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鳴
轉化角色 寫活評語
□李 鳴
作文評語是師生交流溝通的一種文字形式。針對性強、充滿人文關懷的評語,能增強學生寫作自信心,張揚學生個性。教師在作文批改時要注重角色定位,多引導、多建議、多商量。作文評語不應拘泥于作文本身,應體驗作者的感受,要評中蘊理,評中孕情,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習作愿望,同時教學生明理、做人。
作文評語 針對性 教師角色
作文評語作為師生交流溝通的一種文字形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寫作技能。如沐春風般的評語,能幫助學生走出寫作的誤區(qū),增強學生寫作自信心。然而,通常的習作評語,往往“空”而“泛”,眾口一詞,學生個性得不到張揚,習作得不到引撥。教師的評語如何給學生習作帶來“養(yǎng)分”,滋養(yǎng)學生?這就需要注重評語的指導性,評中蘊理,評中孕情,在教學生作文的同時,也教學生明理、做人。教師在作文批改中如果注重角色定位,化批評為引導,化否定為建議,化要求為商量,則更能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習作愿望,使他們習作進步更大。
一般的作文評語常常是給學生一個標簽式定性結論,要么認定為好,要么認定為差,只重視“事實”,忽視學生的主體感受和對作文的導向作用。而“談心式批語”基于學生心理,以學生視角,與學生交心,建議學生發(fā)展,學生易于接受,也更有利于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導航。
我班有名譚同學,因為家長在農(nóng)村種植獼猴桃,平時譚同學被寄養(yǎng)在親戚家中,只有在周末父母才將孩子接回農(nóng)村,所以孩子和家長溝通較少,家長也沒有時間輔導孩子的功課,孩子成績較差。特別是教師布置的觀察日記、親子活動類作文,他都是胡編亂造一番。有一次習作是學寫說明文,介紹一種物品。他寫了一篇叫《向你介紹獼猴桃》的習作,由于他經(jīng)常去農(nóng)村,看到了獼猴桃的生長,所以習作寫得十分具體生動。我看后感慨頗深:不是學生寫不出作文,而是他沒有寫作素材呀!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寫道:“讀了你的作文,我才知道獼猴桃還有這么些秘密呀!謝謝你,我的小老師!你其實也是個會觀察的孩子,獼猴桃在你眼中是那樣的美麗和可愛!這都證實你有著不菲的寫作才華。如果你能鍥而不舍,多讀,多練,一定會寫出更好的文章來。加油!好朋友!”后來,譚同學不僅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各科成績也在不斷提高。
好的評語是激勵學生進步的階梯,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教師的批語既評價了學生的進步,更為學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教師的金玉良言幫助學生明理、知行,有助于學生發(fā)掘自身潛能,增強作文興趣和信心。
學生最在乎教師對他的看法。教師如果給學生鼓勵,他的潛能就能很好地發(fā)揮出來。我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努力發(fā)現(xiàn)并抓住學生作文中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使之獲得前進的動力。在讀學生習作時,有時我會產(chǎn)生一種沖動——主動與學生交流感受,做小學生習作的“粉絲”。于是,我會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寫在“評語”欄中,時時讓學生感受“明星”般的榮譽,愿意和教師進行文字交流。
對于習作水平較高的學生,我會寫下這樣的評語:“你的習作讓老師耳目一新:優(yōu)美的文字,流暢的語言,獨特的見解。希望你更加努力,老師相信你還會寫出更加棒的作文!”對于平時習作水平一般的學生,我會抓住他們習作中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詞,我都要充分肯定,加以贊賞,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例如:“你真行,這個句子寫得特別好!你這幾個詞用得太妙了!”對于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我更加注重表揚。如在一次寫動物的習作中,一個作文水平較差的學生非常清楚地描述了小貓的外形,我在評語中這樣寫道:“看,你的小貓被你描述得多么乖巧,只要認認真真寫好每句話,你的文章就會讓人百看不厭?!贝蚰且院?,這位同學更加認真地寫作,寫后還一絲不茍地進行修改,他的習作水平提高得很快。評語成了學生習作的動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泵總€孩子內心深處都希望被人肯定,被人賞識?!百p識式評語”使得教師不再是學生心中嚴肅古板的布道者,而是循循善誘的引導者。這樣,不僅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評價氛圍,還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作文教學既要教學生作文,也教學生做人。如何把兩者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讓學生把對真善美的追求付諸純潔、健康的角色交際和語言表達實踐中?教師為學生的習作寫評語,是實現(xiàn)有機結合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著眼于和作文主體——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的交流,做習作者的“心理醫(yī)生”,寫“引導式評語”。
如在《我想對父母說……》的作文中,有名學生寫到父母總是讓她學這學那,雙休日也被興趣班排得滿滿的,她很累,很不快樂,羨慕以前輕松自在的快樂時光。對于這篇文章,我寫下了這樣的評語:“你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孩子,你也有對你負責的父母,老師真羨慕你!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多想你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可是父母沒有考慮你的意見,你可以和父母好好溝通,相信他們會理解你,會考慮你的建議的?!彪S后我馬上和學生父母取得了聯(lián)系,把這篇文章拍成照片通過微信給學生父母看了。年輕的父母立刻意識到這種做法欠妥,隨后和孩子一起制訂學習計劃,讓孩子自己選擇,輕松健康地學習。當笑容再次回到這名學生臉上時,她的作文又充滿了孩童的歡樂。
小學生的心就像純潔的水晶。當他們心中承載了不應有的重負時,往往需要得到教師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作文不但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宣泄,而且成了溝通師生情感的通道,達到了以情促文的目的。
班上的小彥是出了名的“淘氣包”。在一次《有趣的課外活動》習作中,他寫到和同學一起玩沙包,由于老是接不到對方扔的沙包,就專門把沙包扔在對方隊員小明的頭上,小明疼得哇哇大哭,小彥一方則哈哈大笑。看了這篇習作,我給了他這樣的評語:“課外活動貌似有趣——有哭有笑,卻少了文明;人物活動豐富,卻是敵我矛盾。如果對方的實力太強,我們隊可以想辦法,改變戰(zhàn)術,相信會取得勝利的。不過,老師今天也看到真實的你,淘氣卻誠實!如果你能把接不到球的心理活動真實地寫在作文里,你的作文會很棒!如果你還能真誠地給小明道個歉,你的人品會更棒!知道今后該怎么做了嗎?”
像這樣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或者作文中出現(xiàn)的毛病,“對癥下藥”寫評語,如同與學生直接對話、個別輔導,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好的作文批語似一縷春風,能綻放孩子渴望被人欣賞的笑臉;似一股清泉,能滋潤學生需要賞識的心田;更似一盞明燈,能引導學生在黑暗中追尋光明……教師的評語不應拘泥于對作文本身的評價,而應體驗作者的感受,更應蘊含教者的深情。只有這樣,學生才樂于作文,不懼怕作文,喜歡看評語,交上作文本希望馬上得到作文評語,在品味評語的過程中期待下一次作文。他們從作文評語中得到的樂趣,對激發(fā)習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從而促使其成為有豐富觸角、感受美麗人生的人!
[1]萬競文.論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角色定位[J].學語文,2010(4).
[2]曾新平.創(chuàng)新評語寫法 促進作文教學[J].作文教學研究,2013(2).
[3]袁錦芳.如何寫好小學生作文評語[J].教學與管理,2012(32).
(重慶市開縣漢豐第五中心小學 40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