有關(guān)的文獻,??偙笙壬小段簳x官品令》、《魏官品令》、《咸熙元年百官名》,閻步克先生在此基礎(chǔ)上引有《甲辰令》、《甲辰儀》,張旭華先生引有《魏令》,各位先生未提到的還有《魏官儀》。搞清楚這些文獻之間大致是什么關(guān)系,相應地就搞清楚了《魏官品》可能的淵源,及其可能出現(xiàn)的時間。
以上諸書之間的關(guān)系,論說最早且詳者,莫過于清代學者姚振宗的《三國藝文志》。對于相關(guān)說法,學者均有征引,這里為說明問題,擇要錄之;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對于諸書,將按其重要性為順序一一予以辨析。
《三國藝文志》卷二“《魏官品令》一卷”條:“《唐書·藝文志》《魏官品令》一卷;《通志·藝文略》《魏官品令》一卷?!墒菚恕段毫睢范儆嗥畡e行者?!缎谭ㄖ尽?、《文選》注引《魏晉官品令》,則又合晉代以為一編者。”⑤
這里提到了《魏官品令》與《魏晉官品令》,首先來看《魏晉官品令》。除了《三國藝文志》提到的此書出處外,《晉書·職官志》也有過征引,下面詳論。另有《魏晉官品》,當與《魏晉官品令》同。⑥由此,魏晉之際或者南北朝出現(xiàn)過《魏晉官品令》(或《魏晉官品》)當無疑義。
另外姚氏提出,《魏晉官品令》是《魏官品令》與《晉官品令》的“合輯”,對于這種說法,閻、張二先生均表示贊同。然而實際上這里還有一個細微處未為前人所論及:
《晉書·職官志》:“又案魏、晉官品令,又有禁防御史,第七品。”
這條材料在被征引時,或是用以證明《魏官品》的可靠(閻先生);或是用以證明魏、晉兩代皆有官品(張先生)。然而我們所關(guān)注的問題,是《晉書》中的這句話,究竟該斷為“魏、晉《官品令》”還是“《魏晉官品令》”。通行本《晉書》此處作“魏、晉官品令”,學者們均承認有《魏晉官品令》的存在,但在征引這段文字時多作“魏、晉《官品令》”,或拆開單言《魏官品令》。唯??偙笙壬稌x書·職官志》作《魏晉官品令》,我們以為卓識。上文提到的“禁防御史”,如按現(xiàn)行《晉書》以及一些學者的說法,則是魏、晉兩《官品令》均有禁防御史,且在第七品。查《魏官品》,無誤;然查《晉官品》,并無“禁防御史”一職。故而,或是《晉官品》失收,或是《晉書·職官志》有誤。但如果重新斷句的話,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了。我們認為,這條材料應從祝先生的說法,斷為“《魏晉官品令》”。且玩味《晉書·職官志》的語氣,這份官品令與其說是兩份官品的“合輯”,不如說它就是一份官品。換句話說,魏晉官品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次和合。通觀歷史,并未再見到合兩份官品為一的現(xiàn)象,這更加深了我們的判斷。退一步講,即便它是兩份官品,我們也可以肯定,這兩份官品非常相似,故而對同一官稱可以合而言之。如果這一說法可以成立,那么將對《魏官品》的時間界定將大有幫助。首先,它再次確認了有《魏晉官品令》(或《魏晉官品》)的存在,為姚振宗的推測提供了事實支撐。其次,《魏晉官品令》當是從魏官品到晉官品之間過渡的產(chǎn)物,在時間上當處于魏晉嬗代之際。它與《通典·魏官品》相近,反倒是與《晉官品》頗有不同。但從時間上來講,此時正是司馬氏制度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也是《晉令》的萌芽期,《魏晉官品令》又不大可能同《晉官品》相距太遠?!段簳x官品令》既然出現(xiàn)在魏晉之際,此一坐標已定,那么它的兩個“近鄰”——《魏官品》與《晉官品》——也應當出現(xiàn)在這一時期。
《魏晉官品令》的問題既明,下面辨析《魏官品令》?!段汗倨妨睢芬姟缎绿茣に囄闹尽放c《通典·藝文略》。關(guān)于《魏官品令》的淵源,上文引用了姚振宗的說法,即《魏官品令》是“《魏令》二百余篇之別行者?!薄度龂囄闹尽吠碛钟小啊段毫睢芬话侔耸嗥睏l:“魏命陳群等制《州郡令》四十五篇,《尚書官令》、《軍中令》合百八十余篇?!浮短茣に囄闹尽仿毠兕愑小段汗倨妨睢芬痪恚杉创藭畾埍??!睙o論怎樣表述,姚氏的觀點是明朗的:《魏官品令》出自《魏令》。按《魏令》亡佚較早,程樹德《九朝律考》卷二《魏律考》收有《魏令》若干,本注曰:“按《晉志》,稱魏有《州郡令》四十五篇,《尚書官令》、《軍中令》合百八十余篇,其書今不傳。然《通典》、《初學記》、《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諸書,時引魏武諸令……”⑦其中所引《晉志》指《刑法志》:
《晉書》卷三十《刑法志》:“魏文帝受禪……是時承用秦漢舊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師李悝?!浜?,天子(明帝)又下詔改定刑制,命司空陳群、散騎常侍劉邵、給事黃門侍郎韓遜、議郎庾嶷、中郎黃休、荀詵等刪約舊科,傍采漢律,定為魏法,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書官令》、《軍中令》,合百八十余篇?!?/p>
姚氏所言《魏令》,便是陳群所定之《州郡令》等百八十篇(而非二百余篇)?!锻ㄨb》卷七一所記略同,并將此事系于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十月。那么,《魏官品令》是否就出于《魏令》?在辨析《魏晉官品令》時,我們已將此書時間定為魏晉之際,如果按姚氏的說法,《魏晉官品》為《魏官品令》與《晉官品令》的“合輯”,同時《魏官品令》又出于《魏令》,則《魏晉官品令》只能是兩個時代(曹魏前期與魏晉之際)作品的合編。此前通過對“禁防御史”的考察,我們已經(jīng)證明《魏晉官品令》即便不是一份官品,二者也非常相似,那么它顯然不是兩個時代的合編。就此,我們只能認為《魏官品令》不是出自《魏令》,或者《魏晉官品令》與《魏官品令》無關(guān)。兩相比較,我們?nèi)∏罢摺J紫?,現(xiàn)有《魏令》中并無《魏官品令》一項,只有《尚書官令》,并不能以它們都冠以“令”,便認為是同一文本。程樹德先生《九朝律考》便沒有收錄《魏官品令》,我們以為卓識。其次,從《魏令》的性質(zhì)來看,它應該屬于漢末、魏初各種訓誡、令文的合編,《九朝律考》在收錄諸《魏令》前的自注中便說:“其辭或?qū)儆栒],有不盡關(guān)于律令者,因錄而存之。”實際上程先生所輯《魏令》,半數(shù)以上是魏武軍令,唯《甲辰令》涉及到官品,而《甲辰令》又不是魏前期的文本,我們以下還有申說。故而我們斷定,《魏官品令》與《魏令》無關(guān)。在魏前期與官制相關(guān)的有《魏官儀》。《新唐書》卷五八《藝文二》有《魏官儀》一卷,題為荀攸等撰。或與《魏令》中《尚書官令》有相承關(guān)系,至少有相似之處。
《甲辰令》見于《唐六典》卷五《兵部尚書》條注,《甲辰儀》五卷見于《隋書》卷三三《經(jīng)籍志二》,后人題為“江左撰”,《唐六典》卷十《秘書省》條注亦引之。《舊唐書》卷四六《經(jīng)籍上》、《新唐書》卷五八《藝文二》又有《甲辰儀注》,都是五卷,與《甲辰儀》或為一書?!都壮搅睢返某霈F(xiàn)當在魏末,且很有可能是《魏官品》的淵源,關(guān)于這一觀點,我們采取閻先生的論據(jù):“江左撰”的《甲辰儀》與《甲辰令》當有沿襲、改寫的關(guān)系,則《甲辰儀》既晚在過江之后,《甲辰令》也不會太早;《甲辰令》所記官品與《魏官品》相合,則它或為《魏官品》所本;《唐六典》將魏《甲辰令》、晉《官品令》、梁《官品令》并列,則它很有可能便是《魏官品》。閻步克先生論述頗詳,可以參看。這里順便說一下,《九朝律考》《魏令》收錄了《甲辰令》,張旭華先生以為“卓識不凡”,我們卻認為是不恰當?shù)模瑧搫h去。
相關(guān)文獻另有《咸熙元年百官名》,見《三國志·鐘會傳》,當即咸熙元年改革官制時的產(chǎn)物,對此,學界并無異議?!缎绿茣に囄闹尽酚小栋俟倜肥木?,或便是裴松之所見之《咸熙元年百官名》?別無旁證,聊備一說。
綜合以上論述,我們可以將《魏官品》相關(guān)文獻作一梳理。按曹魏一代有兩次制度改造的高潮,一次在魏初,即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十月,由陳群、劉邵等主持;一次在魏末,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七月,在司馬氏操控下,由荀凱、賈充、裴秀等主持。陳群等在東漢制度以及魏武軍令等的基礎(chǔ)上,制訂了《魏令》百八十篇,其中有《尚書官令》。魏初制度沿用了曹魏一代,到了魏末,司馬氏主政,掀起了另一場制度改造的高峰,《魏官品令》、《甲辰令》、《咸熙元年百官名》均出現(xiàn)在這一時期,杜佑當是依據(jù)這些材料編制了《魏官品》。在魏晉之間,兩朝官品曾一度有和合,其產(chǎn)物便是《魏晉官品令》,以及《魏官品》雜糅有晉制的現(xiàn)象。總之,一切證明都顯示,《魏官品》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時間是在魏晉之際,咸熙年間,“太和三年說”不確。
注釋:
①閻步克《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中華書局2002年第1版,第251頁。以下簡稱《品位與職位》。
②張旭華,《〈魏官品〉產(chǎn)生時間及相關(guān)問題試釋——兼論官品制度創(chuàng)立于曹魏初年》。
③關(guān)于武帝“并省蘭臺”一事,《晉書》本紀、《通鑒》并無載?!稌x書·職官志》、《宋書·百官志》記作泰始九年,《唐六典》卷八《門下省》、《文獻通考》卷五十《職官考四》并記作太始元年?!疤荚辍钡恼f法未知所本,暫不取。
④《通典》,中華書局1988年版,993頁,及1002頁注[七五]。
⑤《二十五史補編》,中華書局1955年版,第3冊第3229——3230頁。
⑥“《魏晉官品》又見《文選》卷六〇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李善注:‘《魏晉官品》曰:相國、丞相,綠綟綬?!读甲⑽倪x》,中華書局1987年版,下冊1113頁;及《白氏六帖事類集》之《中郎將第六十六》:‘《魏晉官品》曰:冠服如將軍。’臺灣新興書局1975年版,第2冊第865頁。”轉(zhuǎn)引自《品位與職位》,第247頁,注釋②。
⑦程樹德《九朝律考》,第213頁。實則除了上引諸書外,《舊唐書》卷四八《食貨上》對《魏令》也有征引。
[1]熊德基.九品中正制考實·六朝史考實[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張旭華.《魏官品》產(chǎn)生時間及相關(guān)問題試釋——兼論官品制度創(chuàng)立于曹魏初年[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33-37.
[3]??偙?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4]閻步克.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2.
[5]程樹德.九朝律考[M].北京:中華書局,2010.
責任編輯:毋斌
D261.41
A
1674-1676(2016)06-0069-05
張帥(1988-),男,山西臨汾人,山西大學中國史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