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卉 孔立虹 農蕙菱
“秋風又起秋葉飛,稻鴨米香引客來。金花捧出美味多,共享壯家好生活。”山歌傳情的寒冬時節(jié),中越邊境廣西崇左市龍州縣金龍鎮(zhèn)貴平村板貴屯“唱響”一年一度的“稻香節(jié)”,眾多游客前往參加傳統(tǒng)美食制作、中越界碑游、“長衣壯”山歌比賽、鄉(xiāng)村女能人割稻谷比賽等活動,村子里山歌此起彼伏,歡聲笑語不絕于耳,不少女賓還穿上“長衣壯”裙飾,過了一把壯家“金花”癮。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稻鴨米”品嘗會——村民用自產農副產品精心烹制20多種葷素食物并用芭蕉葉托放在圓竹笸上,獨具特色,肴香四溢,既讓眾食客品到最“土里土氣”的壯家食品,又讓眼球享受一次色彩盛宴,而牽引四方饕客們年年“聚焦”于此的,正是一群勤勞的“壯家女”和一種奇妙的“怪米”——稻鴨米。
中越邊境好吃的“怪米”
2006年至2009年,國際行動援助中國項目在廣西外資扶貧中心和崇左市龍州縣扶貧辦、婦聯及金龍鎮(zhèn)政府的支持下,在金龍鎮(zhèn)開展“參與式”農村社區(qū)發(fā)展推動工作,通過婦女主導項目實施,培養(yǎng)一批農村婦女帶頭人組建婦女學習小組和婦女文藝隊。
2008年,國際行動援助中國項目為推動農村婦女綜合發(fā)展項目,選擇龍州縣設立項目村,致力推動小農戶聯合實施“環(huán)境友好”的耕種模式,促進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越邊境壯族聚居地金龍鎮(zhèn)貴平村以其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和良好的生態(tài)種植環(huán)境“雀屏中選”。
整個項目以農村婦女健康為著力點,探尋影響婦女身體健康的因素,在仔細尋查中,項目組發(fā)現化肥農藥的無節(jié)制使用,將危及當地生態(tài)及村人自身健康。
“不能讓過量的農藥化肥毀了祖宗地,我們的后代才能繼續(xù)在這塊土地上種稻吃米?!辟F平村婦女主任農麗娜跟項目帶頭人梁媚雨一商量,決定用自己家里1畝多水田做試驗。
平日里,農麗娜就因為直爽能干,被村人點贊為“娜姐”,但這次“種田試驗”事關農家一季收成,大家都替娜姐捏把汗。
娜姐在田里插下秧苗后,不用除草劑、不噴農藥、不施化肥,只放一群鴨子到田里吃蟲,稻、鴨自然生長,漸漸地,稻長鴨肥,秋收稻子打谷脫粒后,村民捧起“怪米”下鍋一煮,米香滿屋,口味純粹,大家嘗到了久違的“稻米味”,樂得說:“吃這種米飯,碗碗凈光,鍋鍋見底?!?/p>
娜姐和梁媚雨算了這筆“稻鴨田賬”:免了化肥、農藥錢,多了肥鴨錢,還省了勞力,一舉三得。第二年,貴平村其他婦女跟隨娜姐按“稻鴨共作生態(tài)種植”模式,繼續(xù)施行“無農化”水稻種植,到2011年,貴平村僅板貴屯的“稻鴨田”種植農戶發(fā)展到20多戶30多畝,并喜獲豐收,村民把這些“無農化”種植出來的“怪米”稱為“稻鴨米”。
好米贏好名。貴平村“稻鴨米”以純正的米香,吸引了金龍鎮(zhèn)、龍州縣甚至是邊境幾縣群眾的關注。
這群壯家女打出不一樣的“稻鴨牌”
2012年3月,金龍鎮(zhèn)黨委主導鎮(zhèn)婦聯、貴平村黨總支部幫助板貴屯9名婦女以土地人股的方式,注冊成立龍州金龍稻鴨米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
合作社以貧困農戶、農村婦女、返鄉(xiāng)農民工為重點扶持對象,鼓勵他們按照合作社的生態(tài)種植技術要求種“稻鴨米”,并自留種子,不種轉基因品種,堅守本土生物多樣性?!暗绝喢住痹诜N植過程中不用除草劑、不噴農藥、不施化肥,只灑農家肥或自制的有機肥(以花生麩、魚粉、骨粉和草木灰按比例配置而成),用茶麩對付福壽螺和預防病蟲害,同時養(yǎng)殖禾花魚、“稻間鴨”,利用鴨子捕蟲、鴨糞增肥,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環(huán)境,增加農戶收益。
農麗娜、梁媚雨帶著正式注冊社員9人,與125戶農戶開始合作種植。
板貴屯山林植被茂密,灌溉用水為常年涌冒的地下水,村里既有“一年兩熟”之田,也有一年只種一季、全年近8個月“丟荒養(yǎng)田”的“精品田”,還有與玉米輪作的“中稻田”。
好地也需好種。為提高“稻鴨米”產量和品質,合作社四處尋找適合板貴屯種植的稻種,并從南寧市上林縣、河池市都安縣引進5個可留種的水稻品種做試驗,請南寧市農業(yè)局專家徐工、方工到村里傳授種植技術,當年部分農戶選種“桂育7號”,種出可供銷售的“稻鴨米”1500多公斤。
2013年,廣西建工集團駐貴平村“第一書記”力主將“稻鴨共作生態(tài)田”推廣到同村的板煙屯,合作農戶70多戶,試種“八桂香”“旺稻”等7個品種,只一季中稻,就有5000多公斤“稻鴨米”可供銷售,農戶喜笑顏開。
2014年,農戶們自發(fā)擴大“稻鴨田”的種植面積,主要種植2013年試驗后留種的“八桂香”“紅米”“亞航金粘”等稻種,新試種稀有大米品種紫糯、黑米和黑糯,全年總產“稻鴨米”1.5萬公斤,
合作社還制定“稻鴨米”加工方式:糙米由礱谷機直接加工,精米則由礱谷機先碾出糙米,再用農家小碾米機復碾,沒有拋光、打蠟,米粒雖有破碎,但能將胚芽部分碎在其中保住營養(yǎng)成分;存儲稻谷不超過2年,且不加任何添加劑,按訂單加工米,保證米的新鮮度,糙米都可發(fā)芽成胚芽米,因此,“稻鴨米”色香味俱佳,煮時滿屋飄香,
時間輪轉到2014年,合作社已累計種植“稻鴨米”400余畝、養(yǎng)殖“稻間鴨”8000只,共產生經濟效益120萬元,其中帶動貧困農戶52戶156人,人均增收1667元。
不久前舉辦的“貴平村婦女文藝匯演暨‘稻鴨米品嘗會”,合作社一舉實現銷售收入30多萬元,純收入10萬元。
更讓農麗娜、梁媚雨高興的是,經過多年摸索,合作社形成骨干團隊,開始向組織化和企業(yè)化發(fā)展。
讓“稻鴨米”繼續(xù)“生長”美好生活
“稻鴨米”樂了農戶,也引來八方關注。2015年,在龍州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龍州金龍稻鴨米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加如“第一書記”產業(yè)聯盟,以貴平村板貴屯為輻射點,逐步向鎮(zhèn)里武聯、雙蒙、高山、花都等四個有條件的貧困村輻射,發(fā)展“稻鴨米”種植和“稻間鴨”養(yǎng)殖,多渠道增加合作農戶收入。
“有政府大力支持,我們壯家女同樣能撐起一片天?!鞭r麗娜信心百倍,如今,壯家女“稻鴨米”團隊基本形成,“稻鴨米”及衍生系列產品的銷售也從農戶趕圩擺賣,變成“兩條腿”齊步走——其一是聯合區(qū)內做生態(tài)農業(yè)的家庭農場、飯店、企業(yè)等共同建立一個共享產品資源、共享消費者的平臺,包括每月一次到首府舉辦“南寧都市農墟展”,共建共享網絡消費者群(QQ群微信群);另一條是聘請專業(yè)電商人才開淘寶店、微店,把龍州“稻鴨米”產品打向全國,稻間鴨、白皮花生、山黃皮、西貢蕉、貓豆干等農副產品以及龍州傳統(tǒng)美食五色糯米飯、五色糍粑、白糍帶、大肉粽子、干粉等為眾多“吃貨”追捧。2014年,合作社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月收入近8萬元,2015年月收入超8萬元。
米香迎客來?!暗绝喢住苯忝脗冮_始投入生態(tài)旅游業(yè),建成一個消費者接待中心,梁媚雨還上北京找設計專家,希望設計規(guī)劃“我們的村莊”。
梁媚雨自信地說:“我們也想利用本村婦女網絡,更緊密地連接周邊3個村莊婦女網絡,未來還將逐步打通57個村莊的互聯,倡導更多村民以‘良心種養(yǎng)的方式生產農產品。合作社未來將擁有更多產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米香盼人歸。梁媚雨和她的壯家姐妹們還有一個心愿:“農村有很多青年人外出打工,我們希望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讓年輕人愿意回鄉(xiāng),愿意留在農村共同發(fā)展,讓‘稻鴨米繼續(xù)‘生長我們的美好生活,”